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朝會上,呂布提出,要授給工部侍郎馬鈞興平鄉侯的爵位,引起朝中大臣的軒然大波。
許多因經學見長的世家大臣紛紛議論道:「之前工部鄭尚書為鄉侯還說得過去,畢竟鄭尚書是世家貴胄之後,而這個馬侍郎是寒庶子弟,搞得又是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有何功德受領鄉侯,要知道我們這些經學傳家的世家大臣也只不過是亭侯、關內侯罷了。」
而那些武將也在議論:「馬侍郎從未打過戰,光靠造東西就能升到鄉侯?!主公不是說,政功是軍功的一半嗎?」
呂布坐在龍椅下首的虎椅上,靜靜地聽下面的群臣議論,等他們議論完畢,呂布才讓能言善辯的王粲出來為馬鈞正名,因為馬鈞有些結巴,不善言談,便由王粲為群臣講解馬鈞這五年來的發明創造。
王粲首先命人搬進來一架織綾機,指著織綾機高聲說道:「諸位,你們能夠穿上越來越物美價廉的絲綢,便是馬鄉侯之功。」
隨後王粲把馬鈞改良織綾機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中國絲織技術歷史悠久,早在商朝就已經運用平紋織法和絲織法織造幾何圖形圖案的絲織品。春秋戰國時期的絲織品已達幾十種之多,品質也有很大提高,秦漢時期已經出現大量的提花紋紗和以經絲顯花的彩色織錦。絲織技術的發展得力於織造工具的進步,商朝出現平紋織機,周朝出現了提花織機,在戰國末期已經開始使用足踏織機
而織綾機就是織造「綾」的提花機,「綾」是一種表面光潔的提花絲織品,這是在大漢傳統絲織品基礎上發展起來一種比較高級的產品。東漢時期已經出現「50綜?50躡」或「60綜?60躡」的織綾機,但是這種織綾機仍嫌複雜、笨重,操作不便,勞動強度高,生產效率低,織工辛辛苦苦織一匹綾子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馬鈞覺得有必要進一步改進。設計出一種更為簡單、方便實用的織綾機,減輕工匠的勞動,織出更多的綾。為此,馬鈞對織綾機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觀察、研究,對影響織機操作的因素進行了全面分析,他發現『綾『的花色、圖案有許多是對稱重複的,利用這一點可大大簡化綾機的結構和操作。為此,他進行了反覆試驗,最後把原有的織綾機一律改為12躡。一下子使織綾機的結構簡化很多,操作也更加方便,勞動生產率提高好幾倍,而且織出的綾的色彩、圖案、質量也有所提高。
王粲說到這裡,自豪地補充道:「日前,倭國使者來訪,天子賜給倭國大批精美絲綢,都是用馬鄉侯改良後的織綾機織成的。這種高效的織綾機已經傳遍大漢各地。得到廣泛應用,編織效率大大提高。所以你們身上的錦袍才會越來越便宜。這種利國利民的功績為何就得不到你們這些人的認可呢?」
呂布見性情有些輕狂暴躁的王粲要對那些經學大臣們發飆,連忙喝止道:「展示下一個。」
王粲命人搬進來一輛指南車,車上站一木人,伸展手臂指向南方,不管車子怎樣轉動,手臂總是指向南方。王粲驕傲的樣子好像這輛車是他自己修造出來似的:「此車可以指示方向,可以在行軍時候發揮重大作用,遇到大雨、大雪、大霧天氣,軍隊不會迷路。李廣當年為何自殺,就是因為行軍迷路。失了軍機,若是有指南車在,也許飛將軍就能封侯了。」
侍中劉和與禮部尚書孔融的臉都綠了。
他們還記得一個月前,他們在朝房裡談到了指南車,發生了爭論。劉和與孔融都認為:「古書上關於指南車的記載是虛構的,不能信以為真,古代並沒有製造過什麼指南車,即便是張衡也沒做出來。」馬鈞則堅信古代有指南車,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他說道:「古代很有可能製造過指南車,只是我們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而已;其實製造指南車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難,只要肯下功夫,認真鑽研,是可以造出來的。」他這一番話遭到了劉和與孔融的譏笑:「先生名鈞,字德衡,鈞是器物的模型,衡是用來定物輕重的;可你說話連輕重都不分,難道可以作為模型嗎?」馬鈞反駁道:「空口爭論有什麼用!莫如試制一下,自然就可以分清誰對誰錯」。
劉和與孔融同意了馬鈞的要求,並把這件事報告了呂布。呂布就命令馬鈞進行試制以明是非,馬鈞仔細研究了古書的簡略記載,經過刻苦鑽研,提出了初步設想,然後在許多工匠幫助下,進行了反覆試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終於製成了指南車。
