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塊地不錯,很大一塊區域是天然地基。」葉啟東環顧周圍一圈,連連點頭。
地基是指承受建築物重量的地層,有些地方稱為「地腳」,除了人工地基之外,自然界也有少量的天然地基,無需加工、無需填土就能承載建築的天然土層,是開發商的最愛。
在僅有的一枚手電的引路下,四人開始沿著葉啟東推測的「優弧」潛行。
至於為什麼葉啟東會把接下來的一段路推測為一段超長的優弧,林思雨事後又問了一遍。
而葉啟東給出的回答也很明確:「我這個人喜歡把事情往最壞的方面想,我有陰謀論病症。希望你能體諒,如果體諒不了,那就算了。」
林思雨表示自己當然能體諒,誰讓自己的中洲隊裡也有個陰謀論的患者呢?這種「病人」她早已經習慣了。
走著走著,四人才發覺這段圓環形的通道比預想中要悠長的多,這裡還沒來得及裝潢,好在路邊時不時能找到工人們施工的照明燈,很多燈已經電量耗盡,少數還苟延殘喘,打開開關就能提供微弱的照明。
這算是主神今天第一次給出一點稍微有點人性的任務劇情了。
突然,走在最前頭的葉啟東和李推停了下來,兩人的目光都朝右側牆壁的豁口望去。
右側原本是一面粗糙的封閉牆體,卻在某個路段突然開出一片豁口,實在惹人可疑。
看到這裡,李推不禁有些興奮。
在繼續把這條環形通道走到盡頭之前,就率先撞上一條看起來很有價值的線索。
走進半人高的牆體豁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沒有填充的、破損很多缺口的圓柱體地貌。
「這是?打樁機打出來的?」
雖然不是學土木工程專業,但次都還是能第一眼就認出來眼前的場景。
正是打樁機打地基時留下的樁,只是這座樁有些特殊。
因為地面建築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就必須保證地面有足夠的抵抗壓力的強度,這個往往很難做到,所以就必須對承受建築物的地面進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所以就想到在地基上打樁,讓建築物的大部分重量通過樁傳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
關於樁要打多深,這要看地底下的地層分佈情況(專業上叫地質結構層),如果能足夠承受建築物的壓力,樁打到此了,如果不能,還得繼續加深。
「沒有填充,這樁都不打算處理嗎?理論上應該是木樁或者鋼樁才對、」
「木樁現在已經很少見,鋼樁也不太多,一般都是鋼筋混泥土樁,可以預設,也可以現澆!」
「現澆?什麼玩意,完全不懂。」
葉啟東正要解釋,被林思雨的疑惑打斷:
「從上面看下來,這柱形樁至少三十米朝上。這東西是……打樁機留下的痕跡?」
「是的。」
「一般地基打多深?」
「這個不好說,這要根據建築的高度、結構形式、用途等結合工程地質、水文條件,經計算得到的數據,不過,看這裡的情況,地基打了四五十米應該不是問題。這地下會所也打了新的分層地基,估計也有二十多米的樣子。」葉啟東粗略地估算後給出一個模糊的數據。
「木樁現在已經很少見,鋼樁也不太多,一般都是鋼筋混泥土樁,可以預設,也可以現澆!你們對工地這邊的設備似乎真的一點都不瞭解,在吊放鋼筋籠之後,可以放溜筒澆築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時連續進行,分層振搗密實,分層高度以搗固的工具而定。一般不得大於1.5m。混凝土澆築到樁頂時,應適當超過樁頂設計標高,以保證在鑿除浮漿後,樁頂標高符合設計要求。」葉啟東自顧解釋了一串,正應了他自己說的那樣,他是個過目不忘的人,來這之前做的準備工作很充分,讀的那些資料記得一清二楚,張口就來。
「完全不懂。」
次都現在幾乎要對葉啟東徹底膜拜了,他發現主神給咱中洲隊安排了一個博聞強識的神人,之前李推不惜一切代價把葉啟東救下來絕對是明智的選擇。
