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呂布一統三國

龍騰世紀 第703章 華歆簡政 文 / 常歡樂

    華歆的情況跟王朗類似,都在正史上有高大形象,但因為參與曹魏篡位而被羅灌水在演義裡奚落。

    華歆,這個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對華歆的操守、德行一直有兩極分化的評價。

    不少人因華歆參與禪位事件,認定他就是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奸臣。

    其實,華歆「逼帝禪位」只停留在戲曲、小說之中,演義中有「華歆謅事魏,故草次詔,威逼獻帝降之」的段落,史書並無確切記載,《世說新語》寫出割席斷交的典故來以管寧來反襯華歆的德行卑污,實際上管寧在歷史上是應華歆徵召才從遼東趕赴魏國做官的,華歆還曾稱病請求退休,願將太尉一職讓與管寧,足證割席斷交的故事都是那些不滿華歆擁曹的人杜撰的。

    華歆在曹丕受漢禪時,並非氣焰囂張,實是面有憂色,曹丕很不滿意,問尚書陳群:「我應天受禪,文武群臣加官進爵,人人莫不歡喜,唯華歆和你不悅,這是何故?」陳群答曰:「我和華歆都是漢朝舊臣,若真像大家一樣興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許還會引起你的憎惡吧。」曹丕聽了,遂打消疑慮。

    華歆位極人臣,但他始終廉潔自奉。當初他受曹操徵召將行,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贈遺數百金。華歆推辭不過,就暗暗在禮品上做上記號,事後一一送還。曹丕時,華歆官拜司徒。但華歆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陳壽評價他「清純德素」,是恰如其分的。

    華歆只做過一件不那麼人道的事情,便是抓捕伏皇后。站在漢獻帝角度,華歆是揎袖犯上的打手,罪不容誅,而站在曹操的角度看,華歆敢頂住壓力直蹈龍潭,忠實有靠。雖然伏皇后淒婉可憐。但公平來說,華歆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無所謂罪孽或忠勇,戲劇、小說裡將華歆塑造成奸臣模樣,實際上只是「漢為正統」以及「尊劉抑曹」的觀念在作祟。而現在呂布的地位等同於歷史上權臣曹操的角色,他自然是希望華歆這樣只忠於自己而不忠於漢室的下屬越多越好了。

    此時的華歆得洛陽偽朝廷拜豫章太守,跟呂布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各領一半領地,華歆為政清靜不煩,吏民感而愛之。

    孫策攻佔江東。華歆幅巾奉迎,孫策執子弟之禮。禮為上賓,每次孫策大會文武,華歆都能痛飲,喝了一石酒都不醉,衣冠絲毫不亂,眾人偷偷觀察,經常詫異於華歆的衣冠齊整,江南號之曰「華獨坐」,以此觀之。華歆不但有驚人的酒量,更有驚人的自制力。

    呂布得知孫策佔領豫章,命孫策將一代名臣華歆強行綁縛鄴城。

    呂布見到華歆後,恍然記得當年在洛陽時,華歆跟荀彧、荀攸、鍾繇這四個尚書郎就是在華歆的帶領下,前往袁隗的府邸躲避自己,當時呂布還曾對天發誓。必殺華歆,但現在呂布見到華歆後,心中濃重的殺機消失不見,代之的是愛才之心。

    華歆此人在軍事上沒有什麼才華。在治政上面似乎也看不出什麼才華,但呂布知道真正的大才不是事必躬親,而是舉賢任能,各安其職,做好統籌工作,華歆在歷史上的表現就合乎此相國之才。

    華歆的治國主張是重農非戰,重視文教德化。太和初年,魏明帝曹叡派曹真攻打蜀漢,華歆上書反對,他認為「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應當先留心於本國的治理,「以征伐為後事」,本國治理得好,敵人就會不攻自破。「兵不得已而用之」,作為皇帝,不能捨本逐末。當時正好趕上秋雨連綿不利於戰,曹叡採納了華歆的建議。

    乍看起來,華歆的政治主張跟呂布是相反的,畢竟呂布這些年是年年都起刀兵,頗有點窮兵黷武的架勢。

    但呂布心裡很清楚,好戰必亡,自己這些年打了太多戰,也徵用了太多兵役,拖累了冀州、并州等地的發展,像呂布上次在冀州微服私訪時遇到的客棧掌櫃兒子的事情,就是呂布全民皆兵政策的一大巨大失誤的反應,呂布最近幾年的戰都是非打不可的,但呂布此後不會再那麼輕易地主動挑起戰爭,要精兵簡政,休養生息,恢復經濟,待到國力增強到一定程度,待到國內政局穩定下去,外部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華歆治政還有一個特點,為政清靜不煩,頗有點黃老之道無為而治的架勢,乍看起來很無能,但呂布見識過後世官進民退、官府掌管一切卻什麼都管不好的情況,凡是應該交給市場去做而官府插手的事情最後都會禍國殃民,比如房地產,若不是官府插手其中,若不是地產收入七成都上交了官府,這個國度的房價就不會那麼畸形,比如紅十字會,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純公益性質的社會組織,卻變成了衙門,自然而然就**了。

