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破僵局 文 / 閃爍

    對於中國海軍在中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美軍也是瞭若指掌,只是美軍的兵力狀況同樣糟糕。

    九月底,羅斯福就專程把尼米茲請了回去,詢問了太平洋戰場上的情況。

    當時,羅斯福提到,有沒有可能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發動一次大規模反擊,奪回被中**隊佔領的馬裡亞納群島與密克羅尼西亞。雖然尼米茲回答的非常委婉,但是意思表達的非常明確,即美軍暫時沒有發動戰略反擊的能力,手裡的兵力僅夠守衛夏威夷群島,根本不可能奪回失地。

    雖然尼米茲的答覆讓羅斯福很不滿意,但是他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這就是,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發動一場規模有限的反擊行動,主要目的不是奪回被中**隊攻佔的島嶼,而是削弱中國海軍的戰鬥力,讓中國海軍難以及時攻打夏威夷群島,從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顯然,尼米茲並不贊同發起戰術反擊。

    在他看來,這不是在消耗中國海軍的兵力,而是在消耗美國海軍的兵力,而經不起消耗的正是美國海軍。

    問題是,總統已經做出了讓步,尼米茲不可能一步不讓。

    最終,尼米茲答應了下來,但是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即要到中國海軍向中太平洋戰場派遣艦隊之後,再考慮發起反擊。

    對此,羅斯福沒有提出異議。

    道理也很簡單,他本來就要求以消耗中國海軍的兵力為主要目的。如果中國海軍不向中太平洋派遣艦隊,又如何消耗呢?

    顯然,尼米茲在總統面前耍了個小花招。

    在九月底,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海軍會向中太平洋戰場派遣艦隊,至少不會派遣航母戰鬥群。

    主要就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還沒有結束,中**隊還在攻打新喀裡多尼亞,離登陸澳洲本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做,而在登上澳洲本土之前,中國海軍沒有理由放棄已經堅持了一年多的大戰略。

    在尼米茲看來,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國海軍都不大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艦隊。

    如果中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上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那麼到一九四三年初,才有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一支擁有兩艘、或者三艘艦隊航母的艦隊,而美國海軍到時候將擁有十二艘小型航母。

    顯然。在一九四三年初發起戰術反擊,對美軍最為有利。

    可以說,在對大局的判斷上,雙方沒有太大的差別。

    問題是,戰爭絕不是單方面一廂情願的事情。既然一九四三年初。美國海軍有望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獲得兵力優勢,那麼中國海軍就會盡一切可能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迫使美軍提前發起戰術反擊。

    對此,顧祝同有極為清楚的認識。

    來到關島不到一個星期。顧祝同就跑遍了主要島嶼,對中太平洋戰場上的情況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十月十三日。顧祝同回到關島,給馮承乾發了一封電報。

    這次。顧祝同沒有客氣,直接提出,希望在十月底之前,獲得一支至少擁有四艘小型航母的艦隊。

    因為顧祝同要求的是小型航母,所以馮承乾立即就答應了下來。

    在中國海軍中,也有不少的小型航母。

    當然,中國海軍的小型航母與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不大一樣。

    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本來就沒有建造多少大型戰艦,僅有的資源都用來建造艦隊航母與防空巡洋艦了,因此在大戰爆發之後,中國海軍並不像美國海軍那麼富裕,可以用未完工的巡洋艦改造成小型航母。

    中國海軍的小型航母,絕大多數都是由商船改造而來的。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中國的商船數量並不多,畢竟中國對海運的需求不是很大,但是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快速商船隊。原因也很簡單,中國在戰前的主要貿易夥伴是遠在歐洲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走蘇伊士運河,從廣州港到威廉港的航線都在一萬五千公里以上,普通商船的航行週期高達三個月。如果蘇伊士運河遭到封鎖,商船被迫走好望角,那麼航線長度在二萬二千公里以上,航行週期超過了四個月。為此,中國的海運企業都對快速商船青睞有加。大戰爆發的時候,中國的海運企業擁有上百艘航速在二十節以上的快速商船,佔到了全球總量的百分之四十。

