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排日公告和朱爾典的猜測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附:從一百章起,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山東半島的變化逐漸傳到外面去了,在各國中間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說法,當中最受刺激的是英國和日本。

    英國多次進入青島想要聯繫上這個所謂的德國扶植的代理人,但是德國方面一直在拖著,不但派出軍隊封鎖了威海衛,還派出士兵看守著威海來的英國人,美其名曰現在各地不太平,特意進行保護。

    對此英國方面破口大罵,但也無可奈何,之前的英德就青島造船廠的事情已經達成了合約,規定了山東是德國的絕對勢力範圍,德國可以保證自己國家的人不去英國的勢力範圍進行任何的貿易以及其他方面的事情,但是英國同樣也必須尊重德國在青島的權益。

    原本打算雙管齊下的英國如今只能依靠大力扶植代理人孫文了。但是因為孫文因為之前在英國被捕儘管有著老師的解救,但還是對英國產生了忿怒,而且跟日本接觸時間又很長,所以即使後來英國人改變了態度大加支持,在英日兩國之間也還是搖擺不定。

    不過因為大英帝國現在著實世界第一,即使手縫裡溜出來一點的支援,對於孫文也是一個絕大的數字。

    有了英國人的支持,無論是資金上還是其他如軍械,地盤,都非常簡單了。興中會在香港也得以順利發展,並在短短時間內就招收到上百人。

    在英國選派的軍事教官的指導下,這百餘人的隊伍被送到馬來亞接受秘密訓練。

    如此等於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可說是喜出望外,廣州起義不成,已經讓他感受到想要推翻清政府就必須要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這些外國人又不可能親自出手幫自己打仗。就只能依靠國內的軍事力量,而最好的軍事力量莫過於完全屬於自己的一隻軍隊了。

    對這支百餘人的隊伍,孫文可說是非常的看重,同時為了保證這支隊伍歸屬於自己,而不是英國人,孫文也跟著一起到馬來亞輔助訓練。說是輔助訓練,實際上是要讓這支隊伍忠誠於自己,而不是英國人。

    孫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對這些人講述革命的道理,把這些人變成自己的信徒,跟隨自己一起推翻清政府建立自己理想中的民國。

    無論是誰也沒有意識到在山東半島還隱藏這一隻能吃人的猛獸,即使所有國家都認定這德國人是在扶植代理人獲得中國華北的權益,但是都不能想到實際上是社民黨主事,德國人只是配合而已。更沒想到社會主義這種脫胎於**的制度,對於一個強權政府的恐怖性。

    國防軍是利用巨大的軍隊數量把山東半島防範的滴水不漏,對外,有著德國人的扯皮與警告,對內,是近百萬的軍隊防守著各個地方,還有國家安全部,監察部等多個部門的聯合監控。

    而統治下的民眾也都被全部動員起來做作各自的工作,嚴格的戶籍制度,每人都必須攜帶的身份證明隨時抽查,使得每一個偷偷溜進來的人都蹤影畢現。

    另外軍政府控制的山東半島是不允許留辮子,而滿清的探子如果把辮子剪掉的話,首先不說這種方式會被滿清官府處以什麼樣的懲罰。

    光是頭頂的頭髮就能讓他們抓瞎,頭髮剃光容易,可是要生長出來就慢的很。要把額頭上的頭髮長出長長,沒個幾個月的時間根本不行。這也極大的妨礙了滿清探子的出入。

    至於日本人,首先半島海岸線的嚴密巡邏就能讓這徹底的斷絕,百萬大軍是駐守在半島的外圍,幾乎沿著海岸線和與滿清地盤的分割先上,日夜巡邏。

    即使偶爾有從山嶺中翻進東邊的日本人,那也能讓對於山東半島內部沒有多少信息的日本探子抓瞎。

    對於所有進來的探子,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該抓的抓,該殺的殺,沾有血案一律處決是國防軍的法律,這些人被殺前都會經過審判,由德國人參與審理,證據確鑿後把照片以及口供交給德國人,讓德國到時去扯皮打嘴仗。

    而沒有沾上血案的,則經過審理後根據法律判決進行服刑,無論是秘密關押還是勞動改造都有一定的規章。

    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不然的話,到時德國人也扛不住這樣大的壓力。

    好在這些探子大部分是滿清的,少部分則是列強收買的漢奸,極少數人是這些外國人本身打著各種各樣科學考察的幌子進行刺探收集情報。

    除了日本例外,對於這個方面德國人的解釋是,這些日本人長的和中國人太接近了,根本分不清,所以誤殺是正常的,末了頂多來一句抱歉,然後呢?下面沒有了。德國人可不在乎日本人,即使德國在日本僅僅只有4艘軍艦,而日本軍艦數量遠遠超過。

