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官路無疆

《》章 節目錄 1132 出爾反爾 文 / 滄海而立

    官路無疆-1132出爾反爾

    「是嗎?」胡紅笑了一下,道:「省長大人親見你這位副市長跟這『小煤礦』老闆一起吃飯,恐怕事情就不會那麼簡單了哦…….」

    張玉祥聽得一驚,「市長,那….那你說咋辦?」

    「不知道,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這個….市長你可得指點一二啊?」

    胡紅這才白了他一眼,「如果這個小煤礦轉出去了,別人再來查,能查到你頭上麼?或者這個煤礦今後不再開採了,礦主走了,又從何查起,你自己下去好好琢磨一下吧。」

    「對啊。」

    張玉祥感謝了一聲,匆匆去了。

    他知道怎麼做了,首先第一下是得找到朱海泉這個石河溝煤礦老闆。至於怎麼做工作,他是一邊走一邊細想,煞費腦筋的。

    很快,張玉祥副市長就聯繫了石河溝煤礦老闆朱海泉,一起要共商大計。

    說是商,其實也很耐人尋味,一方面是張玉祥要實現自己的意圖,卻先不向朱海泉明說,只說煤礦遇上了這事,今後恐怕不好搞了。而另一方面,朱海泉也很著急,成天提心吊膽的,害怕區裡、市裡,甚至是省裡一個指示,自己的煤礦甚至是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存危險了,他要向張玉祥求助呢。

    這樣,二人自然是急急就碰了面。

    朱海泉這個人沒啥文化,可他畢竟在社會上闖蕩多年,很有豐富的自我保護經驗。

    雖然石河溝煤礦是他說了算,可是當時簽承包合同的時候是他弟弟朱海明簽的字,改制後成立的煤礦公司由朱海明擔任的法人代表,也就是說,如果要追究「煤礦虛報礦難」的責任,那得由朱海明來負,與他朱海泉沒多大關係。

    「石河溝礦難」擺了烏龍之後,朱海泉心裡一直覺得不踏實,雖然事兒沒想像中的壞,但他總覺得有人要來算帳,感覺很不對勁兒。

    但有一點讓他很放心,那就是江門的副市長張玉祥沒事兒。自己一年給了張副市長不少鈔票,只要他沒事,他就總得幫自己。一直以來,煤礦上的大事,都是張副市長這個幕後高人在出謀劃策,幫助運作。

    朱海泉找到張玉祥,討教今後怎麼辦?

    張玉祥就說了,「這事真是太懸了,好在謊報礦難總比真出事好上千百倍。」

    「主要是今後的問題…」

    「今後安排措施必須跟上了,這一點省裡可是三令五申,這一回恐怕是動真格的。」

    「我這小煤礦,如果全按規定的來搞,還能賺啥錢啊。」

    張玉祥知道朱海泉是故意叫苦,他知道煤礦很賺錢。但是,現在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對朱海泉道:「煤礦雖然很賺錢。但是,安全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如果出了礦難,那一定會讓政府很難堪。所以說,不管省裡怎麼樣,我們市裡、區裡也會下大力氣治理的,如果到時候政府被迫改變煤炭政策的話,那民營煤礦必將首當其衝地成為煤改中的炮灰,如果是那樣的話,你這個煤礦的損失估計就是災難性的了。」

    「煤改?」

    朱海泉就是在江門市煤改政策中尋得機會當上煤老闆的,這次張副市長再提煤改政策,朱海泉覺得他說的「煤改」可能會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於是道:「張市長,真有這可能?」

    「早晚的事。」張玉祥說,「自從分管安全生產以來,我也在關注煤碳產業發展,我詳細研究了省裡推行的煤改政策,我覺得這要從根本上整治煤礦安全,省裡一定會進行煤改,而且很快就會到來的,這是大勢所趨。」

    朱海泉琢磨了一陣,可是琢磨不出來,「咋個改?」

    張玉祥說:「上次煤改是產權私有化,煤老闆身份合法化,對吧?」

    「嗯,是這麼一回事。」

    朱海泉對這個還是能理解透徹。

    「問題就出在這兒。煤礦私有化可以說是當時每一個煤老闆都夢寐以求的,只要你向政府交夠了煤礦煤炭儲量的資源價款,政府就會允許你把這個煤礦開採下去,直到開採完為止。當時這麼做,表面上形成了政府和煤老闆的一個雙贏局面,可實際上卻埋下了重大隱患。即便是分批繳納煤炭資源價款,那對於煤老闆來說也是一個天文數字,煤老闆好不容易七拼八湊繳納首批價款,變相取得了煤礦合法所有權,可是政府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你一下子收走了這麼一大筆錢,那煤老闆肯定就沒有錢在安全生產上投入了,對吧?煤老闆們不可能花大筆的錢投入在安全生產上,礦難事故就會相繼爆發,這是實際情況。」

    「對啊!」朱海泉點頭,他覺得張玉祥說的是這麼一個理。但是,他也有不同的看法,「這一回不是沒真的發生礦難嗎,上面都說了,是有人故意搞出的事件……」

    「你腦子進水啊,上面雖然這麼說了,可上面還說了,這個事件提了醒,要防患於未然。什麼叫防患於未然,那就是要提前做好相關工作,不允許今後出現真正的礦難。」

    「這倒是。」

    張玉祥又道:「如果某地方真的發生了礦難,只要媒體一報道,老百姓肯定埋怨政府,那就一定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於是像我們這些分管煤炭的官員就面臨被問責了。可是問責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礦難的發生,礦難還會不斷出現,這就意味著有更高層面的官員被問責。最後,直到分管的副省長和省長相繼被問責。因此,省政府會怎麼做?他們一定會提高警惕,提前做相關工作,不讓這種礦難連續出現,或者是不許出大的事件。這就叫防患於未然。而具體做法,公家可能就會在安全生產設備上進行投入了,可錢從哪兒來呢?政府只能把第一次煤改制定的政策推dao重來,最後的結果就是,政府給煤老闆退還煤炭資源價款,煤礦所有權再次被收回。或者,實行一個時期的租賃制度…….」

    「政府咋能出爾反爾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