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輝煌第一節 鐵浮屠,我們的F-117 文 / 燕小七

    草原上的消息頓時複雜起來,流言四起,根據高句麗人傳回的關於匈奴內戰的謠言也是一天一個版本。

    今天斥候回來傳報說,伊稚邪大軍成功的咬上了那支偷襲的王庭騎兵,雙方在靠近匈奴夏庭的一個草原上展開了激戰,最終伊稚邪獲得了勝利,藍顏荃的主力開始向冬庭撤退。

    但是第二天,又有傳言回來,伊稚邪的主力騎兵慘敗於匈奴夏庭,甚至有斥候說,他親眼看到了幾千名受傷失去戰鬥力的烏恆騎兵,在向著烏恆王庭撤退。

    傳言各有各的證據,但是有一點卻是真實無比,整個草原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激戰。

    從匈奴王庭一直到落日草原,從鮮卑到烏恆,戰爭全面升級了,高句麗的斥候根本就無法穿越重重的封鎖,得到準確的消息,他們只能在戰爭的外圍,管中窺豹而已。

    事實上,交戰雙方其實已經陷入了膠著之中。

    在成功的燒燬了伊稚邪的大量牛羊,草料之後,王庭騎兵全面回收自己的觸角,藍顏荃的戰略構思就是一個拖字決。

    因為現在王庭與叛亂軍之間騎兵數量上幾乎相差不大,戰鬥力也同樣如此。但是王庭擁有著伊稚邪所沒有的大量牛羊儲備,去年的大雪造成了東匈奴幾乎所有部族的重大災難,假如他們不能通過戰爭劫掠到足夠食物,那麼到了冬天,他們將土崩瓦解。

    但是伊稚邪卻沒有給藍顏荃一個積極準備防禦的機會,在得到休屠部牛羊全部被燒燬的消息後,深知倘若不能在冬天來臨前佔領匈奴最大的牛羊放牧地--夏庭的話,那麼到了冬天。他和他的軍隊就只有滅亡一途了。

    伊稚邪根本沒有選擇。在面對老辣而穩重地匈奴名將藍顏荃,他如同一個賭徒一般,盡起自己所可以集結地全部軍隊,十餘萬騎兵,氣勢洶洶的直撲匈奴夏庭,欲畢其功於一役。

    面對伊稚邪瘋狂一般的攻擊,藍顏荃自然知道夏庭的重要性。這裡不僅僅是匈奴最大的牧場。更是匈奴的政治文化以及精神中心點之一,所以夏庭絕不容許有所差池。

    他迅速的一面組織夏庭軍隊準備防守,一面從所可調集軍隊地地方調集一切軍隊。

    對於匈奴人而言,進攻永遠是最重要地。所以藍顏荃並未消極防守,而是命令來援軍隊從兩翼騷擾伊稚邪的騎兵。並最終在兩翼形成一個大圍圈,吃掉或者重創伊稚邪。

    伊稚邪在試探性的進攻了幾次後。綜合斥候的報告,他哪裡會不知道藍顏荃打什麼主意,事實上藍顏荃這樣做,正是他所想的,一戰定勝負,要嘛功成名就,要嘛被人亂箭分屍,這場戰爭他拖不起!

    於是所有忠誠於伊稚邪地部落於忠誠與王庭的部落開始紛紛向著夏庭集結過來,最終夏庭這裡將匯聚四十萬以上地匈奴戰士,而這也將是決定了匈奴命運的一戰。

    在主戰場上。雙方統帥均無法從對方的佈陣上找出漏洞,於是不約而同的,雙方將領的視線開始向外看,在落日草原,在左谷蠡部,休屠部控制的牧場,甚至在祁連山下,雙方輕騎四出,斥候的馬蹄將整個草原的每一個角落踩遍,在大草原上,破襲與反破襲同時進行著。

    然而在主力雲集的地方,匈奴交戰雙方卻保持著可怕的安靜,他們都在等待,等待對方犯錯誤,在伊稚邪和藍顏荃這種級數地統帥眼裡,抓住對方一個小小的漏洞,就足夠決定這場戰爭了。

    ………………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高句麗人,就是烏孫人也不知道草原上戰爭的進程了,因為無處不在的雙方斥候會毫不猶豫的射殺任何進入他們視線的非己方人員,高句麗的斥候現在甚至連草原也無法踏入,他們只能最多進入烏恆或者鮮卑族的領地,觀看這場遠在千里之外的宏偉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斥候們傳回的情報自然是一個月,甚至一個多月以前的陳舊消息或者謠言,根本無助於李雲的判斷,現在李雲也只能靠歷史上的點滴來猜想了。

    按照歷史發展,現在大漢國正是建元新政時期,隨後劉徹新政遭到太皇太后廢止,他本人開始蟄伏起來,養精蓄銳,這一時期的帝國與匈奴之間根本沒有摩擦,到伊稚邪戰勝軍臣,成功的登上單于大位,然而嚴重的內戰消耗也不得不迫使伊稚邪同樣選擇保守的戰略,一直到十幾年後,劉徹採納一位邊關商人的建議,企圖設伏抓住伊稚邪後的失敗所引起的戰爭。

