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一十五章 民間財富 文 / 沉迷

    (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附:從一百章起,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社會主義國家的好處最重要的體現在於國家財富的集中,這種集中不是說財富集中才少數人的手裡,而是集中在政府手中。

    軍政府可以調動大部分的國家資源去做一些短期內看不到收益的行業,而這種長期才能收益的行業一般是沒有私人會去做的,這時國家政策的好處就出來了。

    通過公有制,國民共同持股的方式把百姓和這些基礎建設聯繫在一起,使得地方的基礎建設發展的更快,也更用心。

    而一開始軍政府的清洗政策也使得在十年以內出現不了大富豪大財團,除了技術新貴之外,純靠私人生意,在初期太難成為巨富階層了。軍政府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不是開玩笑的。

    而沒有大量大富豪的存在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歸屬於政府,而政府則根據國家發展的需要去集中力量大規模的建設,這比富豪佔有大量的資金卻不出來流通要對國家有利的太多。

    資金一旦流通就能創造財富,而創造財富也意味著國家在這其中又能得到一筆稅收,並且國家的基礎建設也能得到更新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國家的進步,這是絕對的道理。

    根據年前的資料顯示,各地政府機構統計數字表明,軍政府目前下轄地區總人口約莫1800萬。

    包括山東半島1400餘萬,婆羅洲300餘萬(包含原本當地的華人160餘萬),望嘉錫島(即蘇拉威西島)20餘萬,安汶群島(即馬魯古群島)10餘萬,其他南洋各大小島加起來總和大概有10萬,這是軍政府絕對控制領域,擁有軍政府的行政機構和軍隊。

    除了原來少量的南洋華人富豪之外,普通家庭年收入在60龍幣到400龍幣之間。

    根據年終各地統計,這近兩千萬的人口於西元1899年度創造出來的總財富,即後世所謂的gdp已經超過4億元龍幣,軍政府財政收入已經超過1億龍幣。

    驚人的收益使得軍政府有著足夠的財力去進行任何的工業建設,而且還不需計算額外的黃金收益,在這個金本位時代,黃金就是直接的財富,可以直接印刷出紙幣投入社會中去,但不用擔心龍幣貶值。

    所有人都知道,要想自家的龍幣貶值,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黃金價值下跌,而這是不現實的,全世界都基本上依靠金本位維持自己國家的金融,無論如何也不會使得黃金下跌。

    另一個辦法就是通貨膨脹,而軍政府卡死了民生物資的價格,各地的物價局隨時監控任何民生物資的跌漲起伏。同時,有著南洋的大量物資補充,也自然不會憂心生活物資減少而使得價格上漲。

    實際上現在如果不是軍政府採取統一統收政策,海量的生活物資也會在幾年內湧入市場,都有可能出現民生物資物價下降,龍幣價值大增,而導致通貨緊縮的現象了。

    然而軍政府手中持有的大量黃金在有節奏的把龍幣投入社會中,死死的拴住這隻金融怪獸。

    同樣,軍政府的社會主義體制也使得不可能發生經濟危機現象,至少在這個時期是不會發生,農產品的產出雖然巨大,但這只是生產能力的提高以及土地面積的擴大導致的。

    農產品也是有著長期的生產時間,不像工業品那樣,只要可以無限制的擴充規模生產。

    王紹楓對於軍政府的要求就是盡可能的保持社會不出現通貨膨脹,即使出現,也必須控制在年均1%以內,保證一名百姓做工每月能拿到手的工資至少能滿足一家五口人的生存所需,不會出現吃穿不足的現象發生。

    而大量的行政人員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可能的學習鍛煉自身的能力,由於有著軍政府強有力的控制和大量的後備資源,即使出現些小問題,也不會產生大的波動。

    這種極為有利的環境使得行政人員的能力極速的上升,甚至德國方面都極為眼紅,因為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例子,也是獨一家的經濟治國方針。其他任何國家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南洋的移民不分男女老少平均每人能分到20畝的土地,雖然這土地是國家貸款的形式出售給他們,必須要歸還,但是還款期限卻長達20年,這種高息長年限貸款分期還貸的方式是軍政府首創,這也是王紹楓根據後世貸款買房的想法來的。

    後世為了土地,百姓付出了太大的代價,接過換來的卻是一輩子的房奴。

    土地歸國家,原本出發點是正確的,否則的話,在未來人均壽命的提高,使得人均佔有的土地也越來越少,土地得不到流通而一直困居於個人手中無法發揮出它的真正價值使得財富被完全的限制住。

    長久下去,會形成部分有著良好起步的百姓佔有了大量的土地,而後來人卻無土地可以購買使用,這必然會造成大量的矛盾衝突。

    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動產稅,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回收大量的土地從而再次分配給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的人。使得每一代的百姓都擁有著自己居住的土地。

