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乾既給了顧祝同一個機會,也給他出了一個難題。
前面已經提到,中太平洋戰場上的環境與西南太平洋上截然不同,島嶼分佈稀疏,可供控制的大島更是了了無幾,因此沒有明確的進攻方向,也不大容易控制好進攻節奏,非常考驗指揮官的才華。
從馬裡亞納群島往東,唯一值得攻佔的就是威克島。
問題是,美軍已經在威克島站穩腳跟,即便部署的兵力並不多,但是顧祝同手裡可用的兵力也不多。
要知道,第七艦隊已經恢復元氣。
在中**隊登上澳洲大陸之前,第七艦隊裡剩下的四艘航母就全部歸建,其中兩艘航母已經完成了大修。
也就是說,當時第七艦隊依然有四艘小型航母,而顧祝同裡也只有四艘小型航母。
雖然南鳥島海戰證明了一點,即利用這四艘小型航母,顧祝同肯定能夠守住戰線,挫敗美軍的戰術反擊,但是也同時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即僅有四艘小型航母,不足以發動一次以攻佔島嶼為目的的作戰行動。
說白了,美軍不可能憑四艘小型航母打下南鳥島,顧祝同也就不可能憑四艘小型航母打下威克島。
除了威克島,還有什麼值得攻佔的島嶼呢?
如果不向東推進,就只能從馬紹爾群島出發向東南方向推進,即攻打吉爾伯特群島、圖瓦盧群島與斐濟群島,然後再向薩摩亞群島、萊恩群島與庫克群島進軍,從南面包抄夏威夷群島。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顧祝同就只能選擇這條進攻線路。
四月四日,顧祝同向馮承乾提交了作戰計劃,主要進攻線路就是從馬紹爾群島往東南方向推進。
雖然顧祝同在計劃中同樣提到。如果能夠在此方向上吸引美軍的注意力,達到分散美軍兵力的目的。那麼就得視情況決定是否攻打威克島。但是顧祝同同樣提到,如果要在此期間攻打威克島,就得為第三艦隊增兵。
兩天之後,馮承乾批准了顧祝同提交的作戰計劃。並且答應在四月底之前,為第三艦隊增派一批戰艦。其中至少會有四艘小型航母。當然,馮承乾也提出了要求,即向東南推進只是佯攻。主要目的依然是攻佔威克島。
顯然。馮承乾的這個要求很有道理。
雖然在顧祝同看來,從南面迂迴也是攻打夏威夷群島的有效辦法,而且通過佔領太平洋中部的島嶼還能切斷通往西南太平洋的航線,為攻打澳洲的作戰行動提供幫助,但是這條進軍線路有很多弊端。比如無法獲得進攻夏威夷群島所需的前進基地,即在太平洋中部。離夏威夷群島最近的島嶼是萊恩群島中的聖誕島,其距離在兩千公里以上。又比如該進軍線路太漫長了。比直接進攻夏威夷群島多了近六千公里,沿途需要控制更多的島嶼,也就會加重後勤保障負擔,而中國海軍最大的短板就是後勤保障不力,特別是在攻打澳洲期間,根本不要指望能夠獲得多少支援。
由此可見,馮承乾沒有理由選擇一條彎路。
當然,顧祝同也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事實上,他提交的作戰計劃中,核心仍然是攻打威克島,提到向東南方向進軍只是為了引起馮承乾的注意,讓馮承乾知道中太平洋戰區、特別是第三艦隊沒有足夠的兵力,等於是在讓馮承乾提供更多的戰艦。
顯然,顧祝同的目的達到了。
只是,顧祝同也犯了一個錯誤,即他應該直接向馮承乾提出為第三艦隊增派戰艦,而不是繞著彎子來說明這個道理。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顧祝同直接提出來,馮承乾也會答應。
顧祝同繞著彎子來說明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個大麻煩,即他的在進攻威克島之前向東南方向推進。
要知道,等到四月底,第三艦隊就有八艘小型航母,足夠組成兩支小型航編隊,而美軍第七艦隊到時候依然只有四艘小型航母,因此顧祝同有足夠的能力在四月底、或者五月初直接攻打威克島,根本不用在東南方向上浪費兵力。
事已至此,顧祝同也別無選擇。
當時,顧祝同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這就是,向東南方向推進,有助於攻打澳洲。結果就是,馮承乾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在進軍威克島之前,中太平洋戰區至少得把戰線推進到圖瓦盧群島,並且用部署在該群島的岸基航空兵轟炸斐濟群島,用巡邏機控制斐濟群島附近海域,從而切斷通往澳洲與新西蘭的航向。
