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七章 移民與制度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為昨天第136章到現在還在審核狀態補償加更。)

    美國國內的矛盾只是在美國本土發生,儘管民眾議論紛紛,甚至各地都出現了不少反戰示威遊行,但是終究這些人很清楚,5.5傷心日的血債必須讓那些該死的菲律賓土著人付出沉重的代價。[.]

    即使有著反戰言論,卻也一致認為美菲戰爭必須盡快的結束,而結束的前提,所有人都很清楚,菲律賓土著人必須解決。至於以後是否對外戰爭,那麼就要仔細考慮清楚再說,不能再像美西戰爭那樣輕易的愚蠢的有預謀的爆發。

    是以,美國政府利用5.5傷心日的刺激,給與了遠征軍最大限度的支持。

    遠在菲律賓的美國遠征軍司令部和總督府的壓力非常的大,國內傳來的命令要求他們在盡快消滅邪惡的土著人之後,必須保持菲律賓的和平安定。

    消滅土著人簡單,但是如何維持菲律賓的和平安定就涉及到行政方面,他們不得不把眼光瞄向了其他國家的殖民地政策。

    而關於殖民地的管理,以英法德荷為首。

    情況和菲律賓相似的,就只有荷屬東印度了。

    荷蘭人在東印度的成績深深地感觸了這些美國人,自從幾年前荷屬東印度的土著人暴亂,而荷蘭方面採取了直接的武力鎮壓。

    殺完了土著以後,從中國大量的移民,這些老實懦弱膽小的中國人會勤勞地工作,生產出大量的物資,並且還不用擔心殖民地的安全。

    只需要一個人就能看管他們一千人,並且還能使得他們不敢反抗,這就是荷蘭殖民者的原話。

    鮮明的例子就在身邊,土著的凶殘,華人的懦弱,哪個更好成為殖民地的人民?根本就不需要考慮。

    原本就快速朝菲律賓移民的華人們,再次在美國的支持下,如同失控的潮水一般的湧向菲律賓。

    經過大清帝國海關總稅務署關長英國人赫德統計,1898年,中國共有341多萬人移民南洋;

    而在1899年一年,這個移民數字達到了536萬,這還是經過海關移民船登記有記載的數字,私下裡,赫德估計還有超過100萬甚至更多的人口遷移出去。

    如果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兩年時間就有900萬人口離開本土。無論哪個國家都會元氣大傷,小一些的國家甚至一蹶不振,再小一些的國家估計本土連人影都沒有了。

    要知道在1900年,大英帝國總人口不過3750萬,法國4100萬,德國4300萬,日本4500萬,美國7600萬,即使人口最多的俄國,也不過人口剛剛過億。

    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度應該有兩億多,不過那裡的天花,霍亂,瘟疫等不知道還要肆虐幾年,估計等平息下來能有1.5億人口就不錯了。

    而在中國,保守數字是4.5億。

    除去印度,把後面的從第三一直到第十名的國家人口加起來也不過剛剛跟中國總人口齊平。

    上帝,中國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人口?難怪即使兩年移民900萬人口出去,國內還是那麼多人,各個城市似乎人口就沒減少過,還是人如潮水一般。

    中國的巨大人力資源以及人民個性是世界上最好的殖民地人口來源,無論是荷蘭,還是美國還是英國都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

    哪裡需要勞動力,就請來中國,哪裡需要移民開發資源,就請來中國。

    一時間,中國最大的出口就是人口。

    對於這種情況英國泰晤士報發表了專刊《十九世紀最後兩年興起的人口貿易》。

    華盛頓郵報《新時代的奴隸販賣???》一連打了三個問號。

    這兩篇專刊的發表激起了巨大的社會反向,兩年,900萬,即使在歷史上黑奴販賣最盛的時候也達不到這樣恐怖的數字。

    對於這件事情,各國都討論的非常激烈,有恐懼的有驚歎的,有疑惑的有憂慮的。恐懼自然是對中國的人口底蘊感到恐懼,整個歐洲總人口加起來也不過跟中國差不多,一國抵一洲,什麼概念?

    驚歎的是中國對於這麼大的人口損失居然毫不在乎;

    疑惑的是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少水分,很多人認為這個數字太誇張了,一年就移民了相當於大英帝國本土四分之一的人口?太誇張了吧?要知道擁有龐大殖民地的荷蘭總人口也才500萬人,整個荷蘭人加起來剛過中國兩年移民出去人口的一半?

