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宋

第一卷 朱仙鎮危機 第三百四十四章 火槍雛形 文 / 幻新晨

    第三百四十四章火槍雛形

    蘇永貴一聽,精神一振,忙說道:「岳將軍,下官以前是和陳規大人共事的,見他在研究一種裝填火藥,以發射瓦罐的銅管……但我覺得他那個銅管太大了,我便想弄一種能發射鋼珠射擊敵人,小一號的鐵管……」

    他說到這裡,歎了一口氣道:「陳大人當主事時,還好說,因為他也在研究這個東西,所以我的材料可從他那裡拿。(——網)但他被調到明州水師任主簿後,管我們武器監的主事就不肯再拔材料給我了,認為我研究用鐵管裝填火藥去發射鋼珠是無稽之談。哪怕我將樣品給他們看了,他們也不屑一顧……」

    「你那樣品在何處?能拿來我看看嗎?」岳雲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這比火炮小一號的鐵管,能發射鋼珠的,豈不就是最初的火槍嗎?

    「哦,那樣品在我房間的,我馬上去拿!」蘇永貴見岳雲很感興趣,心中大喜。

    他連忙三步並作兩步,跑回自己房間拿出了一根竹筒,然後遞給岳雲道:「將軍,這就是我研製的火筒,因為工部的主事不肯給我鐵管,我就只得用竹筒作筒身了,它可以發射鋼珠。不過就是容易炸膛,如果能用鐵管做筒身,想必能夠好很多!」

    岳雲接過這火筒,只見它是用粗大的楠竹筒身做成的,底部有一個塞子,可以從後面裝填火藥,在尾部的筒身處還有一個小孔,插著一根引信捻子。而在筒口則放有一顆圓形的白色鋼珠,正嵌在上面,只要點著了這引信,想必火藥爆炸的衝力就能將這鋼珠發射出去。

    這不就是突火槍的雛形嗎?岳雲拿著這只火筒,心中不禁欣喜若狂。

    在歷史上,第一隻突火槍是南宋開慶元年壽春府始造——網據《宋史.兵志》記載,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點火後「子窠發出,如砲聲,遠聞百五十餘步」。這裡說的「子窠」是一種彈丸。

    而突火槍則是由火槍發展演變而來。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隻火槍,是南宋紹興二年,陳規守德安(今湖北安陸)時,製成長竹竿火槍20支,用以噴射火焰,焚燬敵人的大型攻城器械「天橋」。

    南宋紹定五年,金軍曾用飛火槍同蒙古軍作戰,其制是以16層紙捲成筒,長2尺(約合0.62米)許,內實火藥及鐵滓、磁末等,再綁縛在矛的前端,臨陣燃之,以燒灼蒙軍人馬,噴火後再用矛格鬥。突火槍同上述火槍相比,已經從噴射火焰燒灼敵人的管形噴射火器,發展為發射彈丸殺傷敵人的管形射擊火器。

    突火槍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其發射原理是後世步槍、火炮發射原理的先導。

    岳雲拿著這只火筒,暗道:在歷史的長河中,漢人曾經有多次從冷兵器時代過渡到熱兵器時代的機會,但最後卻在自己政權的儒弱無能和異族的打擊下埋沒了。

    這本應在公元1141年就問世的突火槍,卻因為工部主事的官僚作風,就硬拖到了一百多年後的公元1259年,因為蒙古人入侵,而不得不加快研製武器的速度。這樣才把突火槍造出來。

    如果能夠提前研製出突火槍,再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說不定漢人便能抵抗住後來的蒙古軍隊,避免崖山之後無中國的悲劇出現了。

    「永貴,這東西的確是很有前途的武器,我就把它命名為火槍了,你就安心弄這個東西吧!錢的事你不用擔心,我會吩咐優先照顧的。現在元則也在研究火炮……也就是你說的大一號的銅管。你們研究的東西其實有共通之處,互相探討一下吧。爭取早日能讓這武器用在對抗金人的戰鬥中!」岳雲鄭重地說道。然後將那只竹火筒還給了他。

    蘇永貴聽聞之後大喜,亦十分感動。他接過竹火筒,身岳雲躬身行了一禮,正色道:「屬下一定竭盡全力,決不辜負將軍厚望!」

    紹興十一年十月十五日,岳雲的艦隊終於開回了台灣淡水港。和他一起回來的,除了高宣、蘇永貴等一幹工匠外,還有臨安城內的幾名商人,現在台灣衛所新建,百廢待興,迫切需要大量資金湧入。

    只不過,雖然他有李家的這層關係,又有趙慎支持,但臨安城內的商人都聽說那東海第一海盜楊月要來進攻台灣,一個個都嚇得戰戰兢兢的,說什麼也不肯來。岳雲給他們下了保證,稱擊敗楊月當不在話下,他們的生命安全決不會受影響,投資的銀錢也決不會打水漂。但這些商人卻都不信。後來還是李雨柔以李家的信譽作了擔保,才有四五名商人肯冒風險跟他來台灣看看。

