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晚清崛起

龍騰世紀 第997 章 勃魯西洛夫攻勢 文 / 老瀋陽

    第997章勃魯西洛夫攻勢

    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勃魯西洛夫是俄羅斯的軍事家,騎兵上將。生於第比利斯。後進聖彼得堡騎兵學校。自學員一路升為校長,以推崇攻勢戰略著稱。1912年晉陞為騎兵上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調任第八集團軍司令。1916年初任西南方面軍司令,

    一戰進行到1916年,陷入戰爭泥潭的參戰各國在塹壕間疲於奔命。為了打破西線僵局,德國總參謀長埃裡希?馮?法金漢上將猛攻法國凡爾登要塞,著名的「凡爾登絞肉機」開始絞肉。血流不止的英、法聯軍,迫切請求東線俄軍發動攻勢牽制德軍,以減輕凡爾登的軍事壓力。

    一旦凡爾登不保,整個西線就有潰敗的危險。與此同時,同盟國對意大利戰前突然轉向,這讓協約國感到憤怒,德軍發動攻勢猛攻特蘭提諾的意大利軍隊,迫使其退到倫巴第平原。而奧匈帝國也對意大利陣地發動猛攻。面臨突如其來的攻勢,意大利國王發電報懇求俄羅斯方面派軍隊挽救危局,發動對奧匈帝國的攻勢來減輕壓力。

    小沙皇阿歷克謝是不管事的,軍事行動交由尼古拉大公負責,於是他下令對奧匈軍隊發動東部戰役。不過,俄羅斯雖然有心,但是俄軍卻有些力不從心。俄國曾通過在維爾努地區的納羅茲湖發動一場攻勢,作為對西方盟友的回應,但此戰德、俄雙方的實際傷亡卻是1:5,這種消耗戰使俄國的進攻顯得過於乏力。於是,當尼古拉大公代表著沙皇的旨意下達後。幾乎所有一線將領都認為俄軍損失很大,難以有所作為。因此一直奉行防禦為主的戰術。但上意難違,戰局又如火如荼,在這種背景下,主角也就閃亮登場了。

    阿列克謝?阿歷克謝耶維奇?勃魯西洛夫,是當時俄軍西南方面軍指揮官。他對進攻頗有心得,思維敏捷,很有戰略眼光,被認為是一戰時俄軍最出色的將領,也是從拿破侖戰爭後到蘇俄建立前,俄國最具影響力的名將。名將就是來解決特定的問題的。而1916年俄軍的問題。就是作戰不利。開戰以來,俄軍就沒打過什麼漂亮仗,損失卻很大。究其原因,除了對手德軍素質強之外,另一點則與一戰大多數參戰國相同。就是受制於戰術僵化。

    由於受中、俄戰爭的影響,當時各**隊一般都採取側翼迂迴的戰術。一戰開始後,由於雙方防線都長達數百公里,部隊迂迴極難實現。於是,各國開始採用正面強行突破的戰術。比如,德軍在1915年果爾利策戰役中使用此戰術,獲得了巨大成功,但由於飛機和飛艇用於實戰,交戰雙方加大了空中偵察力度。使得防守一方很容易判斷出敵軍主攻方向,並及時投入預備隊和炮兵。因此正面突破的戰術往往難以奏效,反而增大了己方傷亡。俄軍在納羅茲湖的攻勢,高比例的傷亡就是寫照。

    面對這種情況,勃魯西洛夫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很瘋狂的方案。他向最高司令部呈達其作戰計劃,提議在西南部的加裡西亞地區向奧匈帝國的軍隊。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攻勢。他的計劃可以概括為「多點進攻,一點主打」,即在一條寬廣戰線上,用一支軍隊集中兵力實施主要突擊,再讓其他幾批部隊各自選好地點同時實行突破,這樣就能迷惑敵軍,以此分散其防守兵力,從而達成進攻的目的。

    但這種進攻的方式,最高司令部並不同意,認為超出了俄軍的實際承受能力。所以,儘管在高層已經批准、最高司令部最終亦認可該計劃可行的同時,勃魯西洛夫希望鄰近戰線為攻勢提供支援的請求卻是被否決了。

    雖然阿列克謝?阿歷克謝耶維奇?勃魯西洛夫的手下已經有了五十多萬的部隊,但是按俄羅斯的傳統作戰方法來看,他還是處於缺兵少將的局面,勃魯西洛夫不得不倉促地展開部署,盡量彌補無法獲得支援的不足。他動員了40個步兵師及15個騎兵師共4支軍團。

    儘管後來奧匈帝國逐漸獲得德國增援,但勃魯西洛夫卻只需面對其防線上的39個步兵師及10個騎兵師。4月18日,他召集下轄各集團軍司令開會,要每個集團軍,甚至軍,自行選擇突破地段。最後,在整個長達440公里的正面戰線上,勃魯西洛夫親自幫他們選擇了30多個突破點。