    憂慮的是,如果中國出現一個強勢領導階層,把這麼大的人力資源整合起來的話,那會爆發出多麼大的力量?一些瞭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歷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尤其是主體民族佔據人口總數90%以上。如果真的能夠統一了,那對於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利益將會是一場災難。

    好在的是,現在在中國處於領導階層的並不是這個主體民族,而是一個少數民族。這個少數民族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不惜犧牲一切可以犧牲的,包括整個國家主體的利益,只是為了保存他們自己。

    但是所有有長遠眼光的人也能看得出,這個少數民族的統治也已經在搖搖欲墜了,過多的失敗與殺戮使得他們統治的基礎開始動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見識到外面的世界,也使得他們對自己國家的腐朽與落後越來越不滿。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針對他們的領導階層做出實質性的反抗,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問一句,如果這個古老的國家一旦被主體民族重新掌握了最高權力,那些激進的青年革命派會是怎麼對待我們這些在這個國家有著巨大利益的白種人呢?

    絕對排斥?還是向他們的近鄰一樣,興起民族主義,大力革新,發展國家,從而世界上又多了一個跟我們競爭並且擁有巨大潛力的國家呢?

    無數的西方國家仁人志士都在思考著未來如何面對這個國家,而同樣這個國家的無數仁人志士也在思考著如果把國家變得強大。

    評論員的的文章最後還附帶著一張照片,如果熟悉的人都會知道這張照片上的人是誰,就是前幾年在英國鬧的沸沸揚揚的文*孫,在他的背後隱約著有一些拿著武器的軍隊似乎在前進著。

    泰晤士報專刊引發了歐洲一股評論中國的熱潮,好像一瞬間,整個中國就強大起來了一樣,各自紛紛談論著未來應該如何面對這個重新站起來的國家。

    但是也有不少人注意到為什麼泰晤士報要貼出這麼一張照片,很快,就有人意識到這是英國人在為將來做準備,估計英國人是想扶植這個人成為中國以後的領導人,從而繼續享受巨大的遠東利益。

    對於這一點,德國人心中最是清楚,他們也早收到情報,英國人跟孫文搭上了線,並幫助他組建了一直百餘人的隊伍。

    當時在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德國方面大吃一驚,以為王紹楓打算另外派出人跟英國接洽,腳踏兩隻船呢。

    調查局駐德國分部的主任童天來接到威廉二世的詢問,當場就回答:「國防軍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也從來沒有聯繫過。」這個他自然是指孫文。

    對於這個,童天來用了一句話很簡單的讓威廉二世放下了心,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一個中國不能出現兩個領袖,一個國家不能出現兩支不同思想的軍隊。」

    威廉二世想想也是,以紹楓王的強勢,他不可能會屈居別人之下。作為一名皇帝他深知有些人天生就不是做下屬,而是做領袖的,絕對的萬人之上,如同紹楓王這種人一樣。

    據他得到的情報所講,文*孫也不是一個會屈居別人之下的人物,這種人要麼當領袖,要麼就什麼都不當,做一個獨立人士。文*孫的事情很容易查出來,當年也是一名小有名氣的人物,對於這些,他不會懷疑。

    想到英國人辛辛苦苦的還在為幫助文*孫建立一支百餘人的軍隊沾沾自喜的時候,在中國早就潛伏著另一支恐怖的勢力,這支勢力擁有著百萬訓練有素的軍隊,建立了強大的工業基礎,有著海外的糧食產地,和天文數字的資金,以及最強大的戰略武器,威廉二世就不禁哈哈大笑。

    青島總督府發來的消息上顯示,最多兩年,盟友將會派出百萬大軍掌控中國,一夜間就能徹底的傾覆整個清政府。而那時英國人的臉上一定會很好看,非常的好看。

    從青島總督府每隔兩天就發一份當前山東半島發展的詳細情況,威廉二世也是非常的感慨。

    心中羨慕很是對方的絕對權威,自己一個皇帝所能掌握的權勢還比不了對方一個共和國的主席,就有點鬱悶。

    幾百萬人的大工地,猶如幾百萬隻工蜂或者螞蟻一樣,按照規定的方案完成自己的工作,太不可思議了。

    同樣,在南洋近百隻掛著帝國旗幟的商船不停的往來著,這些商船一大半是盟友的,一小半是帝國航運公司的,由對方的人安排著,下南洋的時候帶著移民,回來的時候帶著礦產,沒有一趟是空著的。

    幾家帝國航運公司可這兩年可是掙到以前五年也掙不到的利潤,不少航運公司在帝國各大造船廠下了新船訂單打算增加船隻,擴大航運公司的規模。

    對於這些情況,整個帝國政府工商界都很高興,當然最高興的還是那些船廠。

    威廉二世清楚地明白,這種南洋和中國本土的航運至少要持續10年以上才有可能稍微緩解。

    以紹楓王的想法,肯定是在建國後首先要建設的就是各大港口城市,無論是擴建還是改建,都會需求大量的物資,而同樣,對方也會在更多的港口興建造船廠和鋼鐵廠。

    紹楓王的雄心至少會想辦法把全中國都按照山東半島的樣本來建設,青島總督的電報裡不止一次地在說著對方時刻不停的培訓行政人員,也只有行政人員這個短板制約了對方。

    行政人員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校裡學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實際上的政務經驗。

