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二百八十六章 異想天開 文 / 閃爍

    顧祝同憂心忡忡的時候,哈爾西卻在急著趕路。

    本質上,哈爾西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性格非常直,而這既是好處,也是壞處,使他在美國海軍中毀譽參半。在某些人眼裡,哈爾西是一個值得信任與托付的朋友。在另外一些人的眼裡,他卻是一個難以相處的怪物.

    這種性格,也直接決定了哈爾西的指揮特點。

    從他在第三艦隊司令官位置上的表現來看,哈爾西是一個非常勇猛的將領,好處是他能夠在惡劣環境下堅持下來,壞處則是不知道進退。與斯普魯恩斯相比,哈爾西欠缺的就是理智的一面。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這不見得是壞事。

    比如,在這個時候,哈爾西也許就是最為合適的指揮官。

    從理智的角度出發,沒有任何人會認為美軍有希望在中太平洋戰場上創造奇跡,而且就算在中太平洋戰場上取得任何形式的勝利,也不會太平洋的總體戰局產生太大的影響,更不可能使美軍獲得主動權與戰略優勢。

    也正是有了這個認識,斯普魯恩斯才認為此時發起反擊沒有任何意義。結果就是,在尼米茲提出發起反擊的時候,斯普魯恩斯猶豫了,而且表現出了抗拒的一面,讓尼米茲覺得他會拒絕接受這個任務。

    顯然,哈爾西的觀點正好與斯普魯恩斯相反。

    雖然哈爾西也知道,在中太平洋戰場上取勝的難度非常大。即便到了一九四三年,在新增四艘小型航母、以及現有的幾艘小型航母完成了維護與保養之後,美軍依然沒有多大的希望取得勝利。到時候,中國海軍肯定會採取以空間換時間的戰術。即利用之前奪取的島嶼構築多條防線,讓美軍在這些防線上耗費大量時間。只要拖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隨著另外三艘艦隊航母服役,以及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海軍就有望在中太平洋上獲得兵力上的優勢,然後通過大規模進攻,奪回被美軍佔領的島嶼,最終發起攻打夏威夷群島的作戰行動。但是哈爾西卻相信。只要在中太平洋戰場上取得了勝利,那麼其產生的影響就十分重大。在他看來,如果能夠擊敗中國海軍第三艦隊,奪得中太平洋戰場上的局部制海權。就能夠對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產生影響,從而迫使中國海軍從西南太平洋抽兵,去填補中太平洋上的空缺。

    當然,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巧妙的戰術安排。以及正確的進攻方向。

    從尼米茲那裡領取任務的時候,哈爾西就提到,應該把反擊方向選擇為馬紹爾群島,通過奪取該群島中的主要島嶼。打通前往密克羅尼西亞南部海域的航線,然後通過部署在馬紹爾群島的岸基航空兵與潛艇。襲擊從中國本土到西南太平洋的航線,從而使中**隊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進攻行動陷入困境。

    可惜的是。哈爾西的設想立即就被尼米茲否決了。

    當時,尼米茲只提出了一個理由,即第七艦隊的這點兵力,以及太平洋戰區的兵力投送能力都不足以支持如此大規模的進攻行動。

    此外,尼米茲還有一個沒有說出來的理由。

    這就是,如果要達到哈爾西提出的目標,除了需要投入足夠多的兵力之外,還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問題是,這次的反擊行動,根本不會持續太久。

    別忘了,這次反擊的主要意義在政治上,而不是在軍事上,即把是否從澳洲大陸撤軍的決定推遲一段時間,檢驗英國首相丘吉爾做出的承諾是否能夠兌現,而不是通過反擊取得軍事上的重大勝利。

    顯然,不管勝敗如何,美軍的反擊行動都不會持續太久。

    也正是如此,尼米茲才做出了讓步,接受了總統提出的要求,即在中太平洋上發動一場戰術級別的反擊行動。

    如果按照哈爾西的建議去打,美軍很有可能陷入到一場沒有意義的苦戰之中。

    對於已經捉襟見肘的美國海軍來說,這種毫無意義的消耗戰有巨大的危害性,尼米茲避之尚恐不及,怎麼可能會作繭自縛呢?

