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十三天,中國陸戰隊在洛杉磯南面的海岸線上站穩了腳跟。
雖然在登陸計劃中明確提到,陸戰隊上岸之後首先奪取洛杉磯南面的長灘港,然後向內陸推進,但是從選擇的登陸地點來看,攻佔長灘港並非易事,因此就需要在此之前完善後勤保障。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登陸場修建臨時碼頭。
為此,中國海軍做了極為充足的準備。
可以說,陸戰隊在海灘上呆了十三天,主要就是在等待工程部隊建好臨時碼頭,在獲取了足夠的作戰物資之後,再發起進攻。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陸戰隊選擇的登陸地點並不理想。
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總共有四處地點較為適合登陸,從北到南,依次是西雅圖附近的胡安德富卡海峽,中部的舊金山,南加州的洛杉磯,以及美墨邊境線上的聖迭戈。前者緊挨著加拿大,而且理想的登陸場在海峽內部,因此登陸艦隊難以在登陸場附近集結,也容易遭到海峽兩岸防禦部隊的壓制與襲擊。舊金山港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雖然美軍設法修復了主要的基礎設施,但是聖弗朗西斯科灣很容易被堵塞,且該地附近有太多的大城市,讓陸戰隊在上岸之後很難迅速展開。這樣一來,就只剩下了洛杉磯與聖迭戈,而這其中最理想的選擇應該是聖迭戈,而不是洛杉磯。
首先。聖迭戈有美軍在西海岸地區最大的軍港,也是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即北島軍港。
雖然軍港的防禦要比商港強得多,攻打難度也要大得多,但是北島軍港有極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同時供數十艘大型艦船停靠,吞吐能力不亞於長灘港。足以支持數十萬陸戰隊作戰。
其次,聖迭戈鄰近墨西哥。
雖然墨西哥是美國的准盟國,而且一直在為美國提供支持。但是並不是所有墨西哥人都願意加入以美國為核心的軸心國集團。別忘了。在墨西哥有很多德裔,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在策動讓墨西哥參戰,只是在達到這個目的之前,大戰就宣告結束了。
顯然,只要戰況對美國不利,就有可能讓墨西哥參戰。
這樣一來,如果選擇在聖迭戈登陸,就能夠切斷美墨的陸上通道。讓墨西哥不再受美國影響。
第三,聖迭戈遠離美國西海岸人口密集地區。
雖然聖迭戈的人口在美國西海岸的各大城市中排名前十,但是與舊金山、洛杉磯等大城市相比,聖迭戈只是一座小城市,而且這座城市的居民大多是軍人、以及軍屬,平民的數量並不是很多。
此外,在聖迭戈附近,就沒有其他規模較大的城市了。
顯然,在這種城市較少的地方,更利於陸戰隊在上岸後展開。也更利於陸戰隊擴大佔領區域。
第四,聖迭戈西面有一座面積不算小的島嶼,即聖克利門蒂島。
這座島嶼距離聖迭戈大概有一百一十公里,不算遠,也不算近,遠到讓任何一種遠程火炮都夠不著,而近到讓航空兵可以輕易跨越。顯然,如果以聖克利門蒂島為基地,陸戰隊在聖迭戈附近登陸的難度將低得多。更重要的是,如果在聖克利門蒂島上部署航空兵,肯定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艦隊的作戰負擔。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聖迭戈是美國西海岸地區的軍事防禦與指揮中心。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中國陸戰隊登陸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時候,美軍有百分之三十的兵力部署在聖迭戈附近,此外還在該地儲備了占西海岸地區總量百分之五十的物資,且西海岸防禦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設在聖迭戈,連美軍僅存的幾艘戰艦也全部部署在聖迭戈。
顯然,如果首先攻佔聖迭戈,就能打亂美軍的防禦部署。
有了這麼多的好處,為什麼沒有選擇在聖迭戈登陸呢?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
這就是,按照陸戰隊制訂的作戰計劃,如果在聖迭戈附近登陸,就得首先攻佔聖克利門蒂島,然後還得在該島上修建軍營、機場、倉庫與碼頭,因此登陸美國本土的時間至少要推遲三個月。
顯然,這是顧祝同無法接受的。
當時,顧祝同曾經提出,在不攻佔聖克利門蒂島的情況下在聖迭戈附近登陸,但是被陸戰隊否決了。
