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203 【逼著撕破臉吶】 文 / 過河老卒

    203

    五月二十一日的朝會一過,榮祿就捨了轎子,快馬飛奔到海澱頤和園。

    皇帝欽定出洋考察的王公重臣名單,一共七人,以禮親王世鐸領隊,有端郡王載漪、睿親王魁斌、步兵統領榮祿、戶部侍郎綿桓、禮部侍郎啟秀、三品銜江蘇存記道李經方。

    這個陣勢也太打眼了!

    任誰都能看出皇帝的不耐煩來,出洋考察不是真正的考察,而是暫時搬開絆腳石,把後黨的重量級人物統統的攆到西洋去,皇帝自然可以為所欲為了。七人,世鐸是領班軍機大臣,鐵帽子王,鐵桿的後黨,開邊移民的堅決反對者;載漪是神機營、火器營的統領,魁斌管著虎槍營,兩人出差的名義是去觀摩西洋列強的禁衛軍;步兵統領榮祿也就是門提督,京城巡防各營由其把握,自然也是去看別**事的;綿桓是戶部的實際負責人,屢屢拖延移民實邊的銀子,理當出去看看別國財政支和工業、金融;啟秀是禮部侍郎,也是後黨,派遣出洋的理由很簡單,學學洋人的禮法;有辦理外交經驗的李經方出去協助,賢良寺賦閒的李鴻章就得聽話一些。

    七人一出京,朝廷大換血!

    知春亭上,榮祿側身半座於繡墩,過朝會的情形後,低著頭不敢去看老佛爺,老佛爺的臉色早就黑沉得不能再黑了。

    皇帝反擊了,是對後黨指使言官彈劾楊格、依克唐阿,以及戶部做鬼,桂祥饋贈宅子給楊格等事兒的反擊。只是,反擊的猛烈程實出乎慈禧的預料,她原本估計皇帝會擺駕到頤和園來,借問安的理由疏通情節,順便的把極緊張的姨侄感情修復一番,至少要面子上過得去,讓天下臣民看到一個孝順的帝王?

    鬼子,絕對是鬼子搗鬼,攛掇著皇帝背著老佛爺定下的路子走得越來越遠。你不仁,我不義,皇帝這是要逼著太后撕破臉吶!?臉面,撕破就撕破,可是得看時機。

    楊格還榆關,快馬一日可到蘆台,武毅先鋒軍第一批從遼東撤回的部隊多半已經過了寧遠州!所以,鬼子才敢出這麼個主意!

    「榮祿,巡防營堪用嗎?」

    榮祿怕太后問起這個,巡防營的兵士都是什麼人?榮祿一清二楚,要跟武毅先鋒軍正面對上,一觸即潰都談不上,只用門提督說一聲:咱是平定武毅先鋒軍的叛亂。哼,保準那幾千人會一哄而散。

    「榮祿!」

    「奴才,奴才覺得唯有調回甘軍,換武毅軍前往甘肅平定叛亂,才能解決目下的難題。」

    甘軍董福祥所部是榮祿一手扶持起來的。董福祥原本是叛亂為求自保而起兵,卻被官軍不問青紅皂白給打了,董福祥立馬投降,組建了三營人馬跟著官軍打叛軍。後來又跟著左宗棠平定疆,左宗棠去世後受西安將軍榮祿調遣,前年升為喀什噶爾提督,去年再次率部回甘彈壓。目前,甘軍擁兵二十多營近萬人,是榮祿手唯一可依仗的力量。

    甘肅平叛頗費周折,卻董福祥率軍回甘彈壓後立告平復。此時,調甘軍到京畿一帶,調走態曖昧卻越加傾向於皇帝的聶士成、馮義和的武毅軍,是榮祿唯一能夠想出來的法子。

    慈禧知曉厲害,除非把甘肅一帶的叛民統統殺光,否則大軍一走,叛軍立起。前番就是如此,今兒恐怕也不會例外。

    「只怕董福祥一走,叛軍再起啊!」

    「啟稟老佛爺,武毅軍乃是精銳,擊滅叛軍應當輕而易舉。」

    慈禧沉吟不決,調動武毅軍的顧慮倒不只是能否平叛的問題,是怕唯恐激起李鴻章的強烈反彈。

    清日和談一事,太后老佛爺也自覺對不住老臣,但是又不得不李鴻章背黑鍋的同時想到兼併北洋實力,以抗衡皇帝拉湘軍和楊格的勢頭,維持太后朝政問題上的決策權和些微優勢。可惜的是,這個目的因李鴻章和楊格聯手保住北洋、皇帝拉攏楊格後對淮軍的打壓適時放緩而未能達成。

    此時,李鴻章尚且能夠安坐賢良寺遙控北洋的根本是什麼?淮軍!是掌握直隸淮軍的聶士成和其主力楊格、馮義和,一旦調動聶士成、馮義和,或者只讓馮義和率兵前往甘肅駐防,恐怕李鴻章都會極為不安,大力反對。另外,湘軍謀奪北洋未成,李鴻章賦閒,皇帝行事益咄咄逼人,迫使湘、淮兩系又有合作的傾向。董福祥終究還是受過左宗棠恩惠的,湘淮傾向於合流的大局下,能不能到京師來與淮軍撕破臉?這……牽扯到的人事利益範圍太廣,慈禧也沒有多大的把握。

    大的問題還是——一旦調動甘軍、武毅軍,無疑是帝后宣戰,一萬甘軍能打得過兩萬多武毅先鋒軍,甚至還有近兩萬武毅軍以及又兩萬宋慶所部淮軍?別扯其他的,只論武毅先鋒軍,董福祥就決計打不過的!

