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五百零八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 文 / 幻新晨

    虞允文聽聞之後,卻是眉頭一蹙。他思量了片刻後說道:「薜大人,凡事皆要一分為二來看。雖然趙琢現在就像一個炭元一樣,留下他不放心,殺了又不敢。表面上我們不能動他,感覺有些束手束腳。但也多了一層好處!對於我們迅速安定已控制的江南、兩廣、福建等地區十分有利!」

    「哦?虞大人請講,薜某願聞其詳!」薜源一聽,心中亦是微驚。

    虞允文輕撫頜下三縷長鬚,緩緩道:「大宋到如今已經立國兩百餘年,在各地民眾及官員心目中仍有不少威信,雖然大都督及岳元帥也是名震天下,但在江南的士林文人心中,地位卻並不太高,而恰恰這部分人對於地方的影響力又是極大。如果我們擁立趙琢為帝,則很快便能安定江南諸地的民心……這是其一!」

    「而且,眼下貴州、湖南、江西三地我軍才剛剛進入,未能完全掌控。如果我們以大宋新帝的名義進入三地,那便是朝廷的官軍,掌控當地權力乃是名正言順之事,有了大義名份之後,可以減少不少阻力,抗拒我們進入的人便可視其為叛逆。這是其二!」

    「另外,四川的吳璘、荊襄的劉琦兩大武將,皆掌握重兵。且這兩人不管是官職還是心氣都是極高的,如果大都督以自己的名義招降他們,只怕難以成行。但如果以大宋新帝的名義要他們重新臣服於朝廷,則名正言順,佔據了大義名份。他們縱使不降,也不敢撕破臉,面子上定會表示服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早在三國時期曹操那裡就已得到體現。我們也可以此計行之!」虞允文解釋道。

    不愧是大都督的頭號智囊,果然心思縝密,考慮周到。薜源聽聞之後。不禁大為歎服。

    但王童卻是有些擔憂道:「可那趙琢以前和我們關係極差,只怕不會聽我們擺佈吧?」

    虞允文卻是搖了搖頭道:「文青不必過於擔心,下官觀趙琢其人膽小怕事,行事畏首畏尾,是一個難成大器之人。以後時機成熟,將其一腳踢下來也是輕而易舉之事。如果是趙慎,反倒難辦一些。畢竟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是決不會容忍被臣下架空的……今日在城下,如若不是萬俟契和范同兩人在旁攙扶。趙琢只怕早在大都督的氣勢下癱倒了。這等小人,只需和他說明厲害,恩威並濟,必能將其收得服服貼貼。」

    「好!這事就交給我來辦吧!」薜源嘿嘿一笑道:「微臣本就是海盜出身,在威脅人方面,比兩位大人更有心得一些!」

    眾人一聽不禁莞爾,於是擁立趙琢為帝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接著。鞏月漓又匯報了新占的廣東、廣西、福建三地情況,這三地已經安插了不少台灣系的官員進去,而原有的官員被去職後,則有些心懷不滿,恐怕得想辦法予以安置才行。

    虞允文微微一笑道:「此事也不難辦,將這批官員調往江南任職即可。眼下江南各地州縣,在被金軍佔領時,很多官員都逃亡了,至今未歸。正好以這部分官員補江南各地官員的空缺。他們因出自異地,又是從被我們控制的廣東、廣西、福建三地來的。必被江南本土官員視為我們一系之人,容易受到排擠。他們如果想在當地立足腳跟,就只有全心全意站在我們這邊。而江南本地官員若想和他們相抗,也會在朝中尋找支撐。而這時,趙鼎、王居正、薜弼、陸游等有江南士林背影的官員則會成為他們的首選對象。如此一來,便可迅速將江南之地士林官員對大都督的不滿轉移開來。」

    眾人聽後,均覺有些毛骨悚然,這虞允文的計劃還真是陰狠。連自己人都被算計進去了,但卻不得不承認,他的辦法是能最快穩定江南局勢的方法。

    這時。劉一寧卻拋出了一個問題:「諸位,眼下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呢。有一些沒有被金軍擄走的官員。如吏部侍郎朱松、御史中丞何鑄、兵部尚書劉子羽等,這些人又如何安置呢?他們原來是屬於中立派的官員,可未必會投靠我們。若是用之,恐怕會和我們意見相左,和我們唱對台戲。不用,卻又怕別人說大都督只知任用心腹,沒有容人之量。這個難題如何解決呢?」

