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160 【楊格的槓桿】 文 / 過河老卒

    >

    三十米開外,壽山和延山看到郭宗銘等人拉出的警戒線,自覺的站定,遠遠地看著楊格和永山二人交頭接耳。永山也看到了大哥和三弟,只不過此行重要的事兒還沒辦,兄弟敘話還得放一放。

    「致之,你對聖上究竟怎麼看?你給我一句實話。」

    楊格覺出永山容色話語間的鄭重,轉眼看向歡喜山頭忙碌著挖掘戰壕的弟兄和一些海城勞力,想了想,緩緩說道:「大清國要強威起來,不再受列強、倭寇的欺凌,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做到的事兒,當然也不能因為任重道遠而畏縮不前。戰爭打到現,暴露出國家的政治體制、軍事體制、經濟、化都不適合強國之需要,必須加以改草。依帥、裕帥、長帥聯名上折移民實邊就是一和改草。如能順利推行,關內流民問題可解決,的兵役制能夠建立、邊防因此穩定,重要的是滿人腦子裡那種特權感會淡薄少許,興許,滿漢之別以此為端會漸漸消失。嗯……「這話應該怎麼說呢?皇上如果只是滿人的皇上,那他無法衝出目前宮滿族親貴們對他的包圍、桎梏;皇上如果是天下人的皇上,則應對天下各族一視同仁,如此,就能得到三萬萬多人的忠誠和報效,其時,宮那些人又算得了什麼?」

    永山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個傳聲筒,和誤達成、徹底停火之前,楊格無法像別的二品大員那樣回京面聖謝恩。

    皇帝確實急了,很著急。戰爭打的不理想,著急皇權被約束,著急;太后對皇帝的態一日惡劣過一日,似乎擺出了垂簾的架勢,著急。

    依靠楊格把戰爭打下去,通過一場場勝利以至後的勝利,來樹立皇帝的威權,現看來是不行了。朝廷、地方,官伸、姓……整個國家戰爭期間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都急需革,如何草?以什麼為皇權的支撐來推動草?光緒心,洋務派的恭王是有草辦法的,可恭王沉寂了數年之後,權威大打折扣,守舊派和後黨的牽制下能否成事?那就要靠槍桿子說話了!就如同李鴻章坐擁數萬淮軍一般。有楊格率強軍站恭王背後,一切皆有可能。

    故而,皇帝要的是楊格一句效忠的話,無條件效忠,而非方纔所言皇帝是滿人皇帝還是天下皇帝。

    楊格抬手摘下暖帽,用手撥弄著血紅的珊瑚珠子,心道:皇帝待老子不薄啊,接下來,人家要點回饋也是正常。

    二品總兵,歲俸庫平白銀67兩,加支444兩,還有養廉銀700兩,總算起來是1211兩;外加漢軍旗人的例銀100兩,還有已經被軍隊將領們視作歲入一部分的營務處辦公費,那個才是大頭。淮軍營,每營每月辦公費是150兩;武毅先鋒軍採用軍制,營級員額達767人,故而總理遼東軍務行轅和淮軍遼東前敵營務處核定、撥的辦公費是200兩,軍營務處一年的辦公費則按全軍滿員編制人頭來估算,一個員額一兩,是一萬八千兩,戰時翻番。

    如果楊格與別的將領一樣治軍行事的話,一年掙個一萬兩銀子乃是正常,這還是正常節約,不是喝兵血。要喝兵血的話,每年營官們都要孝敬統領大人,他們孝敬來的錢從哪裡來?摀住營辦公費、剋扣軍餉、空報虛額、變賣子彈和補給品自個兒得成,奉獻四成給統,領。全軍一萬八千人分△個營,一年的孝敬錢恐怕都有五萬兩之多。

    這些事兒,恐怕連皇帝都心知肚明。

    多少錢啊!白花花的銀子啊!武毅先鋒軍軍務條令第三章規定——軍、翼、營收支公開,如有剋扣軍餉,槍斃!虛報員額,槍斃!變賣軍資,槍斃!行賄受賄,槍斃!就算是三品、四品的分統、管帶,若有違反,楊格一樣會先殺了再說。

    一支好不容易打出來的精銳軍隊,不能被老舊體制帶來的腐朽風氣給毀了。只是,防,太被動,老子要主動進攻,消滅腐朽的風氣!只要保持武毅先鋒軍的戰力、士氣,自己才有資格當今的國謀求政治的變局。

    那,皇帝能支持嗎?

    「軍事,楊格做主,任何人不得插手;國家事,皇上做主,楊格奉命執行無誤。」

    這話就是楊格給皇帝的提的條件和定心丸了。

    永山達到目的,又伸手從懷裡摸出一封信來遞給楊格,楊格接來看了看,也是看不懂,又遞還給永山。

    永山巔了楊格一眼,眼神那意思是……、沒化,真可怕。

    「恭王說,楊鎮台若支持洋務推行,或可撤了兵部郎的虛職,擇駐軍之地授以洋務辦理的名義。」

    這倒是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軍機大臣恭親王奕所責權範圍之內的事兒,決定了報備即可。

    楊格頓覺恭王可愛起來,這個名義來得好啊。移民實邊,開荒和地是第一步;推行普遍兵役制、編訓預備軍是第二步;借力於北洋興辦實業、軍工乃是第三步。得了一個辦理洋務的名義,那簡直就是瞌睡來了遇上枕頭,嗯,還是恭王會做人吶!

    「二哥請轉告恭王,推行洋務,楊格極力贊成並願積極嘗試。如今移民實邊乃是大事,楊格身為榆關總兵又駐軍遼東,正宜兼個威京洋務幫辦之類的差事,看看能不能成?」

    任務完成,永山鬆了一口氣,點點頭道:「我就是傳聲筒,這事兒行不行,你就等朝廷的電令好了。得,我見大哥、老三去,你跟著?」

    「慢!還有一事兒。」

    「啥事兒?」

    「怎麼俘虜送回去那麼久了,沒聽往來快馬和來援湘軍說起獻俘大典的事兒?」

    「嗨!那事兒,甭想了!」永山猛一頓足,臉上現出激憤之色,聲調也提高了幾分,說:「朝廷求和之心甚切,認為獻俘大典實為挑釁之舉,不利和誤。故而,俘虜們都安置馬廠軍營裡,每天徒然消耗糧食,哼,還不如當初一刀給喀了。你興許還不知道,去年就那邊,大東溝外海,倭鬼子擊沉了高昇號,仁字軍兩營一千多弟兄全數落水,八多人沉入海底啊!「

    「高昇號。」楊格的腮幫子扭動了一下,恨恨的道:「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那些俘虜留著有好處,至少咱們手裡有接近兩千俘虜,李堂誤判桌子上也有幾分主動。問這事兒之前我就已經猜估到了,之所以還要問,二哥,你明白的,對?」

    永山實不是搞政治的料,腦子根本就無法跟上楊格的速,一時間茫茫然一片白,只得問:「我明白啥?你是問啥?」

    「和談條件,皇上能電示楊格好。陳固已經回程,一路上順著電報線清理一番,留下幾個得力的奉天、錦州、榆關電報局看著。他娘的,前番好幾次都差一點死電報線路上。若非施心雄提起日第一軍司令部對我軍從摩天嶺調動到南路作戰行動及時掌握的話,我還真沒想到是電報線路的問題。

    清理過後,皇上就可以放心使用電報了,過些日子,我再呈上一份加密電報編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