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七百六十一章 日本大混戰 文 / 幻新晨

    ps:(感謝yanglei19691朋友投的月票!今天第一更送到!)

    鞏義的一番話,說得源為義臉上一陣青一陣白。說實話,他也為當初衝動地支持趙琢後悔不已。結果石見銀山沒能奪取,趙琢也作了別人的刀下鬼,又把大漢得罪了。眼下平氏已經漸有翻身之勢,自己這方雖然表面上還佔據優勢,但其實內憂外患,十分嚴重,遠不如想像中的那樣強大。說不定平氏再打一兩個勝仗。自己就要一潰千里了。

    沉默了半晌,源為義方戰戰兢兢地問道:「那……鞏大人,我源氏如今還能再靠向大漢嗎?」

    鞏義聽他如此一說,便事情已經成功了一半。他心中暗笑,表面上卻依然是板著一張臉道:「陛下現在正忙於北伐,無瑕管日本的事。如今你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站在舍妹這一方,如果你們能廢除天皇,宣佈與我大漢友好!那李雨柔的伎倆便自然無法得逞了。我鞏家便可向你們提供援助!助你一統日本!」

    源為義一聽要他廢除天皇,頓時嚇了一大跳,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許多針對關東其他大名的命令,其實都是他借天皇名義下的,如果宣佈廢除了天皇,只怕自己內部就要先亂起來了!因此,他連忙搖頭,稱不敢照辦。

    鞏義又威逼利誘了一陣,源義朝也從中幫腔,但源為義卻仍是不肯同意。便也只得作罷。

    當鞏義告辭之時。源義朝送他到了門口,苦著臉道:「鞏大人,家父實在有些死腦筋,對天皇一直愚忠。我再勸勸他吧!」

    鞏義歎了一口氣道:「我估計,令尊非得等到了萬不得已之時,才會改變主意,既是如此,鞏某就先回去覆命了!後會有期!」

    說罷,他拱手作了一輯,源義朝也連忙還了一禮。然後送他上了馬車。

    鞏義上了馬車之後,車廂內的鞏勇忙問道:「大哥,源為義同意了嗎?」

    「沒有!這傢伙對日本的天皇十分愚忠,估計不到山窮水儘是不會同意廢除天皇的。因此,我們得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了,另找一位代理人!」鞏義沉聲說道。

    「那去找誰呢?德川家?北條家?還是武田家?」鞏勇問道。

    「先去找北條家吧!他們雖然是關東一派的大名,但對源氏卻是十分不滿,而北條康政又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要說動他。只怕比說動源為義容易得多!」鞏義說道。

    「大哥,那去和北條家接洽的人……」鞏勇遲疑地問道。

    「讓楊文勇去吧!就讓他以楊月的代理人名義去談判。反正開的條件就和李貴那邊差不多就行!」鞏義沉聲說道。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日本關東幾家頗有實力的大名,北條家、德川家、武田家,全部都扯起了反旗,表示對源氏的土地分配不滿,他們紛紛從關西前線撤軍,而回到老家之後也沒有安生,頻頻出兵攻打附近的領主,以擴張地盤。

    這樣一來。關西的大名們哪還有心思去和平氏打仗,全都帶兵跑回去了,只留了源氏一家的部隊還在前線和平氏決戰。

    關西一帶,平氏和源氏打得不亦樂乎,而關東一帶,德川家、北條家、武田家也在大肆擴張,他們背後都在大漢商人的影子。

    源為義對於自己盟友的背信棄義十分憤怒。派人去調查了一番之後,才發現,是大漢皇帝岳雲的幾個愛妃在支持他們。情報人員的反饋意見便是:這表面上是日本內戰,實際上是大漢的宮廷爭鬥。

    「大哥。現在已經查清,北條家的支持者是鞏月漓,德川家的支持者是楊月,武田家的支持者是黃秀麗,毛利家的支持者是李師師,這四位皇妃都有大漢的一部分大臣和軍方將領、商人民眾支持,在大漢也是頗有威望,勢均力敵,所以反映到戰場上,北條、德川、武田、毛利四家也是打了個旗鼓相當。眼下我們源氏如何行事,還請家主定奪!」源為朝在從情報人員那瞭解到關東的現狀後,憂心仲仲地說道。

    源為義氣得幾乎吐血,眼看他就要一統日本,成為名正言順的征夷大將軍,建立幕府了。卻因為大漢內部的什麼宮廷鬥爭,導致功虧一簣,實在讓他心中說不出的鬱悶。

    只不過,現在他縱然不想罷兵也不行了,已經佔領的關西地方,起義不斷,不但沒收到什麼錢糧,反而要支付大量佔領費用。而且由於盟友們的撤離,平氏的反攻一天比一天猛烈,前線也是連戰連敗。再不撤,只怕就真的撤不了了。

