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北洋1917

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二百六十一章 眼花繚亂的任命 文 / 大鵬金翅明王

    1918年4月底的喜訊除了《中日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簽訂,中國通過自身實力的提高,不戰而屈人之兵,利用歐戰正酣拖住了英法手腳的大好局面,一鼓作氣收回了南滿鐵路、關東州、膠州灣、青島、台灣、香港和澳門之外,還廢除了所有租界,外國僑民在中國將不在享受特權,當然,也不再受歧視。

    除此之外,中華飛機製造廠最新研發的fr-18偵察戰鬥轟炸機在四月份生產的三架樣機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和優化的基礎上,起落架被重新設計為可收放式,所有鉚釘則改為內埋式,光滑的機身表面設計,這使得fr-18的加速和盤旋性能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到了4月底,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全金屬蒙皮單翼軍用飛機fr-18正式定型生產,預計五月份的產能就將達到36架,三個月後產能將翻一倍,半年後達到月產能150架的能力。

    當然,中華飛機製造廠的產能比起王庚前世二戰中蘇俄一天生產40架伊爾2的差距大的不是一點點,但在1918年這個時段,中華飛機製造廠顯然將一躍成為協約國內重要的飛機生產商之一。

    參戰軍的航空隊建設是王庚建軍過成中的重中之重,他要打造可以在俄國東線發揮巨大作用的空中力量,中華飛機製造公司在1918年4月底正式定型生產fr-18雙座戰鬥偵察轟炸機之外,同時開始了全金屬重型轟炸機bc-18的設計研發工作。

    bc-18將在原漢德利佩季0/400重型轟炸機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改進,同樣從雙翼木質蒙皮的機翼改成鋁合金金屬蒙皮單機殼的中單翼雙發飛機,這款飛機將同樣使用收放式起落架和內嵌式鉚釘技術,整機性能在原漢德利佩季0/400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

    實際王庚給王助和巴玉藻描畫出的草圖參照物是前世日本的九六式陸攻這架飛機,當然此刻飛機發動機引擎的馬力距離日後30年代的上千匹的引擎馬力還有巨大的差距,但在王庚前世,日本的九六式陸攻卻是三十年代世界最優秀的轟炸機之一。

    bc-18實質上被王庚設計成一架中型遠程雙發轟炸機,在流線形機身上裝著一副大面積大展弦比懸臂梯形上反中單機翼。兩台國產「鷹viii」v12液冷式飛機引擎呈八字外傾斜安裝在翼上。

    王助問為什麼這麼設計時王庚一時想不起來,反而是邊上巴玉藻拍著腦袋說,這個設計好,能防止單發停車時的偏航。

    由於鷹viii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只有375馬力,所以草圖上bc-18的機身設計的修長,全部炸彈呈縱列外掛在機身下方彈架上,投彈兼領航員坐在正副駕駛員身後,通過機腹小窗計測航線。機身上部及兩側有大水泡型槍塔,裝備已經在美國剛剛定型的氣冷式勃朗寧重機槍或者大口徑機槍。

    漂亮的雙立尾設計時考慮了獨特的「小尾翼容量」風格,並在世界軍用機中首次採用了前三點可收放起落架。

    bc-18攻擊轟炸機的具體設計參數如下:

    成員:4人

    翼面積:75m2

    自重:3400kg

    最大起飛重量:6200kg

    最大航速:220km/h

    續航距離:——m

    實用升限:5500m

    發動機:2x國產「鷹viii」v12液冷式飛機引擎,375馬力

    武器:

    機首:勃朗寧氣冷式重機槍x2,機身後部勃朗寧氣冷式重機槍x3

    炸彈:30x50kgor12x——gor6x250kg,or1x800公斤mk9改進型航空魚雷

    bc-18由於使用全金屬蒙皮單機殼設計,加上收放式起落架和內嵌式鉚釘已經流線型的機身,使得這架雙發中型轟炸機的最大飛行速度躍升至220公里/小時,堪稱這時代飛的最快的轟炸機。作戰半徑也躍升至880公里!而噸的載彈量比fr-18足足多出5倍之多!