    無論是為了表現給王紹楓看,自己是多麼的配合華夏共和國,遵守中德同盟條約,或是根本就不在意日本,實際上他們在日本也有一些情報人員,知道日本根本不可能是中方的對手。

    青島總督府發佈了一則公告:「因日本間諜過多,製造大量混亂,嚴重的擾亂了山東半島的平靜,影響了山東百姓的自身安全。自即日起,凡是抓到的日裔僑民一律以間諜身份進行審判,青島總督府有權採取任何認為必要的措施,對這些間諜予以處理。1900年2月15日」。

    公告一出,可說是震驚整個東亞,無論是清政府,還是大英帝國,美國,法國或是其他,從沒見到過這樣一則完全可以說是**裸的打臉公告。

    「這些德國人瘋了嗎?難道他們想要對日宣戰嗎?他們就只有四艘軍艦在遠東啊,根本不是日本艦隊的對手。」竇納樂爵士真的是對這些德國人搞不懂,難道青島總督府的德國人腦子裡都進水了嗎?

    「公使大人,我們覺得德國人可能是故意這樣的。」朱爾典覺得可能沒這麼簡單,德國人不可能腦子進水,全世界都知道德國那麼的強大。

    竇納樂爵士來回走了走,撫了撫腦門子,這兩年自己可真是那這些油鹽不進的德國人沒招,真不知道那個殘疾而又幼稚的人(指威廉二世)是怎麼選上這麼一名可以說是『極品』的人當駐華公使,還兼任青島總督的。

    「你的意思是……」

    「公使大人,這份公告說是公告書,不如說是宣戰書,那德國為什麼要發這麼一份可以說明顯稱得上是宣戰的公告呢?我覺得可能是想刺激日本人,又或者確實日本人做了太多的間諜,德國人已經不厭其煩了,日本人和中國人長得是那麼的相像,在山東半島上千萬人口中想要仔細分出來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竇納樂爵士點點頭,他在中國這麼久了,自然知道日本人最喜歡做這種偷雞摸狗的小動作。如果說日本人沒派間諜去山東,那是怎麼都不可能的事情。

    而日本人不需要多派,只需要派出一百人往山東半島裡一鑽,就能讓那些漢斯們抓瞎,德國在山東才多少人?

    要想在過千萬的山東半島搜出幾個人,而且還是受過訓練的人,別說德國人,就是清政府自己也做不到。

    但是故意刺激……又有點不太可能。

    「朱爾典,你覺得德國人會這樣幼稚嗎?明知道他們在青島只有四艘軍艦。」

    「借口,德國人這是在找借口,公使大人。」

    竇納樂爵士仔細想了想,的確,這是在明顯不過的借口了:「刺激日本人,如果日本人忍了下來,他們也正好消除日本間諜隱患。如果日本人不忍,而是採取戰爭。陸地戰爭德國人肯定做好了準備,日本人打不上去,我也不認為山東半島在德國人的整合下,會打不過日本陸軍。有工業基礎,有兵工廠,防守是綽綽有餘。」

    「海軍,海軍可以龜縮在膠州灣,可以暫時無憂,而且……等等,朱爾典,把英德就青島合約給我找來。」

    「對,這就是了,德國人這是逼日本人動手,好有借口突破條約的限制製造軍艦。第八條條約上寫了,如果山東半島遭受其他東方國家的海軍入侵,則德國人有權以保衛山東安全的需要製造三艘不超過一萬噸的軍艦。軍艦一旦開工就不可能停止下來,到時德國就能輕易的繞過合約組建青島艦隊了。」

    「至於不超過一萬噸級,沒有完整的測量數據,根本不可能知道詳細的噸位的,即使德國人建造1.1萬噸的戰列艦,對我們說只有9900噸,我們也只有認了。那樣的話三艘戰列艦配合四艘巡洋艦,還有完備的青島工業基地,什麼都具備。大英帝國的遠東艦隊根本不可能消滅的了他們,反而會被這些德國人拖垮拖疲。畢竟帝國要派軍艦那就得跨越萬里,雙方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軍艦的保養上就差了一個等級……」

    按照這個思路,竇納樂爵士越說就越覺得可能:「難怪德國人會花費數億馬克的代價在青島建立工業區,有了工業區之後,德國在遠東就不再擔憂帝國的壓力,而通過扶植的代理人,可以把包括帝國在內的所有其他國家都驅逐出去,那樣的話,整個遠東的利益就能被德國人一家吞下。同樣扶植的代理人可以與德國配合出兵西藏威脅印度,上帝……這群德國人是瘋子,天才的瘋子,也只有那個瘋子才會同意這種計劃,而我們,大英帝國已經晚了兩年,兩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切。」

