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1-12-28
一戰成名天下知!
台灣抗倭聯軍一敗兒玉源太郎,二敗阪本丸二。海陸兩軍都全軍覆沒,少有倖存者,只有少數幾名將領及台灣艦隊的部分順從的水手留得了性命。
連場大戰,聲勢浩大,加上抗倭聯軍攻城略地,早就轟動了台灣全島。不管聯軍如何遮掩真相,封鎖消息,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想遮也遮掩不住。
等海軍慘敗的消息輾轉傳到台北,戰事已經過去了數日。隨後,如坐針氈的總督府、守備軍司令部留守官員將士束手無策,緊急商議之後,只能將軍情上報東京。
隨著電報傳來,倭國陸軍部、海軍部如同炸了窩,震驚不已,就連身居深宮大內的明治犬皇也感覺顏面盡失,把一眾高官大將訓斥得狗血淋頭。
「號外!號外!倭國台灣守備軍戰敗!」
「名將之花兒玉源太郎生死成謎!」
「台灣艦隊下落不明!」
「台灣大捷!」
「抗倭名將林義成」
不過半日,日本戰敗的消息就被駐東京的各國外交官知曉,被迅速傳回各自國內。上海、北京、香港、倫敦、巴黎、華盛頓林少貓的名字,數日間便蜚聲海內外。
由於季風的刻意低調,林少貓這位台灣抗倭義軍首領,聯軍總指揮不僅成了台灣家喻戶曉的英雄,被國人譽為繼承甚至是超越了原黑旗軍統帥劉永福將軍的抗倭名將,更上了各國報紙頭條,引起各方關注。
林少貓抗倭七載,又是抗倭三猛中碩果僅存的一位,即便季風要出風頭,也遮擋不了他的光芒。
先前季風打著黑旗軍的名頭也是迫不得已,現在台灣局勢已經暫時平穩了下來,那就要合計合計了。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一個正統問題,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先前因為各路抗倭義軍互不統屬,各自為政,像一盤散沙般不成氣候。可現在林大將軍頭上頂著一個抗倭名將的光環,要是沒有一個名分就說不過去了。
甲午戰敗之後,台灣地方紳民首領丘逢甲等創立「台灣民主國」,抗擊倭寇侵佔台灣。唐景崧為「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丘逢甲為「義勇統領」,立年號「永清」。是時,「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電奏清政府:「今之自主,為拒倭計,免其向中國饒舌;如有轉機,自仍歸中國」。
立國不過十日,唐景崧逃回廈門,露出清廷官員貪生怕死的本來面目。而劉永福部內無糧餉,外無援兵,孤軍抗戰五個多月後只能無奈撤往福建,邱逢甲等人也離台內渡,定居廣東。
倭奴據台六載,高壓統治下的「台灣民主國」之名,幾乎已經被民眾遺忘。
季風抵達澎湖七美嶼駐紮之後,便曾遣人尋訪劉永福、邱逢甲兩位民族英雄,希望能得到他們相助。以他們的名望,真可謂是一呼百應,重新打出「台灣民主國」名號,名正而言順。
奈何劉老將軍已經年過六旬,偶患小恙,且其時老將官居廣東碣石鎮總兵,雖有心恢復台灣,卻脫不得身。加之季風實力沒有顯露,抗倭形勢又不明朗,家人哪裡會讓一老翁蹈足禍福不測之地。
是以,前往聯絡的洪門弟子也只能放棄,不過黑旗軍印信卻是取到,這也歸功於劉老將軍早年出身洪門,與同門多有來往,對使者十分信重。
自古以來,印信就是軍權,雖然台灣黑旗軍風流雲散,大多數士兵卸甲歸田,只有部分忠勇許國的將士堅持抗倭鬥爭。不過,有了黑旗軍統帥印信,林少貓這個黑旗軍主將,聯軍總指揮便有了名分。
只為了抗倭大業,便將大印交付外人,等同於將自己人頭交到了別人手裡。
這等情操,何止是高風亮節一詞可以形容?!
而定居鎮平的邱逢甲得到洪門邀請,當即便欣然應允,剋日起行,經過大半個月的舟車勞頓,終於在大林埔海戰之後第三天抵達了後林壁。
正當季風安排人檢修受損戰艦,打撈沉底螺旋槳之時,聽到邱逢甲到了,顧不得許多,匆匆離船上岸,連岸邊鞋子也來不及穿,提起鞋幫,飛奔而去。
「哪位是邱先生?」
「哪位是邱先生?」
林少貓正和邱逢甲一行客套,陡然見季風打著赤腳而來,不由得訝然,繼而又大笑。
「哈哈哈哈哈,我們的季山主怎生這般模樣啊?」
季風一眾下屬,一個個把季風奉若神明,畢竟大多是徒子徒孫,輩分擺在那裡。只有林少貓與他兄弟相稱,毫無拘束,算得上英雄惜英雄。
「來來來,復生,待我替你介紹,這位就是邱逢甲,邱吉甫先生,這位是陳先生,這位是周先生,還有兩位小邱先生,乃是吉甫兄公子。」
「久仰久仰!在下季風,季復生,見過邱先生,見過各位先生。」
「呵呵呵,您捧了。季總司令的大才,我已聽少貓轉述。一路上只聞得林少貓如何如何,如果不是親自來台,哪裡知道原來這裡還藏著一條真龍啊。」
丘逢甲為全台一百六十營「義勇統領」之時,林少貓只是「福營中軍左營」管帶,正兒八經的頂頭上司。是以,見到林少貓成就大事,他也非常欣慰,以『少貓』稱呼他。
當下,季風三人把臂而行,來到他的獨院中,能與歷史上的抗倭英雄,著名才子相交,委實令季風快慰平生。
丘逢甲(1864∼1912),字吉甫,號蟄庵、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光緒年間進士,曾任工部主事,惠潮嘉視學員。
逢甲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六七歲即能吟讀、屬對。14歲時赴台南應童子試,獲全台第一,受閩撫兼學台丁日昌注意,特贈「東寧才子」印一方,由此聞名全台。
中倭甲午戰爭爆發後,他預見到台灣前途危難,以「抗倭守土」為號召創辦義軍,自己帶頭變賣家產以充軍費,並動員親屬入伍。不久,一百六十營義軍成立,丘逢甲擔任全台義軍統領(又稱義軍大將軍)。
當時,清政府棄台並拒絕島民內渡,台灣人民「無主可依」、「無人肯援」而強敵壓境的危急情況下,悲憤至極的一介書生丘逢甲力倡建立「台灣民主國」。
他傾盡家資,組織和率領數萬人的抗倭義軍,橫刀躍馬與倭奴浴血奮戰,並向國內外發表討日檄文,宣言:
「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
台灣義軍大小一百多仗,倭軍死傷32000多人,其中侵台日軍頭目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將北向川能久親王和第2旅團長、陸軍少將山根信誠等在戰爭中斃命。
由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孤立無援,抗倭軍民彈盡糧絕、死傷嚴重,氣壯山河的保台抗爭終告失敗,丘逢甲不得不揮淚內渡,回到祖籍廣東鎮平縣文福淡定村。
時人評曰:志雖未酬,而義聲震於天地,名節已堪千古。
丘逢甲回大陸後也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灣,積極謀求恢復。是以,季風一紙相招,他便偕同兩位老友,膝下二子,聯袂來台。
其意志之堅決,寧不叫人心折?!
*****
求收藏,求紅票!
兄弟們,這兩天,心情愉快嗎?性-生活,和諧嘛?
如果您心情愉快,性-生活和諧,請利索支持一下。
如果不順心,那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