    設計中的bc-18將成為1918年飛的最快的攻擊/轟炸機,當機腹下掛載改良設計的18英吋mk9魚雷時,則成為不擇不扣的堅挺殺手,在1918年美軍用的魚雷主要是21英吋的mk10,重達1000公斤,而英國人18英吋的mk9原型魚雷只有450公斤重,要用來攻擊主力艦顯然有點力不從心。

    結果王庚跟朱爾典商量的結果,則是從英國懷特黑德公司轉讓了mk9魚雷的設計圖紙和生產設備,但加大彈頭裝藥和推進劑,使得中國版本的mk9具有18英吋的修長身軀和比原來mk9更大的破壞力以及射程。

    中國版改進型18英吋mk9魚雷的參數如下:

    魚雷長度:

    魚雷自重:800kg

    速度:40knots74km/h5,000yd或者25knots46km/h13,600yd

    彈頭裝藥:tnt234kg

    動力:濕加熱4缸燃燒引擎推動,燃料:甲醇

    bc-18攻擊轟炸機預期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樣機生產,到六月底可以設計定型,到7月末時將完成首批24架飛機的生產,到年底前,月產能將達到96架,當然,隨著兩種型號飛機的定型和生產,引擎的產量將成為重中之重。

    對使用鋁合金部件改良,增加壓縮比提高功率,降低自身重量的國產鷹ix飛機引擎,王助給出時間表仍然是1918年三季度完成試驗和定型,在此之前,只能先生產仿製的鷹viii飛機引擎,5月初的仿製引擎產能將在50台-60台左右,等到九月份,預計月產鷹viii引擎能達到180台-200台。

    整個1918年的四月份對中國青年來說都是一個熱血沸騰的月份,無數青年湧到參戰軍設在各省大中城市的招兵點報名參軍,一年來參戰模範軍的戰績和功勳,已經這支隊伍嚴格的紀律和優良的作風,當然,還有優厚的待遇和崇高的社會地位,都使得參軍報國成為1918年中國青年最熱門的話題和職業。

    整個四月份南苑大本營入伍的新兵依然達到了8個補充旅之多,隨著四月底新的一批美援軍火的到達,五月初開始參戰軍的編練工作再一次啟動,一連串眼花繚亂的任命再次從陸軍部發出,這次,在新北洋的團結已經堅如磐石,在中日已經結盟的情況下,在中國幾乎收回了全部失地的情況下,沒人再敢像去年那個河南督軍趙倜那樣對中央說個不字!

    五月三日,陸軍部宣佈免去張勳的安徽督軍和長江巡閱使頭銜,調北京將軍府另有任用,張勳所部20營辮子軍交由安徽省長倪嗣沖編遣重組,同時任命倪嗣沖為安徽督軍。

    五月四日,陸軍部以駐山東的參戰軍第四師第十旅鹿鍾麟旅為基礎,從南苑增補一個補充旅,加上倪嗣沖整編後的原張勳部隊,組成參戰模範軍第二十一師,以鹿鍾麟為二十一師長,晉陞陸軍中將,並任徐州鎮守使,駐防徐州。王庚同時給山東的郭松齡補充了一個新兵旅。

    五月五日,陸軍部下令,江蘇督軍李純調北京參戰軍任參謀長,以參戰軍參謀長張作霖為長江巡閱使兼江蘇督軍,李純原轄的北洋陸軍第六師,則加上從南苑派出的一個補充旅後,重新編練重組為參戰軍第二十二師,由張作霖兼任師長,駐防南京。

    五月六日,陸軍部下令,淞滬護軍使盧永祥調北京南苑任參謀本部副參謀長,其所部原陸軍第十師加一個南苑補充旅整編成為參戰軍第二十三師,以參戰軍教導團團長靳雲鵬為第二十三師師長,兼淞滬護軍使,駐防上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