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血腥刺刀

龍騰世紀 第七十章 勘察加冰港的建立 文 / 沉迷

    (求推薦,給點希望,作品一直在寫,存稿很多,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新人不容易啊。)

    西元1897年四月份開始,國防軍前後從南洋抽調了兩個團的士兵和一個營的工程兵部隊到達了勘察加的冰港,進行寒冷氣候適應,還有建設冰港。勘察加半島雖然極為靠北,但是卻是一個火山和地熱資源很多的地方。

    這個時候勘察加半島的南部根本沒有人的存在,國防軍從根據地先派一個營在勘察加半島南部節選了一個能建立港口的地方建立先期營地--冰港,也就是後世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漁港,不過現在由國防軍佔領了自然的用新名字。

    冰港的出現也是因為考慮到以後的戰略規劃而作為北太平洋的一個支撐點,先期的一個營的兵力可說是橫掃了整個勘察加半島的南部,並把戰線向北推移。王紹楓相信有了國防軍的大力建設完全能把冰港搭造城一個軍港。

    堪察加半島地表結構複雜,存在幾種不同的地貌形態,再加上火山活動過程以及臨近海洋的影響,使這裡形成了與俄羅斯其他地區迥異的特殊氣候條件。四季都有令人驚異之處:冬季半島北部的嚴寒可達零下50度,而夏季有時在島南竟可進行海水浴。這裡氣候最顯著的特點是存在諸多氣候區域且天氣條件變幻無常。冬季的氣候不僅是沿海地帶與內陸相差懸殊,就是在同一氣候小區內也有很大差別。

    冬季的氣侯條件很不穩定:常會突然間天降大雪或是刮起大風。有時一晝夜的降雪量能達到甚至超過月平均指數。半島上最寒冷的地區是中部低地,一月平均氣溫為-22c。如果以大地被雪層覆蓋作為冬季的開始,將日間平均溫度零度以上算作冬季結束,則島南部的冬季從11月12號一直延續到3月28號(共137天)。最冷的月份為一月和二月的平均氣溫為-7.5c。冬季的顯著特點是降雪多,形成厚厚的雪層覆蓋。堪察加半島的春天氣溫較低且延時較長。春季的特點應當說是晝夜溫差大,有時為5-7c。

    島南的夏季氣溫也不高:平均氣溫是零上11.4c,在最暖和的八月可達13.5c。夏季白天海風不斷,天空多為雲層遮蔽。秋季是從9月中旬到11月上旬。這段時間降水增多,風速加強。而9月的平均溫度為7.5c。堪察加的無霜期平均為112天。氣溫高於20c的溫暖天氣在沿海地帶只有1到6天;內陸有30天;堪察加河谷地區則有35到55天。

    礦藏有西海岸的煤和東部山地的泥煤、浮石、金、汞、硫、銅、鉬等,目前島上基本沒有人存在,自然也談不上開採。

    由於該島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在軍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它西臨的鄂霍次克海,位於薩哈林島與堪察加半島之間,經宗谷海峽能通日本海,經千島群島的各海峽可連接太平洋。由於它四面都被俄羅斯領土環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潛艇藏身之地。半島東臨的白令海是位於太平洋北端的邊海,它連接了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是北方海上航路的終點。

    它還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通道。如果能夠佔下白令海域,對國防軍來說極為重要,平時它是連接阿拉斯加的中轉站的最短航行路線,戰時它將成為國防軍與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進行決戰或配合南部中國本土艦隊的必經海區。

    目前俄羅斯因為自身實力以及戰略大方向還沒關注到這裡,所以這裡很是安全,而且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也根本意識不到要到這裡來巡邏,海參崴已經夠靠北的了,他們認為在北面已經沒有良好的港口了,而且即使是有也一年使用不上幾個月,連海參崴附近都要冬季結冰,北方也是不消談的。實際上因為冰港位置受日本海暖流的影響,一年四季都是不結冰的,俄羅斯這是陷入了思維誤區,但就算沒陷入思維誤區他們也不會考慮在勘察加建設港口,至少現在不會,勘察加的位置決定了他的特殊性,基本上沒有人口在這裡,連土著也沒有,而且是孤懸海外,什麼都要依靠運輸,那代價也太恐怖了些。

