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336 【催生迫擊炮】 文 / 過河老卒

    336催生迫擊炮

    一件在這個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發明出來時就如初生嬰兒一般,需要不斷的積累技術並加以修改、完善,才能使之在各方面發展成熟。

    發明出來就臻於完善,不可能!

    天津機器局炮廠試制的60口徑迫擊炮便是如此。王樸蘭、高東籬和楊玉璞等人拿出來迫擊炮,充其量算作「設計原理驗證型號」,粗粗一眼看上去,加壓熱拉的低碳素鋼身管和鋼板軋制的座鈑、座鈑上固定炮身末端的座鈑銷,還有依靠螺紋桿調節高低機、方向機的兩腳炮架,對比楊格手繪的60迫擊炮圖樣似乎是像模像樣了。其實,這炮無法達到楊格要求的技戰術性能。

    在楊格的記憶裡,迫擊炮是在1904年日俄戰爭的旅順口要塞保衛戰中,由一位俄國海軍工程師發明出來的,在要塞保衛戰中取得了一些戰果,戰後便受到各國的注意和發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協約國和同盟**隊普遍在步兵中裝備迫擊炮,特別是在1915年戰爭形式轉變為塹壕戰之後,迫擊炮、榴彈炮等曲射炮火大行其道。但是,受到當時的技術條件和不成熟的戰術使用思想限制,迫擊炮的射速在二戰前才達到每分鐘30發左右,迫擊炮班組的單獨作戰要到1960年代的越南戰爭中才實現。

    成熟的迫擊炮和眼前這門「設計原理驗證型號」的迫擊炮有何差距?

    兩個,其一,缺乏後座緩衝機構保障高射速和相對的高精度;其二,沒有配套的輕便光學瞄準器材實現觀瞄一體化,簡化迫擊炮戰鬥指揮,賦予炮班duli作戰的能力。

    迫擊炮的高射速是由其獨特的發射方式賦予的,但是迫擊炮在發射時不是沒有後座力,後座力作用於座鈑和看起來相當孱弱的兩腳炮架,會造成座鈑、炮架的位移。滑膛炮,曲射的滑膛炮原本就精度不足,加上頻頻發射產生的頻頻位移,勢必造成炮彈擊發後尚在炮膛中而炮膛指向和仰角已經發生改變的現象,造成連續射擊時炮彈落點也發生無規律的位移,連正常的she彈散佈都無法保障,又如何為迫擊炮測定she表,設定基本表尺?

    如果用笨重的炮架取代座鈑和兩腳架,死死地固定住炮身,倒是能夠取得高射速下的合理she彈散佈,只是迫擊炮的重量勢必大大增加。

    別說楊格有一點點失望,就連王樸蘭等人對這門炮試射後的性能也有些失望。不過,能夠驗證出迫擊炮的發射原理、創造性的達到近乎80-的高射擊仰角實施射擊、成功的製成水泡式的水平參考調整器,也是三大收穫。

    除了迫擊炮本身之外,問題還集中在配用的炮彈上。

    固定式尾翼與彈體結合採用旋接式,如果考慮彈體破片效能就需以生鐵模鑄並預制碎片刻紋,生鐵的彈體與鋼片一般的尾翼通過螺紋旋接。在硬而脆的生鐵材料上旋刻螺紋,成功率「高」達30,還有70是廢品。如果尾翼採用生鐵材料並與彈體一體模鑄,那炮彈的重量就會大大增加,彈體尾部的碎片效率大大降低,炮彈本身的前後配重和氣動性能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現空中徑向翻滾、彈尾著地的現象。

    炮彈的問題不是一個,還有更多!

    炮彈的保險和底火問題,採用滾珠式的慣性解鎖機構過於複雜,在材料和工藝水平尚未達到一定程度的目前,幾乎無法實現。採用勤務保險帽固定法的慣性鋼銷保險,對彈體的落地姿態要求較高,也就是要考慮空氣動力外形和炮彈的合理重量和前後配重比。「驗證炮」打了三十多發鋼銷保險炮彈,落在土地上、河灘卵石地上都能激發引信成功引爆炮彈,落在沙地、浮土和水面上,卻多數未能激發。解決的辦法只能是加大炮彈長徑比,也就是加重炮彈,使之落地(水)時有更大的反作用力切斷保險鋼銷,激發底火。問題是加重到2.8公斤後的長炮彈在當前的發射藥技術水平基礎上,最大射程只得500多米,而炮班攜帶炮彈數量減少近一半,實戰效能勢必受限。

    機器局炮房後面的靶場涼棚內,楊格托著腮幫子盯著身管長670mm的「驗證炮」發呆。

    王樸蘭、高東籬和楊玉璞則是心懷惴惴,面面相覷,在旁如坐針氈。一門全新形式的火炮,圖紙和參數要求都是參總提供的,三人只是照做都只能做成這副不上不下的模樣,又怎不羞愧?

