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輝煌第四十五節 星火(6) 文 / 燕小七

    六月的最後幾天,小雨一直不斷,老天就像個玩雜耍的,明明上午還是艷陽普照,下午卻嘩啦的下起雨來,厚厚的積雲滾滾而來。

    所幸只是冷空氣路過,並未真個就下暴雨。

    但饒是如此,也把遼東折磨的夠嗆,這種天氣,對於現在薄弱的航海技術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危險,因此從海路過來的運輸船隊都停止了對遼東的運輸。

    同時長安城的局勢據說也開始升溫,天子劉徹的六月上旬先後下旨免去了十一名黃老派的官員,改而任命得到他歡心的激進派。

    雖然被罷免的這一批官員大都屬於政治決策核心之外的幾百石的小官,但是它產生的政治影響卻是長遠的,它向帝國的家族門閥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息:天子即將改變大漢國推行了七十多年的國策,一種新的體系即將建立。

    門閥中人,向來就是以家族利益為第一要務,家國家國,家族的利益重於國家利益!

    而一個舊的秩序崩潰,必然會產生一批新的利益集團。幾乎所有自認為有實力在這次混亂中吃到第一隻螃蟹的家族,都開始暗中積攢著力量。

    表面上看上去,長安除了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處於緊張之外,其他的一切平穩,但暗地裡卻暗流湧動,平靜的湖水之下醞釀著可怕的風暴。

    建元二年六月,屹立於大漢七十年不倒,從戰國開始就是名門望族的武陵余閥轟然倒塌,括武陵郡守余安在內的七十多名相關官員落馬。

    他們的罪名是,裡通叛逆,圖謀不軌,庭尉張湯親自在庭議中列舉了余閥的三十七項罪狀。條條可誅,罪罪當死。

    武陵余閥,在大漢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到底這個家族是歷史悠久,根深蒂固的典型地方門閥,其餘門閥見了未免有兔死狐悲的感覺。

    但是人們還沒有從這場地震中請醒過來,另一樁大案爆發,括襄寧侯,信安侯等十一名高祖皇帝所封地公侯被天子奪去爵位,貶為庶民。

    原因是有確鑿的證據顯示。這十一名年輕的公侯在地方橫行霸道,依仗權勢,欺男霸女,嚴重違反了高祖皇帝遺訓。

    這一切地一切都如地震一般考驗著人們的心臟。誰也不知道,天子下一個要剷除的門閥是誰?

    事實上當這些消息傳到遼東時,李雲就清楚,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孝景皇帝有確切的證據,卻沒有動手的範例。

    譬如武陵余閥,這個家族很有意思,是典型的騎牆派,誰強就跟著誰的腳步走。

    當年,項燕兵敗秦將王剪,這個家族見勢不妙。立刻拋棄掉楚國,向秦國暗中送交了投誠書,果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個家族因為屬於楚國投降最快地家族。而受到了秦始皇的器重。

    楚漢爭霸時,最開始,余家是堅定的倒漢派,對於項羽的要求從不含糊,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等到項羽勢孤之時,他立刻就投降了漢軍,成為堅定地倒楚派,為大漢安定武陵局勢,緝捕項羽舊將做出不可磨滅的功績。

    儘管這個家族風評不好,而且在地方上喜歡耍點小聰明,偷偷的多墾點地,少報點人口和田畝什麼的。

    但是歷代大漢天子卻一直都是聽之任之,並不怎麼管他。

    原因很簡單,在武陵這地面上,余家是地頭蛇,這裡的局勢不同余帝國其他地方,少數民族比較多,稍有不甚,就會激化矛盾,引發當地的叛亂。

    而余家世代與當地頭人交好,聯姻,和各個部落關係良好。再者說,雖然余家愛貪便宜,但是在大事上還是相當有分寸的,兩邊都買好,兩邊都不得罪,這是該家族的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

    但是這一次,很顯然,余家撞到鐵板上了。

    他在處理支持天子廢後還是反對天子廢後的態度上曖昧非常,假如他是堅定地支持一方,那也就罷了,但是他卻偏偏的一邊向天子上書,大唱讚歌,一邊卻又和陳家眉來眼去,甚至還想借這個機會搭上太后的線。

    劉徹這人其實很簡單,在他眼裡,不是黑的,就是白,再沒有第三種顏色。

    余家這樣的做法無疑令劉徹很生氣,生氣地天子決定給他一點顏色看看,於是便令庭尉張湯抓抓余家的痛腳,稍稍給點意思。

    誰知道這一查就查出了一大堆罪證,其中括了余閥那點子隱瞞人口,虛報田畝的爛事,更查出了他暗中將大批軍械買賣給當地少數民族的事情。

    其實說良心話,這點事情,天下那個家族門閥沒有?