    「到了!這就是淡水港了!」岳雲指著前方的碼頭,對甲板上第一次到這裡的商人及工匠們說道。

    「哎,雖然知道台灣不咋樣,但也沒想到荒涼成這個樣子。」幾名商人頓時大失所望。

    岳雲要忽悠人來,自然免不了要將這裡誇張一下。而他們靠港之後,看到這如同漁村一般的小鎮,如何不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相比之下,工匠們倒還好說,他們原本就沒對台灣抱多大希望,認為自己是發配來這荒島的。

    不過上島之後,那些居民們及水師官兵的熱情歡迎,還是讓他們十分感動,尤其是聽說在島上的一些山地裡,發現有銅礦和鐵礦後,更是讓這些商人精神為之一振。

    當然,岳雲讓他們開採礦產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所得礦石必須優先供應衛所和島上的居民,有多餘的才能賣到島外。

    這些商人見台灣荒涼成這個樣子,而岳雲又雄心勃勃地要大搞建設,倒是不怕礦石的銷路問題。

    宋朝的衛所多是設在一些與敵人交界的前沿地帶,地位與縣平級,長官多是武將,實行軍政一體的管理方式,再往上就是軍、地位與州、府平級,而軍再往上就是宣撫司了。地位與路平級,相當於現在的省。

    不過宣撫司由於管轄地方太大,而宣撫使的權力又和舊唐時代的節度使差不多,極易形成藩鎮割據勢力。趙構一門心思想撤銷宣撫司,倒不全是懦弱,不想北伐的原因。他更多的是擔心出現唐朝時的那種分崩離析局面。

    眼下台灣只成立了一個衛所,卻配了個正四品的承宣使作留守,比它的上一級泉州府的知府官品還要高一級,也算是奇葩了。

    上岸後第二天,幾名商人就找到岳雲,認為淡水港這裡作為碼頭還算適合,但如果要建城,卻是不夠開闊,建議將衛所的駐地設在淡水河東面的平原上,這裡地勢平坦,緊臨淡水河的支流新店溪,水源充足,又臨大海,適合建城。

    岳雲聽聞之後,才猛然想起,商人所說的位置,豈不就是後世的台北市所在地嗎?看來,歷史的選擇是驚人的一致啊!

    他徵求了一下所屬幕僚和將領的意見後,便決定在商人們提議的新址建設城池,並索性就將新城命名為台北,作為將來全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只不過羅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台北更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建好的。在新城建成之前,大家還只能老老實實在淡水先住著。

    將那批眼裡只盯著錢的商人打發去深山探礦之後,岳雲卻接到了密報,稱發現在泉州港的蔡家艦隊正從南洋及廣州調集艦隻,似有出海作戰的打算。

    岳雲當然不會認為蔡家會是去剿滅海盜的,自己剛剛將蔡曉坤的艦隊殲滅,又奪了蔡家苦心修築的淡水港。和蔡家已經結下了深仇大恨。是個瞎子也看得出,蔡家要對自己不利了。只不過,他們不敢公然攻擊朝廷水師,屆時極有可能假扮海盜進行攻擊。

    於是,入台之後第一場作戰會議就在淡水港的衛所府衙內召開了。

    大廳內,已經坐齊了人。鞏義指著掛在牆上的海圖,述說著目前收集到的情報。

    「據現在我們在泉州港的探子回報,蔡家已經將主力艦隊由南洋調回,並把留駐廣州的艦隊也集中到了泉州港,而且他們似乎還拉攏了一批交好的南洋海盜協同作戰。眼下僅在泉州附近海面上,就聚集了大小戰艦一百多艘,且還在不斷增加中,如果等他們人馬到齊,估計將超過兩百艘,實力遠遠強於我們。最讓人擔心的是:眼下他們似乎也在製作瓦罐炸彈。屆時我們的火器優勢將蕩然無存!」鞏義神色凝重地說道。

    眾人皆是面沉如水,就算加上楊月的艦隊,他們總兵力也才一百來艘戰艦。上次擊敗薩摩藩的艦隊後,雖然沒有暴露出岳雲和楊月的秘密關係,但不少民商船隻都在海戰結束後到了現場察看,那爆炸的瓦罐又無法全部收回,自然也被人探知到了。

    火藥的配方這時代已經流傳很廣了。雖然別人一時弄不清楚岳雲這種瓦罐炸彈的確切配方,但仿製出會爆炸的瓦罐炸彈卻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一來,就讓己方的優勢大大削弱了。

    如果不能想出一條妙策擊敗敵人,恐怕便會成了一場傷亡慘重的血戰,而他們的艦隻只及敵人的一半,戰敗的可能性不小,就算能勝,恐怕亦是一場慘勝,台灣水師將再無實力征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