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雄風錄

龍騰世紀 牧守遼東第七節 大雪 文 / 燕小七

    通常人們常說,商業是政治的延續,這話一點不差。

    高句麗回歸大漢後的第一個月,跟隨著李雲來淘金的商人們就把手上的貨物全部出手了,大漢的絲綢,臨邛特產的鐵器,草原上最好的調料食鹽,這一切都令高句麗人發狂。

    而高句麗人用來當主食的牛羊,廉價的戰馬以及奴隸也同樣令大漢的商人著魔。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商人,徐巖率領的商隊怎麼也想不到在大漢根本花不多少錢的一斤食鹽竟然可以和高句麗人換上一隻羊,甚至一頭牛!

    這些牲畜拉回大漢內地,至少可以賺取幾十倍純利潤。

    至於奴隸的問題,大草原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螞蟻般廉價的奴隸,特別是青年男性奴隸,因為沒有哪個部落會在征服他人後還留下壯年男子,通常是殺掉,將頭顱割下來當成個人勇敢的見證,但是李雲來了,這位大漢的高官一邊揮舞著手中的錢財,一邊大肆購買高句麗人手上的奴隸。

    僅僅一個月,受到大漢物資誘惑的高句麗騎兵就出動了十次之多,共消滅了七個扶餘人的附庸部落,搶來了七千多俘虜以及二十幾萬牛羊,戰馬,全部被高句麗人換成了漢人的東西,絲綢,食鹽,鐵器,軍械等平常高句麗貴族才用的起的東西,紛紛湧入了高句麗戰士的家中,而貴族則深深的迷戀上了臨邛最新的主打產品,水晶杯以及煙花。

    當李雲派遣的軍隊護送第一批商人從遼東返回大漢時,奴隸們趕著二十多萬頭牲畜引發了整個長安城的騷動,雖然戰馬早已經被邊關駐軍買走,但是如此多的牛羊依然引起了長安貴族們的眼紅。

    這些牲畜被長安的商人一搶而空,特別是耕牛。這種大漢國最最缺乏的戰略物資,僅僅幾萬頭根本不能填補它巨大的缺口,所以相對於長安羊肉價格的下滑,耕牛地價格根本沒有下跌的趨勢。反是因為臨近春耕時節,其價格向上漲了七十錢。

    新登基的天子劉徹見了區區幾百車絲綢以及其餘物品就換來如此多的牲畜。心裡大為高興,下令重重褒獎了這些將耕牛帶回長安的商人,要知道本來大司農估計,明歲耕牛價格將上漲一半,劉徹正愁怎麼緩解因為耕牛緊缺帶來的農業危機,這下可好,幾萬頭耕牛進入長安,而且看樣子以後陸續的還會有更多牲畜從遼東運回來,大漢再也不用缺乏耕牛而煩惱了。

    從這一天起。大漢國的有識之士正式感覺到了草原對於大漢的重要性。以至於許多年後,大漢國丞相在朝會上向天子提出了「帝國的利益在於草原,危險亦來自草原,是以大漢不可有一日放鬆對草原的控制……」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草原奏折,經此之後。大漢帝國更加把大草原看成自己的私人物品,任務人不得把勢力插進來。

    但是在漢元七十四年的八月底,李雲卻想不了那麼遠,當務之急,他必須在冬天還沒來臨之前,折掉遼東城簡陋的城牆,並建立起完善的水泥生產體系。

    現在的遼東城全然是在一片繁忙之中,一千名遼東駐軍從軍營中走出,按照李雲的命令。他們必須扔下武器,拿起鞭子驅趕那些廉價買來的奴隸,爭取在冬天來臨前拆掉城牆,並構築起新的城防體系。

    李雲始終認為,資本完全是血腥而骯髒的,一如後世歷史上歐洲人的販奴運動,奴隸注定將成為大漢崛起的墊腳石。

    但是李雲到底不是歐洲的販奴頭子,傳統的道德理念深深的扎根在他腦海中,所以他並沒有歐洲人那種將奴隸身上最後一點利用價值搾乾的狠勁。

    事實上李雲永遠也沒有歐洲人那麼狠,他僅僅是命令奴隸們限期完工,他並不吝嗇食物,也並未死死的限制住奴隸們的自由,至少他們並不需要一天十四小時的工作,至少李雲承諾在完成這次拆遷工作後,給予這五千奴隸自由,准許他們加入大漢國,成為大漢的子民。當然是地位十分底下的隱官,並且他們必須承擔起沉重的賦稅,直到他們為大漢立下足夠的功勞,才可正式得到承認。

    在這之前,他們有兩個選擇,一是加入大漢軍隊,在戰爭時期按殺敵數計算功勳,二是成為大漢帝國天子的私人牧民,按每年貢獻和馴養的牲畜數目計算。

    之所以這樣,除了李雲道德上的顧及外,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來自他心底最深處的資本主義情節,事實上這些奴隸都是優秀的牧民,人人熟悉弓馬,而且都是來自大草原,他們生在草原,瞭解草原,思想單純,容易控制和洗腦。