    零散的運來了兩個團的士兵在勘察加半島後,就開始動手修建房屋與碼頭,還派了一個營的兵力四處搜索,一個是為了清剿土著居民,二是找尋煤礦以便挖掘。

    從冰港到斯卡圭不過兩千多公里,而且海上基本上沒有船隻航行,可以說是相對安全的多。而從上海出發到斯卡圭,海上航程近乎一萬公里,如果沒有燃煤補充的話,根本不可能回的來,當然也不可能到美國去加煤,那是送菜上門而且還能引起美國的注意。商船的航程有限,使得國防軍不得不先期在冰港建立一個加煤點,而這加煤點光靠國內運輸過去是不行的,最好的還是在當地出產,畢竟這裡離家太遠。

    為了給冰港儲存一定的燃煤,商船日夜不修的跑了一個多月才做了下來。冰港到老家可有8000多公里,而且為了不讓日本附近的船隻注意,還得特別先假裝向美國航行,中間再轉道向北前進到冰港。如此浪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更加的多,一切為了黃金,為了國家。

    前後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原本沒有人跡的勘察加出現了勃勃生機,大量的水泥和工具被帶了來,工程兵部隊豐富的建造經驗讓他們很快在冰港建立了一個簡易碼頭,並且港口的小鎮也初步規劃完畢。所有人都是乾的熱火朝天,幾千人口的大力建設讓這裡很快就出現了規模。

    冰港從一開始就被王紹楓規劃為軍港,小鎮裡的人也會是軍人和軍屬。這幾千人也將很可能在這裡紮下根永久性的留下了,自然以後也會帶來大量的女兵和新兵。

    出去探查的士兵和技術員們也在這幾個月裡發現了大量的煤礦,這是一個好消息,以後就不用從老家運煤到這裡了。當然開採和運輸到港口是一個大問題,對於這個有人開始想到要建鐵路了,這可是個大動靜。

    收到申請建設一個簡易鐵路的報告,王紹楓暗想著,這下面的人心是越來越大啊,國內都沒想到要建,這在國外就想到要建了,不過是好事,這是工業開發。

    實際上在所有南洋經歷過的官兵們並沒有什麼國內國外的概念,在他們的思維中,這塊地盤打下來了,就是我的,自然這地方就變成了自己國家的領土了。在自己國家內建設鐵路是好事情啊,以後在老家也是肯定要建設大工業修建鐵路的,現在正好可以練練手。

    可是現在國內缺乏會建設鐵路的技術型人才,也沒有製造鐵路和機車的能力。發了電報到歐洲那邊詢問一下,很快得到消息,德國機車廠非常樂意出售高品質的新式機車,而德國商品的質量即使在嚴寒下也能正常運轉,可以很快造出來。現在開始製造的話,等年底就能都造的差不多了,於是直接在德國下了訂單購買礦山用重型機車4部,還有大量的重型車皮,鐵軌和枕木。

    要想真正的在勘察加把鐵路修建好,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依王紹楓估計,至少得要大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現在只知道煤礦地點和港口數百公里的路程,光是單線肯定會影響效率的,又得造復線,怎麼規劃怎麼設計,以及鐵路怎麼繞道都要大量時間去做。

    修建鐵路的普通工人,光靠工程兵是不夠的,那裡不過是一個營不到五百人的工程兵,想在冬季在勘察加修建鐵路是不可能的事情。到了冬季後到處都是厚厚的積雪和零下幾十度的嚴寒,能活活把人凍死,要開工也得明年春季才能動手。

    好在機車車皮和數百公里的鐵軌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造出來以及運走的,先分批把製造好的物資全都存放到霍洛島上,等明年再全部運過去,而且到明年在德國船廠下的5艘8000噸級的商船也能建好了,一起動的話,一個船隊就能裝完運到勘察加。

    至於移民,今年先打下底子,在國內招收農戶先到霍洛島整訓教導完,明年開春一起過去。10月份之後是不用想著再去阿拉斯加了,船隻根本靠不了港口,都是厚厚的冰層。而冰港則是厚厚的大雪,即使去了也不可能現在就在那裡建設。

    如此突然的動作讓德國方面開始驚訝,難道這股新勢力開始要對外擴張了麼?這一擴張就知道對方到底藏在中國的哪個地方了,可惜他們還是失望了,至少這次還是發現不了。這更引來的德國方面的疑惑,這些東西到底是用在哪的?