    呂布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政治觀點,凡是官府不該管的就不該去管,官府越俎代庖,只會讓社會秩序大亂,官府的定位是裁判員,要學著向社會放權,要向市場放權。

    歸根結底,官府的各項罪惡,都歸結於他們不受限制無限膨脹的權力,只要官府官僚的權力沒有收在籠子裡,他就有機會出來傷人,所以呂布一直都在致力於控制官員特別是地方行政文官的權力。

    呂布跟華歆做了一番深入的溝通,華歆甚為同意呂布這方面的觀念,同時對呂布的印象也大為改觀,不再將呂布的寒庶武夫出身作為一個致命傷而拒不歸順,呂布又對華歆施展了道術催眠洗腦,使得華歆的心中現在已經很少過去那種根深蒂固的世家門戶觀念,取而代之的是對呂布抑制世家政策的強烈擁護。

    華歆能夠跟王朗並為宰相之才,他們的治國理念都很相近,在王朗兒子王肅的書中曾論述過,如果以窮民力來治理國家,那麼老百姓必然要反抗。無節制的搜刮,使老百姓難以生存,他們只會鋌而走險。統治者的胡作非為,迫使老百姓不得不造反,這時,如果對老百姓又濫施刑罰,其結果必定是「罰行而善不反,刑張而罪不省」,只會弄得社會更加動盪不安。

    呂布反躬自省,發現自己搞得很多事情類如隋末楊廣,太過不惜民力,看來以後要學會愛惜民力,才能求得社會安定,進而達到一統天下的目的。

    王朗的兒子王肅還曾上書給皇帝說:「除無事之位,損不急之祿,止浮食之費,並從容之官;使官必有職,職任其事,事必受祿,祿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當今之所宜也。官寡而祿厚,則公家之費鮮,進仕之志勸。各展其力,莫相倚仗。」意思是,去掉那些有位無事,或因人設官、只享受薪俸的官員,讓每一個有事的官員都有豐厚的薪俸而各盡其責,結果不只會減少國家的財政開支,還可避免無事扯皮、互相爭鬥,或互相倚仗,朋比為奸的現象發生,只用少量的官員治國,效果會更好。

    華歆在呂布的中央大學堂以及中央軍教導旅裡待過三個月後,以他的清正廉潔公正,而被呂布薦舉為吏部侍郎,掌管人事並著手開始對各級官府精簡,刑部侍郎王朗配合華歆的行動。

    表面看起來現在的各司衙門沒有精簡的必要,畢竟呂布是從史上衙門官僚最臃腫最龐大的時代過來的,他真心不覺得東漢時期官府臃腫。

    雖然呂布把一切都規範化了,取消了各級行政長官的私設幕僚的權力,全部改為六部下面的六種行政部門,將重要部門的吏都改為官員編制,結果正規編製的官員比原來還多出一半,又因為呂布搞高薪養廉,極大地提高了薪俸待遇,財政開支比原來多出數倍。

    不過因為大漢官吏跟民眾的比例本來就是一比兩千,縱然擴大了,也是一比一千,國家財政還可以承受,同時因為呂布推行了真正的、全面的、嚴格的反腐制度,各地官吏貪腐行為銳減,使得國家徵收上來的賦稅沒有被各地官吏瘋狂地貪污,最後達成了收支平衡。

    可華歆、王朗兩人痛下殺手,好好整治一番,一下子就查出有四分之一的官位和三分之一的官吏要除掉,消息傳到呂布耳朵裡,呂布深表震驚,趕緊讓人把他們請來問話。

    但華歆、王朗把那些官吏特別是朝堂上那些庸碌官位、官吏名單及其行為呈遞給呂布看,呂布無語。

    呂布發現這些官吏裡面竟然大半都是世家子弟,是呂布之前為了籠絡那些不反對自己的良善世家、中立世家而留任的世家子弟,這些世家子弟相當一部分人的能力根本不勝任,有些人則是遵循著以前的做官規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循苟且,無所作為,有些人的行為更離譜。

    呂布之前整頓吏治,只是嚴查他們是否有貪腐行為,還未來得及審核他們的政績,現在看來,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無所作為、素餐屍位的冗官庸吏,這些人的行為有時候比那些有作為的貪腐官吏還要可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