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330 【別忘了老湘軍】 文 / 過河老卒

    330別忘了老湘軍

    朝會剛過,參謀次長蔭昌、陸軍次長李光久和海軍次長嚴復就在上書房外扎堆碰頭了。

    清俄邊境戰事結束,「收束軍事」和「談判善後」的事務,三人插不上手,卻俱都要為兩年之內必須、必然的一場在規模上誰也說不准的戰爭做準備。蔭昌手裡拿著《國防軍軍銜暫行辦法》,還要幫襯著李光久和嚴復搞定陸軍、海軍各自的事務。李光久身後跟著兩名藍翎侍衛,他們抬著一個長條木箱,裡面裝著準備給禁衛軍給的「新式步槍」,實際上就是打算在德國製造的96年式步槍。嚴復手裡有個折子,乃是《海軍軍制定則》。

    「宣,參謀總部次長、從三品銜陸軍少將蔭昌。」光緒的貼身小太監站在門口,鄭重其事的吼出有些不倫不類的銜頭:「宣,陸軍部次長、加侍郎銜三品陸軍少將李光久;宣,海軍部次長、簡記道銜四品京堂嚴復覲見。」

    三人魚貫而入,俱都向端坐龍椅上的光緒行了叩拜大禮後再行德式的、新軍式的、英式的軍禮。如今,參謀總長在湯崗子的關外軍團司令部和鞍山來回打轉,還要會見趕到那裡的日本公使代辦林董,短期內是不會回京師履職的;陸軍部尚書(總長、部長)榮祿在吉黑邊境收束軍事;海軍的頭頭丁汝昌親自帶艦隊出黃海迎接「俘獲艦隊」的三艘巡洋艦。所以,各部的實權都操持在次長手裡,皇帝要商議軍事也得找這些位分不高的次長們說話。

    「諸位卿家,西北回亂已平,邊境軍事收束,大清國總算能喘一口氣了。」光緒嘴裡如此說,臉上的神色卻一點兒都不像是喘氣、輕鬆的模樣,依克唐阿催要關外軍團的糧餉和移民的款項,而在黃河整治上投入五百萬兩銀子的朝廷花光了夏解,還指望著秋解的錢米下鍋呢!「可黑龍江、吉林兩個邊防司令部要擴軍,一擴就是兩個旅一萬八千人,又是為何啊?」

    「回皇上的話,俄援軍東來,吉黑兩省邊防頓時吃緊,不得不未雨綢繆,早作」

    光緒厲聲打斷了蔭昌話:「他有八萬關外軍團還不夠!?」

    「皇上。」蔭昌依舊保持著百分百的恭順,耐心說道:「據德國朋友們說,俄軍增援之第7、16、32師都是兩萬人以上的正規編製滿員師。俄國陸軍的戰術思想與我軍不同,他們依然採用密集陣列保障密集火力,以會戰的方式達成戰術目的。故而,俄國的正編滿員陸軍,一個連就有240人左右,一個營接近千人,第十六師更是俄軍的精銳師,師級編成內就有火炮70多門。據駐俄德荷比公使許大人來電說,俄軍組建遠東軍的目標是調集二十萬軍隊。楊參總以關外軍團兩個軍八萬人,不僅僅要面對持續而來的二十萬俄軍,還要提防在朝鮮的日軍,兵力當然捉襟見肘,不得不在吉黑兩省擴充兩個旅用於邊防守備、巡邏,以替換主力用於積極的運動作戰。即便如此,也是十萬對敵二十萬的局面,今後還應設法在屯墾兵團的基礎上編製2—3個師,作為關外軍團方面作戰的機動部隊序列。」

    形勢就是如此,楊格用邊境衝突打掉了俄國人強租軍港和強修鐵路的野心,卻因此將邊境問題凸顯出來,一旦俄軍完成在遠東調集兵力二十萬而楊格的禍引(鴨綠)江東策略未能奏效,大清國就得去面對這二十萬俄軍。光緒絞盡腦汁的想削弱楊某人的軍權,可現實卻讓楊某人一步步的要求朝廷和皇帝給予更大的軍權,不給都不行!

    為何如此?因為滿人中缺乏軍事人才!基礎的、中級的、高級的都缺乏!

    「蔭昌,貴胄學堂何ri開學啊?」

    「回皇上,楊參總把日子定在西曆九月一日。」

    「不能提前?」

    蔭昌無言以對,別人就更插不上嘴了。楊格把貴胄武備學堂的開學日期定在九月一日,那是絕對沒有人願意去擅自更改的,當然,光緒皇帝除外。而皇帝要去改,那就改唄,跟在場的三人沒有關係,犯不著去回答這個不討巧的問題。

    「皇上,這是總參會同陸軍部、海軍部擬制的《國防軍軍銜暫行辦法》文本,請皇上御批。」

    「放著吧!」

    「皇上,此事不能放,得立行。邊境戰事的戰果已經匯攏,有功官兵名冊即將上報,第三軍也將完全的換裝,如果以《軍銜暫行辦法》確定在新軍中的試行軍銜制度,就應趁機實行。一旦在朝廷方面有所拖延,軍心恐怕更會動盪、不滿。」

    「動盪、不滿」光緒對楊格的惱怒之情一大半就因此而生。朝廷出錢出糧打了邊境之戰,楊某人得了最大的綵頭,在市井輿論中儼然成為當世戰神一般的人物。而朝廷按照預定戰略計劃與俄國和談,卻成了千萬人嘴裡的「賣國喪權、出賣軍隊」的行為。朝廷的威信在甲午戰爭和邊境衝突中連打折扣,不就是皇帝的威權連打折扣嗎?此消彼長,造成今天楊格蹲在鞍山都能左右清俄和談、輿論風向和朝廷決策的境況!分庭抗禮吶!

