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除了有發明創造的才能外,他對於敵情和局勢的分析有過人之處。
呂布逐步地讓劉曄參與了情報分析工作,這充分顯示了他對劉曄的信任,劉曄十分感念呂布的知遇之恩,盡心竭力地為呂布效忠,他雖是劉漢宗親,卻在呂布的極力拉攏下,徹底成了呂布的從龍一黨。
呂布信任劉曄的程度,跟信任賈詡、法正一樣,僅次於郭嘉、董昭、呂范等人。
呂布信任他,不是因為劉曄有多忠心,而是劉曄的才能確實讓呂布驚歎。
歷史上,曹操征伐據守漢中的張魯,任用劉曄為主簿。當時張魯弟弟張衛領兵堅守,曹操攻陽平山上各個屯寨,但山勢險峻難登,難以攻克,而且士兵死傷甚多,糧食又缺乏,曹操於是打算撤軍,命令夏侯惇和許褚呼叫山上的軍隊撤退。此時有一些軍隊在夜裡誤闖張衛別營,營中士兵大驚四散,當時在軍隊後方的劉曄見此認為可以取勝,勸夏侯惇等不要退軍。夏侯惇見後相信,於是回去告訴曹操,曹操於是進攻張衛,張衛不敵退走,張魯不久投降,曹操得漢中。
劉曄隨後勸曹操進攻劉備新占的蜀地,認為攻佔漢中後令蜀人震驚,只要進攻他們就會望風歸附,否則讓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穩定人心,據守險要,那日後就難以征服,但曹操不聽。七日後,有從蜀地投降的人說蜀地人心惶惶,劉備斬殺驚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曹操於是再問劉曄現在可否進攻,劉曄卻說蜀人人心已經較為安定,不能進擊,曹操最終回師。
曹丕上台後,問朝臣究竟劉備會否為被孫權襲取荊州而殺害的關羽報仇。大多數都是認為劉備力量薄弱,名將只有關羽,關羽死後國內憂慮,根本不會再發動戰爭。但劉曄卻認為劉備一定會借出兵而重振聲威,而且認為劉備和關羽情如兄弟,一定會為他報仇。最終劉備果然於次年進攻孫權。發動夷陵之戰。
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劉曄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劉曄更建議曹丕乘虛領兵攻滅東吳,以絕後患。但曹丕不同意。東吳在夷陵之戰戰勝後果然漸見不臣之心,曹丕於是打算討伐,但劉曄認為吳國剛剛大勝蜀漢,上下一心。而且有長江天險,不能這麼倉卒進攻。曹丕又不聽,後來發現陸遜早有準備,只得撤兵。
曹丕親自討伐東吳,領軍到廣陵泗口,命令荊州和揚州的軍隊並進,進攻東吳。當時很多人都以為孫權會親率軍隊抵抗,但劉曄認為孫權知道曹丕只率大軍到江北壓境。過河戰鬥者必定是其他將領,因而必定會靜待進攻。不會親率迎擊。最終孫權都沒有來,曹丕唯有撤退。
魏諷在東漢末年很有名聲,卿相以下的官員都與他誠心結交。劉備將領孟達率眾投降,曹丕對孟達甚為器重,任命他為新城太守,加散騎常侍。當時的人都稱他有樂毅之量。而劉曄一見他們二人,都說他們必定會叛變。最終魏諷於建安二十四年在鄴城叛變,而孟達則於太和元年與諸葛亮通信,意圖叛亂。
太和元年,魏明帝曹叡繼位。進封劉曄東亭侯,食邑三百戶。次年,遼東公孫淵脅逼叔父公孫恭讓位,自立為遼東太守,劉曄認為公孫氏佔領遼東很久,恃著海和山的阻隔,可能會好像胡族一樣難以制約,甚至發動叛亂,建議應趁公孫淵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討伐,並開設懸賞引誘他的反對者協助,可能未必開戰就能解決遼東割據問題,但最終都沒有被接納,公孫淵亦與於十年後叛魏。
以此觀之,劉曄精於知人,所進奇論,多與眾人相左,也很少被採納,但是事後莫不應驗,可見他見機料敵之能不在郭嘉、荀彧、賈詡諸人之下,呂布器重他,無可厚非。
呂布屢次三番親口稱讚劉曄的才能,劉曄受之有愧,對呂布說道:「劉曄有一好友,姓魯名肅,字子敬,他才是經天緯地之才!」
呂布笑著看了看身邊暫時降為侍衛的周瑜:「公瑾,我記得魯子敬也是你的好友,你以為子揚之言如何,子敬果真是經天緯地之才乎?」
周瑜雖然被降為侍衛,但他畢竟只有二十歲,傲骨傲氣並存,對自己的才能極有自信,對自己的識人眼光也極為自信:「高祖曾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子揚、公瑾與我,可比張良、蕭何、韓信。」
呂布輕輕搖搖頭道:「你們淮南三傑,堪比漢初三傑,子揚之才堪比子房,公瑾之才可比韓信,如此之比,並無過錯,不過以蕭何比子敬,本公以為不妥,蕭何善於治政而不善治軍,子敬有大略,本公願比之本朝開國之鄧禹。」
