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七百四十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 文 / 幻新晨

    ps:(感謝劍神now兩位朋友的打賞!以及俗俗小男人朋友投的月票!今天第二更送到!)

    內閣首相為虞允文,他同時也兼了國防部部長。國防部也就是原來的兵部轉化而來的,負責軍隊的新兵招募、老兵的復員安置,軍隊的軍需供應、軍餉發放,以及軍隊的高級將領人事安排。國防部的官員基本都為懂軍事的文官;

    軍部部長為張憲,除了岳飛和岳雲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有比張憲更老的資歷和更強的戰功了。軍部的主要作用就是負責士兵的訓練、安排各地的兵員駐紮及制定作戰計劃,中低層軍官的考核培訓。在軍部下面又分為了陸軍部和海軍部,分由陸文龍和李寶任部長,只不過,由於現在李寶還在南洋作戰,所以海軍部的工作都是由副部長楊月在主持;

    內政部部長由劉一寧擔任,這也是大宋對內政方面最為精通的官員了,且劉一寧雖然不像虞允文、萬俟契、陸游那樣出彩,卻也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這幾年在他的運作下,大宋境內基本沒有出過什麼大的亂相,工商業、農業皆取得了長足發展;

    財政部部長則由岳雲的夫人,精通財政的李雨柔擔任。她雖然是女子,卻在財務上精通之極,無論是預算計劃還是稅收的稅率,都制定得十分合理。對於她出任財政部長,幾乎沒有人對她的能力提出質疑;

    文化教育部部長則由剛剛嶄露頭角的朱熹擔任,這個部其實是由禮部一分為二出來的。原來的禮部既要管外交,又要管科舉,這一次內閣改制,岳雲認為這兩項工作的內容相差太遠,就將其拆分開來。朱熹的父親朱松原先就是禮部侍郎,他在教育方面也頗有天份,是以雖然年僅二十一歲,卻已有足夠的經驗和人脈挑起這個部的大梁了;

    外交部部長由薜源擔任。這引起了一些爭議。原先這個位置本來是想讓馬擴擔任的。但馬擴卻表示自己年老體衰,擔任一把手力不從心,他願意輔佐年輕人掌管外交部。於是,岳雲便下令由曾經獨立擔任過兩次對金使臣的薜源,擔任了外交部長。而馬擴則任副部長。輔佐薜源工作;

    科技部主要是負責軍事、科技開發的部門,尤其是在火器和船舶製造方面,是現在發展的重點。因此,部長由陳規擔任。也是眾望所歸的事。在科技部下面,分別設了火器研發所、船舶製造廠、農業研究院三個機構,由蘇永貴、高宣和陳敷任負責人,主持這方面的研究。科技技術的進步,對於將來大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眾人心中都明白。如果沒有火器,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多的勝利果實,是不可能的。因此,科技方面單獨成立一個部門,也是所有官員一致贊成的。

    情報部的部長是岳雲的正妻鞏月漓,她已經擔任這一部門的負責人達十年之久,從還在信陽時就開始了,這其中關節之處錯綜複雜。換了一個人當負責人恐怕還不能很好地指揮得動這樣龐大的情報機構。所以,這亦是最沒爭議的一個部長;

    監察部部長則由已經撤銷的原刑部部長萬俟契擔任。新的監察部職能有:監督官員、破獲刑事案件,並負責向法院提起訴訟。它相當於兼了後世的檢察院和公安局的職能。萬俟契這個人雖然得罪了太多的官員,加上行事狠辣,讓很多人都討厭他。但所有的人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到目前為止,很難找得出一個像他這樣不講情面,什麼事都要一查到底,且鐵面無私。不顧人情事故的人。而監察部部長這個職位,擺明了就是要和百官為敵。和所有的刑事罪犯為敵的,換個人恐怕還真幹不下來。所以這個官職也是毫無爭議地落到了萬俟契頭上。

    最高法院的院長為王童。在張擇端因投靠趙琢被免職下獄之後,王童便成了最合適的人選。他精通律法,且在審案斷案,以及指導辦案上有豐富的經驗。加上他原來的監察部也交由萬俟契負責了,便總算能騰出身來處理法院的一幹事情,他在斷案上也口碑載道,是官員們比較認同的人選。

    而國會議長則由陸游擔任,負責擬定新一屆國會議員的推舉方案,再主持新一屆國會,且現在的議會承擔了原來御史的責任,商人、文人,以及百姓的許多建議和問題,都往各級議會反應,而議會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如何確立,也正在逐步形成。按岳雲的想法,第一步先賦予議會對政府的咨詢權和建議權,待人們漸漸適應並知道利用議會來反映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後,再逐小擴大議會的權利。

    這個內閣成員名單可以說不出意外,全是對岳雲忠心耿耿,且能力出眾之人,而大家唯一有些意外的是陸游的職務。

    按理說,陸游可是岳雲最為器重的培養人才之一。甚至坊間就有傳聞稱,岳雲打算培養陸游擔任下一屆首相,可為什麼不把他放在九部部長的職務,而放在國會議長這個只會天天吵鬧評議的機構呢?