    當然,大力發展快速商船,也與海軍的支持有關。

    可以說,從一開始,海軍就盯上了這些快速商船,因此從一九三七年開始,中國海軍就為每一艘排水量在一萬噸以上、航速超過二十四節的快速商船提供建造補貼,以此帶動海運企業訂購更多的快速商船。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零年之間,中國的海運企業總共訂購了七十八艘該類型的快速商船,其中五十六艘在大戰爆發前交付,另外二十二艘也在一九四一年中期之前交付。

    這些快速商船,成為了中國海軍中「准戰艦」的中流砥柱。

    大戰期間,包括在大戰前訂購的七十八艘快速商船在內的、總共有二百三十四艘快速商船被改造成了戰艦,其中一百一十八艘被改造成了小型航母,而航速超過二十四節的小型航母就有六十四艘之多。

    由此可見,中國海軍的小型航母,幾乎都是由商船改造而來的。

    當然,這也與中國在大戰期間的國情有關。

    這就是,在整個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的造艦計劃都沒有能夠按時完成,大批已經完成設計的戰艦因為建造能力不足,只能延遲開工時間、或者是停留在設計階段,因此各大造船廠根本沒有能力專門建造小型航母。事實上,把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也主要由一些小型造船廠承擔。

    必須承認,中國海軍發展小型航母的方式,有很大的優勢。這就是,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數量眾多的小型航母,而且實際花費遠比建造小型航母低得多,擁有戰爭期間最高的效費比。

    要知道,把一艘萬噸級快速商船改造成小型航母的花費僅有建造一艘艦隊航母的十分之一,而一艘載機量在三十架左右的小型航母,能夠執行的任務範圍相當於艦隊航母的百分之八十,且執行任務的耗費僅相當於艦隊航母的五分之一。別的不說,小型航母僅在維護保養上就比艦隊航母便宜得多。

    問題是,小型航母絕對不可能取代艦隊航母。

    與艦隊航母相比,中國海軍的小型航母存在很多問題。可以說,美軍小型航母存在的問題,在中國海軍的小型航母上都存在,而且中國海軍的小型航母還有一些美軍小型航母沒有的問題。

    比如,商船的建造標準就比戰艦低得多,因此由商船改造而來的小型航母的戰場適應能力與戰場生存能力都非常低。在整個大戰期間,中國海軍損失了三十七艘小型航母,其中二十一艘僅僅挨了一枚炸彈、或者一條魚雷。相對而言,美軍損失的小型航母中,沒有一艘是被一枚炸彈、或者是一條魚雷擊沉的。此外,中國海軍的絕大部分小型航母,只能在四級海況下作戰,如果海況達到五級,就無法執行作戰任務了,而美國海軍的小型航母,大多能在五級海況下作戰。

    事實上,美軍對此也有極為清楚的認識。

    也正是如此,美軍才把那些用商船改裝的小型航母稱為護航航母,而且主要用在反潛護航作戰上。

    當然,在小型航母的使用上,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截然不同。

    因為沒有太多需要重點保護的航線,而且大部分航線都靠近中國本土,或者是海外軍事基地,所以反潛驅逐艦、以及岸基反潛巡邏機就足夠掩護主要的海運航線了,完全沒有必要動用護航航母。

    結果就是,中國海軍的小型航母全部用在主要戰場上。

    整個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小型航母的主要戰場就是登陸作戰行動,其執行的登陸支援任務佔到了小型航母任務總量的百分之七十。

    嚴格說來,小型航母並不適合執行制海任務,即不適合參與艦隊作戰。

    對此,中國海軍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也就很少把小型航母編入戰鬥艦隊,更很少讓小型航母參與艦隊作戰。

    問題是,在沒有艦隊航母的時候,小型航母是唯一的海上航空作戰平台。

    說白了,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小型航母成了最後的選擇。

    顧祝同也非常清楚,馮承乾不可能把艦隊航母派給第三艦隊,因此他也就沒有向馮承乾要艦隊航母。

    此外,美軍第七艦隊裡也沒有艦隊航母。

    有趣的是,顧祝同並沒有打算用四艘小型航母去奪取制海權,甚至沒有想過與美軍艦隊決戰。

    當時,顧祝同想法非常簡單,他需要這些小型航母向外圍島嶼運送作戰飛機。

    說白了,顧祝同只是想加強中太平洋上的防線強度,特別是讓密克羅尼西亞東部的幾座島嶼變得更有價值。

    問題是,在美軍眼裡,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