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漢子

龍騰世紀 123 【我無怨無悔】 文 / 過河老卒

    「你還是淮軍的人!」

    站沙河邊,壽山昨晚說的話一直楊格的頭腦縈繞。請辭、鬧嘩變,這事兒把金剛橋得罪狠了,此番想要通過迎接宋慶的示好舉動來緩和緊張的關係,顯然不太現實。想要從根本上扭轉李鴻章對楊某人的惡感,還得從淮系的根本立場著手,想辦法。]

    身為臣子,李鴻章為何選擇靠攏慈禧而非大清國名正言順的統治者光緒皇帝呢?其定然有他的道理內。

    就楊格對歷史的那一點點認識,只能看到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滿清國朝廷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地方的財賦、兵員甚至行政了。以南洋湘系、北洋淮系為代表的漢族官僚、地方督撫們手握地方財權,甚至以淮軍為央軍,權勢可謂滔天。慈禧對此的方略是用之、防之、掣肘之、徐徐圖之,以期南、北洋之間,央和地方之間達成某種默契的平衡,以維持滿清貴族的統治地位。

    可以說,手段高超的慈禧比行動操切的光緒要老辣得多!垂簾聽政多年,掌握實際權力的慈禧玩政治平衡;親政不久,欲鴻圖大展的光緒卻要玩破、立之法。所謂破立之法,乃是打破慈禧創建的平衡政治格局,從破拿回皇權,而後再以皇權為心建立政治秩序。

    想從慈禧手裡奪天下,老妖婆平衡之道玩得順溜,難!欲從光緒手裡奪天下,可趁破立之時壯大自身,影響年輕皇帝,易!

    難易之間又有此時彼時的分野,此時,光緒弱而主戰,楊某人身戰場,要積累軍功謀得出身和政治影響力,要努力改變戰爭的結局,為將來的國多留一份底氣,要利用戰爭吸聚一批人才為今後所用。故而,主和的後黨、淮系,主戰的帝黨、湘系,二者之間,楊格從自身利益出,只能選擇「效忠皇帝」。

    三國的故事告訴楊格,孫劉聯合才能抵抗曹魏;老三、老二攜手才能叫板老大。此時的楊格充其量就是一顆棋子,算不得老三,卻不能看著老二孤孤單單的被老大壓扁,不能跳出來去挑戰實力強橫的老大。咋辦呢?兩邊敷衍著,先把自己強壯起來再說!

    欲強壯自身,要的就是利用淮軍大部遼東、湘軍源源北上的局面。李鴻章眼看著湘軍北上,征東軍事大權旁落,直隸總督之位不穩,心定然著急。急什麼?他急需一場勝利把日本人打到談判桌子上,快地簽訂合約,讓湘軍哪兒來回哪兒去!

    打勝仗依靠誰啊?宋慶指揮的淮軍各部?不成!宋慶有求勝之心卻無得勝之法。故而,光緒皇帝對馮義和、楊格以及武毅軍的封賞嘉勉,慈禧和李鴻章並未阻擾,楊格想要留遼東戰場效力的願望也得到了滿足。

    政治上的事兒,一未必是一,二也未必是二。並非楊格把李鴻章得罪了,就不能為李鴻章所用。那麼,同樣的道理反過來說,楊格得罪了李堂,卻未必不能借力於李堂展自身實力,也未必不能保住自己頭上淮軍的帽子。

    因為,遼東再打勝仗是雙方的共同願望,當然也是光緒皇帝的想法。

    楊格沙河邊吹著寒風琢磨、盤算,從牛莊城出前往甘泉堡的宋慶也坐騎「嚓嚓」踏雪而行時撥拉著自己的算盤。

    楊格請辭、武毅軍嘩變,如此激烈之手段令金剛橋督署有些猝不及防,堂因而非常惱怒;而日軍行將增援遼東,或山東、直隸開闢戰場的消息又讓戰局的情勢分外惡化了。為此,天津和牛莊之間為楊格事,三天內往返電達十餘通,間還參雜了奉天城裡的周馥、袁世凱的意見,總算整理出一個應對局面的策子,心意思很簡單,即——全力協助楊格再打一場勝仗,達成和談之後以軍功之賞來個調虎離山,武毅軍回蘆台歸建、分拆或編散,讓牛逼哄哄的楊某人當個光桿子的蘆榆防軍幫辦。

    這個策子,是不允許看到皇帝重用湘軍而打破國內政治平衡的太后老佛爺肯的,因為議定策略花費幾天時間,故而上報軍機處就晚了幾天。同時,這個策子沒有讓聶士成參與其,堂大人對蘆榆防軍出了楊格這個岔子,也並未怪罪聶功亭。堂大人是深知聶士成為人的,給予的評價是「忠正耿直,堪為標范」。再者,官執政治軍議定策略,武人只需執行即可。

