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六百六十九章 南洋的戰事 文 / 幻新晨

    原來,岳雲離開之後,真臘王以為有機可趁,便不聽西斯其的勸告,集中全部主力向吳哥城外的宋軍發動了反攻。但他沒有預料到的是,岳雲雖然離開了,卻是沒有帶走一兵一卒。而且陸文龍、關鈴、牛通、魏勝、阮成武、蘇利因等悍將皆在。

    這一仗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經過吳哥城外的大決戰,真臘軍主力被全殲,士兵戰死及被俘者達八萬之眾,真臘王在西斯其的保護下,狼狽逃竄,逃往西部靠近斛羅的邊境地區。

    陸文龍這時率軍奮起直追,追擊過程中七戰七捷,打得真臘軍落花流水。真臘王無奈之下,只得接受了西斯其的建議,派遣使者進入西部的斛羅,向斛羅王求援。

    而斛羅王接到他的請求後,也是十分重視。連忙召集了眾臣商量。而斛羅的大臣們也形成了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宋國的野心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不救真臘,待他們滅亡真臘之後,下一個進攻矛頭必然是斛羅。

    而另一派則認為,就算斛羅出兵,也挽救不了真臘。如果因此讓宋軍有了進攻斛羅的借口,反倒不妙,應該對其置之不理。

    這兩派人的分析都有一些道理。斛羅王也覺難以決斷。在再三躊躇之後,他方採取了折中的方法,即開放邊境,讓真臘軍逃入斛羅境內,並設立軍營安置,以為屏障。如果宋軍在佔領真臘之後又繼續進攻斛羅,便可讓真臘軍為前驅。抵擋宋軍。

    如果宋軍並沒有繼續進攻,也不過損耗一些糧食供真臘軍食用而已。對於斛羅來說,他們國內的糧食產量原本就很高,並不存在糧食短缺問題。不然後世的泰國米也不會大量出口了。

    只不過,讓斛羅王和真臘王皆有些意外的是,宋軍在攻佔真臘全境後,卻停了下來,並沒有趁勢攻入斛羅境內。只是在邊境上開始修築柵欄、堡壘等設施,隔絕兩國邊境,以防真臘軍派小股部隊滲透過來。

    此時陸游已經在真臘國內找挑選了一個真臘王的遠房子侄,此人在政治立場上。一向以親宋而著稱,夫人還是一位漢人商人的女兒。陸游便立此人為新的真臘王。這位新真臘王上台後,便將其叔叔定性為「偽王」,將逃往斛羅的原真臘軍定性為「叛軍」。西斯其被定性為「叛軍頭目」。

    同時,他亦在大宋南洋都督府的幫助下,開始建立以維護國內秩序為主的真臘軍。由於新真臘軍的待遇極高,且只需維護一下國內秩序即可,並不需要他們去前線和「叛軍」打仗。因此真臘國內願意報名參軍的人不少。但陸游對於招兵的要求卻卡得比較嚴,除了必須是親近大宋,對漢人有好感之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漢語說得好。以方便與訓練軍官交流。一時之間,真臘國內倒是掀起了學習漢語熱。

    在真臘國內稍微穩定之後。新真臘王和大宋南洋都督府一起,共同向斛羅派出使者交涉。要他們交出「真臘偽王」,並不得收留「真臘叛軍」。

    這下斛羅王可犯了難了,不答應吧,怕得罪大宋。而且目前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要進攻斛羅的意思。不然在邊境上就不會以修築防禦設施為主,應該是打通道路,準備進攻了。

    但是如果答應,把真臘王和逃進來的真臘軍隊交出去,卻又會讓自己背上背信棄義,出賣盟友的罵名。斛羅國內也有很多大臣和將領反對這樣做。認為宋人不可靠,稱萬一前腳答應宋軍的要求,把盟友出賣了,後腳宋軍就殺進來了,到時咋辦?

    斛羅王一想也有道理,好在宋國來的使者也沒有逼他馬上表態,於是他就以此事需要考慮為名。讓宋國使者在驛館先住下來。

    不過,卻不知道有誰散佈謠言,稱斛羅已經同意了將真臘王及他下屬的軍隊交給宋軍。真臘王派在城裡的探子得知此事後,雖然拿不準是不是真的。但本著小心謹慎的考慮,還是派人通報了真臘王。、

    真臘王得知情報後,亦是不敢大意,急忙召集眾將商議。會上眾將都有些一籌莫展。畢竟現在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而一向以對敵強硬著稱的西斯其卻建議,以其束手待斃,不如放手一搏,乾脆先發兵消滅監視他們的斛羅軍,再率軍攻入斛羅國都。來個鳩佔鵲巢。如果能夠佔領斛羅,便可重建真臘國,再與宋軍一戰。真臘軍雖然打不過宋軍,但對於久未經戰陣的斛羅軍,卻還是有很強優勢的。