    本來這事情若是換一個人去查,也頂多就是不疼不癢的找找毛病,隨便抓個人當雞殺了。

    但是偏偏派出去地張湯,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庭尉張湯以二十四歲的年紀,成為大漢國歷史最年輕的庭尉,正是乘機撈政績,樹威望的時候。

    再加上他這人出名的難以相處,執起法來,那是誰也不怕,連皇后和長公主他都照抓不誤,更何況這麼一個小門閥?

    於是他在沒有和天子商量的情況下,直接就出動尚方寶劍,調動武陵駐軍,將所有涉及犯罪的余閥子弟統統抓了。

    這世界上,再沒有比法家弟子更明白斬草要除根這個道理的。

    抓了余閥的主要成員後,張湯又把整個武陵余閥上下以連坐的罪名全部抓了,然後才寫出奏折,上報天子。

    劉徹接了奏折,當時就那個呆啊,過了好半晌他才會過神來。歎了口氣對左右道:「庭尉既然抓了,那就乾淨點吧!」

    事實上,他本意並非如此,派出張湯他也只是想考驗下這個臣子的能力。

    但是事情既然發展到這個田地,張湯又是他親信,抓了都抓了,難道還要放嗎?假如放了的話,那豈不是給自己抽嘴巴子?

    劉徹永遠都是劉徹,固執,死要面子!要他承認錯誤,這個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於是,未央宮的態度迅速的從起初的略施薄懲,發展到雷風厲行,鐵面無私,更把歷代天子秘密機關對余閥的審查報告給翻出來,一查到底!

    至於那十一名公侯的下場,卻是更慘,其實天子不滿他們很久了,這些高祖皇帝所封的公侯,自打老一輩的將軍過世後,驕橫之氣就越來越盛。

    仗著開國功勳之後,又有護衛江山社稷,力挽狂瀾之功,他們在自己的封地裡可是玩出了不少花樣,甚至有些道德淪喪的傢伙,喜歡上了戰國時期各國家族鍾愛的事情。

    譬如好男風,譬如**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每年傳出來的醜聞更是不勝其數。

    之前,孝景皇帝忍了,認了,因為那時候國家未穩,就這樣貿然奪去開國功勳的爵位,未免有些傷人心。

    其中再有平陽候居中調節制約,倒也沒出什麼大亂子。《》

    但是孝景皇帝過世後,這些公侯,特別是年輕的公侯們覺得,新的天子很年輕,容易隱瞞和欺負,也不會把他們怎麼樣,因此越發的猖狂起來,甚至有人在家裡學上古的暴君,開起了酒池肉林。

    但是他們顯然並不瞭解劉徹的為人,對於這些個公侯對他的不敬以及不屑,他忍了很久了,一直沒有做聲,一來,他剛登基不久,權利不穩,二來平陽侯的面子他必須要給。

    但是現在,他掌握了軍隊的大權,姐夫平陽候曹壽也不在了,沒有人在一邊給那些個公侯說好話,再加上無論是竇家還是田家都很不爽那些功勳之後。畢竟不會有人願意,自己辛苦的忙活半輩子,到頭來地位和一群鬥雞走狗的紈褲子弟沒啥差別,而且這些人人數不少,一直比較團結,結合在一起的力量未必就比他們少多少。

    於是在天子和竇家,田家在這個事情達成一致之後,他們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若不是念在這些公侯卻有些個功勞,祖上對社稷貢獻不少,劉徹手下留了些情分,只是將最囂張的十一家處罰了,並不波及其餘公侯,否則恐怕現在當年高祖皇帝封的那些個公侯,現在頂多只能剩下少數品行良好的了。

    不得不說,這是真正的殺雞警猴,天子刀子一響,各地公侯立刻就安分了不少,許多家中有紈褲弟子的公侯家長迅速忙了起來,再也不管他們是如何的哀求,自己是如何的捨不得,統統藉著關係往軍隊裡送,而且是盡量送到邊關去。

    雖然心裡很疼,但是總比留在家裡,橫行地方,最後落個被奪爵位的好!

    從長安的竇家得到這些信息時,李雲心臟猛地跳了好多下,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但是他明白,倘若再這麼下去,那麼政變就將不可避免,老去的公侯勢力,兔死狐悲的地方既得利益集團,還有長樂宮中一直隱忍不發的太皇太后,當這些人聯合在一起,劉徹凶多吉少!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