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在鄭羽率部離開長安後,王允等人時刻都處於驚恐中。內心中想著董卓正率部向長安趕來,而此時呂布和黃琬的部隊還在西涼,長安只有臨時組建起來的一萬民軍守備,可謂空虛至極。
鄭羽雖對他說是要前往伏擊董卓,但王允和士孫瑞對鄭羽能否聽話心中無底,這傢伙太過強勢,也太過聰明,根本不是他們這些無兵大臣可以控制得了的。假如鄭羽所部不是去伏擊董卓,而是乘機離開長安,又該如何?
若董卓比呂布等人先抵達長安,結局定是恐怖無比。想到董卓佔領長安,他這些反對董卓之人,定是家破人亡,死無葬身之地了。每每想到如此,他就不寒而慄。
故而,王允不時將士孫瑞和其他大臣請到家裡商議,並決定讓士孫瑞統一負責整編城內守軍,分駐四個城門以防不測。他則一面派人向西求呂布、黃琬盡快回師長安,另一面則進宮覲見漢獻帝、劉和等人,商討接下來的長安局勢,並以防不測。
漢獻帝倒顯得輕鬆,他在經鄭羽教導開竅後,心態調整了過來,知道無論是董卓也好,王允等人也好,都不會讓他真正掌權,而鄭羽已承諾等他十八歲時,讓他當個真正的皇帝,對此,他不再想其他之事,當前一切都是浮雲,故而,每日裡除了看書、鍛煉,就是將劉和、劉政請來陪他閒聊天下大事,關心將要展開的牛頭嶺戰役。
此時,獻帝與劉和躲在上書房內,「劉侍中,不知都督大人會不會將董卓殺了,還是將董卓俘獲送來長安?」雖是皇帝,但十歲的他其實就是個孩子,好奇心多得驚人,不停問這問那。
劉和恭敬的說:「都有可能,依我看,還是直接殺了痛快,也沒後遺症,否則董卓手下人馬多,殺了就斷了他們心念了,否則,長安還會經歷血火之災。」他其實也想回薊城,但留在長安是父親的命令,他也只能聽從了,雖說這侍中真沒什麼權利,但想皇帝都如此了,他又有何說?
獻帝裝出一副老成持重模樣,想了想才說:「也是,但朕覺得還是殺了乾淨,假如是俘獲,也該盡快處死才行。董卓死了,他的手下就有可能土崩瓦解,沒人能像董卓這麼驕橫霸道了。」
劉和連連點頭,但還是提醒獻帝說:「估計王允大人會有定見,咱們等著瞧就行,姑父大人若未在長安時,咱們還是低調些,姑父說過要委曲求全的,以免惹禍上身。」
兩人在上書房裡說話,倒也沒君臣模樣,更像是一對兄弟,其實兩人輩分還真是兄弟。劉和留在獻帝身邊服侍之事,是劉虞定下的,故而,鄭羽在走前,專門與劉和深談一次,並讓劉和直接住入宮中陪同漢獻帝。
王允和士孫瑞來到上書房求見,內侍通報後獻帝讓他立即進來,王允一進入未央殿,就開心的說:「陛下,呂布和黃琬率部在西涼漢陽郡與李儒的西涼兵大戰一回,不分勝負,目前正向長安趕來,再有一日就抵達長安了,咱們安全了。」
說這番話時,他滿臉笑容,他接到探子回報說呂布和黃琬率全軍正向長安趕來時,他終於放下心來,對董卓,他是顧忌得很,但長安有了呂布和黃琬的兩萬人馬,就不擔心董卓回師了。
漢獻帝神情嚴肅,一副波瀾不驚模樣,這副神態已有君主模樣了,他聽完後只是點點頭,接著又問:「有董卓所部的行軍動向嗎?
