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286 【楊格請辭】 文 / 過河老卒

    千話:1905年以前的滿清統治基礎還比較穩固,主角積極謀分化滿清武力,移民關外,攫取央權力,所為是什麼意思?應該說的很明白了。討論區有的帖子,老卒不再回復,鑒諒。b————

    夏歷三月辛酉日,回匪窺珠勒都斯。

    這份楊格回京第二天得到的第三旅電報軍情顯示,董福祥部並未與第三旅協同作戰,阻截叛亂回眾於哈密、吐魯番一線,與東面的第三旅將回亂結束於河西走廊西北端。如今,一股叛亂回眾窺伺博斯騰湖以北的珠勒都斯河兩岸的土爾扈特部。說起土爾扈特部,還有一段萬里回歸的故事可表。

    土爾扈特蒙古部乃是元臣翁罕之後,隨大軍西征至伏爾加河之後留居該處。後俄羅斯崛起,不斷壓迫伏爾加河兩岸蒙古部,土爾扈特部於康熙年間與清使取得聯繫,於乾隆年間,舉部從伏爾加河東岸跋涉萬里回歸祖國,安置於水草豐美的博斯騰湖和大、小珠勒都斯河流域放牧。

    未能從西寧方向北上截住亂回西退之路的董福祥失職!決不能讓亂回騷擾土爾扈特部四旗駐地!這是楊格聞報後的第一反應。

    土爾扈特部的故事已經過去一多年了,國人的記憶裡或許根本沒有,或者已經忘卻。舊事重提,為穩固漠北三部蒙古,為即將到來的清俄之戰和二十年後的決戰,為散居西伯利亞多數地區的蒙古後裔族群能夠覺悟向東,以待來日。土爾扈特部萬里回歸的故事值得大書特書,土爾扈特部的利益和平靜生活不能被回亂打破、被戰火破壞。今後,第四軍的騎兵部隊裡面好能加入土爾扈特戰士。

    拿著電報,楊格進宮找到奕·再次去拜見光緒。

    昨天的覲見和帝黨閣臣加上楊格的會議不甚愉快,未能西北邊防和第四軍整編問題上獲得光緒的准允,也讓整個對俄戰略的執行受到極大阻礙,不能不暫停下來。楊格拿著電報·除了要為今後的戰爭做準備之外,還要據此說動光緒積極推動第四軍的整編。回匪從哈密以東竄至博斯騰地區,董福祥失職是定然的,就看光緒如何處理此事了!

    楊格清楚,自己掌握軍隊過多,掌握政推行的大部分實際權力,實力日益飛速增長的當下·昔日稚嫩的光緒卻成長起來了,開始對楊某人有了越來越重的忌憚之心了!他有種不祥的預感,即,光緒會把李內、楊外,縱橫湘系和關外三將軍的龐大集團從初的親密帝黨,劃為需要削弱的對象之列。為此,帝后之間的關係恐怕會生某種微妙-的變化,那麼·看董福祥如此處置,就能洞悉一二了。

    自古以來的皇帝們都以「孤家寡人」自居,莫不如此!有能力的皇帝敢於放手信任大臣·又能適時收回權力;沒能力的皇帝就只能玩弄平衡權術來掣肘大臣,如此守成尚且困難,遑論開拓?!

    楊格需要西北邊防穩固,需要借整編第四軍消化董福祥的甘軍,以避免來日的內亂,需要調京營八旗出關置於關外軍團的監視之下,慢慢的經由墾屯、調動編散、參與工業勞動和商業流通,轉化成有助於移民實邊的力量。實際上,楊格還需要光緒繼續支持自己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以期完成對俄戰略的第一階段部署·遏制或者打掉俄國染指關外的野心。

    得不到旅順不凍港,膠東半島再確定為清德海軍共用共建,俄國人就只能專注於朝鮮半島而與日本人交惡了。

    這些關節,皇帝懂,即便前天還不懂,昨天的楊格已經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今天再拿了這份電報來·無非是給猶豫不決的皇帝一個下決心的由頭罷了。

    楊格心裡有本帳,光緒心裡何嘗沒有?此時,自小學習的帝王之術起了作用,皇帝的威權讓皇帝可以不作決定而讓臣下說出企圖來。

    「楊愛卿,你覺得應當如何辦理此事?」

    楊格心涼了一半,知道皇帝如此問,自然不會拿董福祥如何了,那麼西北問題的解決就只能依靠自己。解決西北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楊某人和載走向兩端的過程了?那麼,移民實邊尚未大成而失去皇權大義為號召的此時,楊某人的成就也不過往昔恩師李鴻章的成就。什麼對俄戰略,什麼三年拿回朝鮮,什麼‥都他娘的是廢話!