    這種不動產稅的最佳方式就是有年限限制的出售土地,通過長達99年的年限出售權讓當代百姓得到足夠的使用時間而無用擔憂無立錐之地。

    在這99年中則是根據出售土地的規模以及用途進行確立各種稅收回流資金。

    同時在這99年中,根據《華夏共和國國土資源法》,百姓對於所租用的土地權力是最大化的,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強行徵收,必須通過當前土地所有人合約同意中止土地產權證明後才得以允許作為他用。

    唯一例外的除非是涉及到國家戰略利益方面,但那樣的話也會給當地百姓一筆相當於市價的費用進行特定贖回。

    按最近修改的土地管理法草案,到了99年年限後,土地所有者可以繳納一筆資金進行再次從國家手中得到使用權限。等於是無限制的讓百姓永久性的租界國家土地生存發展一樣。

    後世天朝房貸是一次性先掏出大部分的財富,然後一年一年的還貸,百姓成房奴,被綁在房貸上的百姓,由於還款的壓力,使得他們日常生活消費能力嚴重受挫。

    而不動產稅則是通過實時的方式從百姓口袋裡掏出少量財富,集聚成多,通過稅收嚴格控制少數階層佔據太多土地資源的情況出現,使得百姓手中有著足夠的財富進行日常消費,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質。

    相比後世的購房政策,無大額首付,利用幾十年的時間緩慢的繳納,更符合百姓的利益,而不是一次性的把百姓的口袋掏空,使得百姓做了一輩子的房奴後好不容易還清了房貸,自己也快進了棺材,房子也快到期了的那種。

    軍政府對於土地和不動產徵收的物產稅其實是一種緩慢的從百姓口袋裡掏錢的行為,土地自然不可能永久性的歸屬個人,否則未來國家人口越來越多,土地私有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隨著時代發展,後來的人就沒地方生存了,因為土地都被前人私有占走了。

    軍政府制定的不動產稅是根據百姓的不動產擁有面積計算,現在南洋人口少,土地多,人均佔有20畝的土地,自然不動產稅也會隨之根據特定情況調整。

    基本上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等等加起來會抽走這20畝地的60%以上的淨利潤,而百姓真正能拿到手的不到40%,用這種方式平衡了土地少的人對於土地多的人的不公平心裡。

    而軍政府也能夠得到大量的收入,反過來把這筆錢投入國家發展或者福利計劃,從另一個方面返還給百姓。

    而土地佔有少的百姓同樣,他的不動產稅也就很低,相對入手的財富也就差距不會太過明顯。物產稅可以說總體上是軍政府一個平衡土地與百姓之間的橋樑,並通過這種方式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財政收入。

    南洋。

    一畝地按一季出產最低產量300斤糧食計算,一年也有三季900斤的產量,按照國防軍輪歇耕作規定,一年最多只能生產兩季的糧食,剩餘一季種植能夠養地的農作物,以免對土地的過度開發。

    地廣人稀加上合理化的耕作制度以及土壤肥力保護,使得南洋的糧食產量年年高昇。

    以西元1899年計,四百餘萬南洋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出產近4噸各種大米穀物,使得南洋的糧食總產量超過1400萬噸,自然這麼多的糧食當地百姓不可能用完。

    依照南洋人口的平均消費水平,一年最多消費200萬噸的糧食,這多出來的1200萬噸糧食就必須出售。自然,軍政府必須要解決這個糧食銷路問題。

    這巨大的產量也使得當地每百斤大米的銷售價格不到0.5元龍幣,如果不是軍政府統收的話,估計會出現嚴重的米賤傷農的事情。

    如果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無法流通銷售的話,大量庫存的糧食不但無法轉化為資金在市場流通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也會使得農民無法通過這種方式來還向政府所借貸的債務,同時也會極大的打擊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即使軍政府以低於市場價的10%收走了超過1000萬噸的糧食,但是民間依然有足夠富餘的糧食,這多出來的200萬噸糧食穀物也轉化為牲畜飼料,餵養出了大量的牲畜家禽,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大量優質肉食也流向了市場,顯著地提高了整個軍政府下轄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軍政府軍政府通過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等等各種稅收使得自己有著足夠的經濟能力統收這大量的糧食出產,得到了大量的廉價糧食支撐,足以讓王紹楓對治下進行自己理想化的改造。

    有糧食給百姓吃,百姓就會聽從,如果還有肉吃有錢拿日子過的平安無憂的話,那麼即使治下的百姓再不理解軍政府的政策為什麼要這樣規定,也會安順的服從。

    南洋這一千萬噸的糧食打底後,王紹楓就可以對山東半島進行改造,而且還能富餘出大量的糧食庫存,這也是為什麼王紹楓不害怕這種徹底的國家政策變革動搖軍政府的統治基礎,也不擔心斯大林時期蘇聯的大饑荒事件發生。