    岳雲一聽,也覺是個大麻煩,這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在朝中的根基太淺了。武將方面還好,岳家軍原有的將領就不少,再加上自己新挖掘出的一些將官,也可算勉強夠用了。可在文官方面,差得就不是一般多了。以前在台灣時,事務比較少,地盤也小,還不覺得。可如今進軍臨安,佔據江南之後,這個問題就愈發突出了。由此看來,這些人如果不用,倉促之間還找不到多少人來替代他們。

    「允文、隨威、文青,你們和趙鼎、王居正、薜弼他們商量一下吧,草擬一個名單出來,看哪些人可以留用。那些在金軍入侵時賣國求榮,投降金賊的就堅決不能用!」岳雲斬釘截鐵地說道。

    這個難題他覺得自己難以處理,就索性拋給了幾位屬下。

    三人無奈,只得領命。然後,岳雲又吩咐鞏月漓注意城中官員商紳的動向,防止有人尋釁生事,禍害百姓。

    自己這個「內廷」的會議結束後,便召開了「外廷」的會議。這「外廷」的會議除了自己台灣系的屬下外,還有新附的趙鼎、王居正、薜弼等人。岳雲便想趁此機會把台灣的管理體制搬過來,以免仍沿用宋朝體制,造成人浮於事,官吏冗員太多,朝廷財政負擔困難的弊病。

    岳雲將自己的想法一提出來,立刻就遭到了趙鼎等人的極力反對。他們雖然也看出了原先宋朝官制的弊端,卻覺得現在江南新復,如果立刻就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便會造成人心不穩。

    不過岳雲和虞允文、薜源等人卻覺得,眼下皇帝新立,百廢待興,正是改革的大好時機,如果等一切都已經穩定下來,再行新的體制,只怕所遇阻力更大。是以,在岳雲的堅持下,趙鼎、薜弼、王居正等人也最終同意了岳雲的意見。

    隨後,虞允文便將他們早已寫好的朝廷新的機構編制方案拿了出來,讓趙鼎等人過目。趙鼎等人聽起那些諸如議會、法院等等名字,均覺繞口異常。但見一眾台灣系的官員均無動於衷,也不好反對。

    「不過就是換了一個名稱嘛,應該沒啥關係吧!」這就是趙鼎等人的想法。

    如果說機構改革讓趙鼎等人還能接受的話。法律上的改革則讓他們眼珠都差點瞪了出來。

    因為按岳雲的意思,先要頒布實施一部被稱為《大宋憲法》的法律,規定大宋的各項律法命令,朝中的各項制度均不得與《大宋憲法》相違背,並明確一點:即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所有人犯法均會被追究違法責任,包括皇帝在內的皇親國戚、大臣宗室、功勳武將皆不能例外。

    要知道,中國古代便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說法。雖然到了宋代時,大臣犯法也要被追究責任。但宋代的律法向來寬鬆,對於文官更是規定,只要不是謀逆便不會處以死刑。更不用說追究皇親國戚,甚至是皇帝的什麼責任了。

    當看到這方案中,聲稱就是皇帝違法,也會被追究責任,且與百姓的處罰一樣時。讓趙鼎等人頓覺毛骨悚然。

    在他們看來,皇帝犯了錯,下個罪已詔就算是不得了的大事了,可按岳雲的想法,如果皇帝通敵賣國,殺人放火,一樣也要被追究違法責任甚至刑事責任,與平民完全無異。這真的稱得上是驚世駭俗了。

    岳雲也深知,自己的這項改革,要是放在和平年代,根本別想成功。如果不借金軍入侵,皇帝更替,自己又正好手握重兵,掌控數省大權時推行下去,以後局面安定了,反對勢力緩過勁來了,就更難推行下去了。

    「這個……大都督,就算老臣肯答應,那琢殿下會答應嗎??」趙鼎見岳雲一派的官員全都將這視為理所當然,只好婉轉地問道。

    「趙大人就不必擔心了!屆時薜某會陪同大都督一起去拜會琢殿下的,相信琢殿下會作出明智的選擇的!畢竟他現在還沒登基,只是一個皇子而已,我們如果要另立新君,也未必非要選他啊!」薜源這時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道。

    趙鼎和王居正、薜弼三人對視了一眼,都連連搖頭,他們深知,自己等人雖然被江南當地的官員視為了岳雲一派之人,但他們和真正的岳雲的心腹親信還差得遠。

    「既然大都督主意已定,老臣也就只好附議,就按此方案辦理吧!」趙鼎聞言只得無奈地說道。

    趙鼎現在為百官之首,連他都屈從了,其他人縱是心中不願,也只好唯唯諾諾地表示同意了。畢竟現在岳雲才是掌控實權的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