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宋私生子

龍騰世紀 第148章 前方忽報夏軍來 文 / 何昊遠

.    第148章前方忽報夏軍來

    欲治環州,就得解決夏軍這個禍害之源,欲治夏軍,就得先治州軍,這就是楊逸梳理出來的基本思路。

    因此他帶著馬漢卿並未直接出城,而是直奔城中守軍駐地而去。

    城中駐軍共分東西兩大營,楊逸進入西大營時,種樸正在操場邊上,指揮著士卒操練,見楊逸這個主官到任第一天便來軍營,微微有些詫異。

    楊逸略略打量了場中練得熱火朝天的軍陣,感覺還不錯,看上去西軍比河北的駐軍明顯多了幾分彪悍,對西軍來說,畢竟戰爭一直未曾停止過。

    等種樸帶著一眾軍官上前行過禮,楊逸當先向營中大帳行去。

    攤開地圖,環州處於環慶路西北角,北接橫山,南靠慶州,東面有定邊軍,和保安軍,西面是涇原路轄下的鎮戎軍州;從橫山南流而來的白馬川和歸德川,匯於環州北面的洪德寨,然後南流經環州城西;環州治下無縣,只有大小不一的數十個鎮或寨堡。

    楊逸沒有多一句廢話,指著地圖直接問種樸道:「往年夏軍來犯,通常走哪條路線!」

    種樸聞之神色一喜,這些年來,由於舊黨對西夏採取的是綏靖政策,嚴令邊將不得擅起邊釁,甚至夏軍入侵邊將出城抗擊,朝廷為了安撫西夏,也常將這些主動抗擊夏軍的官將貶謫,種樸等人久處西北,不知受了多少憋屈。

    現在楊逸一入主環州,立即擺出這副架勢,聯想到他在河北驕人的戰績,種樸等將領怎麼不滿心歡喜。他指著地圖一五一十地對楊逸解釋說道:「知州大人請看,橫山東西橫亙,在我宋夏之間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歸德川起源於夏境,在青崗峽處穿越橫山,南流入環州,這就形成了一條穿越橫山這道屏障的天然通道。

    與之相似的還有白馬川這條通道,西夏分別在二川穿越橫山處築有軍寨,扼守這兩條通道,白馬川為清遠軍城,扼守歸德川的是蝦蟆寨,由於橫山被西夏控制,我大宋無險築城,因此,這兩條通道便成了夏軍大股來襲的便利通道。除此這外,橫山上小道處處,若是小股夏軍,隨時可通過這些小道來犯,咱們是防不勝防。」

    「防?」楊逸從牙縫了吐出這個字!然後目光冷冷地從在場諸將臉上掃過,

    「萬里長城今猶在,何曾防得了外敵入侵過?從本官來到環州這一天算起,你們都給本官卯足勁,夏軍來一個,你們給我砍他一個,夏軍不來,你們就越過橫山,去砍他娘的!寇可往,我亦可往!」

    「喏!」

    「爾等需要什麼,本官會替你們解決,本官只要一個結果,不讓夏軍越境一步,聽清楚了嗎?」

    「謹遵大人令!」

    眾將再次齊擊胸甲,轟然作應,每個人目光中透出一股狂熱的光芒,彷彿恨不得立即就殺過橫山去。對於邊將來說,戰鬥就是他們的生命,沒有戰功,他們憑什麼陞官?

    特別是種樸由為歡欣鼓舞,從他爺爺種世衡到老子種諤,種家人打仗向來是陰招盡出,以血還血,以牙還牙,何曾有只守不攻過?

    楊逸一見鼓舞鬥志的效果達到,立即擺擺手讓眾將安靜下來,接著說道:「今後對西夏,雖然是以攻為主,但尚須防守為輔,對此各位有何見解,不防一一道來,本官會擇優而用。」

    軍中都虞侯餘慶良指著地圖,首先發言道:「大人,環州北面多山,寨堡大多是沿歸德川和白馬川兩岸分佈,咱們只要能加強這兩路寨堡的防守能力,就能把損失減到最低,下官建議在各寨之中以及山峰上建築烽火台,以煙火傳訊……」

    「既然如此,咱們也不必紙上談兵了,種將軍安排好留守將領,其他諸將隨本官出城,咱們立即沿河實地察看一翻,各位還有什麼建議,咱們實地察看之後再提出不遲。」

    楊逸說幹就幹,當先出帳而去,各將面面相覷,瞧楊逸這等行事作風,怎麼他們反而像是文官,楊逸倒成了武將似的,看來今後還真得利索些才行啊!

