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一九七四年,最引人矚目的不是阿以簽署停戰協議,而是發生在中國的兩件事情。
一九七四年一月,在春節休會前,中國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意義重大的法案,即《貴重金屬儲備法》,明確規定黃金為戰略儲備貴重金屬,禁止以任何名義將用於戰略儲備的黃金輸出國外。
顯然,這不僅僅是一部只針對中國國內的法案。
在該法案正式生效之後,其他國家存放在中國的黃金也將受到影響,即其他國家存放在中國中央銀行金庫裡的黃金將只具有流通價值,即只用來進行貿易結算,必須無條件的存放在中國的金庫裡面。
說白了,即便擁有這些黃金的國家想要提現,得到的也不是黃金,而是等值貨幣。
顯然,這件事情立即引發了金融風暴。
一時之間,華元被徹底看空。
對老百姓來說,最理想的選擇肯定是立即把手裡的華元兌換成黃金,或者是用來購買一切能夠保值的商品。
可是,對國家而言,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最受傷的,正是那些通過出口石油發財的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海灣地區的產油國。
比如,沙特擁有數百億華元的外匯儲備,在中國中央銀行裡存放了一千多噸黃金,而這幾百億的外匯根本不可能兌換成黃金,存放在中國的黃金也無法提取出來,也就必然會在金融風暴中遭受慘重損失。
緊接著。中國當局展開了頻繁的外交活動。
二月初,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意大利等五十多個國家的央行行長齊聚上海,召開了戰後的第一次全體央行行長會議,商討華元與黃金脫離關係之後的金融體系,為建立新的金融體系做準備。
外界並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勝利。
這就是。在一月底,中國與沙特等石油輸出國集團主要成員國達成了雙邊協議,確認以華元做為石油貿易唯一的結算貨幣。以確保沙特等主要石油輸出國的利益,為進行金融貨幣改革奠定了基礎。
結果就是,在央行行長會議上。華元與黃金脫離關係得到了多數支持。
一九七四年四月,中國國民議會正式通過了《貨幣法》(一九七四年修正案),確定華元不再跟黃金掛鉤,而是根據市場浮動調整。
這下,華元在「蘇州園林體系」中確立的信用完全崩潰了。
該法案通過後的第一周,華元就貶值了數十倍,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由十比一跌落到了二百八十六比一。
到此,金融風暴演變成了金融危機。
這場危機將持續數年之久,直到八零年代初,華元的幣值才趨於穩定。國際金融市場也才接受了既成事實。
當然,金融危機也不全是以華元貶值為主。
在一九八零年初,華元的幣值跌到谷底,加上華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已經得到全面鞏固,以及全世界對黃金的需求縮水。華元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並且維持到下半年,到一九八一年才再次由漲轉跌。
這些折騰,保住了華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
關鍵就是,華元得到了石油輸出國集團的承認,為全球石油貿易的結算貨幣。即買賣石油必須使用華元。
金融戰場上的勝利,鞏固了中國的全球霸主地位。
更重要的是,華元成為了一件強有力的武器,其實際價值甚至超過了足夠毀滅人類文明的核武器。
原因很簡單,在通過成為石油貿易的唯一結算貨幣鞏固了地位之後,華元還成為了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結算貨幣。
這樣一來,任何一種大宗商品的國際貿易都受到了華元幣值的影響。
在現代經濟中,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都離不開國際貿易,而且貿易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例外。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典型的資源匱乏型工業國,其貿易結構以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為主。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典型的進出口加工貿易國家,其獲取財富的主要手段是通過低價進口原料、高價出售工業產品來實現。如果無法低價進口原料,又無法高價出口工業產品,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就難以發展。
