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六百七十四章 北伐會議(上) 文 / 幻新晨

    臨安城首相府內,即將參於北伐的軍中將領聚集一堂。

    岳雲看著在座的龐大武將文臣陣容,心中也不禁有一絲激動。

    僅是岳家一系的武將就不少,老爹岳飛、二弟岳雷、三弟岳霖、四弟岳震、五弟岳霆……當然還有自己。

    歷史上,岳家軍的部將及幕僚,如張憲、李若虛、黃縱、關鈴、牛通、陸文龍、曹寧、高寵等皆在座。當然,如張顯、湯懷、王貴、牛皋、徐慶、董先等卻是人死不能復生了。

    而為抗金作出過巨大貢獻,卻因為原本歷史上南宋的賣國投降政策,一直鬱鬱而終的虞允文、薜弼、陸游、李寶、韓彥直、張力、魏勝、李顯忠、杜永等文臣武將亦精神抖擻地望著自己。

    當然,也有在歷史上本藉藉無名,但因自己這只穿越的蝴蝶,改變了命運。開始嶄露頭角的文臣武將,如王童、楊月、郭宇、代毅、薜源、李雨柔、鞏月漓等。他們現在不是成了自己的親人,就是成了自己的兄弟。如果不是因為自己,他們恐怕就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這是命運的必然軌跡,還是只是巧合呢?

    望著濟濟一堂的眾人,岳雲方強行平抑了一下內心激動的情緒,沉聲說道:「今天是德昭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本王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五月初五便是我們向金國全線發動進攻,舉行大宋所有民眾期待以久的北伐戰爭之日。之前的一年多裡。我們對即將到來的北伐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今已經基本準備妥當了……」

    他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盟友遼國方面的進攻,將從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帶進攻遼東和幽燕。他們如何進攻暫且不提,本王主要談下我們的作戰方案,具體來說,經過詳細的計劃之後。我軍將兵分四路出擊……」

    目光掃視了一下眾將,岳雲緩緩道:「第一路,也就是北伐軍的左路軍。總兵力十萬,由循禮兄任統帥,允文為軍師。關鈴為左副將、牛通為右副將,從襄陽出發,北上進攻鄧州。如果能夠順利攻克鄧州,就繼續北上進攻均州。若一切進展順利,在攻佔均州後,就兵分兩路,分別進攻虎牢和長水,從兩面包抄西京洛陽,爭取攻克這座中原僅次於汴京外,最大的城市。」

    說到這裡。岳雲略微停頓了一下。

    張憲在四年前岳飛主持的那次北伐中,就是西路軍的統帥,也是從襄陽進攻洛陽,並一直打到潼關城外,他對這一帶的地形可是熟門熟路了。而且在四川和虞允文合作了一年。兩人之間也很融洽了。關鈴和牛通兩人就更不用說了。從十多年前在還在前軍的時候,就是張憲的老部下、老搭擋了,配合起來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循禮兄、允文、關鈴、牛通,你們四個的擔子不輕啊!除了要和金軍作戰外,還得小心遼軍的異動。雖然之前遼國已經派來了蔣偉和許墨兩人,前來商談協同作戰一事。倒是凸現誠意……他們雖然保證決不會插手我們進攻中原的行動。但若我軍勢如破竹,他們也說不定會出兵佔領一塊地盤,想從中分一杯羹。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們一定要想辦法穩妥處理,既不要一味蠻幹,把遼國活生生逼成了敵人,也不能一味忍讓,讓遼國以為我們軟弱可欺,這個度的把握就要好生考慮了。各路大軍隔得較遠,如果向我匯報後才敢作出決定,只怕延誤戰機,所以,本王就交由你們自行處置了。」岳雲正色說道。

    岳雲話音一落,張憲、虞允文、關鈴、牛通皆起身而立,雙手抱拳行禮道:「吾等定當完成漢王重托,爭取旗開得勝!」

    當四人坐下之後,岳雲的神色變得恭敬了幾分,他朗聲說道:「第二路軍,也就是我們北伐軍的中路軍,由我爹爹岳飛擔任主帥,總兵力十五萬,李若虛伯父為軍師;我二弟岳雷為左副將、李顯忠將軍為右副將,三弟岳震、四弟岳霆、五弟岳霖皆在中路軍帳下聽用……」

    他這時目光掃向自己的四個弟弟,微微一笑,以示鼓勵。然後又接著說道:「中路軍的出發地為信陽,開戰之後,將向北進攻金軍重兵把守的蔡州,如果順利攻克目標,則繼續向北攻打穎昌、偃師……最後抵達朱仙鎮。如果此時金軍重兵屯集汴京,一時難以攻下,則先攻克汴京周圍的其他城鎮,將其變作一座孤城,等西路軍和東路軍到達指定地點後,再發起汴京戰役,收復故都!」

