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土耳其人能夠乖乖聽從安排,柏林政府還向伊斯坦布爾許下承諾:在攻下埃及之後,奧斯曼帝國不僅將對埃及擁有完整的主權,那條至關重要的蘇伊士運河也將歸奧斯曼政府經營掌握。從實際利益的角度出發,攻下埃及的收益,無疑比在北高加索爭奪那幾塊崎嶇山地要好上太多了!
在德國的勸說之下,恩維爾終於決定讓他的軍隊向阿拉伯半島方向進攻。大軍先攻取位於半島東南部邊緣的科威特和阿曼,以保證德國潛艇能暢通出入波斯灣;而後主力西轉,經西奈半島直取蘇伊士運河。德國企業在戰前傾心修築的中東鐵路終於派上了用場,大量士兵和物資從伊斯坦布爾源源不斷地運抵東方的巴格達;在這條紐帶的縈系下,奧斯曼軍隊的集結整備能力有了幾何倍數的增加。
7月13日,就在德法兩軍於巴黎城中激烈搏殺之時,遠在中亞的奧斯曼軍隊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由和平時期駐紮在亞美尼亞的第9、10、11三個軍,部署在巴格達的一個師,和從伊斯坦布爾調來的第1軍外加兩個師,組成了奧斯曼第3集團軍,總兵力近15萬人,朝著科威特大舉壓去。
面對如潮水一般湧來的奧斯曼軍隊,英國駐中東總督克萊爾頓時感到如芒刺在背:當前在阿拉伯半島上的英軍,連同緊急動員起來的當地殖民師在內一共也不過3萬之眾,數量上居於絕對劣勢。而由於戰前的英國政府,根本就沒想過奧斯曼這個歐洲病夫敢來捋大英帝國的虎鬚。英軍在科威特等地都沒有修築可堪一用的工事防線,只能靠著一些早已過時的堡壘來聊以支撐。大戰爆發之後。來自印度的人力兵源又被優先運到了歐洲戰場;中東這片熾熱乾燥的不毛之地根本就是沒娘養的娃,只能靠著這點部隊和土耳其人硬扛了!
除了數量之外。奧斯曼軍隊的素質也可以說是得到了質的飛躍。經過德國陸軍元帥戈爾茨二十多年的苦心調教,這個腐朽國家的暴力機器獲得了脫胎換骨般的翻新:基層官兵長期經受德**官顧問的訓練,在現代戰爭下的作戰技能大幅提升,而軍隊高層大量存在的營私舞弊、貪污盜竊的現象,也在手握大權的戈爾茨的洗舊蕩滌中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改變。再加上他們所裝備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德制武器,這已然是一支完全能和奧匈軍隊抗衡的力量。歷史上的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土耳其軍隊在灘頭上和英法聯軍激烈拚殺了近一年卻絲毫不落下風、最終逼迫對方撤退的戰績,便是其陸軍完全可堪一戰的最好證明!此刻,在德國陸軍中將奧托?馮?桑德斯的指揮下。分三路齊進的奧斯曼軍隊攻勢如潮,很快便與守衛科威特的英軍部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這些整天都要虔誠禱告安拉胡阿克巴的穆斯林小圓帽,天生血液裡就蘊含著為真主獻身戰鬥的基因;現在他們對上的又是強行扣押了自己戰艦的英國人,更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回想起全民捐款購艦時那臥薪嘗膽的艱辛,以及事後英國扣押已經付完全款的戰艦、並將海軍袍澤一腳踢回國內的屈辱,土耳其人心中怒恨交織,在戰場上衝殺起來簡直勢如瘋魔。英國官兵雖然更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但奈何眾寡懸殊實在太大,面對這幫近乎無窮無盡般湧來的悍不畏死的異教徒。英國人彷彿又回到了馬穆魯克騎兵縱橫阿拉伯半島的中世紀時代;戰不多時,他們便被這幫塞爾柱人殺得落花流水,向後方亡命奔逃。
7月19日,科威特城中的政府樓大門。便被一位名叫凱末爾的奧斯曼陸軍中校給一腳踹開了。英國總督克萊爾乘快艇從海路倉皇出逃,大量英軍或逃向更東南方向的阿聯酋和阿曼,或是在科威特城中成為了土耳其人的俘虜。奧斯曼軍隊斬斷市中心廣場的米字旗投入火堆中焚燒。並在重新升起的紅底星月旗下縱情歡慶勝利;儘管他們在強攻中所付出的傷亡還要比英軍多出一大截,但這在對英國攻城略地的成就面前已經根本不算什麼了。在像牲畜欄圈一樣的臨時戰俘營中。數百名被俘的英國官兵臉上寫滿了屈辱和悲痛;身為全球最強大帝國的軍人,他們不僅沒有收穫光榮和勝利。反而淪為了此前被他們蔑視鄙夷的「病夫劣馬」土耳其人的俘虜,備受譏嘲與折辱。連上帝都選擇拋棄了不列顛,還有誰能夠拯救這個帝國於戰爭的水火?