    二十一世紀發展到近乎完美的迫擊炮不可能在十九世紀末年出現!楊某人啊,你的要求太高了!現在不是追求迫擊炮最大化作戰效能的時候,而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人家三位技師帶領的開發小組能夠按照你粗劣不堪的圖紙搞出炮來,就已經是大大的功勞了。

    後座緩衝問題不是不能解決,而是後座長彈簧和反衝短彈簧的材料能否合格的問題。以西門子的電阻焊技術,在座鈑和腳架焊接駐鋤,進一步穩定炮身發射時的姿態。再等三硝基甲苯量產後,以萘為鈍化劑混合為炮彈裝藥,那麼,引信機構略一動作就能擊發底火引爆裝藥。

    三個方面的改進工作一旦完成,這門炮就基本達成「較強」作戰能力了,還能指望更多嗎?不能!

    單炮作戰不行,就在連設迫擊炮排,通常情況下由三門60迫擊炮遂行面積覆蓋炮擊作戰,抵消she彈散佈太大的問題。

    「諸位。」話剛出口,楊格就覺得如此稱呼不太能表達出自己對三位技師的尊重之情,乃改口道:「王丈夫、高丈夫、楊丈夫,這炮不錯,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看,這門炮再略作改進,完成可以達成實戰需要。」

    王樸蘭仨人幾乎齊聲說道:「改,改,大人,您說怎麼改咱們就怎麼改!」

    楊格擺擺手,微笑道:「三位丈夫莫急,這是需要一個工業體系來解決的問題,目前60迫的技戰術性能已經不錯了,你們為之付出的努力,楊格心裡明白。改進是必要的,改進工作主要是四個方面。第一,你們看,身管後坐時帶動緩衝桿一同後坐,緩衝桿在後坐徑向末端增加緩衝彈簧,前端又有反衝力緩衝彈簧,以減少炮架承受的後坐壓力。現在是簧力不夠的材料問題,絕非原理和設計、試制方面的問題。我會知會鋼鐵廠與你們密切配合,力爭在短期內提供合格的彈簧。」

    三人舒了一口氣,身居高位的楊格如此肯定三人的付出,又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足矣!

    「第二,西門子公司有電阻焊技術,我們購買他們的電阻焊器材,在座鈑、腳架上焊接尖銳的駐鋤,穩定炮身射擊姿態。第三,設法解決彈尾和彈體的連接問題,廢品率太高,勢必增加成本,軍隊今後要大量裝備迫擊炮的話就多了一些難度。我倒是想起一個辦法,能否在生鐵還處於熾熱狀態時就設法旋制接口處的螺紋?」

    高東籬受到啟發——生鐵回火,剛(脆)度會減弱,韌度有所增加,便於旋制螺紋,減少加工時出現的斷裂廢品率。一拍大腿道:「有辦法了!彈體尾端回火就是了嘛!」

    楊格投之以讚賞的笑臉,又說道:「第四個方面的改進就複雜了,怎麼改,我心裡也沒數,只能把今後這炮怎麼用,要達到什麼樣的戰術效果告知各位,請各位在我們整個軍工體系中設法解決了。」

    三人默默點頭,等待楊格說解迫擊炮的戰術應用。

    「我軍在前年的遼南之戰中普遍採用了散兵線構工防禦戰術,還以此為基礎發揮出連珠炮的威力,我們的敵人嘗到了苦頭,勢必要引用此戰術並加以發展。故而,讓前線步兵擁有對掩體內、反斜面之敵實施有效炮擊的能力,就是咱們開發迫擊炮的初衷。前線步兵要求火炮重量輕,便於攜帶;又要求火炮彈道曲率大,還要求火炮的故障率必須極低,對發射陣地的要求也極低。炮彈爆炸威力和殺傷力,相當於60口徑野戰炮殺傷榴彈威力即可,短期內無需追求過大的殺傷力,增加炮彈重量,因此減少前線步兵的攜彈量。總體來看,迫擊炮的戰術應用是以隱蔽的發射打擊三大類目標,一,敵掩蔽工事內的連珠炮發射陣地或者小口徑火炮發射陣地;二,敵次縱深陣地內的屯兵所、彈藥所、炮兵前觀所和前線指揮所;三,以多門火炮齊射實現面積覆蓋的戰法,或阻斷縱深之敵向前沿增援,或為我軍步兵發起衝擊提供前地階段xing和小範圍內的炮火、彈幕掩護。總而言之一句話,有了能夠達成以上三種戰術需要的迫擊炮列裝,我軍的戰術戰法將因此產生極大的進步,能夠擊敗任何敵人!」

    「擊敗任何敵人」,這話要從別人嘴裡說出來,王樸蘭等人絕對是嗤之以鼻,可從楊格嘴裡說出來,那就是當真的了。當然,前提條件是要有合用的迫擊炮,要因此引發戰術、戰法的改變。

    為了能讓新軍弟兄們擊敗未來的敵人,哪怕拚命都要搞出完善的迫擊炮來,何況幹這事兒並真的需要機器局炮廠的技師們拚命呢!

    其後,天津機器局炮廠秘密進行的迫擊炮研製工作進展順利,於1897年三月定型pp-97式60mm迫擊炮,射擊仰角45—80-,零——三號發射藥射程50—880米,戰鬥全重22公斤,炮彈重1.36公斤,殺傷半徑四月,pp-97式列裝軍團司令部警衛團「山貂」連;六月,從關內的蘆台移駐黑龍江墨爾根城的教導總隊組建機炮大隊,下轄兩個機槍連和兩個迫擊炮連

    336【催生迫擊炮】

    336【催生迫擊炮,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