    一隊兩百騎兵,風一般捲出環州北門,沿河向北飛馳而去,放眼望去,環州以北崇山如黛,翠色連天,爛漫的山花火一般開著,雄鷹在空中翱翔,布谷鳥在田邊啼叫,春色盎然。

    田間有鄰州的吏員在清丈土地,楊逸看到司戶參軍曹太平也在其間,正忙得不亦樂呼,見到兩百騎兵飛馳而過,田間的吏員紛紛引勁張望。

    一路向北,主要的寨堡有烏侖寨、肅遠寨、洪德寨,各寨大都建於半山腰,或是易守難攻之處,負責守衛的正規軍一般都只有幾百人,餘者大都是地方鄉兵。這些鄉兵都是本地人,閒時務農,戰時為兵,朝廷不負擔糧餉,但要提供武器。

    除了這些居於堅固寨保之中的百姓之外,還有許多百姓散居山間,他們多以打獵為生,綿延不絕的崇山峻嶺成了他們良好的避難所,上山打獵能避開夏軍的禍害。因此許多百姓寧願放棄下山的田地,躲入山中。

    洪德寨就是白馬川與歸德川交匯的地方,這個寨子很有名,因為前幾年章楶任慶州知州,就是讓手下將領折可適率一萬人,在此伏擊梁太后十萬大軍,洪德寨一戰,是西北難得的一場大捷,梁太后連褲子都跑掉了。

    折可適智勇又全,是難得的將才,如今已是鎮戎軍知軍,和自己基本是一個級別,當初章楶之所以能屢戰屢捷,少了不折可適這個有力的臂助。楊逸看看種樸,但願種樸不輸於折可適吧!

    出了洪德寨,楊逸選擇沿歸德川往東北方向繼續奔馳,又行二、三十里,已經接近歸德保。

    歸德堡是歸德川一線最北面的寨堡,再往北就是荒無人煙的邊境線。

    楊逸一馬當先,剛剛轉過一道山坳,迎頭就撞上一個急奔而來的信使,

    從信使口中得知,西夏將領梁格方帶著兩千夏軍正在進攻歸德堡。

    小股夏軍入境搶掠是常事,楊逸倒沒有大驚小怪,他沒有立即表示意見,而是望著幾個將領徵詢道:「各位說說咱們該怎麼辦?」

    都虞侯餘慶良說道:「知州大人,咱們只帶了兩百人馬,歸德堡中雖說有兩營駐軍,實則士卒人數不足七百,算上堡中鄉兵,也就千人,因此下官以為,與夏軍硬碰不明智,還當火速從洪德等寨調兵赴援。」

    雖說軍情如火,但劉全擔心楊逸初來乍到,而且又是文官,萬一有個閃失總是不妙,是以態度難免有些保守,其他幾個將軍聽完也大都點頭贊同。

    輪到種樸說道:「調兵增援自不在話下,但此次梁格方只帶兩千人馬,顯然是打算搶掠一翻就退去,恐怕等援軍到時,梁格方已經遠遁了,此次咱們來得湊巧,相信梁格方也始料不及,因此末將建議知州大人在此等待援軍,由末將先抄小道到青崗峽一帶設伏,到時咱們給梁格方來個前後夾擊,一舉將這兩千夏軍留下。」

    楊逸聽了大感欣慰,至少種樸沒讓他失望,於是大聲下令道:「指揮使劉武留下等待援軍,記住,兵貴精不貴多,到時夏軍退走,你只帶精兵緊追,種將軍,咱們立即抄小道到前頭去設伏。」

    軍令一下,眾將不敢多言,由種樸帶路,兩百人馬抄小道奔馳而去。

    元祐九年間,夏軍萬人以上的軍隊每年入侵就多達四、五次,像這種小股人馬入境搶掠之後,便快速遁去的行為更如同家常便飯一般,由於橫山被西夏控制,大宋一方缺少險隘可守,夏軍幾乎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可謂是肆無忌憚。

    就像這次,若是等援軍到來,估計你又只能看到夏軍遠去的煙塵了,而大宋也不是沒想在歸德堡這樣的前沿地帶多駐些兵馬防守,實在這些寨堡容納不了多少駐軍,一但擴建,花費巨大不說,若沒有一系列的梯次配套,建起一座孤城又容易被夏軍圍攻;

    當初永樂城正是在無定河一線建起一座孤城,頂在西夏的咽喉上,西夏立即舉兵數十萬來圍城猛攻,由於永樂城外圍沒有形成完整的防禦體系,一被圍住立即陷入孤軍奮戰的困境,西北各路兵馬又互不統屬,難以做到統一指揮增援,致使永樂城被圍半月之後,二十萬軍民盡歿。

    永樂城的慘敗讓大宋心悸不休,從次再不敢在咽喉地帶建城,生怕再次發生永樂城那樣的慘劇。

    而且司馬光他們對外邦向來都是婉轉承歡、是微笑服務,生怕友邦驚詫,他們從永樂城的慘敗中吸收到的經念,就是放棄抵抗,盡量不去惹西夏,生怕再次引來西夏的報復,他們絕不會去想建立完整的防禦體系,避免永樂城那樣的悲劇再次發生,這些原因湊在一起,就導致了今天的這種夏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局面,

    新黨執政以來,雖然一改元祐年間舊黨綏靖的政策,但想一下子把兩國間的戰略態勢扭轉過來也不可能,這需要一個契機,重新尋找一個戰略支點,打破西夏全面控制橫山要隘的局面,才能真正做到寇可往,我亦可往!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