    「可是,公使大人,難道德國不怕帝國在歐洲對他們動手嗎?」朱爾典有點不確定。

    竇納樂爵士無奈地搖搖頭說道:「朱爾典,時間不同,以前帝國可以這樣做,但現在不行,這個時間很關鍵。帝國因為南非的問題,已經把所有歐洲國家都得罪了,你知道嗎?帝國的艦隊已經封鎖了南非以及整個西歐的海岸線。如果帝國在這個時候同德國翻臉,估計全歐洲的國家,俄羅斯,法國,荷蘭,西班牙,還有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都會同時進攻帝國。只要他們聯合起來,即使帝國海軍能夠打贏,也失去了未來。這些國家無不對帝國龐大的殖民地虎視眈眈,他們絕對不會放過這一次分蛋糕的機會的。贏了,我們失去了一切,輸了,我們更是失去了一切,到時所有的國家都不會給我們大英帝國翻身的機會的。」

    想到那時的樣子,大英帝國失去了南亞殖民地,失去了印度,失去了海軍艦隊整個不列顛將會成為一個死地,沒有外來的各種物資,大英帝國工廠就沒有足夠的鐵礦冶煉鋼鐵,沒有足夠的煤炭提供動力,沒有足夠的炸藥原料,甚至沒有足夠的糧食和棉花,整個不列顛島將會成為一個四千萬人的大監獄,朱爾典忽然遍體寒意。

    「德國人選擇的時機太好了,正好在我們帝國跟其他歐洲國家因為南非問題而鬧翻的時候動手。」

    「不,朱爾典,不是德國人選擇的時機太好,而是他們早有準備,我甚至懷疑他們在3年前就準備這個計劃了,三年前布爾人已經開始露出了苗頭,而那時德國正準備佔領膠州灣,於是兩個地方便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計劃。逼迫的帝國不得不退讓,從而給他們騰出空間以及利益。」

    「制定這個計劃的人可以說是個天才,這兩年因為印度爆發了大規模的天花霍亂以及鼠疫,我們暫時失去了皇冠上最寶貴的鑽石,沒有印度大量的資源補充,帝國只能依靠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兩個地方已經是自治領,而非洲的殖民地暫時還不能提供足夠的財源。現在就是帝國最虛弱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而德國這個時候拋出排日公告,其實就是在試探我們是否還有餘力,不行,我必須要寫一封電報回去,帝國這個時候禁不起除了南非之外的任何戰爭,否則,一旦爆發,日不落帝國就即將陷入黑暗之中。」說到這裡,竇納樂爵士立刻起草電報,把自己分析的各種情況綜合起來匯聚成一封數萬字的意見書。

    「尊敬的首相閣下,我個人認為這個時候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贊同德國的作為,至少應該保持中立,根據我的分析,我懷疑這次德國在青島宣佈排日公告書,是在試探我們帝國的底線以及作戰決心。因為南非的問題,帝國現在已經實際上處於絕對孤立狀態,我們這個時候不能在歐洲進行任何實質上的戰爭……

    竇納樂爵士的電報發回倫敦後,索爾茲伯裡侯爵此時正為南非的問題而跟歐洲各國大打外交仗,為了保護大英帝國最大的黃金來源地,英國此時已經付出了血本,南非的戰爭是有著擴大的局勢。

    大英帝國在南非的軍隊總數已經超過20萬人了,而財政上的支出已經超過了一億英鎊,這都能組建出一支強大的皇家艦隊了。

    在用皇家海軍艦隊震懾著歐洲的同時,索爾茲伯裡侯爵也在積極的派出外交官拉攏能拉攏的國家,打壓一些有異動的國家。

    但是因為布爾戰爭牽涉到荷蘭人,而荷蘭人又跟歐洲其他各國都有較好的關係,這筆賬很難斷的清楚,也讓歐洲各國頭疼無比,當然最難過的自然是大英帝國。

    看完了竇納樂爵士的電報後,索爾茲伯裡侯爵也倒吸了一口氣,上帝,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如果真的遠東因為這事鬧起來的話,他完全可以想像的到,歐洲會怎麼樣。

    即便是不發生戰爭,但是只要這些國家聯手起來給布爾人一些支持,大英帝國的損失就會極大的增加。

    沒有一個其他國家的人願意時刻看到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威風的,只要他們支援布爾人,把戰爭拖下去,那麼對於財政的壓力可想而知。

    美國在菲律賓的教訓還在眼前,僅僅是那一個呂宋島,就讓美國失去了十三萬的軍隊,直接軍費損失超過7億美元,這還是呂宋島那些土著軍隊沒有太大的空間所致。

    如果這些國家,尤其是以德國以及荷蘭人為首的只要想辦法支援布爾人,可以想像得到,在廣袤的南非平原上,大英帝國財政會破產也說不一定。

    仔細衡量著事情的輕重,索爾茲伯裡侯爵決定暫時放鬆遠東的控制,而加強對南非打擊以及盡可能的給這些躁動的歐洲國家壓力。

    只要解決了南非問題,那麼遠東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南非才是這次危機的關鍵所在。這兩年印度的變化已經使得財政的收入大減了,如果再不趕快把南非平定下來,大英帝國失去這兩個最寶貴的殖民地後,後果簡直不堪想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