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0-15
(感謝1那個誰呀1美眉的打賞,書友們的支持是我堅持寫書的最大動力。)
晏殊看著蘇錦和李剛兩人的表情,摸著鼻子呵呵直樂,李剛皺眉道:「老大人莫不是在說笑吧,皇上不降罪於他便罷,卻還升他的官,焉有是理?」
晏殊笑而不答,看蘇錦皺眉思索,眉間有一種恍然大悟的神色,不由的感到有趣,於是問道:「蘇錦,你難道不感到奇怪麼?」
蘇錦欠身道:「在下一介草民,誰陞官誰發財與我無干。」
晏殊指著他大笑道:「你管得閒事還少?這會子卻來撇清,若說他人不關心老夫必然相信,但說你不關心,老夫決計不信。」
蘇錦臉上一紅道:「大人這是在誇我還是損我呢,我承認我關心此事就是,不瞞大人說,我這條小命差點送在某些人手裡,所以我對某些人格外關心。」
晏殊點點頭道:「那你對此事就沒什麼想法麼?」
蘇錦微微一笑道:「朝廷之事豈敢妄言,在下不敢妄自揣度。」
晏殊道:「這裡沒外人,你且說,我們就當沒聽見。」
蘇錦心道:這不是掩耳盜鈴麼?但晏殊既然這麼說了,自然是想試試他的政治敏感度,朝廷的每個決策自有其深意,敏感時期敏感的人,朝廷做出的決定更是慎重,或者說更有藝術性。
「那在下就直說了,你們就當我是胡言亂語罷了。」蘇錦笑嘻嘻的道。
晏殊做了個請講的手勢,往椅背上一靠,閉目望天。
李剛滿臉疑惑,他完全想不出這裡邊有什麼門道,而富弼則滿懷期待的看著蘇錦,他自然是知道朝廷的底子。
「在下認為,朝廷升唐介的官自然有其深意,目前來看,唐介和滕王兩人交往過密,滕王雖不掌實權,但通過唐介之手可以控制應天府的許多事情;若在下沒猜錯的話,滕王爺也定然對唐介不錯,至少在上面沒少幫他說話,這二人之間可以說是狼狽……不不……應該是相互依存,互為照應;也就是李剛大人所說的有結黨之嫌。」
蘇錦便說,便看著晏殊的臉色,晏殊一副老地主摸樣,嘴角含笑仰面閉目,看不出是贊同還是反對。
「據在下推測,這次學子一案,唐介的做法欠妥,按照常理來說,即便他詭辯什麼祥瑞降臨,也肯定要受到申斥的,也許不一定是降職,但決計不會陞官;但現在居然升了官,那麼其中便大有文章了。」
晏殊雙目睜開,看著蘇錦道:「聽你的口氣,好像不認為太祖托夢與你是祥瑞,你是當事人,倒來說說看。」
蘇錦一驚,自己這張嘴差點漏風,晏殊這麼問絕對不是刁難他,而是提醒他;既然自己搞出來這麼個太祖托夢之事,那便千萬不能露底,這事要是露底,誰也救不了他。
蘇錦忙道:「在下並非說太祖爺托夢與我不是祥瑞,而是說太祖爺為什麼降下祥瑞。」
「為什麼呢?」晏殊彷彿在和蘇錦演練口供,追問道。
「太祖爺托夢於我,乃是因唐介羅織文字之禍,違背太祖誓碑之訓,所以太祖爺才會借草民之口來公開誓碑內容,據草民揣測怕是不滿居多,而非讚賞之意了。」
蘇錦的意思很明白,若是唐介不是幹這防民之口之事,太祖爺或許根本就不會托夢,既是為此事托夢,那實際上是訓誡,而非讚賞。
晏殊點頭道:「繼續說……」
蘇錦嚥了口吐沫,在晏殊面前稍有不慎便會被抓到語病,為了不露破綻,太祖托夢之事還是少說為妙。
「在下認為,滕王、唐介以及應天一干屬官均認為此事是祥瑞之兆,朝廷中也必有人附和,所以降罪之舉會召來無盡的爭吵,還不如將計就計陞官了事,若在下沒猜錯的話,這次給唐介的官職必然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級別高權力小,所謂的明升暗降;二是肯定不在應天府任職,這第二條才是真正的意圖。」