這樣一來,至少得攻佔圖瓦盧群島中的富納富提環礁。
顯然,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知道,當時中**隊控制的最前沿的島嶼是吉爾伯特群島北部的布塔裡塔裡環礁,還沒有佔領塔拉瓦島,離富納富提環礁還有三千公里。如果採用西南太平洋上的進攻戰術,至少需要一年才能打到富納富提環礁。
這次,馮承乾只給了顧祝同兩個月。
也就是說,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底就必須攻佔富納富提環礁,然後啟動攻打威克島的作戰行動。
這不是馮承乾的個人要求,而是戰略大局決定了的。
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在德俄戰場上發起進攻,並且計劃在四月底發起總攻,爭取在五月底攻佔莫斯科,從而能夠在夏季到來的時候擴大進攻範圍,爭取在夏季結束之前佔領整個莫斯科地區。大陸戰場上,中國陸軍也在四月初發起了進攻,且進攻的進度表與德軍相差不大。
說得簡單一些,中德都不希望把大陸戰爭拖延到一九四四年。
如此一來,就必須在一九四三年的秋季結束之前擊敗紅俄,如果拖到下一個冬季,那麼紅俄就能堅持到一九四四年。
為此,就得在五月底左右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顯然,到了六月份,如果大陸戰場上的戰鬥打得不太順利,陸軍就不會繼續往澳洲大陸派遣主力部隊。
也正是如此,馮承乾才要求在五月底攻佔富納富提環礁。
說白了,如果能夠佔領這座環礁,並且以此切斷通往澳洲與新西蘭的主要航線,那麼現在用於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的兵力就足夠了。到時候,就算陸軍不給力,打下澳洲大陸也不會有太大的懸念。
顧祝同一直在關注著總體戰局,因此非常清楚馮承乾的意思。
問題是,之前用於攻打島嶼的戰術現在肯定用不上。如果採用老戰術,別說在兩個月內攻佔富納富提環礁,能不能打下塔拉瓦島都是個問題。要知道,在中**隊佔領的布塔裡塔裡環礁南面的塔拉瓦島是美軍在中太平洋上兵力部署最密集的島嶼之一,可以看成是美軍守衛中太平洋的主要堡壘。根據顧祝同的估計,就算投入兩個陸戰師,也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打下塔拉瓦島,而且還得有一個前提,即掌握著絕對制海權,艦隊能夠隨時隨地的為陸戰隊提供支援。
到這個時候,顧祝同不得不考慮新的戰術了。
準確的說,不是現在才去尋找新的戰術,而是採用顧祝同早就想到的戰術。
前面已經提到,在攻打所羅門群島的時候,顧祝同就向魯志剛提出,應該避開由美軍死守的重要島嶼,攻佔一些次要島嶼,然後通過封鎖的方式使主要島嶼上的美軍喪失意義,從而兵不刃血的拿下所羅門群島。只是,當時魯志剛沒有採納這個建議,依然決定逐一奪取所有島嶼。
暫且不說魯志剛有沒有錯,至少在一年前,顧祝同就已經產生了「躍島進攻」的想法。
可以說,由顧祝同想到的「躍島進攻戰術」是通往勝利終點的捷徑。
在西南太平洋上,他提出的戰術沒有被採納,而在中太平洋上,他是戰區司令,自然有權決定以什麼方式發起進攻。
馮承乾只提出了目的,並沒有提出用什麼辦法達到目的。
說白了,具體操作是戰區司令官的事。
正是如此,顧祝同決定採用躍島進攻戰術,即繞過美軍固守的島嶼,以岸基戰術航空兵的支援半徑為準,攻佔一些守備兵力不算太多的次要島嶼,並且依次建立前進基地,最終攻佔富納富提環礁。
這樣一來,首先被放棄的就是塔拉瓦島。
布塔裡塔裡環礁距離塔拉瓦島不到兩百公里,而在塔拉瓦島南面大約兩百公里處,還有一座大型環礁,即金斯米爾群島中的尼庫瑙島。在往南,則是納諾梅阿環礁,然後就是富納富提環礁了。
//最快文字更新——無廣告//也就是說,在進攻富納富提環礁之前,只需要攻佔兩座島嶼,而且根據顧祝同掌握的情報,這兩座島嶼上的美軍都不是很多,尼庫瑙島上只有大約一個營,而納諾梅阿環礁上大約有兩千人。
如果能夠順利攻佔這座島嶼,那麼在兩個月之內攻佔富納富提環礁就不是做夢。
當然,前提是顧祝同獲得的情報準確無誤。
要知道,當時中太平洋戰區只有兩個陸戰師,而且第三十七陸戰師是在戰後組建的,之前從未上過戰場,而第三十一陸戰師也是在戰後改編組建的,雖然骨幹來自第三陸戰師,但是新兵佔了絕對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