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翰青拉虎皮扯大旗說出了鄧銘文奉有蔣委員長的密令,這話最管用,不管是官兵還是百姓一下子都相信了,再加上當場擊斃兩人立威,一下子就控制住了局勢。大棒之後,又端上了蘿蔔,大棒加蘿蔔通常最有效。
「鄉親們,兄弟們,我已經安排好了船隻前來接應,請大家相信我,大家只要聽我命令,我保證大家都能夠乘船撤離,而且會讓你們先撤離,我率教導軍斷後,淞滬之戰時,就是我率領淞滬軍掩護全軍撤退的,這一次我仍舊會率軍掩護大家撤退,只要有一兵一卒一個老百姓沒有撤走我們教導軍就不會撤退。」
鄧銘文聲若洪鐘擲地有聲,他那種雖千萬人吾往也的氣概讓大家心生敬意,在場的官兵們誰都聽說過鄧銘文率軍掩護全軍撤退而身陷日軍重圍中,最後竟然安然撤回,他的部下八百壯士還立下了大功。這時大家對他的話自然都深信不疑。
這是一名上校團長站出來大聲道:「我願跟隨鄧軍長一起守城,我是教導總隊的團長謝成瑞,教導總隊的弟兄們請站出來,不是孬種的跟我一起打鬼子。」
又一名少校站了出來:「我是三十六師的營長高鐵漢,三十六師的弟兄們願意跟我一起打鬼子的也請站出來。」
看著不少中下級軍官站出來慷慨激昂地響應自己,鄧銘文一陣激動。有這些人的相助肯定能夠穩穩地控制著局勢。
趙翰青也心有感觸,看來**中也不全是貪生怕死的孬種。還是有不少熱血漢子的。
鄧銘文在趙翰青的幫助下在挹江門力挽狂瀾,紛亂的局勢終於得到控制,百姓們紛紛散去,亂軍也開始按照各部集結。挹江門外的下關江邊,因為沒有船隻只能望江興歎,鄧銘文出面稍一安撫就穩定了局勢,茫然無緒的亂軍缺少的就是一個靈魂一個領頭人,於是都聽從他的命令。
這時。南京城裡基本上沒有什麼高級將領了,就是有論軍銜也是以鄧銘文最高,再加上鄧銘文可以提供船隻安排大家撤退,於是,都唯他命是從。
所以,鄧銘文就臨時擔任了南京城防總指揮。穩定了城裡的局勢之後,他按照趙翰青的建議。第一事情就是給蔣委員長髮了一封密電,電文如下:「撤退命令剛剛下達,各軍自行撤退,而唐司令以下將官均已先行離開,南京城一片狼藉,唯有教導軍履行守城之責。而南京所有船隻因為唐司令下令盡皆焚燬,十數萬軍民滯留城中,日軍隨時有破城的可能,而學生不能置我軍民不管不顧,所以。決議組織各部的潰兵延遲日寇破城,以便城中的軍民徐徐撤離。如此方能保證我數萬將士的安全」鄧銘文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抬高自己打擊別人的機會,更何況要打擊的是一些貪生怕死的人,鄧銘文最恨這種貪生怕死的軍人。當然,這背後免不了趙翰青的推波助瀾。
接到電報的蔣委員長一邊破口大罵唐生智和各級將官貪生怕死飯桶無能,一邊又連聲道:「銘文不愧是我的好學生啊,危難的時候他總是奮不顧身地站出來力挽狂瀾,銘文真是中流砥柱國之干城啊。」蔣委員長是真的被感動了,立刻去電撫慰嘉勉,同時又命令他一定要保存實力不可與日軍硬拚,又告訴鄧銘文他已經命令距離南京最近的海軍艦船星夜馳往南京接應鄧銘文突圍。
看完蔣委員長的回電鄧銘文這才徹底放心了,他最擔心的就是蔣委員長對他指手畫腳,或者是乾脆命令他立刻撤軍,現在他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戰一場了,就憑他最後留在南京城獨挽狂瀾就已經讓的聲望更上一層樓,如果能夠再重創日軍的話他的功勞薄上又添了重重一筆。經歷了淞滬大戰的鄧銘文已經變得相當自信起來,他已經成長為一個各級的軍事指揮官了。至於蔣委員長說的已經派海軍前來支援鄧銘文基本上當成了耳旁風,那些海軍艦艇逃走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冒著危險前來支援?反正撤退的船隻早就準備好了,這一點不用擔心,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及時地撤退和撤退前重創日軍了。
而趙翰青相比起鄧銘文就顯得有些緊張,畢竟這一次作戰計劃包括撤退方案都是他一手制訂的,而這些都是建立在他的先知的基礎上,倘若歷史稍稍發生改變,他的作戰方案和撤退的方案就會受到影響。不過,城中的百姓大量撤走讓他的心裡稍安,無論歷史再怎麼變化,南京城裡也不會再出現那麼多的冤魂了。
然後,鄧銘文開始重新佈置城防,在守軍撤退時相好有教導軍及時守衛南京城的各個關隘,而且日軍也一直沒有進攻,如果日軍趁亂進攻的話說不定南京城已經危險了。他按照趙翰青的建議,採取一半教導軍加上一半其餘的部隊,這樣可以避免那些軍隊再次一觸即潰。
「銘文,烏龍山要塞一定不能有失。」
在趙翰青的記憶裡烏龍山要塞好像就是因為守軍毀炮撤退讓日軍不費一槍一炮就佔領了,他親自查看過這座要塞,深知這座要塞對南京守禦的重要。烏龍山要塞距離南京城十幾公里,聳立在長江邊,可以阻擋日軍海軍從南京城北面切斷守軍通過長江的撤退路線,而且,還具有空中防禦的作用。現在趙翰青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烏龍山炮台失守,進而影響他的整個計劃
鄧銘文被趙翰青一提醒立刻就想到了這座要塞的重要性,所以,他第一時間就派教導軍一個團外加一個炮兵連前去支援這座要塞,提防日軍沿江而上封鎖江面切斷城中軍民渡江北上的退路。扼守烏龍山一帶的徐源泉部已經提前撤離,扼守要塞的炮兵們正準備毀炮撤離,幸虧教導軍到的及時才保住了這座要塞。
而中華門和挹江門卻這兩個地方也至關重要,中華門是趙翰青制訂的作戰計劃中伏擊日軍的地點,而挹江門卻是南京城眼下唯一的撤退之路,這兩個地方也被牢牢控制在教導軍手裡。(。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