主要就是,已經有足夠多的情報表明,美軍重點守衛聖迭戈。
這也可以理解,因為聖迭戈確實是最有可能遭到攻擊的地點,加上該地是美軍西海岸地區的軍事指揮中心,美軍沒有理由不重點防禦該地。
按照陸戰隊的說法,如果不攻佔聖克利門蒂島,不以該島為跳板,那麼登陸聖迭戈的難度將非常大,首次投入的兵力絕對不會是六個陸戰師,也許是八個、也許是十個、也許需要十二個,而這超過了後勤保障能力。
顯然,這也正是顧祝同放棄登陸聖迭戈的主要原因。
當然,這不見得是壞事。
轉而選擇在洛杉磯附近登陸,反而讓中國海軍放開了手腳,也讓顧祝同獲得了欺騙美軍的機會。
這就是,在火力準備階段,中國海軍把聖迭戈當成了佯攻地點。
結果就是,美軍反而認為中**隊將在聖迭戈上岸,在洛杉磯附近的狂轟濫炸只是在掩人耳目。
受此影響,直到登陸的前一天,美軍才猛然明白過來。
當時,隨著登陸艦艇在洛杉磯外海雲集,加上陡然增強的火力打擊,誰都知道哪裡才是真正的登陸地點。
可惜的是,美軍在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已經為時太晚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軍一直把重點放在聖迭戈,留守洛杉磯的兵力不到三十萬,且主力部隊只有三個師。
相反,在聖迭戈附近,有差不多四十萬美軍,而且主力部隊有八個師。
等到美軍開始向北運動的時候,中國海軍陸戰隊已經衝上了海灘,而且把灘頭陣地的縱深擴大到了五公里以上。
更要命的是,美軍從聖迭戈北上的時候,一路上都遭到了狂轟濫炸。
等到美軍的反擊兵力趕到的時候,中國海軍陸戰隊不但擴大了灘頭陣地,還修建好了一道堅固的防線,正嚴陣以待呢。
結果就是,美軍在反擊中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
從這一點來看,選擇在洛杉磯附近登陸也沒有錯,因為要是在聖迭戈附近上岸,恐怕還沒等中國海軍陸戰隊在海灘上站穩腳跟,美軍的反擊兵力就到達了,而最終結果恐怕誰也猜不准。
當然,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
這就是,如果推遲登陸時間,哪怕只有一個月,先讓陸戰隊攻佔聖克利門蒂島,然後再以該島為跳板在聖迭戈附近登陸,那麼中國海軍陸戰隊就有更大的把握打勝仗,而且付出的代價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夠一舉拿下聖迭戈,那麼接下來的戰鬥就將變得更加輕鬆。
到時候,在美軍群龍無首的情況下,中**隊只需要從聖迭戈往北推進,就能在數個月之內掃蕩美國西海岸地區。
此外,在政治上,還有可能讓墨西哥加入同盟國集團。
要知道,只要同盟國集團開出足夠高的價格,並且替墨西哥當局消除了後顧之憂,那麼墨西哥肯定會參戰。
只是,對中國來說,墨西哥參戰未必就是好事。
關鍵就是,墨西哥參戰之後,未必就是中國的盟友,反而有可能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軍美洲的跳板。
別忘了,墨西哥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更加親密,與中國則沒有多少往來。
更重要的是,海軍司令部肯定不會答應再次推遲登陸時間,因為在此之前,馮承乾已經做出了讓步,把登陸美國本土的時間從一九四六年底往後推了一個月,已經給了顧祝同很大的面子了。
此外,在政治上,繼續推遲登陸作戰行動,也對中國極為不利。
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就中國遲遲沒有攻打美國本土提出質疑,甚至在同盟國集團外長會議上提出,如果中國沒有能力登陸美國西海岸地區,就應該盡早考慮在大西洋方向上採取行動。
顯然,不僅僅有德意志第二帝國,意大利等盟國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由此可見,當時最寶貴的就是時間,而顧祝同顯然不會為了選擇登陸地點而浪費幾個月的時間。
從某種意義上講,讓中國海軍陸戰隊登上美國本土,不管登陸地點在哪、不管登陸後的戰鬥打成什麼樣子,只要中**人踏上了美國本土,就是一場了不起的勝利,足以證明中國的能力。
正是如此,顧祝同才沒有選擇最理想的登陸地點。
當然,問題也接踵而至。
在穩守了十三天,臨時碼頭建造完成之後,顧祝同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選擇,即向南推進去攻打聖迭戈、還是向北推進去佔領洛杉磯?
顯然,對任何一名指揮官來說,這都是一個不易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