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北洋1917

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五百六十九章 伏羅希洛夫的計劃! 文 / 大鵬金翅明王

    1918年7月22日11:50下諾夫哥羅德伏爾加河方面軍司令部

    「克裡門特·葉弗列莫維奇,伏爾加河防線的失守,你要為此承擔責任!如果不是你堅持讓只有7個師的第三集團軍守那麼長的伏爾加河防線,而把第八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主力放在南邊和後方,伏爾加河防線絕不會只打了三個小時就土崩瓦解!這下我們怎麼跟斯維爾德洛夫同志交代?怎麼跟莫斯科蘇俄中央交代?」

    蘇俄紅軍伏爾加河方面軍軍事委員加米涅夫臉色鐵青,拍著桌子對負責戰役指揮的方面軍副司令員伏羅希洛夫吼道。

    就在幾分鐘前,喀山前線第三集團軍司令部傳來戰報,別爾津的第三集團軍主力三個師,固守的喀山南岸橋頭陣地被高爾察克白衛軍突破,蘇俄紅軍炮兵部隊全軍覆沒,步兵傷亡損失超過八千人,其餘部隊在司令員別爾津的指揮下已經沿著伏爾加河南岸的大路向西撤退。

    被視作天險的伏爾加河防線只守了三個小時就告失守,新官上任的伏爾加河軍區軍事委員會、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的第一軍事委員加米涅夫有點措手不及,方面軍司令員斯維爾德洛夫在蘇俄中央委員會承擔的書記處工作很繁重,這指揮前線作戰的重擔就交到了政委加米涅夫和副司令伏羅希洛夫的肩膀上,沒想到初戰就失利,這讓加米涅夫忍不住衝著前敵總指揮伏羅希洛夫咆哮了起來。

    伏羅希洛夫眉頭緊鎖,背著手盯著牆上的作戰大地圖看了半天,等身後的加米涅夫吼完了直喘氣的時候,這才轉過來淡淡的道,

    「列夫.鮑裡索維奇,喀山南岸本來就守不住,是你非要守,這才讓別爾津的第三集團軍付出了重大的傷亡,要說該承擔責任應該的是你,軍事委員同志,如果不是你一意孤行,我們根本用不著守喀山南岸!」

    「你胡說什麼!莫斯科成立伏爾加河軍區和方面軍,不就是為了統一指揮守住伏爾加河這道天險麼?你不但不把方面軍的主力,也就是第八、第十集團軍的主力用到喀山南岸守衛陣地,你甚至還把第三集團軍原來佈置在伏爾加河北岸澤列諾多爾斯克防守的1個師撤到南岸,我不明白,克裡門特·葉弗列莫維奇,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加米涅夫顯然有點氣急敗壞,這廝在莫斯科時就想著要獨當一面指揮一個方面軍,結果百般努力也只混了個伏爾加河方面軍軍事委員的職務,在斯維爾德洛夫返回莫斯科的時候,伏爾加河方面軍行軍作戰指揮打仗還得聽伏羅希洛夫這個方面軍副司令的,這讓加米涅夫剛上任,就和志得意滿的伏羅希洛夫成了冤家對頭。

    伏羅希洛夫從烏克蘭一路轉戰到察裡津,算得上身經百戰,在指揮三次保衛察裡津的戰役中這廝也的確把指揮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愣是以弱勢兵力守住察裡津,打垮了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白衛軍的攻勢,這讓伏羅希洛夫在加米涅夫這個只指揮過工人師和衛戍師的中央委員面前,有著軍事指揮員的充分自信和傲氣。

    「列夫.鮑裡索維奇,您雖然是第一軍事委員,但我是方面軍副司令和前敵總指揮,斯維爾德洛夫同志返回莫斯科的前,也召集大家開了會了,我這個戰役計劃是得到司令員和莫斯科批准的,現在喀山戰役不過剛剛開始,鹿死誰手還早著呢,您這樣嚷嚷的話我怎麼開展工作?」伏羅希洛夫皺著眉對加米涅夫道。

    此刻作為後約瑟夫時代,以伏羅希洛夫為首的察裡津來的將領們心情是相當複雜的,一方面是作為南方面軍和察裡津來的將領,要盡量淡化自己身上的約瑟夫嫡系的標籤和色彩,盡快融入伏爾加河軍區和方面軍這個大家庭去。

    另一方面,莫斯科來的大佬們,尤其是加米涅夫這種紙上談兵頭頭是道,實際軍事指揮經驗卻不足的軍事委員在南方將領前頤指氣使的優越感卻讓人心裡難免有反感和牴觸情緒。

    好在蘇俄中央委員、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伏爾加河軍區和方面軍司令員斯維爾德洛夫本身人格魅力相當不錯,本來這廝就是負責蘇俄中央的組織和人事工作,對各地重要幹部都很熟悉,和伏羅希洛夫、切爾納溫之間相處的也不錯,這才讓伏爾加河軍區和方面軍沒有在成立伊始就各懷心思分崩離析。

    「列夫.鮑裡索維奇,方面軍關於喀山戰役的作戰計劃,是經過莫斯科批准的,司令員雅可夫·米哈伊洛維奇同志也認可了的,現在戰役剛剛開始,而且我們本來就有失守喀山南岸的思想準備,關鍵是下面怎麼打,而不是前線稍有點動靜我們這方面軍司令部就亂了陣腳!」

    在一旁說話打著圓場的,是伏爾加河方面軍參謀長,兼任第八集團軍司令的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切爾納溫,在他看來,蘇俄中央委員、方面軍軍事委員加米涅夫此刻的表現根本不配當方面軍政委,就是當個師政委都未必稱職,大戰剛剛開始,稍有失利就開始大呼小叫亂了方寸怎麼行!

    「人家說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我們雖然時間倉促,但是要是把第八、第十集團軍主力集中到喀山南岸防線的話,高爾察克要想順利渡河根本不可能,可你們就是不願意,非要示敵以弱,說什麼先頂一下對方的攻勢,然後再看,現在可好,我們方面軍成立第一仗,傷亡超過八千、炮兵連全軍覆沒,這樣是不行的,部隊剛恢復一點的士氣又要被打散了!」

    軍事委員加米涅夫繼續不依不饒的嘟囔,聲音卻比剛才要輕了許多,他也知道這戰役計劃和兵力部署是斯維爾德洛夫和莫斯科幾經討論最後批准的,可就是心裡有點堵的慌。

    這廝一邊又暗自琢磨,照伏羅希洛夫和切爾納溫這個排兵佈陣,第三集團軍只有三個師六個炮兵連,機槍數量也沒有增強,守不住喀山南岸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難道,就因為這個,斯維爾德洛夫才乾脆回莫斯科,把前期戰事不利這一攤子破事的責任扔給自己和伏羅希洛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