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輿論的力量(二)
現在不光是他們在鬧騰,同時鬧的還有眾多的老百姓,他們一聽到有些大戶人家沒有交納稅糧,一些文人、士子們也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對那些不交納稅糧的人們進行攻擊,特別是一些沒有什麼文化的人,他們是在用白話文在發表評論,這就讓更多的人參與了進來,原來這晨鐘報上是專門有白話文的地方的,這一來上海馬上就亂了套了。b
那些主家不在上海的管家們,立即就通過各種形式,在第一時間通知了自己的東家,上海道要讓他們交納稅糧了。
大部分沒有什麼後台的人馬上就開始膽虛了,他們可是知道這個上海道的後台是誰的,他們可是知道李振華的能力的,他們立刻向上海道的官倉送去了應該交納的糧食,送糧食的人名馬上就出現在了報紙上,朱保三給上海的報紙發了話,要他們在報紙搞了一個倒計時,即:「今天距離通告結束時間還有三十天。」以此類推,增加了上海道的威懾力度。
終於他們的目光所盯著的人,也就是李中堂的名字出現在了報紙上,李鴻章原來並不知道這信誓旦旦事情,但是當上海的管家向他報告以後,他並沒有打算和李振華為這點小事發生什麼茅盾,他反而覺得應該支持李振華的工作,於是他馬上就對自己的管家說道,趕緊著把欠上海道的銀子補上。b
這李中堂的糧食一交,其它的人也就沒有什麼想頭了,原來有些人還以為法不責眾,他們要想拖上一拖的,同時他們也沒有把小小的上海道路放在眼裡,但是由於李鴻章都把糧食交了,別人也就沒有什麼想法了,要知道李鴻章和李振華的關係,人們可都是知道的,於是所有的欠稅都在公告結束之前交清了,那位老李還專門給李振華發了一封電報:「兄弟此舉,妙也。」
李振華拿著這一封電報對盛宣懷問道:「老兄,你看一下,這老李的電報是什麼意思?」
盛宣懷看到那幾個字以後,對李振華說道:「他這是真心地願意給你拿這銀子,沒什麼的,要是他不同意,他不會給你來電報的。不過將軍的這一手實在是太妙了,讓那些大地主們不得不自己把糧食拿出來,而我們也是沒有和他們撕破臉皮。這一下應該是讓那些老百姓們高興了,讓朱道台也在皇上面前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以後誰要是沒事光想著對付朱保三,那可就要好好地掂量一下了。hub」
事實上也是如此,朱保三在完成皇糧以後向朝庭發了一個奏折,說了一下自己徵糧的事情,看到他敢於向一些朝庭大員們開刀,這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上也是很開心的,她們娘倆認為這是自己知人善任的結果,馬上給朱保三發了一道上喻,對他勉勵一番。
朱保三的作法,其實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利益,自己佔了上海這樣一處肥缺,不會沒有人不服氣的,他們肯定是要找自己的毛病,但是自己有了這一步棋,也就沒有人敢隨便的攻擊他了。
盛宣懷實際上看的比較遠,人們是不會去主動的攻擊李振華的,但是他們要是對李振華做手腳,那就是對他的下面動手,也就是原來的「左、李之爭」,表面上沒什麼,但是下面卻是把胡雪巖給坑了,讓胡雪巖當了左宗棠的替罪羊。
對於上海道朱保三搞的這一步棋,很多的官員也想模仿一下,但是他們自己經過分析以後,他們都放棄了,自己是沒有那樣大的魄力的,要是自己敢來這一手,別說官職了,就連腦袋都不一定保的住的。
去年自己在茶葉和生絲上擺了洋商們一道,讓那些各國的洋商們可是心疼壞了,這件事一提起來,就讓那些作洋莊的茶商、絲商們津津樂道,去年可是真正的掙錢了,自己下面的茶農們也是多收入了一些。
茶葉這一宗貨物,從去年春天開始,那些中國作洋莊茶的商家,就在朱保三的搓合下聯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一個「茶葉外銷協會」,他們居然自己定出了外銷的價格,這讓那些洋商可是大大地鄙視了一把,那些頭上留著辮子的商人們,原來都看那些洋商的眼色吃飯的,這一次他們居然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什麼「茶葉外銷協會」。
這讓那些洋商們可是沒想到的,什麼時候中國人也學會了想要控制價格了,不行他們馬上召開了針對中國茶商的會議,當時在上海的西洋商人們,他們有自己的組織名叫「西商公會」,這是一個由英國人把持的商業組織。那些洋商們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他們肯定是十分的團結的,他們這個組織在中國那是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的,他們在中國商人中十分地吃的開,但是今年卻是不行了。
他們經過一番密謀,他們馬上就發起了反擊,那些老外們坐到了一起,他們又要行使他們的老一套的辦法了,那就是先用高價開始收購茶葉,每擔茶葉價為一百塊銀元,等到大批的茶葉上市以後他們就開始壓低價格了,那時一擔茶葉的價格就要降低到六十塊銀元,或者是更低的價格,但是中國的那些茶商們根本就不理睬他們。因為他們今年自己定的價格是一百二十塊銀元一擔。
看到中國人根本就不懼怕他們的壓價,西商公會的會長英國人保羅?安得森決定,讓那些洋商們自己找自己的客戶,對華商們進行分化籠絡,也就是要讓他們私下裡定價,讓他們脫離自己的「茶葉外銷協會」,然後把價格進行對比,那麼或高、或低的價格也就出來了,那個什麼「外銷協會」也就名存實亡了。
但是幾天以後,當他們再聚到一起開會的時候,各位的匯報卻是發現那些中國的商人們卻是出奇的一致,三分之二的商家對他們是根本就不再那麼恭順了,他們一致保持要一百二十塊的價錢,雖然有一些人心裡有話,但是他們卻是不敢說出來的,也有的乾脆就找個借口說自己不在家,讓那些洋商們白白的跑了幾趟。
晚清崛起第200章輿論的力量(二)(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