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中國外交部的照會,即得知中國外長周潤康將以總統特使身份訪問柏林之後,羅恩召開了一次緊急內閣會議,特別讓三名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做了情勢說明,私下裡則讓三大情報機構提供了詳細的資料。
要知道,總統特使身份要比外長高得多。
如果周潤康以外長身份訪問柏林,羅恩在原則上只需要安排外交事務國務秘書接待,而是否親自接見則由實際情況決定。此外,除非周潤康是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遞交戰術,不然就不能以外長身份覲見德皇。
顯然,總統特使身份就不一樣了。在外交場上,總統特使擁有總統、也就國家元首所擁有的全部特權,而且代表總統在訪問國行使國家權力。因為羅恩只是政府首腦,而不是國家元首,所以比總統特使還低了半級。按照外交禮儀,總統特使將首先拜訪訪問國元首,然後才是跟政府首腦會晤。
說白了,周潤康的訪德身份就很特殊。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當局已經通過這個巧妙的安排,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傳遞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信息。這就是,周潤康的柏林之行,將是阻止戰爭爆發的最後機會,也就是所謂的最後通牒。
錯過這個機會,中德就將爆發戰爭。
在緊急內閣會議上,羅恩的猜測得到了證實。
早在他成為帝國首相之前,帝國就在支持墨西哥,即通過墨西哥代言,暗中支持危地馬拉的軍人獨裁政權。更重要的是,帝國此舉的目的是要鞏固墨西哥的軍事政府。並且通過墨西哥來擴大在美洲地區的影響力。當然,最終的目的是要控制北美大陸。以邦聯美國為核心把三個美國統一到一起。如果有可能,還會讓墨西哥與統一之後的美國合併,再設法吞併北面的加拿大。
顯然,這是一個很有野心的計劃。
可是羅恩更加清楚,如果波及到美國,那麼中德全面戰爭就難以避免,因為中國絕對不會准許德意志第二帝國染指美國。
要知道,中國主導了肢解美國的行動。如果不是考慮到同盟國集團的團結,中國跟本不可能把邦聯美國交給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在肢解美國的時候。中國做出了讓步,德意志第二帝國直接佔領的邦聯美國也是最弱小的一個,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另外兩個美國,也就不可能成為三個美國的核心。
此外。在中國的全球戰略中。太平洋具有決定性的價值。
為了把太平洋變成自家的水池,中國不惜代價的控制了太平洋沿岸地區,為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墨西哥的所作所為保持克制。已經是中國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而德意志第二帝國試圖控制北面的三個美國,自然超出了中國的容忍範圍,就如同德意志第二帝國把歐洲大陸視為禁臠一樣。
由此可見,德意志第二帝國情報機構的作為,才是危地馬拉戰爭的根源。
說白了。如果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暗中支持,卡斯特羅家族就不可能在內戰中奪取危地馬拉城。更不可能擊敗民選政府,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情。只不過,這些都是往事,而且沒有太多的秘密可言。
真正的關鍵,在於戰爭期間發生的事情。
羅恩上台的時候,危地馬拉戰爭已經爆發,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情報機構已經按照前總理的命令採取了行動。
這就是,暗中為危地馬拉政府軍提供新式武器裝備,包括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
更要命的是,這些武器裝備,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提供給了危地馬拉政府軍,並沒有經墨西哥中轉。
顯然,這些行為,也足夠讓中國當局把德意志第二帝國當成頭號敵人。
可以說,中國有太多的理由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而且任何一條理由拿到檯面上來都是確鑿的戰爭依據。
羅恩有理由相信,中德還沒有開戰,簡直就是奇跡。
當然,羅恩有更多的理由相信,中國當局不大可能為了這些雙方都在做的事情而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選戰。要知道,中國也在暗中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中國的情報機構同樣在為巴爾幹半島地區的**武裝力量輸送武器裝備,甚至提供軍事培訓,而這同樣觸及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根本利益。
問題是,大使遇害就絕對不是在檯面下搞的小動作了。