    「大人,您看。」戈什哈張作霖手指前方的沙河渡口。

    迎著北風,老帥宋慶瞇縫了眼睛看向前方。河岸邊,十餘騎一字兒排開,騎手們沒有坐馬背上,而是牽著戰馬肅立著,當,似乎隱隱襯托出一個人來。

    「這誰啊?看看去。」

    張作霖打馬快跑,很快就圈馬回轉,報道:「稟宮保大人,是四品兵部主事、幫辦蘆榆防軍軍務、武毅軍幫統楊大人河邊恭迎宮保大人您吶!」

    武毅軍,楊格。遼東淮軍統帥還是第一次見著呢!宋慶一揮手,帶著一大群隨從們加快速趕到河邊。

    啪的一個立正,楊格高聲道:「標下參見宮保大人!「見宋慶要下馬還禮,又道:「別,宮保大人請勿下馬,由標下為大人引韁過河。」上前接過韁繩的同時,郭宗銘帶著十名弟兄牽馬上了冰面,顯然是為宮保大人探路呢。其實,這工作現做是表面功夫,這冰層多厚?能過多重的車馬?楊格和郭宗銘早就探了個實。

    楊格小心翼翼地牽著馬兒緩緩踏上冰面,馬背上,宋慶卻微閉雙目,轉動著自己的心思。方纔,就方才見面的那一瞬,他沒有多看楊格,而是注意到楊格手下的11個官兵。從他們身上,老帥覺出了與南路諸淮軍各部官兵的不同,具體是什麼不同呢?得費些思量,好生比較。嗯……有了,是氣質的不同!那些官兵們站得是腰背筆直,較之武備學堂的那些德國教習有威勢;那些官兵的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那是屢戰屢勝後的自信,別人學不來;那些官兵的臉色嚴肅,卻不是那種麻木的嚴肅,你能從他們的眼睛看到潛藏著的激情,似乎只要一聲令下,那激情就會猛然地爆出來,衝鋒、陷陣、白刃,無所不能!

    一生從戎、久歷軍旅的老帥第一眼看到這些武毅軍的時候,就喜歡上了,就覺心隱隱生疼,這樣的軍隊真要調回、分拆、編散?

    冰面趟過,武毅軍親軍們翻身上馬,稍微加快了速,拉開了距離,楊格卻保持著走冰面的速。宋慶見狀,會意,擺手示意隨從慢行。二人一馬與前、後兩隊官兵距離遠了,有了說話的空間。

    牽著馬,楊格邊走邊說:「宮保大人,前番請辭、嘩變,標下實是有萬不得已的苦衷,絕非藐視大人,故意不尊號令。」

    「嗯。」宋慶顯得很矜持,沒有多話。

    「想我淮軍出戰朝鮮以來,頂酷暑、冒風雪,從去年夏天打到今年開春,轉眼就要整整一年了。苦、累,咱弟兄們不怕,生、死,咱弟兄們也並不乎,乎的是苦戰一年的結果,乎的是咱淮軍的名聲,乎的是宮保大人您不能沒有武毅軍的效力,不能就這樣海城跟鬼子耗下去!從岫巖回歸海城戰線,武毅軍近萬弟兄是捨棄了掃蕩殘敵、復土建功的大好時機,而欲跟隨宮保大人南路主戰場打垮倭寇,打怕倭寇,令倭寇不得不向我淮軍求和,以利朝廷和堂大人列國的協調之下展開和談,結束戰爭!宮保大人,標下之所作所為,都出於此,宮保大人和北洋諸公責我、罪我、恨我,我無怨無悔。」

    聲情並茂,真情流露;言之有理,行之有節。

    老帥幾乎要被感動了。原來,楊格心裡始終揣著「淮軍」二字,所為之出點也是為堂大人「早和談,以免湘軍坐大」的策略著想、出力。只是,青苔峪堡與牛莊之間隔著析木城、海城,來回往返曲折難行,消息不通,事到臨頭時倉促而罷了。如此忠義之人,卻……嗨!這事兒辦的,拙!

    宋慶本就想留楊格和武毅軍於遼東,用海城戰事上,這是從他自身利益來考量的。故而,李鴻章調回蘆榆防軍的問題上,需要與之再三電報溝通,哪知楊格來了那麼激烈的一手,危害到李鴻章和淮軍整體,宋慶這才贊同對楊格的後續處置策子。

    而今,楊格吐露實情,敞開了心扉,人家請辭嘩變的目的也是為了留遼東打鬼子,只有打疼了鬼子,鬼子才會想到和談嘛!這個道理如此簡單明瞭,讓人不得不信,不能不信!那……就權且信了。畢竟接下來,自己還要依靠這位銳將領打下海城吶!

    「致之啊。」

    「標下。」

    「難為你了,真是難為你了。當初,本帥還以有人密信告你行為不端一事,欲褫奪你職銜拿問,幸有袁觀察阻止,後因依帥接掌遼東軍事而作罷。近,又有人告你隱瞞岫巖繳獲,說,岫巖乃是第三師團補給重地,第三師團從連城出,一路攻城掠地,佔領岫巖後又搶掠官庫、勒民財,積累甚巨。武毅軍收復岫巖多日,卻未見繳獲銀兩多少,實可疑!本帥為此詢問馮鎮台,得知繳獲之實情,已將妄言之人降職遣回直隸去啦。之所以迭次有人本帥面前說叨於你,實則本帥對你有些成見,給奸險小人鑽了空子。這一次,本帥看清楚了,致之啊,你是公忠體國之人!」

    楊格心暗喜,自己該放低姿態,放低了;自己該說的話,說了。宋帥這是主動表示要與楊某人修復關係了?嗯,還得看看,看清楚了再說。

    兩人一路說著分水嶺東路的戰事和一些戰役細節,不知不覺間,甘泉堡望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