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章 防線戰爭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得到了確切的情報,邁爾斯緊急召開了參謀會議。

    「諸位,我們的海軍士兵因為一次軍艦觸礁,意外的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情報,我們得知了這群凶殘狡猾的土著們大概的藏身地點。這是一個好消息。」邁爾斯掃視了一眼會議室裡的軍官,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對於這,所有人都很清楚,美軍不怕正面進攻,但是對於土著們如同叢林老鼠一樣實在不能適應。如果發現了土著人的主力大軍,在裝備精良火力強大的遠征軍面前,沒人會不相信不能取得勝利。

    的確,土著人的從己方手中繳獲了大量的軍械物資,但那又如何?幾乎全是槍支,沒有火炮。在沒有良好公路的情況下,這些土著們就算繳獲了火炮也不能帶走。

    幾噸重的鋼鐵,用人力在叢林中運輸,而且還要防範己方大軍的圍剿,那簡直是不能想像的事情。

    即使土著人手中有火炮,但是他們打的准麼?火炮是技術性兵種,需要火炮知識的。不像槍支,拿到手撥弄一下就能打出去,而且還能直觀的瞄準。火炮則需要計算彈道,對方基本上是處於視線之外的。靠蒙?一千發炮彈也不見得能打得准一發。

    一時間,整個會議室裡的人都充滿了信心,似乎勝利隨手可得,強大的美利堅遠征軍就能一雪前恥了。

    「各位,根據我們的初步估測,土著軍隊應該在這附近。」邁爾斯將軍在聖多明各附近畫了一個半徑二十公里的圓形區域。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該死的土著們的一個基地,甚至是大本營,這群該死的狡猾的土著猴子們,居然把營地建在這麼遠的地方,難怪我們無法發現。如果不是我們的炮艇意外觸礁,根本就不會知道土著們居然把營地設在這一塊。」

    「菲律賓群島狹小,在這一段,東西最寬不過四十公里,南北最寬不過三十公里。我們的海軍艦炮最大射程是在十五公里左右,當然有效瞄準射程是在10公里以內,我決定派遣海軍艦隊從這一段陸地的東西兩面封鎖,南北則由炮艇深入海灣中,隨時給與陸軍進行火炮支援。」

    「只要我們做好封鎖,我們就能把這群該下地獄的猴子們困死在這片區域,然後壓縮他們的活動空間,最後把他們碾碎。」

    「因此我決定,動用大量的軍隊,利用我們火力以及海運優勢,進行跨海登陸作戰。爭取這一次,乾淨,徹底的消滅該死的土著叛軍。」

    「所以,我需要你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一個最完善的計劃。」

    「是,長官。」

    有了近兩年菲律賓作戰經驗,以及長期的島嶼登陸清剿土著心得,司令部參謀們到了下午就拿出了一份簡略的可行方案。

    「長官,這是我們的初步設想作戰方案,我們初步預定整個作戰將會動用5個滿編師,總兵力14萬人。預計將會抽到呂宋島中北部70%的兵力,至於其他各島嶼上的兵力暫時另行安排配合整個作戰計劃。」參謀部威爾遜將軍在沙盤室中開始講述作戰計劃。

    「嗯,可以。現在呂宋島中部和北部的土著已經基本上消滅乾淨,我們不需要這麼龐大的兵力駐紮,兩個師,近6萬人足以控制從洛佩斯以北的無人區域。而其他島嶼上的土著也被消滅的差不多了,臨時從其他島嶼上調回一部分軍隊是可行的。」邁爾斯略微思索了一下,就點頭同意。

    「整個作戰計劃分兩批次登陸,第一批次動員1個滿編師和兩個步兵團,共3.6萬人,從卡布紹和卡然南處登陸。首先至於地形環境,卡然南處將會安排兩個步兵團8000人的軍隊搶駐,登陸後,即刻開始向東按照這條線路行軍。」