房內一片寂靜,忽然間傳來『啪啪』的鼓掌之聲,蘇錦循聲看時,卻是富弼在鼓掌微笑。
晏殊表情古怪的看著蘇錦,半晌才道:「有點門道,居然被你揣摩的差不離,老夫有些懷疑你是不是十六歲,思慮如此深遂周詳,豈是商賈出身的少年所能做到的。」
蘇錦心道:「這些手段,電視電影上多的是,你要是天天打開電視機就看到勾心鬥角的權利鬥爭的劇目,你也能猜得到。」
李剛伸著脖子問道:「難道蘇學子所言確實是朝廷的意圖麼?」
晏殊輕聲道:「朝廷的真實想法是想將唐介和滕王分開,聖上不願看著趙宗旦越滑越遠,聖上認為是唐介在其中作祟,而趙宗旦是受其挑唆;學子一案,朝廷本有公議,但有人受人之托硬是唱反調,原本要將唐介貶謫黃州當團練使,但也不知道誰走漏了風聲,有人四下活動,所以兩府那邊同時改口說唐介有功,聖上無奈找老夫商議,老夫只能出這麼個餿主意了。」
蘇錦微笑道:「這是以退為進之策,將其陞官調離,主官一走,下邊自然有破綻露出來,我若是滕王,只要這個任命一宣佈,立刻便循規蹈矩過我的太平日子,那些勾當從此不碰。」
晏殊冷聲道:「就怕有的人沒你這麼聰明,不識時務,枉費聖上的一片苦心。」
李剛搓著手道:「老大人這番話可是讓下官茅塞頓開了,但不知下任府尹可有人選,若還是個庸碌之徒,豈不是情形依舊麼?」
晏殊道:「此事朝廷自有考量,老夫今日叫你來便是要你明日全面接管城中防務,以防宣佈之後有人抗命;另外城中原屬府尹歸統之廂兵盡數歸入你歸德軍中統一調配,該精簡的精簡,該查辦的查辦;只有一樣,查辦的理由不得與滕王和唐介有關,牽扯到唐介和滕王之事一律壓住不辦,統一送到老夫這裡,不得私自做主。」
李剛起身道:「遵大人之命,只是廂兵歸於我歸德軍中,朝廷可有公文麼?」
晏殊瞪眼道:「老夫適才傳達的是聖上的口諭,還需要什麼文書,糊塗!你莫不是以為老夫也會不按朝廷章程辦事不成?」
李剛忙道:「不不不,老大人誤會了,下官是怕有人要我出示公文,到時候兩手空空,豈不落人口實?」
晏殊道:「誰要公文,叫他來找老夫便是,你便將一切往老夫身上推,其他的一概不要管。」
李剛挺直腰桿,大聲道:「下官遵命。」
晏殊面色稍和,拍著李剛的肩膀道:「這此是一個機會,能不能抓住這根籐子便看你自己的了,天聖四年,你剛中科舉之時,老夫便對你和包拯兩人寄予厚望,只可惜包拯盡孝,耽誤了十年光陰,而你卻又脾氣太直,仕途一直不順,現如今,包拯已經是守牧一方的四品知府,老夫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從這次的機會抓住了,不出一年,老夫定保你做一府之尊。」
李剛激動的差點要抹淚了,晏殊是自己的恩師,學子科舉入仕後一般而言都會賦閒掛個閒職領些俸祿了事,當年自己卻得晏殊舉薦,第一時間便當了縣令,只是自己不爭氣,脾氣倔又硬,當年年輕氣盛,在縣令任上跟當地的一些士紳矛盾不斷,這些士紳們有的人有關係在京城,所以便四處散佈些謠言,將自己的官聲攪和的一塌糊塗。
三年任滿之後,吏部考核的結論得了個下評,累官陞遷之路被堵死,後來還是晏殊想了辦法讓他去了西北,投筆從戎當了西北宋軍的一名游擊參將,再後來才逐漸逐漸積累當上了這五品的應天府都部署的首腦,雖是個五品,卻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此番晏殊極力推薦自己擔當此事,辦好了便是大功一件,這個皇上親自下口諭的差事恐怕是自己這輩子最好的一次機會了,晏殊對自己也算是仁至義盡了,這叫李剛如何不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