    皇帝敢拿民族的、國家的利益和前途來賭博,楊某人不敢,也不會如此。

    「回皇上,臣以為,可以周昭明率兵兩團增援宋占標,暫給以西北兵團名義,專注進剿。董部一分為三,甘軍守南面之西寧、湘軍守東南之河州、川軍守哈密為西北兵團後援。另授權西北兵團徵調土爾扈特騎兵參與平叛。如此,半年之內回亂必平!臣還以為,各地軍權必須收於央,改兵部為陸軍部、改海軍衙門為海軍部,改督辦軍務處為總參謀部,三部腦入閣議並分領陸軍、海軍之軍令、軍政。各軍、師、旅分別接受駐地將軍、督撫管轄以駐防、練兵、補給之事,接受陸軍部銓敘委任和軍費調撥之制,接受總參謀部軍令行整訓征戰之事。另,京營八旗出關屯墾的基礎上設立貴胄軍事學堂,培養宗室軍事人才。臣不揣年輕識淺,請交卸關外軍團總參謀官及所兼各職,專任總參謀部部事,常住京師,隨時為皇上贊畫軍務。」

    楊格的大讓步,讓光緒和奕都同時鬆了一口大氣,真要楊某人扭著脖子硬要頂牛的話,那事兒就不好辦嘍!

    光緒溫言道:「楊愛卿深明大義,拳拳之心如昭昭明月,朕心甚慰!那一。輔政親王以為如何?」

    奕偷偷的瞅了楊格一眼,覺自己越來越看不懂這個年輕人了。讓步是好的,臣子怎麼能跟皇上斗呢?可楊格這一讓步就登登的連退了幾大步,拱手把軍權統統交卸出去了,甚至連關外移民、屯墾、洋務的事兒也撂了挑子·這‥不太妙-喲!不過,楊格還沒表現出什麼來,不好說,不能亂說。反正·沒看清楚楊某人的底牌之前,還需慎言!得空,看看還能不能從五女嘴裡弄到點什麼消息?美人計嘛,只能用一時,等她們委身於人跟定主子之後,就失去作用了。

    「奴才以為,楊大人才具非凡而忠勤王事、理當大任。

    方纔所奏數事·聖上可斟酌照準,奴才請卸督辦軍務處大臣一職,專力閣務和總理各國衙門。」

    雖然奕如此說法,還主動讓出位子給楊去坐,載卻依然放心不下。他的擔心與奕一模一樣,乃是擔心楊格大踏步後退的背後又有什麼企圖?人啊,一旦生出疑心之後,看啥都不是啥了!

    楊格見皇帝沉吟心道,北宋蘇軾老友佛印和尚曰:心有佛,眼皆是佛;心有屎天下都是屎!哈哈!

    「如此,楊愛卿擬個條陳,明日閣議改組兵部、海軍衙門和督辦軍務處之事,朕屬意由楊愛卿領從一品銜總參謀長之職位列內閣,行走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方纔所奏軍務,照準,暫由內閣布電令,明日之後就由督辦不,總參謀長簽電令了。」

    「是!」

    「愛卿啊,你昨晚深夜才出宮回家兒一早就進宮來,辛苦了。早早回府休息去。」

    楊格情知皇帝和親王還要商議一番,乃告辭出宮。

    目送楊格神色如常,磊落光明的離去,載心好一陣子慌亂和失落。回頭看看昨日會議對俄戰略時鋪開的地圖,再看看楊格離去的背影載不禁暗問:難不成是朕錯了?是朕過於小心眼兒而容不得忠心耿耿的楊格掌握諸軍?是朕沒有自信了?如此,真怕是傷了楊格之心啊!大清國有強軍十二萬,全賴楊格一手締造,如今行明升暗降之計讓其脫離軍伍,妥當嗎?十二萬大軍那些銳將領們看出朝廷的用心之後,還能效命戮力嗎?

    「皇叔,朕是否操切過於了?」

    奕能說啥?只能躬身道:「防患於未然,理當如此,聖上無需自責憂慮。」

    「明兒閣議過後下詔,另賜楊格紫韁,准西苑、紫禁城走馬,護府兵丁擴增為一連,關外賞田三千畝,以彰顯其整軍移民之功!」

    「聖上,聖上還應嘉賞宋占標、劉松節等人,依克唐阿、長順、壽山也應一併賞賜。」

    太監小春子外奏報:「皇上,翁堂請見。」

    「傳。」

    翁同急步進殿,禮拜後從袖掣出一卷電報抄稿來雙手呈上,道:「啟稟皇上,吉林將軍長順以病請辭;盛京將軍依克唐阿昨兒奉天將軍府大擺筵席,賀收榆關總兵、關外軍團總參謀官楊格侍婢梅香為義女事;黑龍江將軍壽山電,三姓觀音山土匪猖獗,請調第旅進剿,關外軍團司令部轉請朝廷諭令;日本國代辦公使林董照會,請允日本國商民關外收買礦山採礦;海軍衙門轉北洋艦隊翼總兵劉步蟾條陳,請合併塘沽兩軍為北洋艦隊陸戰隊,並請外購或自造軍艦以補不足;湖廣張之洞來電,已准士民自辦時務西學學堂,並增補特科推薦殿試人選一人,名曰唐常才。」