    當然,尼米茲考慮的只是戰略層面上的問題。

    事實上,哈爾西的作戰設想在戰術上也行不通。

    在與斯普魯恩斯談過之後,哈爾西的設想也遭到了斯普魯恩斯的堅決反對,而且斯普魯恩斯提出了讓哈爾西根本無法否認的戰術問題。

    這就是,馬紹爾群島的軍事價值根本沒有哈爾西說的那麼重大。

    在地理位置上,馬紹爾群島位於戰後成立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東面,其南面則是吉爾伯特群島。

    雖然航程在四千公里以上的巡邏機,從馬紹爾群島出發,在理論上能夠到達從中國本土通往所羅門群島的航線附近,但是這已經是其極限航程了,巡邏機此距離上的巡邏時間不會超過十分鐘。也就是說,部署在馬紹爾群島的巡邏機,對封鎖從中國到西南太平洋的戰略航線沒有太大價值。

    至於使用潛艇,意義就更小了。

    雖然潛艇從馬紹爾群島出發,到密克羅尼西亞南部海域巡邏的話,任務航程僅有兩千多公里,而美軍的潛艇都以續航力長而著稱,因此可以在這片海域巡邏一個月以上,作戰效率要比從夏威夷群島出發高五倍、比從威克島出發高三倍。但是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以南的海域,並不適合潛艇活動。

    不是這裡沒有適合潛艇的自然環境,而是這裡是中國海軍最重要的反潛區域之一。

    要知道,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除馬紹爾群島之外,還有數百座島嶼,而中國海軍在其中十多座島嶼上要麼修建了機場,要麼有水上飛機碼頭,能夠部署上百架反潛巡邏機,並且在某些環礁的瀉湖裡還能部署反潛驅逐艦。

    事實上,以密克羅尼西亞為基地的反潛力量,還是次要威脅。

    別忘了,在密克羅尼西亞南面就是俾斯麥群島,再往南就是所羅門群島,而這兩座群島都在中國海軍的控制之中,而且主要都是大型島嶼,有足夠的地方修建機場,也就能夠部署足夠多的反潛飛機。

    可以說,只要中國海軍願意,在這一區域部署一千架反潛巡邏機與一百艘反潛驅逐艦都不會有問題。

    當然,中國海軍不會這麼做。

    正常情況下,掩護船隊的主力是伴隨活動的護航艦隊,而組成護航艦隊的主力是護航航母與反潛驅逐艦。雖然中國海軍在反潛護航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沒有像美國海軍那樣,大批量建造或者是改造作戰能力極為有限的護航航母,而數量有限的小型航母又得應用到主要戰場上,所以中國海軍的反潛主力是驅逐艦。此外,在一九四三年之前,中國海軍的反潛驅逐艦以大戰前建造的小型驅逐艦為主,而更適合在遠洋活動的大型反潛驅逐艦要到一九四四年才能大批量服役,也才有足夠的數量用來增強護航力量。但是航線周圍密佈的軍事基地,以及部署在岸上的反潛巡邏機,非常有效的彌補了護航航母與反潛驅逐艦的缺失,能夠對任何企圖偷襲運輸船隊的潛艇構成致命威脅。

    由此可見,要想通過絞殺運輸線的方式打擊中國海軍,基本上是徒勞的。

    事實上,如果真能夠絞殺中國的海運航線,就算付出很大的代價,對美軍來說也是有價值的。

    問題是,根本就沒有辦法絞殺中國的海運航線。

    這就是,從中國本土前往西南太平洋的航線有三條,其中只有一條要從密克羅尼西亞南面經過,另外兩條航線都穿過了南洋,然後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西面進入阿拉弗海,再進入珊瑚海。這兩條航線中,只有一條是美軍較為熟悉的,即穿過菲律賓,再從荷屬印度尼西亞東面進入阿拉弗海的這一條。而另外一條,即走南海,從加裡曼丹島西面進入爪哇海,再進入阿拉弗海的這一條,美軍根本就不熟悉。

    要命的是,在這三條航線中,正是美軍最不熟悉的這一條,承擔了最多的運輸量。

    當時,送往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物資中,有六成走的是這條航線。此外,如果有必要,中國海軍可以讓所有運輸船隻走這條航線。

    如果說,去密克羅尼西亞南部執行破交任務,考驗的是美軍潛艇官兵的膽量,以及美國海軍潛艇部隊承受損失的能力,那麼去南洋上執行破交任務,那就是在讓美軍潛艇官兵往地域裡跳,讓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灰飛煙滅。

    由此可見,絞殺中國的海運航線基本上是癡人說夢。

    如此一來,哈爾西提出的攻佔馬紹爾群島的最為重要的理由就不成立了。

    不管哈爾西怎麼想,在尼米茲與斯普魯恩斯都堅決反對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問題是,哈爾西並不想像尼米茲安排的那樣,率領第71艦隊去中太平洋上轉一圈,騷擾一下中國海軍第三艦隊,然後就打道回府。在哈爾西看來,這次反擊,仍然有希望改變中太平洋上的僵持局面,甚至有希望扭轉太平洋戰場的總體局面,因此也就有足夠的理由去積極爭取。

    哈爾西在出發前去找斯普魯恩斯,就是希望獲得斯普魯恩斯的建議,而斯普魯恩斯確實給了他一個建議。(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