    而現在在山東,大量的行政人員在軍隊的幫助下學習著,鍛煉著,並思考著,改進著。

    而這些行政人員的學習精神與能力也是驚人的誇張,他們恪守著自己的紀律,以最嚴格的態度約束自己,並以最開放的思維去建設。

    他們的組織機構非常的嚴密。每一個部門都有著至少三到四個其他部門監控著,防止**,他們非常的看重個人的素質,也就是知識修養,實踐能力,人品性格。

    並且他們的財務完全的公開,任何一個納稅人都可以去查看,除了一些特殊的部門之外,其他部門包括衛生部,教育部,工業部,商務部,水利部等等。

    幾乎除了國防部和科技部,安全部等幾個重要的部門外,其他的任何部門都隨時接受他人檢驗。

    詳細的歷史記錄是從1895年8月份開始的,每一兩白銀的去處都有跡可查,詳細到當天花費資金所有的經手人,並且有著親筆簽名和章印。

    上帝,這群中國人是想做聖徒嗎?他們這麼龐大的機構居然找不出貪污犯?有一次阿爾弗雷德跟對方的人聊天時談到這個問題,他們居然說,誰也不敢,因為好幾個專門反貪的部門正虎視眈眈地查看著,就等著親自抓到華夏共和國第一個貪污犯這個光榮的名譽。

    而被抓的部門,則是永久性的帶著這個名譽了。他們的領袖正在命人整理資料,詳細記敘了他們從組織建立以來到以後所有的事情,每個參與的人都會記錄到,誰也不想成為華夏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個貪污罪犯。

    那對於他們自己,對於他們的家人,以及後世子孫是一個永遠抹不去的污點。何況他們每個人的工資很高,福利也非常的高,什麼都有了,醫療保險,教育免費,養老保險。

    有了這樣什麼都不缺了,幹嘛還要冒著殺頭的危險,去做一些玷污子孫後代名譽的事情呢?

    如此驚人的福利待遇全是依靠強權政策建立起來的,每個人也需要做出很多的貢獻,繳納各種稅賦,各種保險。

    繳納的這些資金又被投入再生產過程中,給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產生更多的財政收入,使得政府的資金更加的寬裕,給人民更好的福利待遇。

    他們的稅賦很多,也很高。但這個高只是針對收入高的人來講,對於低收入也就是平均收入以下的人來說,是不需要繳納那些高額的稅種的。

    據說他們開展了一項新的稅收,就是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的年收入來繳納,每個人都需要繳納,但是低收入的人在年終時會被返回,並且很有可能是繳納的稅賦全返,也就是說只是繳納的錢打個滾再原地拿回來。

    所得稅分成9種檔次,每種檔次針對的年收入等級都不一樣,最高的達到了85%,最低的不過5%。

    當看到85%這個數字時,所有看到電報的人都不敢置信,這數字也太高了吧?在場的所有人都能100%肯定,如果對帝國也採取這種所得稅分級制度,並且還定的這麼高,肯定會有許多人立刻反對,稅種根本就不可能通的過帝國議會。那些腰纏萬貫的議員們會不惜代價地把提出這個主意的人撕的粉碎。

    可是在山東半島,沒有一個人反對。

    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年收入達不到這個標準,更重要的是他們理解這個政策對於國家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財源,對於國家的福利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支撐,而福利,就是他們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並密切關注的東西,孩子上學不花錢,家人看病不花錢,老了沒有勞動能力也不需要花錢,有國家負責給到達年齡階段的人發放養老金,如此的生活絕對是所有的平民夢寐以求的東西。

    這也是徹底的社會改革所帶來的一個巨大優勢,沒有了那些大富豪以及財團階層的阻擾,整個軍政府治下完全是清一色的小康家庭,以這些佔據全部人口90%以上的農民家庭,得到如今的小康生活已經非常的滿足了,基本上沒什麼更高的念頭去當大富豪。

    等到十幾二十年後出現富豪時,已經深入人心並成功地進行了十多年的全民所得稅制度根本不是他們所能撼動的,只能乖乖的交稅。

    王紹楓深知一項法律最難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通過法律時期,這會受到既得利益層的阻礙,如同後世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一樣,既得利益的官員太多,而那些法律靠的是誰投票?不是百姓,而是這些代表了人民的官員,試問誰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第二個是法律初期實施階段,有法不依這是一個後世天國的一個最大特點,法律成了一個專門針對百姓而不是針對權錢階層的工具了。

    所以王紹楓在一開始就實行了兩大關鍵性法律,一個是利益共享責任牽連制度,專門針對手中掌握權力的官員。二是高額的所得稅制度,專門針對富豪階層。

    只要保證這兩大制度的徹底實施,未來的華夏共和國政府就有著足夠的權力和資本進行社會化的大生產大發展大改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