    但是匈奴內戰到底持續了多久,這點李雲根本不知道,或許是一年,或許是三年,也或許更久。

    未戰而先算敗,這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將軍的正常思維,更是一個戰略決策者應有的思考。李雲不得不做好匈奴內戰速戰速決的最壞打算,他不顧一切的在遼東擴大鐵浮屠的生產規模,他現在顧不上許多了。他急切的需要組建一支強大的重裝騎兵來揮衛帝國的利益。

    當然,正如米國人進行戰爭完全是為了推銷自己的武器以及展示自己強大的戰爭威懾力一樣,說到底,李雲依然死抱著將鐵浮屠大量出售的商人打算。

    然而遼東的底子實在太薄,每月月產三百套鐵浮屠就已經是極限中的極限,更何況一支重裝騎兵需要的不僅僅是裝備,更重要的是優秀的士兵。

    所以李雲必須在此事上得到朝廷內閣的支持,正好六月初三是太皇太后七十大壽,李雲藉著這個由頭以及回京述職的借口,將遼東的事情交給原郡守譚銘,自己攜兩位夫人以及至今未定名分糾纏不清的劉陵上京。

    而此時劉徹也從霸上回到了長安,同時還帶回了一個原平陽侯的侍女。長公主劉膘和皇后陳阿嬌自然不滿了。內宮矛盾進一步激化……

    李雲此次回長安,帶上了三百名裝備上了鐵浮屠地騎兵,領隊地人是高遠,在遼西到長安的道路上,這支重騎兵自然是天天穿著那沉重的鎧甲,在行軍途中訓練,一直到漁陽附近才脫下鎧甲。穿上輕甲。因為這段路程是比較坎珂難行的,穿著重甲不僅僅人受不了,連戰馬也絕受不了。

    過漁陽,直接轉道比較平坦的中山國,在這裡停留了一天。原因是,李雲很好奇被封在這裡的劉備祖先。中山王,結果沒有見到,中山王已經早就起程前往長安了,不由的一陣唏噓。

    休息一天後,車隊從中山國進入邯鄲從上黨郡沿河東回到長安,這一路上,這隊披著重甲地騎兵自然是受到了人們地廣乏關注,自然是讓高遠得意不已。

    估計人們所說的榮歸故里,大抵就是這樣一個樣子,三百名原禁衛軍的騎兵在離開長安隨李雲轉戰苦寒之地遼東時。他們怎麼也想像不到他們會有今天。

    現在他們每人身上都至少掛著公大夫的勳爵,身著當今最優秀的重甲,自然受到了長安人地熱烈歡迎,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子弟兵啊!

    每一個禁衛軍地士兵,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關內子弟,由於他們的關係,連帶著李雲都備受長安人尊敬。

    全長安的人都幾乎出來歡迎這支凱旋歸來的英雄部隊。

    而一進長安,這些原本十分老實的士兵就不安分起來了,在父老鄉親面前,他們得意的用力拍打起身上沉重的鎧甲,劍用力的砍在青銅甲上,發出噹啷的聲音,對面地小孩子則面露羨慕的神色,幾個一起尖叫道:「叔叔!叔叔!長大了我也要穿您這樣的鎧甲去殺匈奴人!」

    這句話傳到李雲耳中,他幡然醒悟,鐵浮屠不僅僅是一種裝備,更是一種提高國民凝聚力的利器,這種裝備不僅僅不能出售,更應該嚴格保密,不斷完善。

    因為雖然決定了戰爭進程的或許並不一定是它,但是只要鐵浮屠外族無法生產,那麼它就將是一個神話啊!

    在現代,美國空軍的f-117a每戰必出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神話,一個凝聚國民自信的神話,美國人堅信,有它就有勝利!儘管對於發達國家來說,f-117a有許多弱點,但是對付一些落後的國家,它的威懾力遠遠超越了航母,因為航母畢竟有被威脅過的先例,可是它卻僅僅只被擊落一次!

    鐵浮屠和f-117a是如此的相似,同樣的擁有這樣那樣的弱點,同樣的笨重,同樣的是外人無法生產和仿製的東西,然而到目前為止卻根本無人見過它的威力,李雲可以想像,當三萬甚至更多的裝備上鐵浮屠的重裝騎兵出現在帝國的敵人面前時,它的抵抗意志將被徹底削弱,但是輕騎兵卻不能做到這點,至少現在不能!

    「該死,差點犯了個大錯!」李雲低聲嘀咕一句。

    「夫君……你剛才說什麼?」劉玫問道。

    「沒……沒什麼……想東西出神了!」李雲輕輕的摟住她的身體,掀開一節車簾,觀察著外面的情況。

    高遠在前面早就忘記了什麼軍規,他帶著幾十名重騎兵得意的表演起了這些日子以來的訓練成果,李雲見了搖搖頭,心道:「原來這傢伙爭著回來是為了炫耀啊!難怪一路上這些傢伙拚命的訓練,我還以為……

    不過,在父老面前稍微放肆點,似乎並不是壞事,相反還可起到積極的作用。

    ……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