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北洋1917

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八百零八章 連級進攻隊列 文 / 大鵬金翅明王

    當然,整個進攻隊列的車速並不,一方面是為了照顧伴隨進攻的日軍步兵的行進速度,另一方面,丘陵地帶的草地上輪式車輛行進要想提高到很的速度也不可得……重要的是,德軍的遠程火炮甚至機槍迫擊炮到現在都沒有反擊和攔截,這讓進攻方前進的腳步愈發謹慎起來……

    東邊五公里外一片樹林後的聯軍炮兵陣地上,此刻還在開火的105mm榴炮只剩下4門炮還在轟鳴,不過呼嘯而來越過進攻方部隊頭頂後接二連三在德軍橋頭堡陣地上炸響的炮火還是很提人氣……不少日軍步兵一邊貓著腰提著三八步槍跟在中國裝甲車後頭前進,一邊嘀咕尋思:難道把米澤騎兵聯隊揍的稀里嘩啦的德軍鐵甲列車已經撤離了哈爾科夫?或者說守衛橋頭堡的德國人都被自家前後8門105mm繳獲的榴炮的炮擊這20分鐘的炮擊給滅了底掉?

    用戰戰兢兢來形容進攻中的聯軍部隊當然有點過分,可用打著十二分精神提著十二分小心來形容此刻投入進攻的中國裝甲第3連和日本步兵第23旅團55步兵大隊第217步兵中隊一點不過分……戰場上除了聯軍的炮聲和裝甲車m2重機槍偶爾發起的長短點射之外,沒有一絲一毫德軍反擊和攔截的火力出現,就是右翼哈爾科夫河對岸的烏克蘭志願者部隊的陣地上,在挨了幾發m81迫擊炮炮之後,這會兒烏克蘭機槍手也消停了下來……

    戰場的氣氛顯得頗為詭異……

    「傳我的命令,裝甲第4連沿著河岸一邊前進一邊釋放煙霧,現在刮的是東南風,風向對我們有力!」黎尚沉吟著又下了一道命令。歡迎來到閱讀

    這煙霧(英文:smokegrenade理論上是一種利用金屬罐承載的手榴,作為地對地發出訊號的用途,還可以作為空降地區或攻擊目標的訊號。另外,煙霧作為掩護、分散敵人注意以及發送訊號等的用途。煙霧並非一種致命的武器,除非不正確的使用才會造成損傷。煙霧內部包含了一個鋼鐵容器,以及幾個專為放射氣體所製造的孔眼(位置在於煙霧的頭尾兩端。

    臨時煙霧的製作方式:把60g鉀硝酸鉀)和40g食糖用慢火慢慢加熱,攪拌直到糖溶化和鉀融合一起像花生醬一樣,記得一定要小火因為糖很容易燒焦,然後加入一匙蘇打粉鈉)。小心﹐這裡可能會著火。攪拌均勻後加入3大匙染料粉有機染料)桔色或者藍色效果佳﹗

    然後繼續攪拌﹐一定要攪拌均勻~自己用硬紙皮做一個小筒把剛剛的攪拌均勻的材料倒入小紙筒裡面,再拿一支粗筆插到中間﹐任其放著1個小時﹐讓它干~再把筆拔出來,然後準備一條導火線﹐用一小塊棉花把導火線固定好,最後用膠紙把整個黏起來﹐記得﹗上面要留個小孔導火線那裡),這就是煙霧的簡單製作方法~

    另一種煙霧是較為有爆炸性的,內部成分主要是白磷。這種煙霧一但與空氣接觸的話,就會立即引爆,還會散發出一種顯眼的黃色火花,並且附帶著過量的白色氣體(白磷,這種爆炸力就等於兩個普通燃燒(燃燒是用來對付敵軍的武裝車輛,由手提式的榴發射器射出。同時,使用者也必須注意當時的風向,以方便擊中目標。

    不過黎尚現在下令跟在裝甲第3連身後300米處進攻的第4連釋放煙霧,卻並不是發射煙霧,而是在滾燙的裝甲車引擎蓋上專門射擊的位置,加熱煤油和柴油、汽油的混合物釋放煙霧……

    聯軍的中華fd17ii型輪式裝甲車此時使用的還是福特4缸直列汽油發動機引擎,燃燒的也是汽油,不過作為裝甲車釋放煙霧的簡單手段,各車都攜帶了柴油煤油和汽油混合而成裝在小桶裡的混合油,這柴油輕質石油產品,複雜烴類碳原子數約10∼22)混合物,一般為柴油機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餾、催化裂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石油焦化等過程生產的柴油餾分調配而成;也可由頁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

    但是比起汽油來,柴油含多的雜質,它燃燒時也容易產生煙塵,造成空氣污染。但柴油不像汽油般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比汽油環保和健康。為了減少因為煙塵所造成的污染,因此近年中在西歐各國包括汽車在內燃燒柴油的機器必須裝濾塵器才可使用,而其硫氧化合物(sox污染也是一個問題。因此各汽車公司都在發展降低污染的技術:為了減低污染,柴油的含硫量也是關注的重點,例如台灣有含硫量低於50ppm的柴油供選

    黎尚命令裝甲第4連釋放煙霧的目的是為了遮擋烏達河南岸不知道潛伏在那裡的德軍鐵鐵甲列車炮兵的觀察視線,雖然針對訓練有數的遠程炮兵而言,在視線外曲射攻擊是基本功,只要德軍之前測定過這片戰場的坐標和位置,採取火力覆蓋的方式炮擊的話,自己釋放的煙霧並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頂多是影響對方觀察炮擊效果罷了。

    在黎尚下令裝甲第4連施放煙霧後不久,裝甲第3連已經接近到對方橋頭堡陣地前沿500米處的第二道反坦克壕溝和鐵絲,由於哈爾科夫河和烏達河從東邊南北兩側聚攏來漸漸形成一個喇叭口,兩河之間的距離已經從之前的近1公里的寬度慢慢變窄變成了800米左右,這時候右翼的哈爾科夫河的寬度在300多米,左翼的烏達河的寬度則高達600米……

    指揮裝甲第3營3連打頭陣的是保定第五期的董英斌上尉……在距離對方陣地1000米外,他的裝甲連車載步兵中的m60迫擊炮手已經全部下車開始構築陣地,日軍的那個步兵第217中隊的m60迫擊炮組也同樣停在了1000米外的那道反坦克壕溝附近搶築臨時迫擊炮陣地。

    &n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