    岳飛聽到這裡,臉上的表情亦非常激動。他從二十年前開始領兵以來,就一直盼望著大宋北伐中原,收復河山,迎回二帝的時候。也一直為此而努力,可數次北伐,均在將要成功之際,被趙構和秦檜勒令召回。讓其功虧一簣,甚至還成了階下囚,在臨安大理寺風波亭裡住了不少時日,險些命喪黃泉。如今總算是苦盡甘來,等到了大宋全國上下一心,全民支持的北伐戰爭了。他內心的感概實在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

    岳飛這一路軍隊,是四路大軍中,兵力最多的一路,任務當然也是最艱巨的,因為主要作戰目標是收復汴京。而汴京現在是金國的南京,必然是重兵把守之城。這一路沿途的金軍也必然是最強的。

    李若虛是岳飛的老搭擋了,李顯忠亦是對岳飛十分崇拜的老將,雖然不是岳家軍的嫡系將領,但岳飛指揮起來也是絕沒有問題的。

    相比之下,岳雷、岳震、岳霆、岳霖等岳家四少中,除了岳雷能獨擋一面外,另外三人皆是第一次參加戰鬥,倒是有些作戰經驗不足。

    岳震、岳霆、岳霖從小就聽說父兄和金軍作戰的英雄事跡,十六七歲時就躍躍欲試,想要參軍入伍,不過那時岳家軍已經退到台灣,除了只打過不到兩個多月的安南戰役外,並沒有發生其他戰鬥,所以他們也沒有上戰場的機會。

    後來金軍南侵大宋,攻破臨安,岳家軍憤起反攻時,岳雲擔心弟弟們出事,便將他們三個打發去收復嶺南一帶。結果自然是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打成,只是剿滅了當地一些盜匪。三人一直就憋著一股勁,想要在北伐中立下戰功。

    所以,這樣一來,岳震、岳霆、岳霖的安置也成了大問題,他們不管去哪支部隊,那支部隊的將領都是嚇得戰戰兢兢,一聽是把岳元帥的公子,漢王的兄弟,安排到自己的部隊了。哪敢把他們當尋常的部將對待。全是把他們三個當尊佛一樣供起來,安排給他們的全是沒有危險,沒有戰鬥的任務,弄得三人鬱悶不已。

    後來,岳飛到了鄂州練兵之後,得知了自己三個兒子的情況,才把他們三個接到自己氅下來安置。以當年訓練岳雲的方法訓練他們,如今經過了兩年的艱苦訓練,他們三個也總算成長起來了。

    歷史上,從未踏足過戰場的岳家三小將,這次會否在北伐戰爭中發出光彩呢?就連岳雲也有些好奇了。

    回過神來之後,岳雲環顧了一下眾人,方繼續說道:「第三路軍,便是由本王親自率領的東路軍,總兵力十萬人,由池州、採石磯、建康三個港口出發,北渡長江,進攻江淮之地。軍師為陸游,本王的兩位結拜兄弟,張力為左副將,韓彥直為右副將,郭宇、代毅、杜永三位將軍亦在我這一路。我們東路軍的作戰目標便是要收復包括廬州、濠州、楚州、海州在內的江淮之地。並伺機渡過淮河,向山東一帶進攻。」

    岳雲這一路的將領亦是仔細挑選了一番的。張力和韓彥直是自己的結拜兄弟,在軍中地位不低,資歷頗長,但指揮作戰能力卻還是不如張憲、陸文龍等人,甚至比魏勝、郭宇等人都要略差。

    不過他們卻是自己的結拜兄弟,放在其他部隊,就算是岳飛的部隊,都會礙於情面,感覺難以指揮調動,只有自己才能約束住他們。而江淮之地,原來就是淮西宣撫司和淮東宣撫司轄區,韓彥直和張力久在此生活,對人文地形和當地情況十分熟悉。讓其在東路軍作戰,也能發揮他們更大的作用。

    而至於陸游,岳雲則是希望他能發揮聰明才智,把在南洋軍管政策的一些成功經驗用於中原安置百姓。

    此次北伐過程中,肯定將佔領大片土地,這些土地上的民眾雖然都是漢人,但他們已經在金國統治下生活了二十多年,未必個個都是把宋軍當成是解放軍,將大宋當成是自己祖國的。漢民族最不缺乏的就是漢奸,過去幽燕一帶的漢人一直認為自己就是遼國人,對當年宋國收復幽燕並不認同,反而一直懷念遼國,就是一個明證。

    這樣的情況,極有可能出現在將來的光復區。這些地方,不少人已經認同了金國,當起了鐵桿漢奸。如何處置這些人,也是個難以迴避的大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