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官場之風流人生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五十二章 股權改制 文 / 更俗

    更新時間:2012-09-05

    沈淮沒有跟陳丹、小黎說他在英皇國際遇到寇萱在那裡做「公主」的事情,他能感覺到寇萱是很自尊心很強的女孩子,也許是自尊心過強了一些,從她身上能看到之前那個「沈淮」的影子,真要伸出援手去強拉她,反而會叫她擰著性子往另一邊加速滑落……

    接下來,在四月中旬的黨政會議上,沈淮就將梅溪鋼鐵廠股權改制方案及今年的鋼廠發展規劃,對鎮政府做內部通報。

    除了汪康升、錢文惠、徐溪亭、趙東等人鋼廠代表外,鎮政府列會的僅有十三名黨委委員。

    在會議上,沈淮明確提出鋼廠今年的目標是四億產值、四千萬利潤。

    「要達到這個目標,鋼廠今年的鋼材產量就要達到十五萬噸。目前鋼廠已經開始在做前期技術的籌備,也跟設備廠商在接觸,但要想今年完成這個目標,」沈淮也讓人在政府會議裡準備了一塊寫字板,方便他直觀的將一些數據跟趨勢圖畫出來,他站在寫字板前,指著列寫出來的一個個數據,「鋼廠就要在年中之前,籌集到三千萬的發展資金用於設備改造、擴大電力供應。目前靠鋼廠自身的利潤及折舊資金積累,在年中之前大概能完成其中的一半,那就還有一千五百萬的資金缺口……」

    「由於現在鋼廠負債比例很高,短期內向銀行追加貸款,可能性不大;可行的辦法,就是集資。集資方式的也有很多種:借錢付息,向工人收取保證金等等。很多企業也都通過這些方式籌集資金,有做得好的,有做得差的。我覺得我們要改一改,我打算借股權改制的機會,進行股權集資,」沈淮說道,「道理很簡單,就跟合資成立紫蘿家紡公司一樣,梅溪鋼鐵廠的審計淨資產,目前有五千萬,這是屬於梅溪鎮的集體財產,所有的股權集資款,都拿出真金實銀來,進行攤算股份。按照有關規定,加上資產辦代表梅溪鎮持股外,改制後的股份公司最多可以有兩百名股東。我這次打算主要向三個方面擴大股權,籌集資金:第一,要使鋼廠管理層跟鋼廠利益保持一持,這樣才能叫管理層有發展企業的動力,而不是一門心思撬企業的牆腳,我這次計劃向鋼廠管理層進行股權集資募股不超過10%;第二,招商引資是目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計劃引入外資持股不超過10%;第三,鋼廠屬於梅溪鎮集體財產,維護鋼廠的權益,是在座大家都要盡的義務跟責任,我這次計劃向鎮政府工作人員集資募股不超過5%……」

    鎮政府這邊唯有郭全協助沈淮負責資產辦的工作,對梅溪鋼鐵廠的運營瞭若指掌。何清社、李鋒、黃新良等人,雖然知道梅溪鋼鐵廠在沈淮的整頓之下,在崛起、在振興,但他們瞭解得還不夠多。

    一年四億產值、四千萬利潤,加上應上繳的國稅、地稅,利稅總額將超過六千萬——這個數字是何清社、李鋒、黃新良他們以前所不敢去想。

    雖然他們以前不敢想像這個數據,但沈淮當成目標提出來,他們又不覺得沒有太誇張。

    鋼廠目前已經連續五個月盈利超過兩百萬,就算什麼都不做,今年的盈利也將超過兩千萬。能趕到年中之前,完成股權籌資,進行設備改造、電力擴容,產能進一步增加,完成年產值四億、利潤四千萬的目標,並不是不可創造的奇跡。

    也許這就是奇跡,但在他們看來,沈淮就擁有一雙創造奇跡的手,不然梅溪鋼鐵廠前後在杜建跟沈淮手裡,為什麼會這麼大的雲泥之別?

