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海軍備戰(二)
第584章海軍備戰(二)
他們能夠到北京來,原來情報部門是準備採取非常手段的,但是當他們知道可以使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實驗以後,很快就答應了到中華帝國來,因此駐外的情報部門以後也就有了一個特定的任務,那就是只要是出現了一些專利、優秀的論文等,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報送皇上那裡,在皇上授意下,各地都有一些專門在負責這方面工作的人員
海軍的幾個人開始了研究,戰場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在印度洋上是不可取的,後勤保障工作明顯的不利於自己,那就是要選擇在南海,靠近廣州一帶也不好,萬一要是讓俄軍的軍艦衝過來,那人民的生命財產,企業等可能會受到損失,這也不行,那就只好是在黃巖島的西面,與西沙群島之間,與他們進行決戰,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戰場。
但是還要考慮俄羅斯海軍不走馬六甲海峽,而是通過巽他海峽,然後走馬魯古海,從菲律賓東面的海面上向北,與他們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會合,這樣戰場就只能是選擇在沖繩以東地區,以巡洋艦隊為主,在那霸以東的海面上截住他們,而航空母艦就要在那霸的西邊隱蔽待命了。
這是兩個方案,就看俄羅斯的海軍怎麼送上門來挨打了。不過無論他們如何走,都躲不過我們的視線,整個的蘭芳共和國的海域他們是離不開的。
很快地幾個人就已經具體的作戰方案敲定,然後又進行了一番分析,最後決定抽調新式的三艘軍艦,「唐山」號和「滄州」號,原來的山嶽級「天山」號、「嵩山」號、「華山」號和「東山」號,共七艘巡洋艦,前往台灣海域,進行組合訓練。
驅逐艦031艦、032、033、035、036、038、039六艘;護衛艦201艦、202、203、205、208、209五艘;潛艇部隊調動521艇、522艇、523艇、531艇、532艇五艘,也很快地集中到了台灣海域。
而航空母艦「北京」號也進入了南海地區,隨時準備接應。它的整個戰鬥群裡面有「大連」號新巡洋艦,和「長江」號、「黃河」號原來的巡洋艦,以及護衛艦204、艦、206艦、207艦和潛艇533艇、534艇和535艇。
後勤方面也是由兩方面的準備,由林永升的南海艦隊司令部和台灣艦隊的劉步蟾負責,在誰的防區打誰來負責,主要就是醫療保障方面的問題。
海軍就是要在上面的地區給俄羅斯海軍一個見面禮了。
時間到了十一月,俄羅斯的準備早已就緒,但是由於總司令的離職,下面的幾個統帥卻是出現了扯皮,也就是前方的部隊還在要求增兵,但是後面卻是說沒有了,沒辦法,沙皇尼古拉二世又派出了一個新的總司令,擔任遠東俄羅斯陸軍總司令庫羅帕特金,到達遠東地區,眼看天氣已經冷了,江面上也早就凍上了,眼前的天險已經沒有了。
但是俄羅斯軍隊卻是錯過了他們的最佳出兵時機,本來按中華帝國的說法:那就是「一鼓作氣」,但是他們卻是等候在了邊境地區性沒有抓住時機進攻,士兵們的士氣已經低落下來,關鍵是天氣轉冷,而俄軍的後勤保障供應已經出現了問題,那些士兵們吃的土豆不少但是棉衣卻是不足,那些士兵們一個個冷靜的不行,天天把手縮在衣服裡不敢出來,這還怎麼打仗啊。
月初,李振華在他的辦公室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全體的政務院總理委員全部出席,另外就是國防部的有關人員,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和情報部都來了人,國防部長段琪瑞為首,總參謀部是由王士珍為主,總後勤部來的是劉勇強,總裝備部是張興華,情報部就是風玉清了。
兩班人手分坐兩邊,李振華今天就是要和大家明確一下,這對俄軍的一仗,他又要掛帥出征了,原來他是想讓馮國璋代替自己去北方的,但是現在馮國璋已經不能出去了,他得在家裡主持一切工作,自從李鴻章去世以後,他的工作逐漸地順利起來,家裡有他就沒有問題了,另外還有其它的幾位委員,都是各方面的好手,家裡就沒有什麼可耽心的了。
對於軍事方面,這政務院的幾個人可以說都是經過戰爭考驗的的,就連那位女同胞趙宏燕也是多次參加過戰鬥的,只是孫文很少,而伍庭芳就是沒有經過戰爭的,現在當李振華提出他要上前線去的要求以後,所有的人都沒有說話,反正大家都是不願意讓他去,但是李振華卻是有一百個理由要去的,大家也沒有辦法,要說論戰爭方面的謀略,這個皇上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了的。
就從他的戰鬥經歷來說,他就沒有失敗的記錄,而自己的國防軍,在他的領導下那也是經常是出奇兵,讓人防不勝防,無論是日本人,俄羅斯人還是法國人在他的手中就討不了好去,有他去是最好的了,可以保證我們能取得最大的勝利。看到李振華的主意已定,誰也不願意說話了,不是人們都不願意說,而是說了估計也沒用。
會議很快就結束了,留下了國防部的軍官們,讓他們等候一下,然後李振華和馮國璋簡單地談了一會兒,讓他大膽地工作,錯了不要緊,我們可以改正,不是所有的事,人人都可以辦好的,有很多的事情那是以後要憑事實來驗證的,在這裡他引用了一句話那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那些文職官員走了以後,就只是剩下那些軍官們了,先是由情報部的風玉清介紹情況,風玉清把俄軍的陸軍情況向大家作了詳細的介紹,主要是說他們在三處駐軍的情況,
在俄羅斯的內部,以沙皇為首的統治集團,在對中華帝國戰爭問題上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存在兩派主張。但在同中華帝國奪取領土基本的方面,這兩派是一丘之貉,都是沙皇政府對遠東的侵略擴張政策的忠實執行者。他們的分歧主要是在策略方面。
一派以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為代表。他們看到俄羅斯在國內和國際上(包括在歐洲和遠東)困難重重,建議不要輕易發動對中華帝國的戰爭,而應作出某些讓步,同時加強對周邊地區的經濟掠奪和戰爭準備,待西伯利亞大鐵路貝爾加湖段完全通車,運輸能力提高,海參崴要塞完全竣工,再伺機決戰。
另一派以御前大臣亞歷山大?別佐勃拉佐夫、內務大臣維亞切斯拉夫?普列維等人為代表。這是一群狂熱的沙文主義者、帝國主義冒險家;他們過低估計了中華帝國的力量,認為中華帝國不堪一擊,俄國「需要一場小小的勝利的戰爭,以便制止**」,「只有毫不含糊地使中華帝國瞭解,俄國準備捍衛自己在滿洲的利益,如果必要,即不惜訴諸武力」,才能夠指望戰爭獲得成功,因此主張對中華帝國強硬。國**愈是逼近,這一幫人愈是想從戰爭中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