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北洋1917

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五百一十二章 來是康姆去是狗 文 / 大鵬金翅明王

    1918年7月15日8:45烏法聯軍司令部

    b.佩佩利亞耶夫終於作出了選擇,決定留下來擔任新成立的伏爾加聯盟自治政府的總理,領導這個八字還沒一撇的政府,當然,王庚也笑著答應了這廝的請求,等有了合適的總理人選,佩佩利亞耶夫還要帶兵上前線去打仗,烏法戰役中這廝帶領四個白衛軍步兵師守衛西北防線,壓根就沒打過癮——%網

    而後期戰果最大的追擊戰和殲滅戰中,俄國部隊中大出風頭的是彼得羅維奇和謝爾蓋的烏拉爾騎兵第二軍,聯軍中的俄國步兵師無論是烏法第一集團軍還是從烏拉爾山脈以東過來的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整個就是在長途跋涉拉練了,追上並解決戰鬥的都是高機動性的騎兵部隊。

    好在這個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工作量不大,因為從烏法大平原上疏散到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老百姓要回來至少也得一個月之後,很多人攜家帶口背井離鄉去了西西伯利亞後定居了下來,並且從西西伯利亞政府那裡分到了土地耕種,打算長期定居下去。

    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西西伯利亞各拓荒點和定居點雖然各方面條件還不能算太好,但至少社會秩序安定有序、又沒有戰爭的威脅,當地政府不但分配了土地、提供了種子、農具和牲口,在秋收前還為蜂擁而至的移民定期發放免費口糧。

    對經歷了翻天覆地的社會動盪和大饑荒的俄國流民來說,有地種、有糧食吃,沒有戰爭,沒有流竄的土匪和敗兵來搶-劫禍害,這就是1918年全俄國老百姓嚮往的天堂了,何況,在定居點和墾荒點,如果是移民家庭自己開荒的地,按家庭人口算,人均四十畝以內的歸移民家庭所有,超過四十畝的,以最近一年的土地市場價由政府收購後租賃給別的無地的農民家庭耕種。

    並且,根據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聯軍控制區域已經廣泛開展的《土地臨時管理辦法》,任何移民家庭,從政府手中租賃耕種的土地,上交的田租稅賦嚴格按照《三七五減租條例》的規定執行,也就是不超過土地實際收穫的37.5%。

    並且,一旦從政府手裡租賃的土地耕種滿五年並按期交納田租,五年後這些土地便可歸農民所有,當然,土地管理辦法的最重要一條則是,所有土地不得擅自買賣共和轉讓,超過人均40畝限額的部分,只能出售給政府。

    什麼是天堂?這就是天堂,在1918年的烏拉爾山脈兩側,有地種、有飯吃、政府提供土地和種子、農具、牲口,合法居民的生命和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就是無數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從來都沒享受或者奢望過的天堂。

    聯軍控制下的西西伯利亞大平原地廣人稀,乃是亞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南北長2000千米,東西寬1500千米,面積260萬平方千米。

    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觀平行分佈,具典型的緯度地帶性分佈規律。大部分地區為亞寒帶針葉林所覆蓋。

    平原上河流眾多,有葉尼塞河、鄂畢河、額爾齊斯河、塔茲河等河流。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較低,西西伯利亞平原近26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沼澤和森林密佈,農牧業區主要集中在南部氣候溫和的地區,主要出產小麥和肉類,可耕地面積只有二十分之一不到,大概10萬平方公里左右,約1.5億畝。

    在王庚前世,西西伯利亞大平原到最多時人口達4000萬之多,不過在這個時空的1918年,西西伯利亞平原原本的居民只有200萬人口多點,隨著烏拉爾山脈以西俄國內戰的大規模爆發,這半年中大概有300多萬流民攜家帶口的通過了烏拉爾山口,來到了西伯利亞大平原上,整個西西伯利亞自治政府登記在冊的居民達到了500多萬人,約120萬戶的樣子。

    在機械化耕種在農業普及之前,在這1918年的西西伯利亞平原上,一個壯勞力要耕種四十畝地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雖然《土地臨時管理條例》中規定的人均土地上限是四十畝,但一個三口之家往往也只選擇耕種了四十畝土地,政府嚴禁農民將土地拋荒,甚至,如果你名下有四十畝土地,但如果其中20畝拋荒沒有耕種的話,下一年這20畝地就將被政府收回。

    那些人口多壯勞力多的大家庭才能耕種到100畝地以上,當然,真正要把西西伯利亞南部這近1.5億畝的可耕地開發出來,沒有幾年時間基本不可能,但是,被蘇俄紅色-恐怖和餘糧徵集制度,一切工農業產品歸蘇蘇維埃的政策加上肅反運動所嚇著了的俄國移民們,短期內沒人回冒險再回到烏拉爾山脈以西去趟那鍋渾水。

    更何況,所有新移民來西西伯利亞南部開荒,前三年還免田賦,政府賒給農民種子、農具和牲口,這一切就像夢一樣,那些在烏拉爾山脈以西失去了土地宅院和一切家財的地主富農們,特別是富農和中農們,看到了在西西伯利亞南部東山再起的機會,在巨大的饑荒面前餓不死還有地中,這一切不值得珍惜麼?當然值得!