    戰役發起之前,俄軍充分利用黑夜,暗地裡潛行至奧匈帝國軍隊防線100碼(91米)之內,更在一些地方抵進到75碼(69米)。勃魯西洛夫準備沿著483公里長的戰線進行一次奇襲。俄最高司令部勸告他大大縮短其攻擊面,以便更好發揮攻擊力,使其攻勢擁有更重疊的密度。

    司令部的建議,是有事實依據的。俄對面的奧匈軍隊共有步兵45萬,騎兵3萬,火炮1846門。雖然表面上看少於俄軍,但其重炮就占三分之一,而俄重炮僅佔總數的十分之一。由於長期作戰失利,俄軍士氣低落,使人數優勢被抵消。而且當時奧匈帝國的進攻重點是在意大利,在東線採取的是防禦方針。整個防線由3道陣地組成,間隔5公里,第1道陣地最強,縱深約1.5公里。但是勃魯西洛夫堅持己見,司令部對他只好讓步。這次以勃魯西洛夫名字命名的攻勢,終歸是名副其實了。

    俄西南方面軍兵力配置從北至南依次為:第8、11、7、9集團軍,共有步兵57萬,騎兵6萬,火炮1938門。其中,以第8集團軍集中9個師的力量實施主要突擊。

    要戰前的動員會上,勃魯西洛夫興起酒杯對手下的高級將領們說道:「今天我們要用我們的勇敢去面對面奧匈帝國的軍隊,讓他們看一下,我們英勇的斯拉夫人是無所畏懼的,我們這一戰要為我們以前的戰爭劃上一個句號,我們不是以前的俄羅斯軍隊了,我們要讓我們的敵人,一提起我們就嚇的發抖。」在司令官的鼓舞下,將領們喝下了這一杯灑,而他們的確也在戰鬥中都的了自己的威風。

    俄軍於6月4日正式發動大規模攻勢,勃魯西洛夫命令沿著322公里戰線出擊。他不用慣常的全日持久性炮擊,這也是俄羅斯太窮了,他根本就沒有那麼的炮彈供他使用,他要把鋼用在刀刃上,他要完全用奇襲來打擊敵人,短促精悍的火炮彈幕在整條奧匈帝國部隊的防線前面拉開了。

    俄軍向他們的目標——戰略地位重要的科韋耳和鐵路中心、加利西亞的工業首府倫貝格(利沃夫)猛衝。奧匈帝國的第4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被出其不意地突擊打暈,在俄軍精準而簡捷的炮轟之下,奧匈帝國的防禦徹底崩潰。初段的攻擊,隨著奧匈帝國防線崩潰而完勝,使勃魯西洛夫四分之三的軍隊能更大幅度地推進到更廣闊的前線。突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突擊部隊,這是其在此次戰役中的創新。他們的任務是一直沿著奧匈帝國軍隊防線的弱點逐個攻擊,使俄軍主力能輕而易舉地利用這些缺口實施突破。

    6月8日,俄西南方面軍奪取了盧茨克,奧匈帝國總司令約索夫?費迪南大公此時只能指揮軍隊在俄軍進城前撤出,這足以證明俄軍推進速度之快。在俄軍一反常態的進攻下,奧匈帝國的部隊全面崩潰,此時已經有約20萬人淪為戰俘。這種快速推進,短時間內摧毀防禦體系,令其部隊士氣崩潰而大批被俘的效果,與二戰閃電戰效果極為相似。而勃魯西洛夫攻勢本身,亦具有閃電戰的特點,可以說是閃電戰的「試運行版」。

    後來中華帝國的將領們在一起進行了分析以後,為他總結了他的三大特點:

    其攻勢步驟一:是集結,在全線攻擊的掩護下集中9個師主攻,符合「攻擊發起前夕,將兵力徹底集中於一個狹窄的正面上」的閃電戰原則;

    步驟二:是突破,俄軍短促炮火的使用,迅速突擊的達成,符合閃電戰「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武力,以決定性的衝擊力突穿敵人戰線」的描述;

    步驟三:是突破穿插,沿著奧匈防線的弱點實施突破穿插,是閃電戰「在完成突破之後,裝甲部隊主力以及其他機械化支援單位會穿越打開的缺口,並進入敵人戰線開始向敵後深入」的一戰「穿越版」。

    如果說二戰是納粹德國的閃電戰摧枯拉朽的話,就可以想像一戰時俄軍的這種所謂「瘋狂」戰術帶來的震撼。當俄軍的進攻在6月底勢頭稍緩時,部隊已經穿過了烏克蘭到了羅馬尼亞附近,其前鋒已經可以望見喀爾巴阡山的山口。

    (埃裡希?馮?法金漢,又譯為埃裡希?馮?法爾肯海因或埃裡希?馮?法爾根漢,德**事家、元帥,1914年至1916年間任德軍總參謀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