在這裡面,金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說得簡單一些,每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需要大量採購原料的時候,只需要貶低華元的幣值,就能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付出更高的成本。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大規模出口產品的時候,則通過提高華元的幣值來降低其盈利。這一進一出產生的剪刀差,就足夠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遭受慘重損失了。
說白了,貨幣成為了中德冷戰的武器。
當然,這場貨幣戰爭,也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一九七八年,伊拉克宣佈退出「阿拉伯聯邦」。第二年,敘利亞也正式退出,「阿拉伯聯邦」宣告解體。
雖然埃及、敘利亞與伊拉克依然把以色列當成頭號敵國,但是「阿拉伯聯邦」解體使得以色列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
一九七九年底,在中國的主導下,以色列開始與埃及就歸還西奈半島進行談判。
在進行了大半年的談判之後,以色列與埃及領導人在一九八零年四月,在中國的北戴河簽署了著名的《埃以和平條約》,兩國正式結束了長達二十六年的戰爭狀態,以色列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和平,而埃及則獲得了西奈半島。
當然,按照條約規定,埃及將不得在西奈半島駐軍。
只是,埃及也因此失去了在阿拉伯國家中的領袖地位。
要知道,戈蘭高地還在以色列的掌握之中,約旦王國的部分領土也在以軍佔領之下。
說白了,這份和平條約,直接導致阿拉伯國家聯盟解體。
兩年後,以色列與約旦王國也簽署了和平條約,以歸還侵佔領土的方式,獲得了約旦王國的承認。
到此,在以色列的鄰國中,依然敵對的只有敘利亞了。
更重要的是,埃及自動放棄阿拉伯國家領袖地位,導致阿拉伯國家聯盟解體,促成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迅速投入中國懷抱。
到一九八零年底,整個中東與海灣地區,只有敘利亞與伊拉克依然堅持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交好。
雖然李承志並不關心這些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對每一個人都產生了影響。
李承志並不知道,到一九八一年的時候,他的個人財產已經增加了一百多倍,主要就是李志強把他的所有儲蓄都拿來購買黃金,並且在一九八零年全部變現,然後又在一九八一年再次用來購買黃金。經過兩次折騰之後,李承志的個人財產不但沒有在金融危機中縮水,反而增加了好幾倍。
當然,對李承志來說,錢根本就不是需要關心的東西。
到一九八一年,他已是五級軍士,還是狙擊手部隊裡資格最老的狙擊手之一,更是下一任大隊長最有力的人選。
黎洪波已經五十多歲了,不出所料的話,他很快就會退役,或者是擔任陸戰隊軍士長。
當然,李承志也不年輕了。過完春節,他已三十六歲。
這幾年,李承志很少回家,因為他仍然沒有解決最重要的個人問題,也就不想面對已經兩鬢斑白的母親。
再說了,三十多歲還是光棍,在當幾年光棍也不是問題。
當然,李承志也不是沒考慮過個人問題,還談過幾次戀愛,但是每次都無果而終,而且他也沒有多少時間談戀愛。
同樣忙得不可開交的還有顧祝同。
一九七五年,顧祝同當選國民議員,而且受中華民主黨大選失利影響,暫時離開了政府工作崗位。
五年之後,顧祝同捲土重來,在中華民主黨大選獲勝之後,出任國防部長。
事實上,在一九八零年,顧祝同完全有資格參與競選。更重要的是,中華復興黨政府在經濟上的無所作為,讓一九八零年的大選毫無懸念。說白了,不管是誰,只要代表中華民主黨參與大選,都有把握當選總統。
只是,顧祝同沒有這麼做,只是加入了競選團隊,為自己謀得了國防部長的位置。
當然,沒有人懷疑顧祝同的影響力。
說白了,只要他在政府中任職,不管在哪個位置上,其影響力都不會低於總統,而且擁有足夠的實權。
更重要的是,在國防部長的位置上,顧祝同能夠做更多的實事。
別忘了,顧祝同最大的才幹就是搞大工程。「載人登月項目」已經證明了顧祝同在管理與推動大型工程上的能力,而「登月競賽」只是重創了德意志第二帝國,讓中國在宇航技術上取得反超,並沒有擊潰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無法用戰爭的方式、只能通過間接手段來擊敗對手的冷戰中,中國需要一個規模更大、意義也更加巨大的工程來拖垮對手,而顧祝同擔任國防部長,正是與此有關。
顯然,顧祝同這次肩負著更加重大的使命。(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