    「而卡布紹處,則安排一個滿編師的軍隊進行登陸。卡布紹擁有良好的港口和灘涂開闊地,同時還擁有一條橫向河流。在這裡登陸的軍隊將會在第一時間沿著河流向西推進,同西面的軍隊進行連接。這樣,橫向沿河的一條兩c防線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整個作戰封鎖線,盡可能的避免土著叛軍逃到兩c防線以北,我們完全能夠利用海運、河運的優勢在這優良的地形下進行北線切斷計劃。」

    「同樣,為了保證萬一,我們在洛佩斯的軍隊也能投進行呂宋島切斷封鎖南北交通。這樣,呂宋島的狹窄地形就能被我們切成三段,我們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把土著叛軍困在這裡。」用手中的細長指揮桿在呂宋島的下端畫了一個圈後,參謀長威爾遜將軍頗有點一時揚眉吐氣的感覺,這位歷史上八國聯軍中侵華美軍最高指揮官也因為菲律賓戰爭不順而在一年前被調派到這裡。

    「根據我們的計劃,從卡布紹登陸的軍隊會提前出發,按照船隊速度,盡可能的保證兩邊軍隊同時登陸。這極大的考驗我們的軍隊運輸能力,不過還好這兩年的不斷在島嶼與島嶼之間運輸等,鍛煉出了很強的能力。並且這海路我們也非常的熟悉,在不出故障的情況下,保證穩定航速,我們可以把登陸時間誤差確定在3個小時以內。」

    這時邁爾斯點點頭,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說道:「3個小時,很好,非常好。這麼短的時間內,即使被土著人發現,他們也一時無法完成撤離。從他們察覺,到回去複述,再到轉移,缺乏足夠的及時情報聯絡,僅靠雙腳在叢林中行走,足以消耗掉他們8個小時以上。而且這還需要他們準確的確定逃亡路線。」

    「是的,將軍,兩c防線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切斷。無論是對南還是對北,都足以完成任務。因此,整個作戰計劃的核心就是完成沿河防線切斷,並建立完備防禦體系,鞏固我們的陣線,避免土著叛軍從我們的封鎖線中逃脫。」

    邁爾斯心中極速地估算著整個局勢,如果按照這個方案的話,的確很有效的切斷土著叛軍的各處逃亡路線,而且還會被逼著在這狹小的區域內打轉,最後被遠征軍大軍碾碎。

    「兩c計劃是最重要的一環,不是在這裡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最多的船隻,進行同步登陸。無論土著叛軍到防線以南還是防線以北,下場都是一樣。但是我們需要大量的軍艦封鎖這漫長海岸線,否則一旦被土著叛軍警覺,在關鍵時刻從海上泅渡逃去其他島嶼的話,很可能讓我們的全盤計劃作廢。」邁爾斯晃動了下指間的雪茄。

    「是的,將軍。我們同時安排附近各島嶼的軍隊沿著海岸線進行協助防守,盡可能的堵住他們所有的去路。同時運用大量的軍艦以及商船進行海上日夜巡邏,這樣盡可能的毀去他們所有的逃亡去向。」

    邁爾斯將軍對此作戰計劃並不陌生,相反,還非常的熟悉。這就是被美軍一直以來使用的戰術,他有一個很古怪的名字--防線戰爭。

    切斷,封鎖,建立防線,再派大軍清剿,也就是這大半年以來,美軍的正常招數,簡單,粗暴,但又有效至極。

    缺點是,每一次的戰爭計劃調動人員極多,耗費巨大,需要調動的後勤物資以及商船極多。優點是能在一定時間內,徹底、乾淨、利落的消滅這群殘暴的土著人。

    對於這群土著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這種用絕對的火力和兵力優勢直接正面摧毀。不理睬土著們的那些挑逗,勾引。

    一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拼的就是看誰先承受不起。

    美軍的武器裝備優勢,以及兵力人數足以支撐整個戰場的消耗,根據最先統計的數據表明,從美菲戰爭以來,美軍平均犧牲一名士兵,就有59名土著人死亡。

    這59人包含了,青、壯、老、弱、病、殘、孕。

    可以說美軍到現在犧牲的總人數14.6萬人,等於菲律賓土著已經沒有了861萬人。這其中,大部分的功勞還是在最近一年內完成的。

    如此大規模的屠殺,也僅限於這些在菲律賓的遠征軍司令部所掌握,為此,總督府下達了絕對封口令,他們深知,即使白人不把土著人當人對待,但是如果傳到國內,被民眾知曉,被他國知曉,估計會引起很大的輿論,甚至這種輿論會逼迫美國政府出現嚴重政治危機,而遠征軍的大部分軍官也不會在將來有什麼好日子過。