劉曄和周瑜面面相覷,他們跟魯肅相交多年,對魯肅的瞭解之中肯,尚不如這位從未跟魯肅見過面的大司馬,他們頓覺汗顏。
呂布看劉曄、周瑜的表情,知道他們雖然知道魯肅的才華,但並未真正領會到魯肅真正的才華體現在那裡,其實,不只是魯肅的這兩位好友有錯覺,後世大部分人都被演義誤導,認為魯肅是一個仁慈的長者,忠厚有餘,才智不足,經常為周瑜、諸葛亮鬥智施謀所戲弄,顯出一副愚相,然而,演義是藝術創造,不是史實記載,從藝術角度看,可稱生花妙筆,若從史學角度講,可是歷史的顛倒和歪曲,曾在歷史風雲變幻中活躍一時的魯肅,他的心計絕不後人。
魯肅有智有勇,堪與周瑜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較周瑜還略勝一籌。
赤壁之戰,孫劉兩家以弱勝強,打敗了曹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魯肅和諸葛亮的精心謀劃。赤壁戰後,曹操的實力仍然比劉備、孫權強大。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魯肅對此非常清楚。他認為,無論是東吳孫權還是佔據荊州的劉備,都不足以與曹操抗衡。擺在兩家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聯合抗曹;二是各自為戰;三是不戰而降,歸附曹操。只有走聯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所以,他終生不渝地堅持這一戰略方針,並為之竭盡全力。
孫權下面,懂得政治、深知非聯絡劉備便不能抵抗曹操,以保持江東的「獨立王國」,進一步問鼎中原的,只有魯肅一人。劉備之下,有此眼光的只有諸葛亮,諸葛亮和魯肅一樣,都是三國時代最有眼光的傑出戰略家和外交家。
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係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
呂布想到此,不由得為袁術歎息道:「淮南富饒,戶口百萬,又有你們淮南三傑這樣的英才,袁公路還搞到這樣的田地,果乃塚中枯骨!」
在周瑜、劉曄的引領下,呂布前往臨淮看望魯肅。
呂布之所以放下姿態,親自前往征辟魯肅,就是因為他在過去幾年,確有對不起魯肅的地方,他極力地限制了魯肅投效孫策,而魯肅又被袁術阻擋,不得攜家帶口北上投效呂布,白白地浪費了好幾年。
因為淮南已經都在中央軍的掌控之下,呂布就沒有帶太多人馬,只帶了一百多個侍衛,身邊勇將只有陳到和貶為親兵的孫策,此外還有幾個武功不錯的偏將。
呂布為了體察淮南的實際情況,決定喬裝打扮,微服私訪,扮作尋常客商,前往臨淮。
黃忠、趙雲、呂范等人不放心,便讓馬超領四千虎豹騎尾隨,保持二十里地的距離,一旦遇到突發事件,陳到發出警報,馬超領軍迅速跟上。
一路上,呂布詳細瞭解沿途的民生情況,發現自己以前沿用在其他地方的政策,放在淮南,還有些水土不服,因為淮南遭受了袁術多年的荼毒,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百廢待興,可能需要中央朝廷更多的撥款援助。
孫策、周瑜、劉曄見呂布一路之上十分關注民生狀況,開始不解,後來慢慢地被呂布影響,進而對呂布深表欽佩。
呂布知道,像孫策、周瑜、劉曄都算是東漢末年的官二代,如果不讓他們親自體驗基層民眾的疾苦,他們就只會站在本階層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由這樣的人打下來的江山,恐怕早晚也會重蹈劉秀東漢之覆轍。
呂布此後每次微服私訪,都是找那些世家子弟陪著自己一起去體驗民間的疾苦,讓他們經歷下層民眾的血淚生活,他們才真正地作為為民請命。
本來呂布是可以沿著水路坐船直至臨淮,但呂布不善游泳,且水上若遇險,不方便自救和他救,而且沿著淮河而下,行進極快,不方便呂布體察民情,所以呂布選擇騎馬走陸路。
正是因為呂布選擇了陸地行進,他遇到了一個絕色美女,這個美女正是孫策的弟弟孫權在歷史上的皇后,準確地說,她是無名有實的皇后,步練師。(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ps:再次推薦老常的誠意新作《超級曖昧高手》,這是一個裝逼泡妞的爽文,有點搞笑有點曖昧,讀起來很嗨,歡迎你們前來評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