    惱怒歸惱怒,光緒深知自己自己的短板還是軍事人才缺乏,如果有了人才,朝廷的財力物力人力一傾斜,何愁沒有與新軍一般的軍隊?又何懼楊格那般囂張的作態?培養人才,派遣到東洋的那批旗人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還要指望蔭昌在貴胄武備學堂中多多培養出來。

    因此,還需給蔭昌面子以收其心吶!

    回到龍案後匆匆看過《暫行辦法》,光緒提起硃筆將「全**事力量總司令為陸海軍大元帥,陸軍、海軍設軍種元帥,其下為大將,陸軍的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通訊兵,海軍的艦艇兵、陸戰隊、軍港要塞、通訊兵設兵種上將」一段話中,「陸軍、海軍設軍種元帥」的詞兒劃掉,連其下備註曰「暫不行」也一併劃掉。在心理上,光緒覺得讓楊格始終需要仰望皇帝才安心,才能夠保持自己的威權。劃掉元帥一級,今後整軍三十萬完成,再推行義務兵役制度,楊格也只是大將或者兵種上將,而皇帝卻是大元帥,依然高高在上。

    「皇上。」李光久見蔭昌的事兒辦完了,才躬身說道:「天津機器局所造新式步槍已經小批量裝備關外軍團司令部警衛團和蒙古騎兵師第一團,經過兩個多月的實cāo檢驗,精準度、射速、槍彈威力和堅固可靠度皆孚所需,可以定編。抬上來!」

    兩名藍翎侍衛抬著木箱上前,打開箱蓋拿出步槍呈上。

    光緒倒是用德造88式步槍打過千發子彈的,接過這桿基本結構與德造88式步槍一致,口徑變小、取消套筒,從而更加輕便而堅固的步槍略作掂量,點頭讚道:「這槍很好,朕喜歡。」說著,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他舉槍瞄向李光久,又轉向嚴復瞄了瞄。

    李、嚴二人情知那槍裡還未裝上子彈,倒是沒有變色,蔭昌急道:「皇上,軍中條令,平時槍口不得對人。」

    鼻腔裡哼了一聲,光緒把手中的步槍拋給身邊的藍翎侍衛,問:「九月,禁衛軍能拿到多少支?」

    李光久回答:「回皇上的話,九月底能運到五千支,餘下的三萬五千支步槍將在年前全部運到,交付裝備禁衛軍。只」暗暗鼓足了氣,在光緒有些不耐煩的眼光尚未觸及之時,他略提高了聲量,說:「禁衛軍名為軍隊,實為散沙,編練幫辦大臣馮子材大人已經是心力交猝,前日偶感風寒病倒之後,禁衛軍更是連像樣的操練都無法組織,如此」

    蔭昌看出光緒的臉色迅速轉嚮晦暗,行將震怒,急忙插話道:「主要還是榮祿大人出關約束軍事使然,禁衛軍們不怕馮老將軍和督練教官,只怕榮祿大人。」

    這話讓李光久解脫了「被雷」的境地,落入光緒耳朵裡,滋味兒又是大為不同。禁衛軍只怕榮祿?1、2、3軍只服楊格?那皇帝在哪裡啊?禁衛軍是皇家禁衛軍!那些個親貴、旗人們難道不知?!

    「來人吶,傳告下去,罷明日早朝,親貴、臣工們統統隨朕去海澱西山健銳營(禁衛軍第一團駐地)督cāo!」

    「輒!」兩名藍翎侍衛和門外的太監們應了聲。

    李光久從軍服內拿出兩份折子來,雙手呈上:「皇上,這是兩江總督衙門呈報的,擬聘德員在江寧舉辦南洋武備學堂折;這是湖廣總督衙門呈報的,請舉旗員舒清阿、哈漢章、良弼等十一人增補入留ri學陸軍士官折。」

    光緒拿了湖廣的折子先看,湘系顯然有討好皇帝的心思,劉坤一舉辦南洋武備學堂是要與天津(北洋)武備學堂遙遙相對,張之洞又呈上了旗員去東洋學軍事的名單,無疑是印證劉坤一舉動背後的目的。

    日本人的「親善」態度不管是真是假,對一心培養滿族軍事人才的光緒而言都是好事。各地推舉的第一批留ri學士官者沒有旗人,旗人老爺哪裡看得起「丘八頭兒」的職業呢?如今,還是新軍在邊境衝突佔了優勢,打了勝仗;京營八旗又開到關外屯墾,這才讓一部分旗人醒過神兒來,總算有「投筆從戎」、願意「師法東夷」者了。

    光緒欣然提筆在湘系兩折上寫下「勉慰照準」四個字,笑瞇瞇的看著李光久,親手拿起折子遞還。

    湘淮合流?不,老湘軍還有用!否則,皇帝不會堅持讓魏光燾的武威軍留在天津,至今尚未就武威軍整編一事發話了。看來,湘系的兩個頭頭已經思想明白,在回亂已平,第四、第五兩軍整編在即的大局下,湘繫在陝甘的十三個營能否撤回?武威軍能否整編入以自強軍為核心的第五軍?

    值得皇帝好生利用啊!

    330【別忘了老湘軍】

    330【別忘了老湘軍,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