    大勢如此,實力不濟就只能考慮宮變。不過,甘軍、武毅軍換防,也可以作為一個話題拋出去,給某人提個醒兒,讓某人心安一點,再看看各方反應。

    「皇帝身邊的人都換了哪一些?西苑當差是哪些人?」

    「回老佛爺,西苑當值的是榮和嘶,榮和受命扈從都察院去榆關查實科道彈劾了!」榮祿頓時興奮起來,雙目精光閃閃,連聲道:「榮和一去,再設法調開蒙古侍衛巴哲爾,西苑侍衛就群龍無。玉瑞遠紫禁城當值,若動作乾淨利落的,他絕對就遠不及。老佛爺,皇上不來請老佛爺安,老佛爺大人有大量,卻不能不回西苑去看看皇上和皇后娘娘啊!」

    慈禧明白榮祿的用意,以回京到西苑看皇帝和皇后名義,突然間帶著頤和園這邊的侍衛們殺回去,先控制了皇帝再說!此事有五城巡防營協助,完全可以做到趁夜進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奠定大局。

    「聽說皇帝身邊的侍衛們都換用洋槍了,有沒有這回事兒?」

    「老佛爺,尚未正式換用,皇帝自從召對楊格之後,酷愛演武,常常令侍衛演習戰術,故而」

    慈禧極不豫,厲聲道:「那是楊格給皇帝出的主意,就是個障眼法!這都不知嗎?!哀家問你,巡防營能否進宮,以洋槍對洋槍拿下那班侍衛!?」

    原來,老佛爺問巡防營堪用與否是這麼個意思,不是要巡防營跟武毅先鋒軍開戰,拿雞蛋碰石頭。五城巡防營裡撿巴撿巴,倒是能精選出幾敢死之士來,加上載漪、魁斌從京營八旗選調精銳,合計超過千人的力量,還有西苑那些被皇帝疏遠卻仍宮門當值的侍衛作為內應,擊滅榮和、巴哲爾所帶余侍衛可謂十拿穩。至於皇帝本人嘛,只需令敬事房總管太監派出小太監和一些宮女們就能搞掂。

    「奴才可確保萬無一失!」

    慈禧咬咬牙,下定了決心,卻沒有看榮祿,而是轉向東邊看著遠處,緩緩道:「那好,你回去就知會禮王,明兒先閣議上說一說,如今正值盛夏,出洋考察以十月為宜,拖一拖時日。拖下來了,再說武毅軍和甘軍換防一事,看看反應。另外,該做的準備,這些日子你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跪安!」

    「奴才告退,願太后老佛爺吉祥康壽。」

    榮祿退出頤和園,又飛馬趕回京城,卻沒有立即去拜會禮親王,而是召來京城裡碰得滿臉青腫的袁世凱。

    領軍打仗,榮祿沒有把握,別說與那些遼東跟倭寇幹過仗的功勳侍衛們了。巡防營要抽選精銳,還得讓袁世凱這個呈遞練兵方略和法兵書的人才來籌劃指揮。只是,擺明車馬之前,還得探探此人再說。畢竟是淮系出來的人物,難保不會關鍵時候反戈一擊啊!

    門提督召見,袁某人立即屁顛屁顛的前來請安。

    說來,袁世凱也夠氣悶的了。當初以觀察使的名義摩天嶺上看到楊格時,那年輕人不過是品銜的守備管營官,與道台大人相距好幾個層級。當時,袁某人雖然有拉攏之意,卻又想到聶軍門乃是故交叔伯,不宜楊格方才嶄露頭角時表現得太過急切,看看再說。

    這一看之下就不得了啦!楊格連戰連捷,官位是瘋狂飆升,得了皇帝的親睞,轉眼間就是正二品的花翎總兵黃馬褂巴圖魯,麾下精銳兩萬餘的一軍大將了。落差,巨大的落差,地位迭之劇烈,讓袁世凱加確定練兵領軍才是飛昇之道!此時,是三品銜的道員袁某人去屈就第一軍軍政總監,受楊某人指揮,窩囊軍事瑣務和案間呢?還是另謀出路,尋求練兵領軍的機會?

    既然袁某人不安心於第一軍軍政總監之位,那督辦軍務大臣、恭親王奕訢眼裡就不是個東西了;同時,風傳楊格乃是李堂屬意的衣缽傳人,賢良寺也不能去。加之翁同和家的鐵門上著實碰得不輕,就只能攀門提督的高枝兒,走太后老佛爺的路子了。

    「慰亭吶,本官已經將你的兵書上呈軍機處啦,明日閣議勢必有個結果。」

    步軍統領衙門的後堂上,見禮後劈頭一句話,榮祿就讓袁世凱看到了希望。

    深深作揖的同時,袁世凱很用感情的顫抖著聲音道:「下官多蒙大人提攜,銘感五內,今後若有小成,必任憑大人驅使。」

    「慰亭見外了,今兒晚間五城巡防營行操演之事,慰亭可隨我前往觀操,指點一二。順便嘛,揀選三可造之才出來磨礪之,以為全軍之表率。」

    「大人差遣,下官必全力。」

    看著神情恭謹,言語諂媚的袁世凱,榮祿反而生出一絲不安心來。當下決定暫時不說破此事,利用袁某人練一練巡防營精銳,看看再說。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