    所以那一千名士兵除了監督奴隸的施工速度外,他們還必須承擔起將大漢至上,成為大漢人光榮的理念灌輸給奴隸。

    按照李雲的說法是,這些士兵必須一手拿著鞭子,一手拿著肉餅,鞭子抽過之後再獎賞幾個聽話的人,給他們肉吃。

    毫無疑問這項工作是艱巨而複雜的。假如這些士兵無法完成任務,李雲並不會感到驚訝,畢竟他們是第一次幹這種事情,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幾乎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務。

    在鞭子和食物的刺激下,奴隸們分為兩班日夜施工,在付出了僅僅七死十傷的代價後,整個遼東的城牆被折掉了,與此同時一座座按照臨邛標準建造的水泥生產作坊拔地而起,在殘酷的寒冬來臨前,在大雪封住遼東的道路前,五千高句麗人買來的奴隸出色的完成了他們的任務,到來年只要有足夠的水泥,那麼一座冷兵器時期幾乎不可攻破的要塞就將落成。

    作為獎賞,李雲兌現了他的承諾,他命令士兵砍斷了奴隸的枷鎖,並向奴隸們提供冬天必須的御寒衣服,燃料以及食物。更動員士兵幫助他們蓋好過冬的房屋。

    對於這位仁慈的主人,本來以為必死地奴隸們感激不盡,要知道即使在草原上,一旦冬天來臨。他們的部族也絕不會如此闊綽的對待他們,他們只能擠在牛羊的身邊。哆嗦著顫抖著企求老天可憐,而事實上老天通常是殘酷的,零下十幾度甚至幾十度的寒凍通常每年都要帶走一大批族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人類通常是渺小而脆弱的。

    但是現在,漢人給他們搭建木製房屋,使得他們不需要再擔心風雪刮到身上,漢人給他們食物,使他們不需要挨餓。因此漢人教他們忠誠於大漢。教他們說漢話,並鼓勵他們努力工作,爭取早日成為帝國的合法子民。

    草原上的人,通常是容易感動的,哪怕對方僅僅是在利用他們。但是一想到成為漢人後,就可分到土地,就可住進漢人堅固的房子,就可舒服地過著小日子,許多年輕的奴隸一夜未眠,他們在火笑著幻想著自己成為漢人的那一天。

    大雪終於還是來了,庚子年十一月的大雪特別大,也特別的厲害,呼嘯地北風刮的整個遼東無人敢出門。深達半米的積雪令李雲感到害怕。

    由於事先採取了大量的措施,這一年,遼東無人凍死,但是在大草原上,忽然而來的大雪造成了各個遊牧民族巨大的損失,高句麗人被迫退入長城,憑借李雲提供的住所和房屋抵禦這百年難遇的寒冬。

    儘管如此,殘酷的自然天氣依然造成了高句麗數十萬頭牛羊凍死或者被大雪掩埋的慘重損失,更有至少四百人死於雪災,假如不是李雲允許他們退入長城,並且積極為他們提供食物和燃料的話,這一損失還將無限的擴大。

    同樣的扶餘人的損失也十分的大,儘管這個部族在雪災之年就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準備好了足夠的帳篷以及食物,並全面收縮了自己的活動範圍,但是據高句麗人估計,這次雪災至少給扶餘人的戰馬和牲畜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打擊,損失至少是高句麗人的十幾倍。

    在高句麗人安頓好後的第二天,大雪再次來臨,這一次下的比上次更大,也更猛烈,即使是待在房子裡,坐在火堆邊,李雲依然感到徹骨的寒冷,幸虧在雪災之前,他發動奴隸和士兵採集了足夠數量的燃料,否則這個冬天遼東勢必難以度過。

    如此大的雪災,如此頻繁的大雪,令韓鮑感到恐懼,也感到害怕,李雲也十分擔憂,明年受到如此大規模損失的草原民族,勢必按照慣例來中原搶掠,對於目前的漁陽和右北平的防線的安全,李雲不需要擔心,他擔心的是扶餘人的反噬,受到如此大損失的扶餘人勢必在開春雪融之後進攻高句麗,甚至極有可能進攻遼東,以填補他的損失。

    不過李雲從來就不是喜歡防守的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永遠喜歡進攻,既然扶餘人肯定會在明年進攻遼東,那麼在他還沒有緩過氣來,準備妥當的時候,高句麗的軍隊必須對其發動猛烈的攻擊,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將隱患消除掉。

    不戰則已,一戰消滅,這是李雲的想法,而再沒有比現在這種天氣更不會令扶餘人懷疑的了,在大雪過後,面對厚達數尺的積雪,根本不可能想到會有軍隊襲擊他,而這個時候也是他們最鬆懈,最沒有戰鬥意識的時候,想到這裡,李雲忙令人去叫來韓鮑以及衛青,準備商量這次行動。

    ……

    網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