    他這提議立刻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擁護,真臘和斛羅兩國民眾原本就語言、風俗相近,歷史上兩國也多次分分合合,民眾對於改朝換代並沒有多大牴觸。所以不用擔心民眾的反應。只要真臘王上台後,不橫徵暴斂,應該就能穩定下國內局勢。

    真臘王考慮了一下,特別是西斯其為其比較了一下斛羅軍和宋軍的戰鬥力後,終於還是同意了這個提議。

    於是,當天晚上,真臘王便以發現邊境宋軍有異常舉動為由,邀請斛羅軍邊境部隊的統帥來其大營商量禦敵之事,卻趁機將其捕獲斬首。

    隨即,西斯其便以宋軍發動了進攻,需要統一指揮為由,拿著斛羅軍統帥的兵符,接管了其屬下部隊的指揮權。

    然後,他也學陸游的方法,在邊境地區找了一個斛羅王的遠房堂弟,謊稱斛羅國都發生了內亂,斛羅王被叛軍挾持了,需要「除奸臣、清君側」,然後大舉進攻斛羅國都。

    斛羅王得知此事後,又驚又怒,連忙派兵迎敵。但斛羅軍在倉皇之下,並沒有作好戰鬥準備。加上他們已經二十多年沒有打仗了,在作戰經驗上也大不如真臘軍,頓時連戰連敗。

    眼看這真臘軍就要打進斛羅國都了,斛羅王終於不得不接受了宋軍使者的提議,發出了國書,邀請大宋南洋都督府和新真臘王派軍隊進入斛羅平叛。

    而早已蓄勢待發的宋軍則趁機攻入了斛羅,攆著真臘軍的尾巴,勢如破竹般攻佔了斛羅大片土地。

    在得知斛羅王果然向宋軍求援,且宋軍也果然發起進攻後,真臘王及其屬下眾將均暗自慶幸,認為自己有先見之明。

    面對前有斛羅軍,後有宋軍的不利局面。真臘軍從上到下均一致認為,柿子要挑軟的捏。眼下同時面對兩個敵人,自然應該先打倒弱的那個,再回過身來與強的敵人戰鬥。

    而宋軍這時卻不知為何,突然一反之前的猛衝猛打,而是緩緩推進,一路上多以收編失散的斛羅軍,安撫當地百姓為主,並對外宣稱,軍隊連續作戰,士卒疲憊不堪,需要休整。

    這下,斛羅王是又驚又怒,連續派了三次使者向陸文龍交涉,卻都無果。無奈之下,他亦是只好硬著頭皮,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真臘軍戰鬥。

    而真臘王見宋軍沒有步步緊逼,亦是心中一寬。隨即便決定抓住此良機,爭取一戰擊潰斛羅軍。並對屬下士兵許下承諾,一旦攻破斛羅國都,允許他們大肆搶掠。

    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真臘軍看到如此美妙的前景,自然是三軍用命,捨生忘死地攻城。同時,真臘軍亦採取了西斯其的建議,即只要是願意加入真臘軍陣營的,不管以前是否斛羅軍,都進行收編,同時又四處抓壯丁,以擴充兵力。

    德昭二年十月初五,斛羅國都被真臘軍攻破,斛羅王**而死,真臘王索性廢了他立的傀儡,自立為帝。

    真臘軍在城中四處搶掠,姦淫燒殺,無惡不作,激起了斛羅人的強烈反抗。雖然之前他們對於誰當國王無所謂,可對於軍紀極差的真臘軍卻是反感之極。

    而就在這時,一直休養生息的宋軍卻終於發起了猛攻,真臘軍原本就沒留多少人防禦宋軍,經過一段時間休整之後,宋軍的體力和糧草彈藥都得到了恢復補充。重新煥然一新,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於是,真臘軍連戰連敗,一潰千里。而他們又因軍紀敗壞,得不到當地百姓的支持,根本無法打游擊,只能狼狽逃竄。

    真臘王無奈,只得繼續向西逃往蒲甘邊境,準備故伎重演,逃入蒲甘境內,企圖東山再起。

    但已經見識過斛羅王下場的蒲甘國王,怎麼敢再去重蹈覆轍?他立刻派出重兵把守邊境,待真臘王的殘兵敗將進入自己國境時,先假意同意接收,然後伏兵四起,將其全部拿下,並移交給了後面追來的宋軍。

    陸文龍大大稱讚了一番蒲甘國王的義舉,並表示兩國之間可以長期保持友好關係。他很清楚,現在宋軍已是強弩之末,沒有足夠多的兵力再攻下蒲甘。況且真臘、斛羅等地也需要時間消化,才能納入南洋都督府的統治。

    所以,在和蒲甘王國劃定了邊境,並約定彼此都不接受對方國家過來的叛軍之後,方率軍回到了斛羅國都。

    至此,南洋戰爭基本全線停火,告一段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