王允還沒回答,皇宮總管劉政就匆匆而來,滿臉喜色大聲說:「陛下,都督大人率部全殲董卓所部,並俘虜了董卓老賊,現都到了城外了,咱們要不要前往迎接?」
這是驚人的好消息,大消息,也是漢獻帝一直在等待的消息,他聽罷興奮的跳了起來,大聲說:「朕就知都督大人必能滅了董卓,我立即就去迎接他。」王允心中大喜,但又有些不是滋味,連忙說:「陛下,陛下出城迎接,沒有古制啊,還是臣帶著百官代表陛下,出城迎接都督大人吧。」
獻帝收住興奮勁,轉頭對劉和說:「劉侍中也去,有你們兩位愛卿代表朕,百官也帶去,都督大人立了天大功勞,他是漢室江山的守護者。俘虜董卓這是天大的事,其實朕親自出迎,也是常理啊。」他雖想去,但被王允勸阻,只能在上書房等著消息,心中對王允罵娘不已。
王允、士孫瑞、劉和等人率百官出了城門,就見鄭羽率部來到城門邊。
鄭羽騎著烏龍馬,一副意氣風發模樣,走到王允邊上才跳了下馬,拱手做禮,開心說:「司徒大人,讓百官出迎,嘯雲可不敢當啊。」接著,轉頭指著跟在身後不遠的一輛臨時囚車說:「呵呵,嘯雲將董太師請回長安了。」
鄭羽俘虜董卓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百姓都跟出城門前來觀看,此時,他們將關押董卓的囚車圍住,不少百官和百姓拿起石頭就往董卓身上扔,但被負責守護的雷豹等親兵隊制止,但即使如此,董卓也已是臉青鼻腫了。
王允、劉和、士孫瑞走到董卓身邊,看到他一副萎靡模樣,再無離開長安時的扯高氣昂,王允哈哈大笑,神情開心無比,是再也抑制不住了,譏笑說:「太師,久違了,你也有今天啊。」
董卓之餘毒太甚,皇室、百官和長安百姓受了莫大災難,此時,很多人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口中嚎叫著,「老天有眼,真是老天有眼啊!」
鄭羽率部凱旋而歸,受到朝廷、百官和長安百姓的熱烈歡迎,鄭羽也是一副雲淡風輕模樣,回首看了眼此時顯得萎靡不振的董卓,心中感歎不已,真可說是報應不爽。
他將關押董卓的囚車移交給王允等人代表朝廷處置,騎著馬在百姓簇擁下如大英雄般進了城,俘虜則由劉方、盧子奇等人押送到將軍府外軍營關押,並進行融化,同時趙雲率部退回北城門外軍營駐紮。
王允與百官商議後,決定請求獻帝召集廷議處置董卓之事,未央殿內濟濟一堂,七嘴八舌。直到獻帝在劉和陪同下來到未央殿,百官才安靜下來。獻帝也顯出自信神色,端坐金鑾之上,第一次很有威嚴的俯視著百官,這刻,他才覺得有點像是個大國君主了。
廷議的核心其實只有一條,就是該不該立即殺董卓?還是等待對董卓公開審判後才殺?對此,大家暢所欲言,其中,主張快殺者佔大多數。
王允在百官中威望很高,且此番長安政變又是以他為首,是為大功臣。呂布、黃琬都聽他的,即使是鄭羽都督,也都說是聽從王允之命,才出擊董卓所部的,故而,其他百官說得不多,就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才不時發言。
王允說:「陛下,董卓所犯罪行,樁樁件件都清清楚楚,毋庸仔細核對了,該立即殺之,以絕其部屬的心,否則,在李傕和郭汜率部從洛陽前來救援董卓,我等難以阻擋啊。若董卓死了,西涼軍的心也就散了,故而,當立即殺了董卓。……」
王允說完後,士孫瑞等人和其他百官大都覺得該立即殺了,且要凌遲處死,並讓百姓觀之。當漢獻帝問鄭羽意見時,他只是說:「陛下,朝中有大臣,嘯雲只是受命圍殲董卓援軍及捕獲董卓,其他聽從陛下裁決。」
在王允等人的堅持下,見鄭羽又沒其他意見,故而,獻帝決定等明日呂布和黃琬回到長安後,立即對董卓執行凌遲處死,並將董卓腦袋掛在東門城頭,示眾三天。
廷議結束後,鄭羽來到後宮太妃殿休息,劉蓮暫時就住在這座宮殿,見鄭羽回來,忙前忙後,好生侍候著,她雖是公主身份,其實也是個勤快女子。
且說,呂布和黃琬已抵達長安城外,見天色晚,正想住下,忽接朝廷急報,稱董卓已被鄭羽俘虜,人現已押解長安,朝廷決定明日對董卓凌遲處死的消息後,顧不得宿營,連夜行軍,半夜時分抵達城門口。讓副將安排部隊宿營後,立即趕往王允府邸。
王允正與士孫瑞等人商議明日將董卓押赴刑場之事,接到呂布和黃琬率部抵達長安,兩人正在府邸外求見之事,連忙帶主要官員來到大門口迎接。接著,將黃琬和呂布迎入議事堂內。黃琬和呂布將此行西征李儒之事向王允介紹了一番,當然美言了不少。
呂布長身而立說:「李儒所率西涼軍已被我等擊潰,此時正向西逃去,奉先和黃大人心中擔心長安安危,連忙率部回師,好在來得及。只是剛到城門,就聽聞董卓被抓之事,可喜可賀,這都是司徒大人領導有方,派出嘯雲所部取得如此大勝,大漲我長安軍民之氣啊。」
黃琬連忙附和,「此番李儒所部,一路上被奉先和琬所部共殲滅超過六千多精銳步騎,最後退到漢陽郡城內死守待援,我與奉先商量後,恐攻城須時日,又當心陛下、各位大臣和長安危機,連忙回師保衛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