    對山東半島官紳地主階層的清理,也進行的極為順利。口碑好,沒有案底的地主畢竟很少。

    這少量的無案底地主家庭所佔有的土地不過是整個山東半島現有耕地總面積的15%不到,根本無法影響軍政府的土地整改政策。同時,各種稅收政策可不是開玩笑的。

    軍政府也派出大量的技術專家通過自家建設工廠所獲得的巨大實際利益去吸引這些地主們把資金投入到建設工廠中去,進行工業發展。

    有軍政府的工業部和商業部派出專員進行指導,使得他們的工廠能夠順利發展並得到遠超過種田所得的利益收入,而不會因為損失降低政府的信用。

    從其他有案底的地主階層手中沒收來的土地按照土地買賣條例以高出市價的10%的價格長期貸款,貸款給想要種地的農民讓他們去購買,而其他無地的農民則可以接受政府提供的工作機會,去當工人掙工資養活一家老小。

    這種等於軍政府大量給民間借貸盤活地方經濟,使得當地經濟能夠快速的發展。

    不讓任何一位有勞動能力的人無事可做,是勞動就業和保障部的職責,各個部門也學習著如何處理民政事務。

    各大部門是一環套一環,互不統屬又互相牽連,而且所有的部門收益支出都必須列出細賬,貼在部門門口的專用欄上供所有人員檢查。

    沒有老舊政府官員和地方士紳的干擾阻撓,各種不盡人情的政策推行的極為順利。

    軍政府的人員全都是滿心熱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小伙子小姑娘,從一開始就習慣這種財務公開,這也是一種廉政的措施。

    改革初始許多老舊儒生還說大不體統,沒有一點官威,但後來也逐漸習慣了這種日子,反而說起了好話。

    「聖人出,天下安。」

    「廉政行,是堯舜再世啊。」

    「自大開天闢地以來,就沒聽說過官府給我百姓這麼好的福利啊。主席萬歲!」

    「是啊,擱哪朝哪代的官府不是想著如何從咱百姓手中摳錢,哪這樣好的對咱百姓實心塌地的好哇。」。

    對於這些儒生,王紹楓並不想使用他們,回去老老實實的過日子就行。畢竟這些老儒生雖然有不少有優點,但是更多的是思想上腐朽、守舊、排外,總覺得自己是讀書人就把其他人看輕一些,還習慣人情禮節的往來。

    從一開始王紹楓就下了命令,禁止聘用任何非軍政府行政學校畢業的人加入政府機構,即使顧問也不行。

    可以說這種不受干擾的改革比什麼國家朝代的明政都徹底的多,當然王紹楓也不能讓這幫人成天吃飽了閒著到處折騰。文化部下面專門有一個局,就是華夏文明傳承保護局。

    華夏文明傳承保護局的主要任務就是把華夏古文化中一些優秀的東西從民間找出來,並發揚廣大。而這些古文化一般都是集中在民間的這些讀書人身上,所以專門請去喝茶聊天,談談琴棋書畫等等,使得中華文明不像後世那樣幾乎可以說是斷層。

    宣揚禮義廉恥,宣揚對國家忠誠,對長輩孝順,宣揚華夏文明的優秀,漢服的美好,華夏文化的光輝燦爛。

    總之一個不成文的條例死死的釘在所有人的心中:外國的高新科技可以進來,文化不能進來。國內的文化可以出去,高新科技不能出去。

    這個霸王條款是王紹楓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給下面的人制定的規範,王紹楓深感後世天朝的那種洋文化的侵蝕有多麼嚴重,這種侵蝕也造成了國民的不自信,極大的損害國家民族的根基。

    想想後世什麼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的新一代的都知道,反而那些傳統的七夕節,重陽節就沒人去過,就算國家也沒有任何的重視。這是對自身文明的拋棄。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起源於漢代,傳承兩千餘年。優美淒婉的牛郎織女故事象徵著華夏百姓對於愛情的美好追求,這種委婉的傳說可比那些西方的什麼瓦倫丁節要更符合中國人特性的多。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習俗,並且常在這天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這無不體現了中國人尊老的傳統,是最美好的品德之一。

    表達對於火焰光明祭祀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也是流傳了兩千餘年。

    正月十五慶元宵的上元節、七月十五祭祀先人的中元節、十月十五食寒食紀念賢人的下元節日,無一不是有著兩千年的傳統。

    還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開始的冬至節日,起源於夏商時期的臘八節,以及清明端午中秋也逐漸步入式微。

    這些代表著華夏文明傳承的節日被後世子孫一一拋棄,完全可悲可歎。

    簡單的節日實際上代表著祖先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對於先人的豐功偉業,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王紹楓要通過這種專門的文化部下屬華夏文明傳承保護局正式的官方機構逐步恢復我華夏文明的正統地位,恢復我華夏百姓心中那種世間第一文明的自豪。至於那些洋人的節日,一律禁止以任何名目在國內公開舉行。外來的文化禮節不過是拿來玩玩圖個新鮮而已,實用的,還是我華夏祖先留下來的東西。

    如同現在在軍政府各地,每逢傳統的節日時期,都要進行民間休假慶祝,由當地政府帶頭舉行。

    王紹楓不光是想要用武力征服白人世界,還要用華夏文化摧毀白人文明。

    綠色小說.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