不過這次不是由葉啟東來解釋,李推表示這個領域的知識他也略知一二:「打樁時有兩大流程,鑽孔流程和澆築流程。你不可能打完一個很深的樁之後就讓它一直處在空心狀態吧?那樣只會讓原本地基的承受能力減弱,而不是加強。往地基一下的地層深入打樁,再澆築,是一個很不錯的加固方式。現澆是鋼筋混凝土樁的一種形式,比預設的可操作性要強一些。對了,葉先生,把你的手機借我。」
李推說到最後突然把話題轉移到葉啟東的手機,葉啟東撇了撇嘴,從懷中掏出手機,這個時代大屏手機還沒有崛起,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還挺流行,葉啟東的手機就是摩托羅拉的。
手機品牌不是重點,只要能上網就行。
李推打開瀏覽器,進入搜索引擎不假思索地用九鍵鍵盤打了一行字。
林思雨和次都湊過來分享,發現李推正在搜打樁機和鑽孔方面的專業知識。
「為什麼要搜這個?」次都忍不住問。
李推朝兩人使了個眼色:「這次的難度很大,要利用好身邊的一切可用資源,他既然有手機,我們不拿來用就等於自己犯二。你們難道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手機嗎?而且還是有信號的!」
李推說出這話搞的葉啟東一頭霧水,林思雨和次都秒懂。
「難度不是問題,越是有難度,就越要抓住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我感覺,我們距離真相又近了一步。來,看看這個……應該會派上用場的。」
次都重新湊過來看,而林思雨閱讀能力較強,已經全部讀完。
屏幕上搜索到的是百科裡的內容,大致將的是打樁機工作過程中的兩大流程:鑽孔流程和澆築流程。
其中鑽孔流程大致分為:鑽孔機就位→鑽孔→檢查質量→孔底清理→孔口蓋板→移鑽孔機。澆築混凝土的流程大致有:移蓋板測孔深、垂直度放鋼筋籠→放混凝土溜洞→澆築混凝土→插樁頂鋼筋。
鑽孔機就位後開始鑽孔,鑽孔後要檢查質量,然後是孔底的土嚴格清理,之後就到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移動鑽機到下一樁位!移走鑽孔蓋板,再次複查孔深、孔徑、孔壁、垂直度及孔底虛土厚度。有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時,應處理合格後再進行下道工序。
經過成孔檢查後,應填好樁孔施工記錄。然後蓋好孔口蓋板,並要防止在蓋板上行車或走人。最後再移走鑽機到下一樁位。
……
資料很長很長,摩托羅拉手機屏幕不大,李推整整翻了四個屏幕才翻完,他也不管次都的閱讀速度能否跟得上,總之前後只看了兩遍就把手機還給了葉啟東。
看完這些之後,次都恍然大悟,他突然心頭一驚。
「次奧,要不要這麼恐怖,我向來很少看新聞,結果……結果,老子上次不經意看到的新聞居然和這次的事故有那麼一點聯繫!見鬼了,我不相信這是巧合,難怪會選中我,有些事冥冥之中真的早就被算計好了的。」
「什麼新聞?什麼時候的事?」葉啟東問。
次都當然不會告訴他自己是2013年看到的新聞,他直接跳過時間的問題,快速說道:「我記得上次看了一條新聞,南京市的某個施工場地,在打樁機轉移樁位之後,因為沒有完善孔口的蓋板,導致行人掉了下去!那人掉下去之後整整一個月才發現!」
「呵,那真的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你說呢?」次都歎了口氣。
「還好我們沒有掉進打樁機打的空心樁裡面。」林思雨摸著胸口道。
她這話一說出來,次都的心臟都跳到嗓子眼了。
他和李推都條件反射地朝頂上方望去。
待到確定百分百沒什麼危險的時候這才鬆了口氣。
然而,李推失算了,怕什麼來什麼!
躥!
一陣悶響,一根灰白色的擎天柱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