    王庚當然也是個大手筆的傢伙,面對佩佩利亞耶夫想接著帶兵打仗的要求,一點都不介意,不過佩佩利亞耶夫既然掛著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總理的頭銜,再要兼著什麼烏法第二集團軍司令顯然不妥帖,而上次成立烏法第二集團軍的時候,王庚就已經給b.佩佩利亞耶夫按了個聯軍副參謀長的頭銜。

    這會兒王庚一咧嘴,給佩佩利亞耶夫又按了一個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內閣總理兼軍事部長,這新政府的軍政就算讓佩佩同學一肩挑了,這下理論上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下的俄國部隊都可以歸佩佩這個軍事部長管,把b.佩佩利亞耶夫激動的鼻子都有點發酸。

    不過由於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的編制雖然在聯軍內,實際得算是烏拉爾山脈以東那個西西伯利亞自治政府的軍隊,所以這三個俄國師從編制到人員和組織指揮體系,都屬於西西伯利亞自治政府,那就不歸佩佩利亞耶夫的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管。

    到了7月15號當天的晚些時候,駐守在米爾納附近的烏法第一集團軍的謝爾蓋.米賈耶維奇.巴拉揚諾夫發來了電報,烏法第一集團軍的四個步兵師90%以上的將領和士兵都決定效忠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

    剩下大概三千多白衛軍將領和士兵,由於本身是卡馬拉河以北的韃靼族人,不少人的老家或者又是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附近的,由於他們還想跟著高爾察克和喀山白衛軍主力打回老家去,因此選擇北上回到高爾察克的部隊裡去。

    根據聯軍總司令部的命令,烏法第一集團軍的這些將士已經在返回烏法的路上,預計將在傍晚抵達烏法,並根據聯軍司令部的統一安排坐火車前往喀山。

    與此同時,本身就駐守在烏法城郊的烏法第二集團軍,由於四個師中間有三個師本身就屬於烏法志願者師,是烏法當地城市居民組成的部隊,絕大部分屬於巴什基爾人,因此第二集團軍四個師中選擇北上加入喀山高爾察克白衛軍部隊的只有一千多人的樣子。

    而在南邊斯捷爾利塔馬克鎮休整的彼得羅維奇和謝爾蓋這倆人的電報回的很乾脆,選擇烏拉爾騎兵第二軍全體將士都選擇留下,留在聯軍部隊裡繼續作戰,當然,如果聯軍司令部認為有必要,彼得羅維奇和他的騎兵部隊可以宣誓效忠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

    反正彼得羅維奇和謝爾蓋,包括他們麾下的哥薩克騎兵,要麼老家是在南邊的烏拉爾河區域,要麼根本就是頓河流域和伏爾加河下游流域的,對他們來說,打回南方去才是哥薩克們的夢想,去北面給高爾察克和韃靼人效命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當然,彼得羅維奇和謝爾蓋的電報中也透露出了強烈的信號,他們只所以可以宣誓效忠新的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只是因為要繼續跟著聯軍干,而不是低下頭舔佩佩利亞耶夫和烏法這伙子傢伙的屁股。

    「索噶,總司令閣下,彼得羅維奇和謝爾蓋可真是個有個性的哥薩克將領吶!他們的騎兵軍在烏法戰役中的戰果可是不小,難得這倆人看得明白,知道關鍵是要留在聯軍這個大家庭裡頭,其他都是扯淡!」宇都宮太郎看了彼得羅維奇和謝爾蓋聯名的電報,忍不住讚歎道。

    「哈,宇都宮閣下,哥薩克的老家都是在南方,何況作為哥薩克騎兵將領,叫彼得羅維奇他們到北面去給海軍出身的高爾察克和前沙俄將領打下手,估計也得不到重用,不過彼得羅維奇這廝,我在電報裡強調了去留自願的原則,這廝還愣整出一個全軍一致同意留下!」

    王庚的心情顯然也不錯,心裡琢磨著,要不要恢復俄國部隊中的騎兵集團軍的編制。

    「總司令閣下,不用留這些部隊在烏法多呆一晚麼?沒準明天還有更多的人想通了願意留下呢!」宇都宮太郎顯然不捨得把近5000人的白衛軍部隊就怎麼拱手還給了喀山的高爾察克。

    「知足吧,宇都宮閣下,當初我們在鄂木斯克出兵的時候,跟高爾察克可是按著烏拉爾山脈劃分的界限,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部分從此就不再屬於未來的俄國政府了,我們現在可是又把烏法大平原從人家嘴裡給揪了下來,該知足了!」王庚笑著道。

    「那是高爾察克這廝自己的選擇,他要是願意聽咱的,這烏法大平原咱不還是給他保留在他那個什麼全俄臨時政府的麾下麼,他非要另起爐灶單干,那我們成立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也是不得已而為此。

    要不然和莫斯科怎麼停戰和劃界?怎麼不費一槍一彈就把薩拉托夫南邊包括察裡津那些富的流油的地方弄到手?這都是高爾察克自己不開眼,這哪能怪我們呢!」宇都宮太郎嘿嘿笑著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