    調查局的工作做的很細緻,現金秘密購買了一艘大肚子貨運商船,從船長到水手都是國內派來的水兵擔任,上面還請了幾名外國人當擋箭牌。在深夜把物資裝船後運往遠東,這個時代不用擔心天上的衛星監控,所以到了黑夜關上燈火後就誰也不知道在哪了。商船的幾千噸位交易根本引不起任何的水花,這個時候大英帝國的上傳噸位是以千萬噸橫樑的,就這幾千幾萬噸商船過去,水花都響不起來

    同時,在之後的美國,幾個月內好幾名鐵路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家裡陸續起了火,一家被燒城了灰燼,當然這種情況也沒引起警察局什麼懷疑,不就是死了幾個人嘛,隨便填了個失火就了事,反正這幾個人又不算什麼大人物。美國此時國內早已建完了鐵路網,鐵路工程師和技術員也不像十多年前那樣收到極大的重視了,何況這還是退休的那種老工程師。

    不能在德國找鐵路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不能用手段來,那會影響雙邊關係,目前國防軍要的是終身制的那種,到了勘察加就至少一二十年不出來的那種。大量的國內招移民並沒有引起任何的波動,現在整個中國都知道南洋荷蘭人大量招人,無論是單身漢還是拖家帶口的那種都行,所以自家的招工在這中間完全是不起眼的。

    計劃定下來了,還得一步一步的實施者,這些都是以後才能起到作用,現在在阿拉斯加可等不及了。

    西元1897年7月24日晚上,一艘掛著俄國旗子的商船從勘察加半島的冰港出發了,船上裝滿了士兵。這艘俄國旗子的商船一到了白令海後,在深夜秘密更換了旗幟,變成一艘美國商船,而船上的標誌也塗刷了,俄文變成了英文,彼得羅先生號也變成了西雅圖香檳號。

    這艘商船就是調查局在德國定制的,才交付三個月,經過各種海試,調查局的人員對此比較滿意。這艘船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運兵去阿拉斯加,那裡自從去年派了幾名調查局人員過去後就再也沒有派人去了。

    這艘船表面上看是一艘商船,其實是按照裝甲巡洋艦的標準設計的,除了外形不是巡洋艦,甲板上也沒有火炮之類的。這艘船的真正名字叫吞噬者號,原先射擊的是三千噸的排水量,後來加大到3700噸,巡洋艦的底子和內部構造,把巡洋艦那漂亮的外形硬生生的改城了商船的大肚子形狀,同樣,為了便於進入河道,船底也並非正常的v字型,而是u字型,雖然降低了海上航行的穩定性,但是吃水線卻降到了極限的3.5米,足夠進入絕大部分的河流中。上面安裝有火炮,不過不是在甲板上面,而是像十八世紀一樣,火炮安在巡洋艦的兩側,各有6門150mm速射炮。

    如果出現意外情況,那麼直接把面對火炮出口的幾塊鋼板用機關升起,火炮就可以對著敵人發射,而且因為火炮產生的巨大聲音,火炮倉也安裝了夾層,並用了大量的海藻專門用作吸音。動力方面則是完全的強調了高速度高續航力,能夠以16節的速度狂飆6000海里,因為節省了大量的重炮與裝甲噸位,火炮也非常的輕型,所以才得意以有如此驚人的航程,當然如果把貨艙八成全部用來載煤的話,運載的燃煤足以以12節的航速跑一萬五千海里。這艘吞噬者號原本的目的就不是為了運輸跑海賺錢,而是為了特殊用途。

    最重要的一點,在危急情況下,這艘吞噬者號可以把外層的鋼板全部脫掉,搖身一變,成為一艘真正的巡洋艦,除了沒有甲板大炮之外。這樣的情況下,能夠讓吞噬者號以18節的速度狂奔3個小時,或者以15節的速度跑一萬海裡。當初提出這種設計要求的時候可說是徹底震驚了漢堡造船廠,所有人都能想像這只披著羊皮的怪獸會是如何的恐怖,他能吞噬一切商船而不暴露自己。想像一下,如果戰爭時期有這麼一艘商船在海上搞破壞,那會是什麼場景?所有人都打了個寒顫。能跑能打還能偽裝自己,一瞬間所有的德**方高層都不得不佩服這些中國人的異想天開以及把偽裝發揮到極致的天才想像力。

    同樣,德**方為此自己也提出了這樣的偽裝商船,為了在戰爭中獲取勝利,德**方會不惜一切代價。

    再一次針對這種商船研究著新型戰術理論,德國方面發現自己好像在這些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即使再笨的人也能認識到這種商船在戰爭中的作用,外層的鐵殼多麼簡單?可以把一艘巡洋艦改裝成任何自己想要的外觀,然後或追趕或請求救援,一一把對方的商船打進海底。因為沒有任何一艘商船能扛得住150mm速射炮的抵近攻擊,別說是商船了,低噸位的軍艦也不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