    稀里嘩啦就來了一大通事兒,顯然都是送呈內閣,因輔政親王不,只得由翁同帶到此處來請皇帝和親王裁辦了。

    光緒一張電一張電的挨個看了,面沉如水的將電遞給奕,背著手龍案後走了幾圈小步,才道:「翁師請起,賜座。皇叔、翁師,依克唐阿收楊格侍婢為義女一事暫不議,其他諸事,二位有何見解?」

    暫不議者,大事也!

    「皇上,臣以為第三軍方過吉林境,第十旅駐紮琿春,吉林地方安好無恙,移民安置也未見風波。此時長順以病請辭,當為真相。朝廷應速擇人才接任吉林,並優敘長順抗敵、撫境、移民之功。黑龍江觀音山嘯聚之匪眾早依克唐阿鎮守之時就有,只是忽而東去俄境,忽而席捲三姓,赫哲各佐領為其困擾多年,當敦促延山積極掃滅之。」

    「觀音山剿匪勢必波及俄境,此事不可大意!「奕打斷了翁同的話,說道:「如今俄人正尋機挑釁而我對應之策尚未明晰,明日閣議有何狀況尚不可知,此事暫不回復,按後再議。」

    翁同有些不痛快了,昨日楊格說的那般分明,皇帝和親王還猶豫什麼!?

    「那日本國照會一。恭王乃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還請示下。

    「此事,交一。」奕本想說交給楊格去辦理的,可一想人家已經表態辭卻各職,專任皇帝的總參謀長了,哎喲,這事兒一。怎麼想怎麼頭疼嘍。「交閣議!」

    翁同離座向光緒伏地道:「臣倒以為,前番工礦督辦張翼請准朝廷電諭各地,嚴禁未經報准礦山開採,礦石流出,所為即是杜絕大清國的鐵礦流到日本國,又變成日本的軍艦大炮打回大清國的頭上,日本國代辦之照會,或敷衍遷延或不予理睬就是!」

    光緒心裡也煩著呢!看,楊格剛剛離開,關外就傳來依克唐阿收他一個侍婢為義女的事兒。依克唐阿何等身份?侍婢是何等身份?牽扯得來嗎?無非是依克唐阿與楊格的關係已經密切無可摘分的地步了!楊格看似大的交卸兵權,外面卻有盛京將軍兼關外軍官司令官撐著,交不交都一樣!還不如不交呢!

    「什麼陸戰隊的事兒,交給練兵大臣和督辦軍務處辦理,湖廣增補殿試人選,收著便是。」光緒頗不耐煩的說了輕鬆的事兒,擰著眉頭想了想,擺手示意讓翁同起身回座後,說:「朕思之再三,關外移民實邊已有成效,盛京將軍轄地人口激增、農工興旺,可設行省;今兒長順的事兒和移民吉林、黑龍江諸事一併考慮之下,不如送還楊格一個人情,允他去年設定之關外展方略,改關外三將軍轄地為行省,設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以依克唐阿為三省總督,各省分設巡撫,除壽山為黑龍江巡撫之外,奉天巡撫、吉林巡撫以何人充任?皇叔斟酌後呈奏,交廷議。」

    送還人情的意思,其實並非真正的送人情,而是要抬升依克唐阿的地位,以奉天、吉林巡撫架空、掣肘之,一如對楊格那般。

    奕心領神會頻頻點頭,翁同則低頭鎖眉,暗道不妙-,卻又不好此時貿然提出,心裡計較著還是等朝政瑣事速速辦完之後,去南河沿宅子拜訪楊格計議之後再說。

    翁同的轉變不是沒有來由的,集權、強國是他的追求,他看來,皇帝假楊格之後行集權央,以楊格為政領袖人物倡導移民實邊諸事,實是知人善任之舉。而今出爾反爾,極為不智!顯然是又想楊格好生辦差,又捨不得或者忌憚著給楊格實權,用人如此,錯了錯了!勢必是受到皇親國戚們的影響了。

    奕,翁同哪能說道這些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