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輝煌第三節 上林苑 文 / 燕小七

    散朝之後,劉徹單獨叫李雲留了下來。

    臣二人在一大隊侍從的簇擁下,朝著正在修建的上林苑走去。說起上林苑,李雲並不反感,雖然這個工程耗資巨大,動用了不少人力物力,因此上林苑在歷史上通常是劉徹好大喜功,不懂得建設的鐵證。

    可是李雲認為,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自然也要享受,按李雲的看法,上林苑不過是劉徹用自己的工資,來建造一個他喜歡的遊樂場,這難道有錯嗎?

    難不成要李雲像明末那些東林黨一樣,為了這些枝接問題和皇帝鬧到不死不休,以史為鑒!萬曆皇帝那樣的一今年輕有為的君主,就是因為一些枝節問題,和內閣鬧矛盾,最後發展到大臣以罵他為榮,而他本人則乾脆不再早朝,於是帝國衰落了。

    而事實也證明了,一個會享受的皇帝,並不是昏君,更何況劉徹建上林苑的本意並不是單純的為自己享受,更大的原因是他需要一個練兵的地方。

    記得司馬相如在歷史也寫過一首名傳千古的《上林賦》,只可惜李雲根本沒看過,不知那肆的文筆描繪出來是何景況。

    不過,出現在李雲眼前的上林苑確實是一個集有漢以來建築以及山林別苑藝術的大成之作,其瓊樓轉折無數,離宮別苑相接之處,高廊四注,而其中的演武場更是修建的恢弘無比,至少可供千騎操練。

    儘管現在還只能大概看到輪廓,但是李雲已開始為這個皇家別苑讚歎了。

    劉徹見李雲眉飛色舞,問道:「卿之作,好生奇怪。朕建此上林苑。朝中大臣反對者眾,即使連國舅也頗有微詞,卿卻不諫反露喜色,朕真是不解啊!」

    李雲笑答道:「陛下,臣以為,此陛下內務,臣不便多言。更何況,山水魚鳥之色,臣也喜歡。只要陛下不為此耽誤了政事,再建兩個又何妨?」

    「呵呵!」劉徹袖子大擺,歡喜了一陣,說真的,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大臣不反對他建此別苑。甚至還言,多建幾個也無妨。不過他已穩重許多,沉下眉毛問道:「卿此言何意?朕這上林苑,佔地萬頃,通達十數里,所耗錢糧人力無數,再建兩個?恐怕大漢國的國庫因此就空了!」

    李雲聽出劉徹不滿地意思,道:「陛下!臣以為錢糧放在國庫中,還不如拿出來用了,建造別苑可以為陛下遊樂,整頓軍隊。可以磨礪陛下地利劍,使它更有威力,興修水利,可以造福萬民,這樣總比囤積在國庫中強!」

    「哈哈!」劉徹大笑道:「卿原來是拐著彎勸朕多修水利,多養戰馬,確實比其他臣工的話好聽多了!」

    他頓了頓,又問道:「朕聽說,卿帶回一支奇怪的騎兵,全身重甲,居然連戰馬也披上了重甲,卿還不快快將此騎軍領出,與朕觀摩?」

    李雲跪道:「陛下,那騎軍乃臣以陛下所賜禁衛精銳組成,既然陛下要看,臣自無藏掖!」

    便令一中官去喚在城中的高遠,領軍前來。這支新式重騎,即使劉徹不提,他也要將它送到劉徹眼前,原因無它,在整個帝國有足夠合格士兵和合格戰馬的軍隊,似乎就只有長安的禁衛軍,而重裝騎兵的威力自然是人數越多越可體現出來。

    而禁衛軍除了天子,沒有人任何人可以調動其超過五十人地兵力,哪怕你手裡拿著大將軍的命令。

    而李雲目前的計劃卻是需要一支人數超過一萬地重騎才有可能完成,按照李雲的戰略構想,目前大漢與匈奴之間確實不適合戰爭,無論是大漢還是匈奴,貿然的戰爭只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所以對於目前的匈奴內戰,李雲只需要稍稍延長它地時間就可,按計劃,由於高句麗與匈奴有了邊境,所以可令高句麗暗中將一批大漢國淘汰下來的青銅武器交付給軍臣方面就可。

    匈奴不能動,但是與大漢接壤地朝鮮,烏恆卻是大可攻擊,對於朝鮮這個目前處在帝國與高句麗夾擊中的奴隸制地區,李雲唯一擔心的就是朝鮮的水網地帶。

    按高句麗經常去朝鮮買賣奴隸的人說,朝鮮的三個小國馬韓,辰韓以車韓中,以辰韓最為強大,這個國家擁有大約三千騎兵以及一萬多步兵,人口三十萬左右。

    其餘兩個國家各有近萬軍隊,以及十幾萬不等的人口,對於大漢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可以藐視的對手,但是朝鮮半島上的地形與現代韓國完全不同,如同蜘蛛網一般的水網,沼澤遍及各地,騎兵在哪裡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借助騎兵快速穿插,直接迅速結束戰爭地可能根本沒有。

    而且哪裡同樣是步兵的災難,沼澤,河道,山丘,構成了這個特殊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當地人熟悉地形,完全可以借助地形抵禦外來侵略。