    當然,沈淮提出的股權改制方案,要一次性解決管理層持股、引進外資股東等一系列問題,相當於讓梅溪鋼鐵廠從管理結構上進行徹底的改變。步子邁得相當大,何清社、李鋒等人本不應該支持,但沈淮同時將募股對像擴大到鎮政府內部,他們就不得不考慮這將給他們帶來什麼利益。

    何清社、黃新良、李鋒他們比較關注國內鋼鐵產業發展狀況的。

    很顯然,國內鋼材長期處於緊缺狀態,九三年從海外進口鋼材比例接近20%,消耗了大量的外匯。

    梅溪鋼鐵廠之所以以前舉步唯艱,不是市場不行,說到底還是有些人貪得太狠,管理及技術水平又跟不上。以寶鋼等國內一流鋼企的利潤水平來衡量,梅溪鋼鐵廠能把產值做到四個億,四千萬的利潤不算誇張。

    就算股權改制後,鋼廠的淨資產增加到八千萬,四千萬利潤就是意味著50%的資產增值率。也就是說,拿兩萬元投到鋼廠入股,一年就能增值到三萬;要是明年的形勢不改甚至更好,就能增值到四萬五以上。

    兩年就翻一倍還多、乾乾淨淨賺錢的投資機會就擺在大家的面前,這個誘惑還是相當大的。對何清社來說,從親戚朋友那裡借十萬、二十萬投給鋼廠,他這個鎮長就算不當也沒有關係了。

    「這是資產辦這一月來做的股權改制方案書,我們也不搞舉手表決了,同意的就簽上自己的名字……」沈淮將一摞方案書先遞給何清社。

    何清社接過方案書,沈淮解釋這份方案書用了近兩個小時,他也不用再翻開來細看。他看了郭全一眼,心想:你這個傢伙,倒是鐵心跟沈淮走了,這事都開始做有一個月了,一點風都沒有漏啊。

    何清社心想自己應該生氣的,但又實在生不起氣來,知道沈淮或者郭全提前跟他透風,他更可能會努力說服沈淮放棄這個方案吧。

    紫蘿家紗還好說一些,畢竟規模小,鎮上才拿出四百萬的資產,主要還是土地跟廠房入股。梅溪鋼鐵廠是市政府都盯著的重點規模企業,股權改制必須要得到市裡的批准。再一個,讓管理層持股,等同於讓管理層做工廠的老闆,做資本家,這要傳出去,這年頭會在社會上惹來多少閒言碎語跟唾罵?

    再想想,梅溪鎮以及梅溪鋼鐵廠,之所以能在這半年裡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跟沈淮這種做事往前衝的凶悍魄力是分不開的。

    奇跡的出現,總是有因素的,沒有沈淮大刀闊斧的整頓鋼廠,鋼廠哪裡有可能在半年內就騰飛得這麼快、這麼高?

    何清社心想自己即使沒有沈淮的遠見跟能力,但也應該有追隨跟支持的勇氣。這麼想著,何清社從衣兜裡掏出水筆,在幾份方案書後面都簽下名字,遞給坐在沈淮左邊的李鋒。

    李鋒也知道簽了字,捅出什麼原則性問題,責任就要在座的所有人一起背,猶豫了一會兒,還是簽下字。

    看著黨委委員以及汪康升、錢文惠、徐溪亭等人,一個個的在方案書後面簽上字,沈淮跟何清社說道:「股權改制主要還是錢文惠跟郭全負責,順利的話,鋼廠的擴產,能在八月之前完成。之後,就要啟動江港碼頭項目。留給我們做前期工作,也就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鋼廠那邊,趙東會負責這個項目,鎮上是不是就由你來盯著?」