    這還僅僅是菲律賓土著的殘暴一直被美國政府宣揚的後果,宣揚了大量的美國士兵被虐殺致死的後果,充分的引起了大部分美國國民的那種仇恨衝動。

    很多美國國民,尤其是大部分犧牲士兵的家人,他們當時的統一意願就是「把菲律賓土著滅絕,這種殘暴的土著人不配生活在陽光下。」

    但是也有很多美國國民開始反思這場戰爭,畢竟這次美菲戰爭的起因是美軍佔領菲律賓導致的。尋根刨底下,美國是站不住腳的。

    隨著戰爭的拖延,財政耗費巨大,人員傷亡增多,越來越多的美國國民開始反對美菲戰爭了。

    宣揚自由民主的美利堅就是如此的矛盾和對立。

    即使邁爾斯已經知道了下面的大概戰爭計劃,但是還是耐心的聽著威爾遜將軍的講述。

    「切斷了卡布紹防線後,我們動用剩餘的兵力,在這裡登陸。初步預定登陸地點為:皮拉爾和黎牙實比。皮拉爾較小,交通不便,我們同樣投入兩個步兵團8千人規模。黎牙實比是呂宋南部最大的城市,我們投入剩下的全部軍隊,約9.6萬人。登陸這兩處後,黎牙實比方面派出2.4萬人與皮拉爾的登陸部隊進行皮黎防線切斷。留下1.6人的軍隊進行黎牙實比基地防禦。而剩餘的5.6萬人進行清剿戰爭。這樣一段一段的把南呂宋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我們就能夠依靠牢固的防線派出大量兵員,像梳子一樣,把這裡一片片的梳理乾淨。」

    「計劃很好,那麼,你們開始行動吧。」邁爾斯仔細盤算著整個戰役計劃的可行性,自然毋庸置疑,沒有戰略縱深,無論哪一方面都處於絕對下方的土著叛軍對於這種堂堂正正的戰術幾乎可以說是無解的。那些擅長從叢林中鑽來鑽去的土著人,根本就沒有翻身的餘地。

    美軍的意外舉動再一次震動了所有在馬尼拉的外國人士,突然之間大量的物資調集到港口,而各地的開始移動,同時很多商船也開始往馬尼拉港口前進。

    種種異常的現象,讓所有人不由得心中猜測著、討論著。

    「難道美軍準備撤軍了?」

    「不可能,美國死傷那麼多,耗費了那麼多的資金,就這麼回去,除非他們的政府不打算幹下去了,否則肯定會被那群成天鬧事的人轟下台去。」

    「那麼,是不是美國國內發生什麼事情了?需要這裡的兵力?」

    「沒聽說美國發生什麼動亂啊,即使有動亂也用不著這裡的軍隊吧?光是路途就超過兩個月,加上旅途疲憊整修什麼的,就是近三個月了,有這麼多的時間,還不如直接國內徵兵更來的實際些。」

    「或者是美國其他殖民地要軍隊去鎮壓?」

    「除了古巴和波多黎各外,美國哪還有殖民地?不是每個地方的土著人都像南亞的土著這麼凶殘的。其他地方,估計幾千人就能直接鎮壓下去,需要這麼大的陣勢?看這動靜,還有碼頭的物資,至少調動了幾萬人的規模。」

    「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美國打算進攻菲律賓的其他島嶼。」

    「可能吧,但是除了這呂宋島之外,其他島嶼上的土著們鬧騰的比較輕,再說呂宋島都還沒壓下去,怎麼會把有限的兵力用在其他島上?他們不怕呂宋島的危機越來越大麼?」

    「所以我認為,美軍是發現了菲律賓獨立軍的基地,陸地前進速度慢不說,而且在這沒有鐵路的地方物資運輸也困難。菲律賓是島嶼,四周都是海,用海船運輸不但運量大,而且快速的多。同時,這些土著們能夠在雨林中鑽來鑽去,陸地上行軍必然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但是海上呢?土著們根本就沒有什麼辦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對於美軍的行動猜測的也越來越準確。