    不過這些倒還難不到李雲。朝鮮半島上三國鼎立的局面又不是沒有過,當年唐帝國怎麼幹的,李雲也打算怎麼幹。

    在這個狹小半島上的三個國家可以說是死敵,相互間敵視很深,所以挑撥離間將在哪裡發揮莫大的作用,等朝鮮人打夠了,大漢國的軍隊也就可以進入了。

    麻煩的是烏恆,烏恆這個民族是源起於長白山附近的遊牧民族,現在他們的遊牧地點也未離李雲的遼東郡有多遠,假如烏恆人想的話,他們的騎兵瞬息就直撲長城,進攻遼東腹地,更可威脅到遼西,甚至漁陽,而且這個民族屬於典型的騎牆派,那邊強就幫那邊,不似鮮卑人那樣忠於自己的信念。

    所以李雲的計劃。就是乘他病。要他命,匈奴內戰中烏恆人至少出動了五萬騎兵,這樣的一場大戰下來,其族中兵力至少減少三成以上,這樣好地機會不利用,難道要等他恢復了再攻擊嗎?

    而這次攻擊烏恆,高句麗人只能在旁邊當幫手了。因為無論是騎兵數量還是實力大小,高句麗都遠遠不是烏恆地對手。

    根據最保守的估計,烏恆全族上下。至少有一百萬以上人口,騎兵規模大約在十萬到十二萬之間,而且遇到險情的時候,由於烏恆屬於匈奴百蠻體系的屬族,所以匈奴決不會坐視不理。估計在戰爭爆發後,匈奴至少會出動五萬以上的騎兵支援。若在以前,借李雲幾個膽子,他也不敢攻擊烏恆。

    但是現在不同了,匈奴內戰中烏恆被牽扯進了五萬以上的主力騎兵,內部極度空虛,倘若此時調動一支由一萬以上裝備了鐵浮屠的重騎兵以及數萬其餘兵種,配合高句麗人地騎兵,一戰而令烏恆屈服,從此成為大漢藩屬,甚至內附部族是很有希望的!

    當然重騎兵的裝備以及訓練都是需要時間地。但是李雲相信,一年之內,匈奴人還是很難分出勝負的,而一年時間卻足夠將一萬名鐵浮屠騎兵訓練成軍,並形成戰鬥力。

    不久,高遠帶著他的部下,穿戴著鐵浮屠,跨入上林苑,在他們進入演武場的時候,幾乎所有工匠都停下手中的活計,注意到這支威武地重騎兵隊。

    不得不說,鐵浮屠騎兵實在很吸引人眼球,當今之世,那個國家,那個文明擁有這樣一支裝備著如此重甲的騎兵?

    劉徹見了臉上也是喜氣洋洋,李雲向他介紹道:「陛下,此甲名喚『鐵浮屠」現在雖是青銅所造,卻也是堅固無比,臣計劃給它換上生鐵,這樣就更有威力!「

    劉徹大喜道:「李卿,這個你看著辦就可,缺什麼東西,儘管和朕說,朕全力支持你!」

    李雲謝道:「臣謝陛下,還請陛下先觀摩演武,之後臣可就要提要求了!」

    劉徹道:「好!朕先看將士們演武,這樣地一支騎兵,若能更多一些就好了!」

    高遠得了命令,又知道台上觀看演武的是當今天子,他這一隊人馬都如菏爾蒙分泌過多的發情野獸一般,上竄下跳,使勁渾身解數,什麼高難度的集體衝刺,相互對擊之類的東西,層出不窮,看的整個上林苑叫好聲不斷。眾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有這樣一支強悍的軍隊,大漢還有什麼可畏懼!

    劉徹大聲叫好一聲,對李雲道:「這正是朕想要的騎軍,強大的衝擊力,堅不可破地護甲,這世界上還有什麼力量可與這樣一支騎兵抗衡?李卿,這樣的騎兵造價幾何?」

    李雲答道:「陛下,錢糧不是問題,即使以生鐵來鍛造的話,一萬套重甲的花費也不過兩三億錢,目前大漢國還可支撐,問題是可裝備上這樣重甲的士兵與戰馬很少,在大漢軍中,十人當中,能有一人符合標準,就可稱萬幸了!」

    「哦!」劉徹沉思一陣道:「那麼朕的禁衛軍與御林軍如何?」

    李雲老實的回答「臣以為,禁衛軍中大約有六成應屬合格,至於御林騎兵,至少有七成左右可成合格的重甲戰士,問題是戰馬……

    「戰馬的事情,朕去想辦法,李卿,朕明日就下旨,從禁衛軍與御林軍中點選合格士兵,你將他們帶去遼東,給朕練出一支無敵雄師出來!」劉徹打斷李雲的話道。

    李雲頓了頓,雖然他本就是打著禁衛軍的主意,可他卻絕沒想到劉徹會把整個禁衛軍全交給他,因此疑惑道:「陛下,你的禁衛軍給了臣,誰來護衛長安?」

    「厄……朕太興奮了,這個忘記想了,這樣吧,朕今年給你選出一萬合格的士兵,你去將他們訓練成軍,然後他們明年這個時候就可從遼東成軍回來,朕就再給卿一萬,如此不出三五年,大漢國就將擁有數萬裝備了此甲的騎兵!天下還有誰可擋我大漢天威?」劉徹撮著手興奮的道。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