    鶴塘鎮終是拒絕不了沈淮開出的條件,鶴塘鎮內部經過討論,同意將李社、蔡家橋兩個村劃給梅溪鎮,以便梅溪鎮擁有江岸資源,方便鋼鐵廠在李社村建江港碼頭,條件就是梅溪鋼鐵廠在兩鎮新的邊界上修高等級公路,以便兩鎮在公路兩側同時規劃工業園區。

    無論是兩鎮行政區域調整,抑或是江港碼頭項目,還是規劃大規模的工業園區,都不是兩鎮私下交易就行的。

    這些事,都需要區常委會議討論通過再上報市政府批准,一系列的手續不那麼簡單就能走完的。再加上請設計院完成勘測、設計以及碼頭項目的報審工作,四個月的籌備時間還真有些緊。

    沈淮與袁宏軍溝通過,行政區域的調整,由鶴塘鎮為主,向區裡提出申請。袁宏軍會在今天就到區裡找楊玉權、潘石華匯報這事,先初步的試探一下區裡的意思。

    當然,真正要進入操作期,要麼沈淮,要麼何清社,必須要有一個人盯著這件事,沈淮不想一點空閒時間都沒有,想讓何清社來抓這件事。

    何清社點點頭,把這事承攬下來,心想:沈淮的步伐還真是大,鋼鐵廠設備改造、電力擴容,就要投三千萬進去,江港碼頭要是趕在今年啟動建設,再加一條兩公里長的公路,再拿三千萬出來,怕也是不夠。

    不過這些還好,是以梅溪鋼鐵廠為主體,梅溪大橋及下梅公路的重建及拓寬工程,這個就要以鎮政府為主了。

    何清社心想著,照沈淮的這個速度,鋼廠股權改制的事一過去,他就會推動梅溪大橋的重建,但路橋工程兩三千萬資金的缺口怎麼填?

    眾人都簽過字,方案書又重新遞回到沈淮跟前,他略看了一下,又說道:「方案這兩天就提交上去之後,不過,我希望大家不要太多的去談論這件事……」

    何清社倒是明白沈淮的擔憂,畢竟這次改制,邁出的步子太大了,自然也蘊藏著極大的政策風險。一旦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跟爭議,就連譚啟平也未必能承受得住壓力。

    不想這次的改制胎死腹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埋頭做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沈淮將眾人形成決議的方案書丟給郭全,就宣佈結束會議。

    改制材料還要進一步準備,管理層這次的持股比例要達到10%。但江康升、錢文惠、徐溪亭等人,哪裡有上百萬的資金去持有股權?這個還要跟業信銀行談判,要求業信銀行同意提供股權抵押貸款。

    這些工作都陸續準備好之後,沈淮才會在恰當的時機再上報區、市相關部門,乾脆利落的把改制這事完成掉,這樣可以避免引起大的爭議。

    會議後,沈淮讓趙東到辦公室,問他:「徐溪亭、汪康升,都只願意持千分之五的股權;他們兩個人多出來的份額,我希望你來接手,有沒有壓力?」

    「虱子多了不怕咬,別人是百萬『富』翁,我也算是,不過是負數的『負』,」趙東拉了把椅子在沈淮跟前坐下,「你真的就不打算持股嗎?」

    「這話我跟你說過了,在中國,沒有既當官、又發財的好事,我也唯有不沾好處,才能理直氣壯的,推動改制往前走。我要是私心太重,我的底氣就不夠硬啊。」沈淮說道。

    「看何鎮長、李書記他們的意思,估計也會投錢進來。」趙東說道。

    「他們的鋒芒沒有我露得這麼凶,所以也就不遭人恨。再一步,老何跟老李,都四十多了。現在提倡幹部年輕化,他們再往上升,也會在區縣副職停止不前,他們拿錢投到鋼廠裡,這時候支持鋼廠發展,將來鋼廠發展了,他們拿這筆股權當作養老,也不怕別人說三道四。就算有人糾纏不休,他們大不了這官不當了,也沒有什麼可惜的,」沈淮自嘲道,「我就不行,我官癮大。」

    「……」趙東跟著笑了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