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八百二十五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下) 文 / 幻新晨

    首先,岳雲下令在西域、河套、興安嶺、幽燕等靠近大漠的外圍地區建立後勤保障基地。為進攻大漠的軍隊和民間武裝力量提供補給。

    他這是受當年俄羅斯人征服西伯利亞的過程啟發。提議先在親中華帝國的克烈部和乃蠻部的每一處水草豐盛地建立據點。大的水草豐盛地建立城池,中等的建立要塞,小的也要建立一個衛所。

    而不管是城池、要塞和衛所,皆築有城牆,駐紮士兵,派有官吏進行管理。和平時期可以提供給草原的牧民作為交易場所,如遇攻擊就緊閉城門,固守待援。由於現在帝國軍隊早已普及火器,也不缺少馬匹,受到攻擊的據點守到援軍到來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是採取鼓動蒙古人殺蒙古人的辦法,挑動乃蠻部、克烈部和其他親帝國的部落向大漠深入進攻。而每佔領一處水草豐盛地,就採取前述方法,構建據點,派駐士兵,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當然,帝國採取這種以夷制夷的方法,蒙古諸部的首領肯定有人會不願意。但岳雲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需要擔心。因為蒙古諸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的,盯著首領位置的人可不少。如果某部首領不聽帝國的命令,就可以採取收買他的兄弟或者其他睥睨首領位置的人,將其搞下去,換聽話的人上來。

    同時,對於如塔塔爾部,蔑兒乞部等頑固對抗中華帝國的部落。則採取堅決打擊的方法。而在這一點上,岳雲認為應該充分發揮民間的力量。

    岳雲提議。向全天下發佈公告,宣佈塔塔爾部和蔑兒乞部為帝國的公敵,任何人只要殺了這兩個部落的人,都可以憑人頭到帝國軍隊在大漠周圍的城池領賞,每個人頭賞銀十兩,而如果是這兩個部落首領的人頭,則賞銀萬兩。反正蒙古人的形貌和中原漢人、契丹人都大異,也不怕認錯。至於有沒有人把蒙古其他部落的人殺了。然後拿著他們的人頭,冒充塔塔爾部,蔑兒乞部等幾部的人頭來領賞銀,那就不是岳雲考慮的事了。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要削弱蒙古諸部的實力。

    雖然對於江南、嶺南、中原一帶的民眾,十兩賞銀不算多,吸引力比較欠缺。但對於河套、西域、遼東等地的民眾來說,十兩銀子還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了。足夠一家老小吃上半年了。

    在頒布剿殺法令後,西域人、吐蕃人、黨項人、女真人、高麗人、契丹人等各路遊牧民族的亡命之徒紛紛殺入大漠,都想殺了塔塔爾部和蔑兒乞部的人去領賞錢。只不過,他們很快發現,要專門找這兩個部落的人殺,卻是比較難找的。畢竟人家也不是傻子,知道中華帝國在通緝他們,怎麼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出現?就連跑到其他部落的地方都不敢了。

    於是,有些凶殘奸滑的人,就發現蒙古各部落的人形貌都差不多。便靈機一動,索性殺了他們視線內可見的蒙古諸部之人。然後提著人頭去領邊塞,想試試看能不能領到賞錢。

    不過,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樣做並沒有引起發放賞錢的帝**軍官置疑,連問是哪個部落的人都沒有問,就讓他們妥妥當當地領到了賞錢。

    這樣一來,此消息很快就傳揚開來了,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從大漠以外湧入的賞金獵人數量劇增,殺得蒙古諸部苦不堪言。而偏偏又沒法應對,畢竟這些亂殺人的匪徒規模最大的也不過百把人,還有很多獨行者,彼此之間又互不統屬,沒有統一的指揮。讓他們完全無法應付。

    於是,已經投靠中華帝國的蒙古諸部牧民在無奈之下,只得改變自己的衣服和語言,以避免被殺。而在這種情況下,穿漢服,說漢語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與此同時,帝國又派出了以陳敷為首的農業專家,指導他們在水草豐盛地進行耕種,並發給農具和兩種新型的糧食種子,過上定居的生活。

    而陳敷帶來的這兩種適合在苦寒貧瘠之地生長的糧食作物,便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土豆和玉米。這兩種糧食作物皆產於美洲,中原一帶原本沒有。但岳雲這個穿越者卻是深知這兩種作物的世大貢獻。歷史上,中原王朝開始向東北大規模墾殖,就是從明朝開始的,而這也是因為土豆和玉米已經引進了中原,才得以有了墾殖的合適糧食作物。