此後的一個月時間裡,奧斯曼第3集團軍和後續援軍沿波斯灣南下征戰阿聯酋。儘管他們遇到了酷暑、沙漠、缺水、運輸困難等重重困難,但仍是憑藉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將英軍趕出了這一地區。與此同時,以內河港口巴士拉為基地的德國潛艇部隊也在阿拉伯海上發起了大規模的狩獵,期間擊沉英國商船13艘,甚至包括一艘滿載1200名印度士兵的運兵船!在這一個多滿編營葬身魚腹之後,英國運兵船再也不敢直航這片區域,而這也更加劇了英國在阿拉伯半道上所面臨的兵力匱乏的困難。雖然奧斯曼軍隊在進攻阿曼的過程中受阻,但其最初的戰役目標已經達成:霍爾木茲海峽被同盟國掌控,德軍潛艇部隊得以恣意出入波斯灣,大肆獵捕在印度洋上航行的英國運輸船。完成這些之後,奧斯曼軍隊主力隨即調頭折轉,準備進軍西奈半島,飲馬蘇伊士運河。
經過兩個月的動員,8月下旬的奧斯曼軍隊實力又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膨脹:超過25個師被鐵路運往地中海東部沿岸的重鎮貝魯特,與原有的第3集團軍一道組成了一個數量駭人的重兵集團。奧斯曼帝國近2000萬人口的戰爭潛力得以體現,在丘吉爾和廣大英國高層心目中還不如一艘軍艦重要的這個國度,正一步步向世人展示出其遭受欺騙和侮辱之後的刻骨憤怒。8月27日,奧斯曼軍隊在900門大炮的火力覆蓋之後開始猛攻西奈半島,基本平定了阿拉伯半島的土耳其人士氣高昂,他們紛紛在禱告中向真主立誓,要讓英國人為他們的傲慢跋扈付出最慘痛的代價。
此時,英國在埃及也已經拼湊起了一支十五萬人左右的軍隊,然而其中英軍的數量只有4萬出頭,其餘幾乎都是來自埃及、蘇丹兩處殖民地的廉價炮灰。這並不是英國人捨不得將自己的主力軍派來保護這座海外的最大軍事基地,實在是因為當前的英國已經力有不及:隨著東地中海制海權的喪失,英國已經無法將軍隊直接用最快捷的海路投送到北非;而繞過整個非洲走紅海航道,又會經過亞丁灣這個德國潛艇活動猖獗的極其危險的海域。萬般無奈之下,英**隊只能在西非的阿爾及利亞港口下船卸裝,然後向東穿過此前已被打通的奧斯曼海外國土利比亞,長度跋涉近2000公里趕赴埃及,其效率可想而知。等
到土耳其人都快把阿拉伯半島打完了,第一批英國援軍才累得渾身散架一般艱難進入埃及境內;此刻他們的疲累程度甚至比馬恩河戰役前夕克魯克的第1集團軍還要為甚,進行戰鬥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奢求!
因此,儘管英軍已經在西奈半島上做好了迎擊奧斯曼軍隊的一定準備,但在經歷了半個多月的連番血戰之後,他們在這一地區的防線,仍是被復仇之火熊熊填膺的土耳其人給突破了。時年70歲的德國陸軍元帥科爾瑪?馮?戈爾茨,欣然受伊斯坦布爾政府的邀請重返奧斯曼帝國就職,並精心指揮著這柄由他所親自磨亮的刀劍,向德國的敵人刺出了狠狠一擊。5千名英軍和2.5萬名僕從軍被包圍在哈斯那附近,最終全部被殲。英埃聯軍損失過半,被迫全面撤過蘇伊士運河,龜縮到開羅附近防守。駐紮在亞歷山大港的英國地中海艦隊更是早早就溜之大吉,僥倖逃到法國土倫港苟延殘喘。9月12日傍晚,第一支奧斯曼軍隊渡過運河,伊斯坦布爾隨即向世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稱「這是我們帝國中興史上的最光輝的一頁」。
來自中東的敗報讓英法大為震動。奧斯曼軍隊根本不是他們想像中的菜雞劣馬,而是在德國將領的指揮下完全具備了和他們抗衡的力量;而得益於主場的地利優勢,他們能將大量軍隊投放到北非戰區,這無疑對英法的非洲殖民地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脅!為了挽回局勢,英法被迫調整原有的部署,將原定用於陸地正面戰場的不菲兵力投放到非洲戰場,以保護這些個殖民地「血庫」的安全。不過,這一舉動注定將是飲鴆止渴。(……)
ps:作者現在新疆工地,上網碼字極為不便,還望大家諒解則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