馬鈞站在那裡,輕輕瞥了一眼孔融和劉和,沒有提他們之間打賭之事。
孔融和劉和在事實面前啞口無言,只好認輸,馬鈞以自己的實際成果結束了人們的爭論,贏得了信服。
王粲又命人搬進來馬鈞製造的另一個非常有用的機械,用於農業灌溉用的翻車。
王粲笑著解說道:「在本朝以前,主要提水工具有兩種,一是桔槔,一種是轆轤。桔槔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應用,在井旁的樹上或木架上用繩子固定一根橫木,橫木的一端系桶,另一端墜個石塊,當桶向上提水的時候,由於運用了槓桿和墜石的作用,比較省力和方便。轆轤比桔槔又前進了一步,它主要是利用輪轉原理進行提水,特別適用於深水井。但這兩種灌溉工具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就是只能間隔地由低處向高處提水,不能連續運動,因此效率比較低,也比較費力。
五十年前,畢嵐曾經製造過一種翻車,但這種翻車是用來取河水噴灑道路的,並不能用於灌溉。
而馬鄉侯所造的翻車則是可以直接用於排灌,它結構精巧方便。可連續不斷地提水,輕快省力,連兒童都能轉動,效率比其它提水工具高出許多,這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提水工具,馬鄉侯又不斷地對翻車進行改良、更新。又造出了以畜力、水力、風力等作為動力的牛轉翻車、風轉翻車和水轉翻車,對於灌溉農田、發展生產發揮了巨大作用。可以說我們大漢現在年年不絕種甚至有豐收的景象,要多謝馬鄉侯的翻車。」
緊接著,馬鈞改良的大黃弩以及研製出來的神馬弩,陸續登場。
隨後又有一個劃時代的兵器登場,是馬鈞改良普通霹靂車而造出來的輪轉式連續霹靂車。
原來的霹靂拋石車可以拋出大石塊攻擊敵人,有一定威力,但是這種發石車也存在某些缺陷,如速度較低。只能單發,不能連續射出等,因此如果敵方在城樓上掛起濕牛皮,就能攔住發石車拋出的石塊。
因此馬鈞對此進行了改進,設計了一種新的攻城機械輪轉式連續拋石機。
他製造了一個豎直繞軸轉動的大木輪,在輪子的邊緣用繩子拴上幾十塊大石頭,然後用機械帶動大輪迅速旋轉,輪邊的懸石也跟著一起旋轉。等到旋轉速度很大時,切斷系石的繩索。石塊就會連續不斷發射出去,攻擊敵人的城樓,使敵方來不及防禦。
因為這個輪轉式連續霹靂車威力巨大,所以都出了宮殿,在外面的廣場上見識一下這個連續霹靂車的厲害,馬鈞用車輪和幾十塊磚瓦做試驗。在車輪邊拴上石塊,結果磚瓦連續飛射幾百步遠,威力很大,有了這樣一個輪轉式連續霹靂車,以後攻城拔寨更容易了。
就是這樣的一個發明設計。在那一世的曹魏期間,卻遭到聞喜裴家子弟、地圖學家裴秀的譏諷和發難。馬鈞的朋友、文學家傅玄很賞識馬鈞的才華,支持和理解他的設想,並為他多方活動,希望能找到一個支持馬鈞進行試制的機會。傅玄向安鄉侯曹羲推薦了這一發明,但是曹羲以馬鈞不善言辭,講不出其中的道理而加以拒絕;傅玄又進行了耐心的勸說,說道:『馬鈞先生製造的是國家需要的jing利兵器,官兵正等著急需,只要費一點木材,找兩個人就能製造出來,何不試驗一下,以免埋沒了有用的東西。『在傅玄苦口婆心的勸導下,曹羲才接受了這個建議,並把情況轉告給主持軍事的武安侯曹爽,但是曹爽卻沒有理睬這件事,所以馬鈞的設想始終未能變成現實,沒能改變戰局。為此馬鈞的好友傅玄感歎道:「試驗一下,本來是極容易的事,可是象馬先生這樣有名的巧人尚且不被重視,更何況那些懷才的無名之輩呢!先生的巧,雖古時的公輸般(魯班)、墨翟,以及近代的張衡,也比不過,但公輸般和墨翟都能見用於時,張衡和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後人一定要記住這個經驗教訓啊。」
呂布當年獨到馬鈞的故事時,甚為此扼腕,心道,曹爽敗於司馬懿真是活該,這樣的大才都遺漏了。
因為這是馬鈞最新的研究,呂布剛剛看到,禁不住鼓起掌來。
朝中文武大臣也紛紛鼓掌,為馬鈞叫好。
呂布凝視著那些曾經非議過馬鈞的大臣:「如果像這樣的奇技淫巧,你們也會,本公也會奏封你們為鄉侯,甚至縣侯也未可知!」
馬鈞在一旁感到很不好意思,赧然道:「這些都是卑職改良而成的,沒有任何一個是卑職新創出來的,而且這裡面有很多都是大司馬您提點卑職的,卑職受此爵位,實在慚愧!」
呂布笑道:「德衡,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已經很是難得了,休得妄自菲薄。」
在呂布的堅定支持下,馬鈞在工程方面的奇思妙想都得到實施,偉大的馬鈞必將能在更偉大的呂布帶領下,轟隆隆地改變這個時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