    美方並不知道這是調查局配合雲豹進行的一次特殊行動。

    這次行動目的不僅僅是再次洗掉外界勢力進入呂宋島的嫌疑,還有通過這後續安排來從側面解釋菲律賓獨立軍為何沒有傷亡記錄的緣由。

    半個月後,位於卡布紹的聖米格爾灣和卡然南的拉蓋灣都變的異常的熱鬧。

    每處都是數十艘商船來來往往個不停,還有一些軍艦在附近海域巡邏著。

    美軍的登陸很是順利,有著堅船利炮,對於任何值得懷疑的目標都來上一炮,這個時期可沒有什麼人權一說,何況是雙方已經打紅了眼的敵對陣營。

    當然,美軍也不認為狡猾的土著們會停留在岸邊挨打,同時如此大的陣仗,他們也是充滿了信心。

    一直以來菲律賓獨立軍打的都是埋伏偷襲陣仗,讓所有人都下意識的認為他們不會打陣地仗或者不敢打陣地仗。

    因此在初步檢查過後大家開始快速的行軍,爭取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兩c防線的鏈接。

    數萬人數的大軍的登陸,直接把卡布紹和卡然南兩個城鎮附近擠占的滿滿的。

    為了這一次能夠消滅狡猾的土著人,總督府可是把能調動的物資都拿到這裡來了。

    卡然南畢竟是個只能算漁村的地方,美軍士兵上去後即刻開始行軍,除了隨身攜帶的物資外,沒有多餘的輜重,這兩c防線有一小半都是雨林,輜重很難運輸過來。

    而卡布紹方面就好的太多,寬闊的海灘上,到處都是堆滿了一箱箱的輜重,還有十多首各種小河船在卡布紹河裡航行著,沿途把物資放下。河運可比在這種原始地帶人挑肩扛的快的多也大的多。

    總督府是鐵了心的要把這群土著人軍隊消滅掉,哪怕消耗在大,甚至儲存的彈藥能夠把這數千平方公里的原始叢林打成廢土也在所不惜。

    而遠在萬里之外的白宮方面收到總督府的電報後,也是沒有絲毫猶豫地批准。

    實在是菲律賓獨立軍給與美國的羞辱太大了。傷亡那麼高,這已經算的上是國恥了。

    白宮方面也需要一場大的,徹底的勝利消息來振奮民眾精神,提高政府支持率。

    這也是在信息不暢的時代,換做後世人權大行其道的時候,如此大的傷亡,估計美國政府早被國民憤怒地轟下台了。

    同時這也是在萬里之外的地方戰爭,在美國本土的民眾也沒有多大的戰爭危機。因為大量的軍事訂單,反而促進了國內的就業率,從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了民眾的收入。

    唯一例外的就是政府的負債越來越重,大量的國有資產變成私人財富。通過大肆出售國有資源,加上本身就是世界第一經濟體,財大氣粗兼由財團支撐的資本政黨所組成的國家機構並不太過在意。

    這不過是另一種方式把財富從左手換到右手而已。國家損失利益了,但是國民得利了,財團得利了,那就足夠了。不過這種方式不能拖延太久,同時強度不能太大,否則很可能把美國拖入深淵。

    其實這就是初始形態的通過戰爭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利用軍隊建設,軍事行動消耗,逼迫國家發行國債提升國民經濟發展。

    後世的美帝就是通過一次次的小型戰爭不但促進了經濟發展,還為國家爭取了巨大的利益,只不過後來過於相信自己的武力,反而把自己拖入了戰爭深淵。

    比如第一次海灣戰爭,可是把美國直接打的富得流油,不但掠奪了中東石油,還消滅了可能爆發的一次經濟危機,也從一定程度上促使20世紀90年代的整個美國經濟騰飛。

    同時掌控了世界油管,把握了石油定價權,成就更加輝煌的美帝世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