如果中國當局掌握了確鑿證據,相信姚文芳大使遇害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關,而且中**方認定這是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的充足理由,那麼就算中國政府不願意開戰,也會受到來自軍方的巨大壓力。
德軍的影響力,讓羅恩非常清楚軍方立場具有多大的危險性。
在緊急內閣會議上,羅恩還瞭解到了一件事情。這就是,在墨西哥遇難的中國大使姚文芳曾經是周潤康的追求對象。也就是說,中國外長與遇難大使的關係非同一般,而周潤康也許受到了影響。
這些因素結合到一起,讓羅恩直冒冷汗。
在緊急內閣會議上,羅恩專門徵求了幾位將軍的意見,即當戰爭以中國突然發動戰略打擊的方式開始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有多大的勝算,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在這場戰爭中遭受多大的損失。
顯然,將領給出的答案讓羅恩感到極為悲觀。
用德軍總參謀長龍德施泰德大將的話來說,如果中國當局有足夠的決心,並且給予軍隊足夠的自決權,那麼中**隊發起的第一輪戰略打擊,就能徹底摧毀包括戰略彈道導彈發射陣地、戰略轟炸機基地與戰略核潛艇基地在內的所有戰略打擊力量,同時摧毀整個歐洲大陸上的所有大城市,而在打擊結束之後,德軍倖存下來的很有可能只有不到二十架在空中巡邏的戰略轟炸機,以及出海的幾艘戰略核潛艇。因為德軍戰略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很短,而戰略核潛艇又在北大西洋上活動,所以德軍將在遭到突然的戰略打擊之後,喪失對中國本土的戰略反擊能力。也就是說,德軍最多只能剩下有限的戰術反擊能力,只能針對中國的海外軍事基地,以及中國的盟國、比如英國的主要城市發起戰略反擊,對中國進行軍事價值並不大的間接反擊。在這種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取勝的機會為零,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將無法估量。
龍德施泰德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已經表達了出來。
這就是,如果中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略打擊,而且有足夠的決心,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在開戰的那一天戰敗。
當然,龍德施泰德有意誇大了中國的戰略打擊能力。
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是沒有反擊能力,也不是沒有反擊機會。
這就是,即便中國發動突然打擊,德意志第二帝國也能獲得十五分鐘的預警時間,即由戰略預警衛星、以及部署在俄國的遠程警戒雷達能夠及時發現來襲的戰略彈道導彈,而在此期間,德軍能把處於待命的戰略彈道導彈發射出去,摧毀中國的大城市,對中國進行戰略報復。
可以說,正是德軍的戰略反擊能力,遏制了中國的戰略威脅。
說白了,如果德軍沒有能力在本土遭到戰略打擊的時候,對中國進行具有大規模毀滅能力的戰略報復,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沒有資格與中國分庭抗禮,更沒有能力跟中國進行全面鬥爭。
有趣的是,龍德施泰德危言聳聽,是想讓首相下令提高戰略戒備等級。
結果起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效果。這就是,羅恩認為不應該刺激中國,也就沒有批准龍德施泰德提讓德軍進入四級戰略警戒的建議,只答應讓德軍進入三級戰略警戒,做為對中國提高戰略部隊執勤等級的回應。
顯然,這兩種警戒等級有著天壤之別。
四級戰略警戒是僅次於戰爭狀態的最高警戒級別,在此情況下,德軍的左右戰略部隊都將進入待命狀態,帝國的領導機構也將進行戰略疏散,而且所有戰略打擊部隊都能在接到命令之後的五分鐘之內發起行動。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德軍的戰略彈道導彈部隊能在五分鐘之內把攜帶有核彈頭的導彈發射出去。
與之相比,三級警戒就算不上什麼了,甚至算不上戰略警戒。在此情況下,德軍只是結束了所有休假安排,官兵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回到所在部隊報道,預備役部隊則開始徵召預備役官兵,常備軍則處於駐守狀態。更重要的是,在此情況下,德軍的戰略彈道導彈部隊不會提前為導彈輸入彈道信息,只會為導彈加注燃料,因此需要十五分鐘的準備時間才能把導彈發射出去。
龍德施泰德很不滿,只是他也不能違背首相下達的命令。
按照德皇威廉三世下達的詔書,在政治改革之後,首相代替德皇行使國家權力,因此首相才是德軍的最高統帥。
羅恩這麼做,並不是沒有理由。
既然中國派來了特使,就表明還有機會避免戰爭,而只要和平還有一線希望,就不應該刺激中國,不能使局勢惡化。(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