    當有人問起陸游時,陸游卻是神色十分平靜,他只是淡淡地說道,一切聽從陛下安排。

    而他心中卻是暗忖,你們這些人哪裡知道,陛下規劃的就是,從下一屆開始,首相的提名將通過議會表決了。以後政府的立法和許多行政措施都要受議會制約,將來陛下的改革步伐可比現在還大了。

    相對於陸游的職務,引發爭議更大的還是情報部部長鞏月漓和財政部部長李雨柔的職務。

    本來,她們原先就是這兩個部門的負責人,現在被宣佈為部長也是順利成章的事,而且幾年下來,她們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認,女子身份已經絲毫不是問題。

    可關鍵是——她們不光是女子,還是岳雲的妻子,而岳雲現在卻是皇帝。雖然岳雲沒有確定他的哪一位夫人是皇后,可在眾人眼中,她們至少也是皇妃吧。

    讓皇妃當朝廷九部的部長?這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不可思議的事。這讓另外的幾個部部長如何跟她們打交道,是稱呼皇妃還是稱呼部長?

    岳雲其實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亦打算過段時間就讓鞏月漓和李雨柔退下來不幹了。不然她們上班還得帶大批大內侍衛,太監宮女什麼的還跟一大群,這也著實有些招搖了。

    只不過,現在大漢才成立,朝廷各部的很多事情都沒有理順,而情報部和財政部又是兩個極為重要的部分,她們這兩個一把手擱了擔子,只怕這兩個部就真的運轉起來成問題了。

    所以無奈之下,岳雲還是只能作出這樣的決定。

    但是,皇后之位也不能長期懸而未決,眼下朝中大臣已經有人在相互聯絡,而鞏家、楊家、李家在最近十年皆發展了相當強大的勢力,無論在民間還是在朝中都有一批支持者。聽說鞏千尋、李元山、楊廷方等三大家族的實權人物,皆在四處活動,分別要擁立鞏月漓、李雨柔、楊月三人為皇后。而朝中的一些官員和軍方的一些將領聽說也涉及進去了。這讓岳雲想起這個問題就有些頭痛。

    果然,在永興元年的第一場朝會上,就有大臣提出這個問題了。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新任文化教育部部長朱熹,他年紀輕,想著什麼就說什麼,而顯然也有人向他動員過,希望由他之口來拋磚引玉。

    朱熹向岳雲躬身行了一禮後,便侃侃而談道:「陛下,我大漢新立,百姓擁護,各地祥和,未生亂事。且鄰近諸邦皆派使臣來朝,可謂國勢蒸蒸日上。但我國皇后卻是一直懸而未決,此事不免讓大家有些疑慮,不知陛下打算立哪位皇妃為後呢?」

    岳雲感覺這個問題還真難回答。他的正妻是鞏月漓,按一般常理,應以鞏月漓為皇后。

    不過鞏月漓雖然是九部之一的情報部部長,卻常在暗影之中工作,除了朝中官員,民間百姓對這個鞏夫人知道得很少。相反,作為大宋秀寧公主的趙瀅兒,因為時常在公眾面前拋頭露面,又去四川賑災,還擔任過一段時間監國公主。她是眾所皆知的人物。

    據民間的調查,以及在文人、商人及官員之中的暗中瞭解,大部分人都支持以趙瀅兒為皇后,這樣岳雲以大宋先皇的妹夫身份,繼承皇位,也算是平穩過渡了。

    於是,虞允文便率先向岳雲躬身行了一禮道:「陛下,如今我大漢新立,許多人還懷念前朝,且陛下的江山在名義上也是從前宋繼承過來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安撫百姓和士林文人,讓陛下的登基顯得名正言順,以趙氏血脈的女子為後,則最有利於國家的平安和民心的穩定。因此,臣等皆認為,以秀寧公主為皇后是最佳的選擇!」

    他的話也的確說得在理,而堂下的群臣也幾乎沒有什麼反對意見。他們中其實不少人是擁護鞏月漓、李雨柔和楊月的,但在目前也都認為,暫時以趙瀅兒為皇后是對國家和岳雲的皇位最有利的。反正皇后也不是坐一輩子的,以後再說動岳雲更換皇后就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