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五百四十二章 風雨飄搖的巴東城 文 / 幻新晨

    張士廉滿身血污地回到城內,風塵僕僕地走進了巴東城的府衙大廳,見吳璘和一干幕僚均鐵青著臉,眾人臉上都是焦慮的神情。

    他垂頭喪氣地躬身行了一禮道:「王爺,張某無能,未能衝破敵軍防禦陣形,更未能摧毀敵人的投石機和那些堆積如山的火油皮袋,反倒損兵折將,傷亡慘重,請王爺責罰!」

    吳璘長歎道:「士廉起來吧!此戰之敗不怪你。是本王小看了岳雲。未料到他準備如此充分。那火槍和火炮在野戰時,威力竟如此巨大。就算本王親自領軍出戰,只怕也不會比你做得更好……」

    張士廉這時方站了起來,一臉焦急道:「王爺,張某撤回來時,看見敵軍已經又前進了一截,我城牆只怕已經處於他們投石機的射程內了。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開始對我城頭進行火攻。我們該如何抵禦呢?」

    吳璘聽罷,卻是深吸了一口氣,搖了搖頭,面如死灰道:「士廉,遼軍入侵了!」

    「什麼?」張士廉大驚失色。

    他聲音顫抖道:「我們主力都已經調過來了,大散關至劍門關一線都沒有多少部隊,能守得住嗎?」

    楊政歎道:「張將軍,你看看戰報吧!我們剛才看過,形勢不妙啊!」

    說罷,他將孫立傳來的戰報遞給了張士廉,然後負手而立。

    張士廉才看了一半,就面色大變,他沒想到形勢竟然惡化至此。

    片刻之後,吳璘方緩緩道:「剛才從孫立那裡傳來的情況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吧!眼下遼軍大舉入蜀,陽平關——大散關一線已經全線崩潰,漢中失守。亮兒和孫立正在劍門關苦守。雖然暫時穩住了局勢,但亦是堅持不了多久。亮兒來信要我軍回援。大家怎麼看?」

    他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才說出這段話。

    不少將領聽見這話,都露出幾分慚愧之色。當初如果答應了岳雲的條件,歸順臨安朝廷,只怕就不會出現這種狀況了。嚴格說起來,雖有吳璘貪戀王位,不肯放棄權力的原因。自己這些將領也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擔心合併之後,失去眼前的地位和軍權。才會一個勁地慫恿吳璘。沒想到現在東面岳家軍步步緊逼,北面遼軍又大舉入侵。眼看四川覆亡在即。讓他們如何不急。

    張士廉乾咳了兩聲道:「蜀王,眼前局勢其實已經明瞭。咱們的兵力不足,只能保一頭,要麼去劍門關擋住遼軍,要麼留在此處擋住岳家軍。只能選擇聯盟一方,抵抗另一方。依末將之見,那遼人乃是北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岳雲的軍隊好歹也是宋軍。咱們擁戴趙恆也好。擁戴趙琢也好,都是擁戴的他趙氏子孫,保的趙家天下,吃的大宋俸祿……不如就依先前和岳雲的約定,同意歸順臨安朝廷好了!」

    張士廉的意見可說是代表了大部分四川將領的想法。以前是以為四川四面環山,易守難攻,想固守蜀中之地和朝廷叫板。但卻未料遼國會橫插一槓,趁四川軍隊主力在巴東之際,突然率軍南下,並攻破了陽平關。佔領了漢中。

    既然靠自己的力量已經不足以守住四川,那便只有投靠其中一方,對抗另一方。而吳璘的軍隊和岳雲的軍隊一樣,都是打的宋軍旗號。那麼自然應該選擇投向臨安了。

    張士廉話音一落,眾將領便紛紛附和。唯獨吳璘眉頭皺起,倒背著手在府衙大廳內踱著方步,默不作聲。

    眾將領見狀,均有些疑惑。心忖這還有什麼糾結的嗎?不投降臨安的大宋朝廷。難道還能去投靠遼國嗎?

    片刻之後,吳璘果然躊躇著將目光投向楊政,向他問道:「楊大人。你以為呢?」

    「王爺,遼國那邊就不用想了。只要一露出此意,恐怕我們屬下的軍隊就會大亂,四川的士林和百姓也不會支持的。」楊政跟隨吳璘多年,剛才見吳璘半天下不了決心,便知他有意投遼。

    吳璘歎了一口氣,亦只得點了點頭。他有意投遼倒不是心血來潮,也是作了一番衡量的。

    由於自己沒有一開始就歸順臨安朝廷,還在巴東與岳雲大戰了一場,讓岳雲很是折損了些人馬。就算投過去,只怕也難得到重用,極有可能閒置在瓊州、台灣、呂宋這些地方養老。

    遼國歷來的傳統卻是極其重視漢臣漢將,從任得敬、許墨等人投過去就大受重用,便可見一斑。而且四川的民眾主要是漢人,遼國如果想要盡快穩定四川局勢,將四川變成如同幽燕之地那樣的牢固領土。就非得重用自己這等投降的四川將領不可。

    但另一個敵人岳雲卻不會存在這種考慮,他的頭號軍師虞允文便是四川仁壽人,其父亦在四川官場縱橫多年,岳雲的老上司張憲也是四川閬中人,兩人在四川也頗有些聲望。且臨安朝廷中亦有不少四川籍的大臣,隨便派兩三人來,便能讓四川民眾心服口服。自己投降岳雲,是很難得到重用提拔的。

    不過,吳璘要投降遼國這等北方異族,卻非得屬下將領文臣,甚至商紳百姓支持,才敢行此險招。但他此時見連自己最親信的楊政、張士廉皆無意降遼,也只好作罷。

    「楊大人,請你去一趟岳家軍中,告知他遼軍已進攻四川,希望他看在大家都是宋臣的份上,出兵援救。如有其他變故,還請隨機應變吧!」吳璘幾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說出這句話的。這個決定也將意味著,他的四川王也做到了盡頭。依岳雲的縝密心思,是斷然不可能讓他再在四川為官的。

    楊政起身鄭重道:「楊某定不負蜀王重托,一定盡力為我四川宣撫司諸位大人和將軍,以及川中百姓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吳璘長歎了一口氣,揮了揮手道:「好吧!楊政你去吧!」

    楊政躬身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離開,向巴東城門處而去……(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