    所以,岳雲便早在台灣時,就發出了金額巨大的懸賞令,要求航海家向東航行,去探索未知的大陸,同時要求能找到上述兩種植物的種子,凡是能找回來的人,均賞以五十萬貫銅錢。

    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位從開青樓轉行當海商,率先發現了澳洲的吳建春,在得到獎勵之後,又從澳洲繼續向東航行,終於在兩年前發現了美洲,並取得了這兩種植物的種子。

    而岳雲在得到玉米和土豆的種子後,如獲至寶,立刻將其交給農業專家陳敷進行試種。這位前宋時期最偉大的農業專家也不負重望,首先在江南試種成功,然後又推廣到了吐蕃、和陝西、中原一帶。並獲得了當地農民的極大歡迎,因為他們發現,這土豆和玉米產量比原來傳統的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高得多,而且還不要那麼多肥料和水,也沒有那麼嬌貴。

    陳敷在有了初步推廣的經驗後,心中自然更有底氣,既然在吐蕃這種高寒之地和以及陝西這樣的黃土高原都能種植成功,草原就更沒有問題了。

    而牧民們原本擔心中原拿來的糧食作物在大漠沒法種活。但在試耕種一年後,卻發現產量很高,比他們放牧牛羊更划算。在嘗到甜頭後,他們自然更願意耕種,而不是放牧了,畢竟這樣要穩定得多。

    在這樣此消彼長之下,大漠內投降帝國的部落越來越多,且凡是投降過來的部落全都改衣易俗,作了漢人打扮,生怕被賞金獵人一刀殺了去領賞。

    而且他們也覺得這是一條生財之道,畢竟比起那些外來戶來說,他們對於大漠的地形更熟悉,知道那些和中華帝國敵對的部落所在之處,殺起人來更得心應手。

    到了後來,據邊關的守將統計,竟然來領賞的人百分之七十都是原來的蒙古部落中人。

    而身體中一直燃燒著戰鬥烈焰的岳雲和岳飛兩父子,也參加了數場進攻蒙古諸部的戰役。讓眾臣都不禁感概,這太上皇和皇上,真的是為了戰鬥而生的人。

    在這樣進攻了三年之後,不服中華帝國統治的大部分蒙古部落都覆沒了,只有少數幾個部落還沒有臣服,而秦檜一家人也還沒有搜尋到。這成了讓岳飛和岳雲最不放心的事。

    中華紀元三年七月,岳雲指揮大軍到了斡難河畔,建立了軍事要塞,準備發起對蒙古諸部的最後一戰。

    耶律普速完對此十分不理解,認為對付這種不過幾千人的部落,他只需遣一大將前往即可,不用自己親自出馬。但岳雲卻是十分清楚,現在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可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的父親。在幾十年後,這個現在還沒出生的嬰兒,幾乎征服了整個亞洲和東半個歐洲,屠殺了數億人,其中金國和南宋、西夏就有幾千萬人。特別是在抵抗蒙古入侵較為激烈的四川、荊襄、江南等地,幾乎被殺得白骨遍野,千里無人煙。

    例如四川在蒙古入侵前,有1200多萬人口,由於四川人民的頑強反抗,在合川釣魚城擊殺了蒙古大汗蒙哥,四川便遭到了瘋狂報復,在淪陷之後,四川人被殺得只有80萬,成都更是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岳雲知道後世的歷史,自然會對滅亡蒙古之事尤其上心,他要親自滅亡蒙古諸部,尤其是那產生了成吉思汗的乞顏部。只不過,現在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很狡猾,全都表面上擁護中華帝國的統治,就連岳雲欲圖之而後快的乞顏部,也化整為零,分散居住,對外亦不稱自己是乞顏部的人,倒讓岳雲有些難辦了。

    八月的一天,岳雲、楊興、辛棄疾等人率領兩千侍衛親軍在離邊塞一百多里的地方游弋,搜索,看有沒有可疑人員。

    大軍行了沒多久,便只聽一陣陣馬蹄聲傳來,幾名騎士騎著蒙古馬行到了岳雲跟前。

    進入大漠之後,帝國騎兵全部都將自己原來的阿拉伯戰馬換成了蒙古馬。這些蒙古馬雖然身材矮小,無論是速度還是爆發力皆不如阿拉伯馬。但它們吃苦耐勞,十分適應這裡的環境,很好養活。

    而阿拉伯馬到了這裡之後,卻水土不服,腹瀉嘔吐的不在少數,就算有沒生病的馬,也大多萎靡不振。在得到大批蒙古部落歸附之後,岳雲自然將這些投奔的部落馬匹全部收集起來,交於騎兵使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