    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有些後悔,沒有聽從源為朝的意見。

    但源為義再度派人去和鞏義聯繫之時,對方卻說已經改為支持北條家了,並稱好馬不吃回頭草,把源為義氣了個半死。

    後來還是兒子源義朝替他出了個主意,現在岳雲有一位皇后和五位妃子,鞏月漓、李雨柔、黃秀麗、楊月、李師師五位皇妃已經插手日本局勢了。而那位大宋公主,大漢皇后趙瀅兒卻似乎還沒有插手。她現在雖然是皇后,但位置也並不穩固。相信她也不想在幾年後就被換下來,不如去聯絡這位皇后娘娘,說不定也是個靠山呢。

    源為義聽聞之後,頓時大喜過望,連忙派源義朝去聯繫。而一個多月後,源義朝也總算通過宮中的首領太監曹公公,和趙瀅兒搭上了線,在表達了投靠之意後,趙瀅兒終於勉強同意了源氏的要求,決定支持源氏打這場內戰。

    而在得到趙瀅兒支持後的源為義,也有了底氣,決定再度對平氏發起進攻,整個日本的內戰規模更加擴大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是戰場。每天戰死的士兵和平民都有數百人之多。而漢國的軍火商人卻是大發橫財,個個賺得滿臉堆笑。

    戰爭中,不少日本人流離失所,被漢國的人販子賣到了澳洲和新發現的新西蘭北南二島挖礦建城。日本女人則多被賣給了大漢的軍人和商人作妾。從永興元年的日本內戰全面爆發開始,到永興五年因漢國出兵干預而結束時,總計有兩百三十五萬日本人在戰爭中死去,一百八十五萬人被賣到了漢國、南洋及澳洲,占當時日本總人口的五分之三,而剩下的五分之二人口中,婦女又佔了大多數。

    這場戰爭之後,日本的幾乎所有礦山都被漢國商人購買了下來,港口貿易及海關稅收也全部由漢國商人把持,日本雖然在形式上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從內到外,已經虛弱到了極點,奄奄一息。

    這些情況,自然是剛剛才抵達汴京的岳雲所預料不到的。他只知道在日本尋找聽話的大名,發動代理人戰爭,消耗日本實力,並趁機發戰爭財的計劃有了突破性進展。

    但是,這些並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了馬上就要開始的第二次北伐上。

    經過去年的北伐之後,漢金兩國的戰線已經從江淮一帶推進到了黃河兩岸。漢金兩國隔河相望,金軍駐守北岸,漢軍駐紮在南岸。

    汴京城內的前宋舊皇宮,現在已經改為了大漢的北伐軍總指揮部,原來設於鄂州的後勤保障中心也前移到了這裡。

    在汴京收復之後,民間曾有很多大臣官員,士林文人,要求還都汴京。認為那裡才應該是大漢的首都所在。

    但以江南商人為後盾的一批南方官員極力反對,認為汴京四面兼是平原,無險可守,當年前宋如果設都於洛陽,只怕就沒這麼容易招來靖康之恥了。而且他們大多都有家人在經商貿易,在臨安以及海外皆有大量資產,遷去汴京極不情願。

    而岳雲夾在正統派與江南派之間也有些左右為難,只得稱現在汴京尚處前線,不適合馬上遷都,待消滅金國,北方的防禦形勢穩定了之後,再考慮首都設在何處。算是把這件事暫時擱置了下來。

    只不過,他亦是在思索,首都究竟設在哪裡比較好?究竟應該是設在內陸,還是應該設在沿海?究竟應該是設在北方?還是南方?

    就在岳雲思索之時,站在大殿內的李若虛卻是一臉恭敬地向他問道:「陛下,會議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岳雲這才回過神來,現在正在商談今年的北伐作戰計劃。他於是方微笑了一下,抬手示意道:「李軍師,你把之前軍部擬定的作戰計劃草案向大家公佈一下吧!」

    「好的!」李若虛點了點頭,然後說道:「目前我軍沿黃河南岸,共計佈置了六十萬大軍。其中有三十萬是經歷過去年北伐戰役的老兵,有十萬是最近半年來,招募的新兵……最後二十萬則是從南洋的安南、占城、真臘、斛羅、三佛齊、東爪哇等國調來的援軍。目前,所有的部隊均換發了火槍,但燧發槍只有三十萬老兵才持有,新兵及南洋的援軍仍然只裝備了火繩槍……」

    岳雲聽後點了點頭,能夠在一年內將這麼多部隊換發燧發槍,這個生產速度也算相當不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