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大尉腰間的那把南部二十六式轉輪手槍用起來需要巨大的腕力和指力,雙動式卻又無擊槌安把的妖冶設計使得這把槍射速巨慢並且特別容易打不準……
比起設計做工精巧細緻人體工學完美的柯爾特點45和點38兩種口徑的中國被授權生產的轉輪手槍而言,無論是威力、精度還是可靠性各方面的區別都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當然,日本陸軍大尉佐佐木到一中隊長,此時自己槍套裡的已經不是日軍制式的二十六年轉輪手槍,而是烏法戰役中繳獲的蘇俄紅軍裝備的原裝納甘轉輪手槍,日本南部二十六年式轉輪其實就是仿製於沙俄的納甘轉輪手槍,當然,還是個仿製不成功的山寨版納甘……
「不是德國人沉得住氣,是我們的炮擊不停止的話,對面的德軍都躲在避彈洞裡防炮根本就沒上陣地,我納悶的是,吳克仁這廝的8門105mm輕型野戰榴彈炮把橋頭堡陣地給來回犁了那麼多次了,怎麼大橋南邊的德軍鐵甲列車炮兵居然一炮不發不肯反擊?這裡頭恐怕有問題!」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中國上尉裝甲連長,董英斌這位保定軍校第5期畢業的主還是像身後500米外高地上指揮的自己的營長黎尚、營附傅作奇一樣嗅到了德國人在耍設什麼陰謀的味道……
1918年7月31ri17:30哈爾科夫南郊洛潘河大橋東側戰場
洛潘河大橋是南邊進出哈爾科夫的門戶,也是德烏聯軍重點防守的核心陣地,西邊奔騰而來的洛潘河在城西南首先和北頓涅茨河的支流尤第河匯合,然後從城南繞城而過,在哈爾科夫南城區的中間位置和從東南方向繞城而來的哈爾科夫河匯合,大橋西邊的河段被稱洛潘河,而橋東則成稱為烏達河,uo寬闊達500米的河段上的大橋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地形則是三河交匯的一個「+《」的形態。
守衛洛潘河大橋的是德軍預備步兵第47師主力第139步兵團,左右翼的輔助部隊是烏克蘭志願者第1師和第2師的各一個團的兵力,由於烏克蘭志願者部隊都在洛潘河和哈爾科夫河的北岸防守,寬闊的河流成為一道天然的屏障,事實上,聯軍要想拿下大橋,必然要從「《」中間兩河交接的河灘地上發起進攻……如果進攻方從東南方向出現的話必然是如此。
當然,武籐旅團也可以渡過下游的烏達河,從大橋的南邊發起進攻……只是過了洛潘河之後的烏達河由於匯聚了尤第河哈爾科夫河和洛潘河三條大河的水量,不但河面寬闊而且水量豐沛洶湧,對架設浮橋而言難度比之前要大的多……也脆弱的多,因為差不多十公里內適宜架浮橋的河段都在哈爾科夫南城區守軍炮火的射程之內……
雖然根據武籐旅團的觀察,連續兩天的激戰中哈爾科夫守軍的遠程炮火應該已經消耗殆盡,所以如果冒險的話,原本也可以在烏達河上架橋渡河南進,但是米澤聯隊在南邊鐵路線上遭遇德軍鐵甲列車的阻擊這個壞消息打消了武籐信義孤注一擲冒險渡河的計劃……對方一列鐵甲列車上的火炮就超過了武籐旅團配屬的炮兵的大炮數量……
因此在傍晚前武籐旅團勉力發起的這次進攻,注定只能成為雙方互相試探的一次較量,在這次進攻的一開始,武籐旅團所轄的吳克仁炮兵營剩下的8門105mm輕型野戰榴彈炮就把吃奶的勁使了出來,20分鐘內呼嘯而去的105mm榴彈把洛潘河大橋這地炸的烏煙瘴氣氣勢驚人,但是守衛大橋的實際只有2個德軍步兵營的兵力,而且對方的陣地上構築了堅固的避彈室……武籐旅團的持續炮擊雖然摧毀了一些表面陣地上的機槍掩體和工事,但未對德軍形成威脅和傷亡……對方除了個別觀察哨之外根本沒把兵力投入一線陣地。
武籐旅團投入進攻的,除了後方6公里之外的吳克仁炮兵營的105mm輕型迫擊炮之外,地面部隊則是中國裝甲第3營的全部外加武籐旅團古莊干郎指揮的步兵第55大隊一個大隊的兵力……
當然,無論是黎尚還是古莊干郎都不傻,德軍的橋頭堡陣地雖然是個難啃的骨頭,而右翼哈爾科夫河對岸的烏克蘭志願者陣地上也時不時的打著冷槍,但對自己部隊威脅最大的,卻是洛潘河大橋南邊鐵路線上尚未路面的德軍鐵甲列車支隊,黎尚雖然對自己的裝甲營的戰鬥力充滿了自信,但是在缺少重炮的情況下用中華fd17ii輪式裝甲戰車對對撼德國人武裝到牙齒的重裝甲列車,無論從防護還是火力上來說雙方都不在一個檔次上……
總不能指望m2大口徑重機槍的穿甲彈可以直接把對方厚厚的鐵甲炮塔給穿個透底吧?m81營屬迫擊炮的高爆榴彈同樣無法對德軍鐵甲列車形成實質性的威脅,唯一可以發揮作用的是呂煥炎加強給黎尚第3營的m191837aa反坦克/高射炮連……
但是m191837aa反坦克/高射炮作為直射火炮只能在視線內發起對鐵甲列車的攻擊,這意味著就算要用高射炮連的新型37mm反坦克/高射炮對付德軍鐵甲列車,也得出其不意的抵近後用埋伏的方式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這也是黎尚下令第4連沿著烏達河北岸釋放煙霧的原因,這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黎尚才是真正的前敵總指揮,古莊干郎的步兵第55大隊只是搖旗吶喊跟隨其後的主,黎尚當然也沒打算把整個裝甲營的兵力全部投入進攻,洛潘河大橋陣地頂多能擺一個團的兵力,而德軍守衛哈爾科夫南城區的主力也就德軍一個步兵139團而已……這麼一盤算,對方頂多在橋頭放兩個步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