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學院軍訓定點在北京市的郊區。
所有人都在訓練,訓練的東西呢,是分成幾個隊列訓練。
電影學院每個系招生不多,所以只分了三個男生班和三個女生班。表演系女生最多,所就形成一個班。其他美術、攝影、錄音、文學四個系另成一個班。
站在日頭上苦曬就是最基本的事情。不過今天換了點花樣,在今天上午是軍體拳對練。
在一個鋪滿了墨綠色軍用大墊子的訓練場裡,教官捉對站好,給大家示範。
對練,也就是擺個樣子,讓學員知道軍體拳是可以實際用於制敵的,教官示範的動作慢吞吞的,大家練得嘻嘻哈哈,沒什麼人當回事情。
而就在大家玩著的時候,一輛車突然開到了軍區的操場上。很囂張的就是直接開到了軍區的操場上,一看架勢是軍區的車子。紅旗牌的車子很給力的存在。
車子緩緩的進入顯得很有氣場。
眾人的目光隨著車子的到來,也愣住了。幾個軍官摸樣的人看到了那車子以後,很是恭敬。那個指導員教官在看來來車的來人是誰後。還跑到了車前。
再然後,就看見一個三十歲出頭的軍官和一個帥哥下車了。車裡面似乎還有什麼人,看架勢挺大的。
眼尖的看到那三十歲出頭軍官的軍銜後,瞭解行情的人就頓時叫出了「兩槓兩星,這人是中校」
三十多歲,竟然就是中校了。這也太牛了。這麼年輕
還沒有等人緩過神來了,表演系的人卻是又叫出來了。
那位酷哥旁邊穿著一身白色休閒服的人,仔細一看,不是今年北電神奇的存在有是誰啊。
今年北電神奇的存在,三系第一的牛人,具體頭銜不用多說的施達仁是也。
老天啊,這個傢伙報道沒來,軍訓的時候來的竟然還這麼囂張。
眾人錯愕之際,也不知道那男的說了些什麼,那個平時很是牛拜的指導員教官臉色就是一變一變的。再然後,他就讓幾個帶隊的教官一起教到了他們的身邊。吩咐了幾個指令。
幾個教官聽到後一個個的的在聽到這個指令後,臉色更是一變。看著那個軍車旁邊的達仁個個面露猶豫隨後就看見其中一個軍官點了點頭,就對著達仁做了一個請得手勢。
達仁,也對他做了一個你先請的手勢。
軍官也不含糊了,當即動作。就看到一個照面,那軍官竟然被達仁不知怎麼的壓住鎖頸一個蹲身,就把軍官壓到在地,氣勢驚人。
可憐那個軍官,倒地之後想掙扎卻被壓得連連咳嗽,摔得很是不清。
再然後,就看見兩個軍官可能是看出了達仁動手,竟然一起上了。而此後也不知道是怎麼動手的,就是看到達仁的出手速度很快。把兩個軍官的出手化解的同時,竟然還把其中一個軍官的拳頭打在另外一個軍官的臉上。
那個被打軍官的腿,則踢在了那個軍官的胯下。
練個個軍官也不知道是怎麼了的就這麼被制服了
最後一個平常在軍營裡面最囂張,對男生們很粗暴的軍官,上來了。
他的身手的確是不錯,還打到了達仁的身上。只不過這就是暫時的,卻看達仁一撐身旁汽車頂棚,把撐起了身子騰空起來,在停滯在空中的同時,就看到他一個騰躍,竟然用雙膝夾住了那軍官的脖子。
一個騰身,就用膝蓋狠狠的把軍官的臉和頭壓在了冰冷的水泥地上。
這種手法,是很典型的十字鎖喉術,是為了斃敵的專業軍用格鬥術。很實用殺傷力更是極大。
這麼一壓一制服,把全場的所有人看的都徹底的當機了。
在看指導員教官,那裡還有平常的凶樣,就看他竟然走到了達仁的面前,非但沒有批評。還親暱的拍了拍施達仁的肩膀,一臉讚許的模樣。
還沒有等所有的學生反應,達仁就回到了車裡。中校也回到了車裡。
再然後就駕駛出了軍區。
一切的過程不過五分鐘,但眾人去被驚訝的都說不出話來。而在眾人吃驚之餘,就看到那指導員教官,走到了一群亂糟糟的人群面前說道
:「說什麼話,不知道安靜嗎?剛才是是軍區領導來視察,有什麼好議論的。該訓練的還是給我好好訓練。
此外表演系的學生請出來一下,軍區領導剛才給你們佈置了一個新任務。請表演系的學生,在軍訓期間設計一個比較有立意的有深意的節目。
在此期間你們可以只需參加上午的軍訓。下午的時間都可以供你們在上理論課的大堂綵排和設計方案。」
話音落下,整個場子裡面頓時想起了一群嘰嘰喳喳的聲音,其中埋怨的聲音最多了。看著表演系那女生隊伍裡面,哪一個個眼神簡直就是要把表演系的人都給吃下去。
要說是平常,這個節目弄出來,大家最多也就是狐疑狐疑。
可是現在說出來,誰他娘的會信啊。
一個中校,帶著施達仁到軍區溜了一個彎。表演系就莫名其妙的下午不用訓練了,這可能是巧合嗎。護犢子不能這麼護的啊,你搞好同學關係,也不能建立在所有人的怨念上啊。
有這麼欺負人的嗎。我們沒權並不代表我們沒有人格
而還沒有等眾人徹底緩過神來,就又聽到那指導員教官說道
:「軍區領導考慮到大家都比較累,因此,我們決定改變軍訓計劃,從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改為六點半。軍訓時間從七點改為八點。而下午軍訓的的結束時間,則從五點改成四點。」
話音落下,全場所有人都當機。過了好幾秒才有人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再然後就有人歡呼了起來。
轉眼之間,表演系也瞬間從被嫉妒對像變成了感謝對象。
在那一刻,每一個人都知道了,今年表演系的施達仁真的牛到了極點。
拉著軍車到軍訓場地,這麼囂張的替整個學院的學生減少軍訓,不用多問這又是北電有史以來的頭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